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诊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2例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有常规MRI检查及多模态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DW...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模态磁共振(M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8例AIS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灌注加权成像(P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按照体积测定法评估灌注-弥散不匹配(perfusion-diffusion mismatch,PDM)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与PDM-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PDM-ASPECTS)情况,分析PWI-DWI融合图像ASPECTS的两名观察医师间一致性,以体积测定法PDM作为对照,评估PWI-DWI融合图像ASPECTS诊断效能。结果阳性组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占比例、PDM-ASPECTS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经一致性分析发现,PWI-DWI融合图像ASPECTS的两名观察医师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5;两名医师通过PWI/DWI融合图像ASPECTS进行PDM判定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95%CI,0.740-0.973)与0.882(95%CI,0.772-0.994),医师1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3.72%、90.23%,医师2分别为68.25%、90.30%。结论PWI/DWI融合图像能够有效评估AIS患者PDM情况,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为评估AIS缺血半暗带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河南医学研究》2019,(20)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襄城县人民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急诊及住院收治的60例AIS患者,均行脑三维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ASL)、扩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以及常规T1WI、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检查。同选取ASL灌注异常区、DWI梗死区和两者不匹配区缺血半暗带(IP)、各相应对侧正常脑组织为感兴趣区(ROI),测量各ROI区的脑血流量(CBF)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梗死区及对侧区、IP区及对侧区ADC值、CBF值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分析3D-ASL、DWI单一与联合检查诊断AIS价值。结果:梗死区ADC值为(433.28±87.12)×10-3 mm2/s、CBF值为(15.52±4.26)mL/(min·100 g),均低于梗死对侧区的(678.21±92.15)×10... 相似文献
5.
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3年,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开始用于临床探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认识的不断提高,MRI不仅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还用来判断预后,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手术效果,同时,根据MRI影像变化判断股骨头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室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分型及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9月—2018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7例,急诊评估同时床旁快速检测NT-proBNP,行病因分型并比较其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心源性栓塞(CE)、小动脉闭塞(SAO)、其他确定病因卒中(SOE)和其他未定病因卒中(SUE)。 结果 最终入选患者332例,年龄(68.67±15.68)岁,男性181例(54.52%),其中LAA 119例(35.84%)、CE 85例(25.60%)、SAO 91例(27.41%)、其他37例(11.14%)。CE组患者年龄、心脏疾患、房颤、SSS评分≤25、mRS≥3均高于其他组(统计量依次为F=3.336、χ2=35.883、校正χ2=0.015、χ2=74.755、χ2=48.166,均P<0.001),其NT-proBNP[(798.81±347.39) pg/mL],明显高于LAA组[(421.55±178.74) pg/mL]、SAO组[(390.89±195.59) pg/mL]和其他型组[(442.93±184.45) pg/mL,t=17.163、20.411、15.810,均P<0.001]。区分CE与非CE组血浆NT-proBNP水平最佳界值为579.29 p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和85.3%。 结论 CE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亚型,急性脑卒中患者NT-proBNP水平超过579.29 pg/mL,应警惕是否为CE亚型,诊疗决策时须结合临床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3-12月期间高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抑郁状态评分、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及Barthel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状态评分、自评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8.
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单纯基底节或放射冠区、椎-基底动脉部位的溶栓效果较好,心源性栓塞或并发糖尿病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差,无效或死亡的病例中,均为大面积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康医学》2017,(21)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就诊通路,研究组给予绿色通道就诊通路。比较两组入院后排队缴费、办理入院手续、送检标本、等候检查的时间;评估两组出院时及出院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情况。结果:研究组入院后排队缴费、办理入院手续、送检标本及等候检查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及出院2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就诊通路,可以缩短其就医延误时间,保障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罗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3,44(2):187-191
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院卒中中心治疗的14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调查消化道出血、皮肤、牙龈出血、皮下淤斑、泌尿系统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SS-QOL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2.35±2.16)分,对照组为(16.68±2.59)分;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为(56.26±8.20)分,对照组为(48.79±6.35)分;实验组患者的SS-QOL评分为(166.80±6.62)分,对照组为(145.19±6.80)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一站式溶栓模式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急诊科就诊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10例,选取2019年6—8月QCC活动前56例溶栓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9—11月QCC活动后的54例溶栓患者为观察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T用时、知情同意书签署用时、到院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用时及合格率、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CT用时(7.44±1.31)min、知情同意书签署用时(15.51±10.02)min、DNT用时(14.98±3.56)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患者满意度98.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次QCC活动,可以有效缩短AIS患者诊疗流程中DNT时间,为AIS患者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灌注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53例AIS患者,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分为病情进展组(n=19)与病情稳定组(n=34),均接受常规MRI、MRI增强扫描检查,比较病情进展组、病情稳定组的病灶中心与对侧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并比较两组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transit time,rMTT)、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分析两组患者的脑灌注状态MRI特征。结果 病情进展组、病情稳定组的病灶中心CBF、CBV均低于对侧,MTT、TTP均长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进展组的rCBF、rCBV低于病情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两组的病灶周围相对正常区域灌注情况将脑灌注状态分为4种:①灌注不足,主要表现为TTP、MTT显著延长,局部CBV、CBF显著降低;②侧支循环形成,主要表现为MTT延长,局部CBV增加或正常;③血流再灌注,主要表现为MTT缩短或正常,局部CBV显著升高,局部CBF稍微升高或正常;④过度灌注,主要表现为局部CBV、CBF明显升高,其中病情进展组的脑灌注状态以灌注不足为主。结论 MRI增强扫描可提供AIS患者缺血半暗带与脑灌注状态信息,有助于指导临床拟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促进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急诊快捷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护理后,观察组卒中结局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24、48、72 h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干预的价值较高,可提高急救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88)
目的探讨一站式护理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与研究组对象分别来自我院一站式护理急救模式开展前(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与开展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各自收治的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二组的急救时间及急救成功率。结果一站式护理急救模式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急诊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急救成功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一站式护理急救模式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救治等侯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与急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优化护理流程在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该此次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卒中护理,试验组给予优化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到达急诊至抢救室的时间、从进入抢救室至CT室的时间、溶栓患者(门针时间)、溶栓的治疗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患者到达急诊至抢救室的时间、从进入抢救室至CT室的时间、溶检患者(门针时间)、溶栓的治疗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后,患者临床救治和应用效果较好,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完全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路径组(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路径组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更利于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梁慧 《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
目的观察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CIS患者共60例,另纳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3D-ASL及DWI扫描,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CI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诊断为右侧大脑半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4例,表现为右侧脑血流量(CBF)绝对值显著低于左侧,两侧CBF绝对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左侧大脑半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6例,表现为两侧脑血流量(CBF)绝对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ASL能够清楚显示CIS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梗死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CBF值能更为客观的反应脑组织缺血梗死灌注情况,为CIS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