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intramedullary nail,IMN)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在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7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MN组(38例)和MIPPO组(38例),采用Mazur评分评价两组术后踝关节功能,统计两组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愈合率。2014年2月选取郑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新鲜成人踝关节标本10具,建立胫骨中下段骨折模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例。分别采用IMN和MIPPO两种方法固定,进行三点弯曲实验、轴向压缩实验以及扭转强度实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内固定失败状况,IMN组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3例,骨折不愈合2例,愈合时间平均(13.6±2.1)周;MIPPO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1.3±1.7)周。术后1年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弯曲偏移量、轴向压缩偏移量和扭转角度均大于IMN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与IMN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各有利弊,MIPPO可减轻手术创伤,但力学性能不如IMN,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间接复位和MIPPO技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57例,并按照Johner-Wruhs方法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随访1~3年,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3 ~7.8个月,平均(5.1±1.8)个月.手术时间65 ~ 135 min,平均(84.7±16.8) min.术后疗效,优39例,良14例,中4例,优良率为93.0%.结论 MIPPO技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能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干骺端或伴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间接复位和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干骺端粉碎性骨折38例. 结果 经过10~30个月(平均18.6个月)的随访,全部Ⅰ期愈合.手术时间50~130 min(平均75 min),不需输血.骨折愈合时间4.2~7.8个月(平均5.4个月).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26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为95%. 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促进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胫骨干骺端或伴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专家型胫骨交锁髓内钉(ETN)及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诊治的7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后用随机数字法分为ETN组(n=36)和LCP组(n=37),ETN组给予ETN内固定治疗而LCP组给予LCP内固定,观察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退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并观察两组术后3、12个月胫骨骨折疗效(Johner-Wruhs)及踝关节评分(Baird-Jackson系统),记录两组术后1年以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TN组术前准备时间(4.2±0.6)d、术中出血量(118.4±22.6)mL、术后肿胀消退时间(4.1±0.6)d,均少于LCP组[(5.1±0.7)d、(147.4±25.2)mL、(6.3±0.7)d];但ETN组手术时间(142.5±21.3)min却多于LCP组(118.9±1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TN组Baird-Jackson评分[(84.8±5.5)分]及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LCP组[(80.2±5.2)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ETN组并发症发生率5.6%,与LCP组2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N和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各有优劣,但近期疗效ETN优于LCP,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对22例胫骨近、远端骨折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手术治疗,骨折均骨性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对照组35例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实验组30例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肢体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微创钢板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与ORIF技术均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MIPPO技术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明光市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采用MIPPO治疗50例(MIPPO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1~68岁,平均49.48岁;道路交通伤18例,高空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9例,跌倒11例。采用ORIF治疗50例(ORIPF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2~70岁,平均50.04岁;道路交通伤15例,高空坠落伤15例,重物砸伤10例,跌倒1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术后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侧别、AO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优良率为96.00%,ORIF组为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d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结论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创伤小,早期疼痛轻,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法(MIPPO)结合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骨折分型按AO分型A型14例,B型2例,C型9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5~25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全部愈合,其中2例延迟愈合,皆为糖尿病患者。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12周,无短缩以及旋转畸形,外观无明显畸形,膝踝关节功能正常。按Johner-Wruhs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92%。结论MIPPO技术结合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优势,降低了手术损伤,提高治疗成功率,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何明章 《西南军医》2009,11(3):462-463
目的探讨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桡神经转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2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22周,平均18周。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肩关节及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桡神经转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愈合快、避免了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 (IIN) 内固定与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 (MIPPO) 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58 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 IIN 组 (28 例) 和 MIPPO 组 (30 例), IIN 组患者采用 IIN 内固定治疗,MIPPO 组患者采用 MIPPO 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IIN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与 MIPPO 组均无明显差异 ( t =0.268、1.161、0.309, P= 0.790、0.251、0.759); 术后 3 个月, IIN 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踝关节功能评分与MIPPO 组均无明显差异 (t = 0.406、0.586, P= 0.687、0.561); IIN 组患者术后 1 年感染、延迟愈合发生情况与MIPPO组均无明显差异 ( χ2 = 0.301、0.003, P = 0.583、0.960), 而畸形愈合与关节疼痛发生例数均明显多于MIPPO 组 (χ2 = 4.469、4.870, P= 0.034、0.027)。 结论 IIN 内固定与 MIPPO 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且均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但 MIPPO 术后骨折畸形愈合和关节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IIN 内固定, 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Ganz入路与S-P入路治疗PipkinⅠ和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博罗县杨桥卫生院以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ipkinⅠ或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29例,其中采用Ganz入路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5~70岁,平均36.8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9例,高空坠落伤3例。S-P入路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17~73岁,平均37.5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3例,高空坠落伤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的差值ΔHGB、末次随访时Thompson-epstein评分的差异,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及截骨片延迟愈合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nz组与S-P组ΔHGB分别为(17.01±4.18)、(11.35±4.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nz组随访(17.75±3.49)个月,S-P组随访(18.71±4.04)个月,两组末次随访Thompson-epstein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的发病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nz组发生1例截骨片延迟愈合。结论S-P入路和Ganz入路均能充分暴露术野,有效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Ganz入路隐性失血较多,且存在截骨片延迟愈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Guangdong Han population was analyzed with Goldeneye™ DNA ID 22NC Kit containing 20 non-CODIS STR loci and a CODIS STR locus. In 503 unrelated individuals, a total of 232 alleles and 813 genotypes were observed. The values of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and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Ho) ranged from 0.6678 to 0.8618, 0.7197 to 0.8757, and 0.6938 to 0.8767, respectively. No deviation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was observed at all loci after the Bonferroni correction. The combined power of discrimination and the combined power of exclusion were 0.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37051 and 0.999999998467033, respectively. Population comparison revealed that Guangdong Han population was relatively close to Huadong Han popul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21 STR loci are highly polymorphic and Goldeneye™ DNA ID 22NC Kit is suitable for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and paternity testing in Guangdong Ha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度水平,为放射诊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江门市、茂名市、梅州市、潮州市和肇庆市等7个地区的56家医疗机构进行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度情况调查,用调查样本的相关变量(医院总人次数、门急诊量、住院人数、放射工作人员数、放射诊断设备数)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将有相关性的自变量拟合线性回归方程,以此来估算广东省2016年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CT诊断检查频度和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的总频度。结果 胸部摄影在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中样本例数最多,占比为60.84%;颅脑检查在CT诊断检查中的样本例数最多,占比为28.03%;心血管介入在介入放射学检查中的样本例数最多,占比为48.83%;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CT诊断检查和介入放射学检查均以"40~"年龄组例数所占比例最高,占比分别为47.95%、65.41%和75.64%;各类型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均集中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以此调查结果估算广东省2016年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频度为699次/千人口,CT诊断检查频度为293次/千人口。广东省2016年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的总频度为992次/千人口。结论 此次频度估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以较少的投入完成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医用X射线诊断的频度水平发展较快,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较多,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受检者所受医疗照射的放射防护,积极引导正确合理应用放射诊断,努力实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2例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传统跨伤椎固定41例(跨伤椎组)与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1例(经伤椎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伤椎相对高度、伤椎相邻椎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伤椎相对高度、伤椎相邻椎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经伤椎组伤椎复位率及Cobb角矫正度显著优于跨伤椎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相比于术前均显著降低。而相比跨伤椎组,经伤椎组患者上述评分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围术期失血量、骨折愈合速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FNA+TXA组和PFNA组,每组28例。PFNA组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60~85岁,平均72.73岁。PFNA+TXA组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60~85岁,平均71.25岁。PFNA组患者应用PFNA治疗,PFNA+TXA组患者在PFNA基础上加用TXA辅助治疗,术前15min静脉注射TXA25mg/kg,术后将TXA15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0mL,24h内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失血量、骨折愈合速度、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FNA+TXA组患者术后第3天Hb高于PFNA组[(97.18±13.27)g/dLvs.(90.42±12.65)g/dL],围术期总失血量(1370.87±853.21)mL、总输血量(2.15±1.96)U明显低于PFNA组(1904.57±986.84)mL、(3.38±2.18)U,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TXA组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11.29±5.26)周和骨折愈合时间(17.87±8.23)周比PFNA组短(13.43±7.62)周、(20.54±9.82)周,Harris评分(87.14±10.95)分高于PFNA组(80.38±1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TXA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57%明显低于PFNA组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A辅助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总输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及改良Stoppa两种入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性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7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分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22例)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22例)。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5~56岁,平均45. 2岁;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简单型骨折12例,复杂型骨折10例;致伤原因: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7例,道路交通伤9例。改良Stoppa入路组: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27~59岁,平均47. 5岁;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简单型骨折13例,复杂型骨折9例;致伤原因: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8例,道路交通伤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如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骨折复位质量)等差异。结果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6. 7±2. 6)分和(17. 2±2. 4)分;手术显露时间为(18. 0±3. 5) min和(17. 2±4. 0) 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28. 4±25. 9) m L,显著低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736. 8±37. 1) m L(P <0. 05);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 09%和36. 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性别及手术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及有无异位骨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析发现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及手术时机是影响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因素(P <0. 05)。结论两种前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的情况下,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中围术期指标更优,医师应尽力做到解剖复位,帮助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前便携式超声已经广泛运用到急诊、重症监护、麻醉等相关领域并取得成就。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便携式甚至口袋型超声机出现并得到应用,便携式超声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也逐步得到发掘及认可。本文旨在阐述目前国内外便携式超声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紧急气道管理及其他创伤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腹直肌外侧切口在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联合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共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7~65岁,平均39. 59岁。术前3D打印骨盆模型、模拟手术并预弯钢板。术中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对骨折进行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暴露时间(从切开皮肤到暴露髋臼骨折时间)。应用Matta评价标准评估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以及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8. 00±44. 82) min,术中出血量(445. 31±194. 42) m L,切口长度(7. 88±1. 29) cm,骨折暴露时间(13. 50±2. 71) min。按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术后X线片:优15例,良12例,优良率84. 38%。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价:优14例,良10例,可8例,优良率75. 00%。结论 3D打印技术联合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骨折方法可行,术前3D打印骨盆模型可模拟手术。该入路具有切口小、暴露骨折端快、骨折复位好、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广东省临床核医学基本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广东省各地区临床核医学诊疗基本情况,评估临床核医学应用过程中的职业人员与公众的辐射照射风险,探讨防控辐射风险对策。方法 成立广东省临床核医学基本信息调查组,采用问卷普查及现场抽查形式,对全省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设备、核医学诊疗核素和人次、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以及医院放射防护管理措施等进行了调查。结果 2016年广东省开展核医学放射诊疗单位共71家,从业人员733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5±0.66) mSv/年。全省核医学设备189台,其中SPECT/CT 59台(含SPECT 5台),PET/CT 28台,甲状腺功能仪54台。使用核素总量1.15×108 MBq,其中99Tcm为7.39×107 MBq,18F为2.38×107 MBq,131I为1.70×107 MBq。全年核素诊疗325 903人次,平均频度为2.97人次/千人口。结论 近20年,广东省临床核医学得到飞速发展,21个市中18个市设立了核医学科;核素使用量比1998年增长了414%,核素诊疗年频度比1998年增长了111%。临床核医学的发展增加了职业人群、公众的潜在辐射照射及环境污染的风险,规范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的使用及排污管理是将来医用辐射管理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20.
Fan  Haoliang  Wang  Xiao  Ren  Zheng  He  Guanglin  Long  Ren  Liang  Anwen  Song  Tao  Deng  Jianq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2019,133(2):429-431

In the present study, population data of 19 autosomal STR loci included in the Goldeneye™ DNA ID System 20A in 653 Li individuals was obtained and population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13 popul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MD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Hainan Li population kept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s, especially for Southern Han populations (Guangdong Han, Sichuan Han, and Hunan Han).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19 autosomal STRs are highly discriminative and polymorphic in the Hainan Li population suitable for personal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and paternity te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