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从骨髓被动员到外周血进行损伤修复。内皮祖细胞又称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不但参与出生后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AG),亦参与机体、器官损伤后的血管再生与修复。1997年,Asahara等[1]首次证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内皮祖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血管形成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内调节机制、功能和临床应用作一…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保护内皮细胞受损并逆转已形成的损伤成为ALI治疗发展的新趋势,受到广泛关注。一系列研究提示从骨髓动员至外周血的内皮祖细胞(EPCs)在受损的肺组织处可以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能调节失控的炎症反应、增强受损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和维持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内皮祖细胞的移植治疗将成为降低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的治疗新靶向。  相似文献   

3.
姚丽萍 《西南军医》2010,12(6):1167-1169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大量的研究显示,动员和移植的EPCs可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内皮化,这为治疗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EPCs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1997年,Asahara等[1]运用免疫磁珠分选法首次从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出了一种CD34+/VEGFR-2+、可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单个核细胞,将之命名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内皮祖细胞参与胚胎时期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在成年个体可通过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两种方式参与血管新生[2-3].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这是一群具有游走特征的、能进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内皮细胞,主要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新血管形成。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此过程同样存在着内皮祖细胞的参与。内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增加与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最大程度参与到新血管组织中,可能是脑卒中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动员,以及它在缺血性心血管病、脑缺血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这是一群具有游走特征的、能进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内皮细胞,主要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新血管形成。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此过程同样存在着内皮祖细胞的参与。内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增加与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最大程度参与到新血管组织中,可能是脑卒中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动员,以及它在缺血性心血管病、脑缺血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MP)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创伤区脑组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TBI对照组(38只)、非创伤给药组(30只)、给药后TBI组(30只)和TBI后给药组(38只)。采用液压打击法(打击压力2.14kPa)制作TBI模型。MP采用腹腔注射(5mg/kg),1次/d,连续4d(TBI后给药组打击后即刻开始给药,给药后TBI组于打击前7d开始给药)。分别于1、3、7、14d时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的变化,并于13、d时断头处死大鼠,采用干湿重法及伊文思蓝(EB)渗透法检测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情况。结果非创伤给药组、给药后TBI组及TBI后给药组大鼠13、7、d时的外周血EPCs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TBI对照组,14d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给药后TBI组及TBI后给药组大鼠伤后3d血脑屏障的稳定性得到改善,脑水肿明显减轻。结论小剂量MP可提高TBI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减轻血脑屏障损害,改善脑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转染体外诱导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移植到下肢缺血的高脂血日本大耳兔体内,观测其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方法:①制作高脂血兔,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用内皮细胞专业培养基(EGM-2)诱导培养EPCs,并用双荧光染色法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定。②脂质体介导携带EGFP标记的VEGF165质粒转染EPCs,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③制作兔单侧下肢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移植EPCs、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及EGM-2培养基,多种方法检测移植效果。结果:①诱导出的梭形细胞,经FITC-UEA-I和DiI-acLDL荧光双染证实为正在分化的EPCs,同时经免疫组化法证实其Flk-1和Ⅷ因子的表达。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实VEGF165转染成功,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到转染率约22.5%。③DSA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移植后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优于其他2组。结论:VEGF基因转染EPCs后能改进EPCs质量,移植后促血管新生能力增强,其效果优于未转染组。  相似文献   

9.
血管新生是创面修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内皮祖细胞参与新生血管及在原有血管基础上以出芽方式新生血管两种类型,其中内皮祖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受到多种因子的干预及抑制,可直接影响创面的愈合。为此,笔者通过检索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尹华曦 《西南军医》2011,13(6):1090-1092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尤其是骨髓来源的EPCs在心脏修复、临床肢体缺血的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脑中风治疗、改善血管移植物通畅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形成能力、作为基因治疗导向载体和靶细胞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细胞因子、炎症因子、激素以及药物等可以通过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影响EPCs的迁移、分化、增值和凋亡,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就EPCs的生物功能与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脑损伤(TBI)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为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然而目前保护神经的有效治疗方法还比较缺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线粒体特异性脂质-心磷脂(CL)对TBI的治疗作用在基础研究中显示出希望.本文围绕CL在神经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重点介绍CL外化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机制及其在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病历回顾及随访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随访3一12个月,按GOS分级,1分23例,2分14例,3分3例,4分7例,5分33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好的办法,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但远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发生率、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例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1例CSWS患者血钠恢复正常,3例死亡,2例血钠仍低,但无症状出院。结论CSWS是颅脑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早期明确诊断,在治疗颅脑外伤原发病的基础上,积极补液补钠是有效治疗CSW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孙莉  董建梅  杨毅  黄梅 《武警医学》2012,23(1):14-16
目的 探讨多重感觉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促醒作用.方法 将昏迷时间超过8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 3~8分的STBI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听觉(亲情呼唤、音乐疗法)、视觉、触觉、嗅觉、运动等多重感觉刺激方法进行干预,并采用GCS评估干预30 d后患者情况,随访并记录平均清醒时间、清醒率.结果 治疗30 d后,实验组GCS评分(10.22±3.59)明显高于对照组(7.94±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实验组清醒13例,昏迷时间4~35 d,平均(17.23±8.78)d,对照组清醒人数7例,昏迷时间8~41 d,平均(27.20±10.02)d.实验组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清醒率、平均昏迷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重感觉刺激对STBI患者有一定的促醒效果,对降低患者伤残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重症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1月救治的4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24例患者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24例患者经过院前积极的抢救和院内及时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50.00%;而对照组23例患者中,优良率为21.74%。两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 9,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一般情况非常危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急诊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因此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不但要进行积极的院外抢救,入院后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院外急救和院内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挽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镇静剂的认识不断完善,镇静剂在颅脑创伤中的应用逐渐普遍。镇静剂一方面可以降低颅内压、降低脑代谢水平、控制癫发作等,从而有利于颅脑创伤患者的恢复;另一方面镇静剂可能阻碍神经再生、修复等过程,从而影响预后。因此,本文就颅脑创伤患者镇静剂使用的利弊两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行脑电图(EEG)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11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EEG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EEG正常148例(16.2%),异常763例(83.8%),其中轻度异常465例(60.9%),中度异常193例(25.3%),重度异常105例(13.8%)。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越高,EEG的异常率越高(P<0.05)。结论 EEG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和评价颅脑外伤患者的脑皮质功能的实际情况,对诊断、病情程度和预后判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与放射性脑损伤相关性。方法 108只SD大鼠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10Gy组、30Gy组),分别于照射后1周、1月和3月每组随机抽取9只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测试,心脏取血计数CECs,取脑观察海马形态和结构。结果 神经行为改变:照射1和3个月后平台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象限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海马齿状回形态改变:照射1和3个月后实验组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0Gy组高于10Gy组;照射1和3个月后超微结构变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薄、内皮细胞吞饮小泡明显增多、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毛细血管基膜外星形胶质细胞足板水肿,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30Gy组重于10Gy组。CECs变化:照射1周和1月后脱落CE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与平台潜伏期正相关(r10Gy=0.97,r30Gy=0.95),与GFAP阳性细胞数量正相关(r10Gy=0.94,r30Gy=0.96)。结论 CECs数量改变与放射性脑损伤正相关,脑损伤随照射剂量增加、时间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职化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5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资料,29例行专职化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组,22例行非专职化院前急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及预后。结果研究组院内反应时间及到达现场时间分别为(2.28±0.37)分和(10.07±1.27)分,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专职化院前急救预后良好率为58.62%,明显优于非专职化院前急救(P〈0.05);重度伤残及死亡率(41.38%)低于非专职化院前急救(P〈0.05)。结论专职化院前急救可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与伤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