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声在创伤救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快速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内容更加丰富,除了经典的创伤超声检查(FAST),还扩展到肺、心脏、颅脑、眼、肌肉骨骼、胃肠、血管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等,可对创伤患者进行从头到脚的评估和引导治疗。超声在创伤救治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均有重要价值,本文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邓旦  陈重  陶杰  吴晓波  廖明松  梁燕  谭艳  常明  赵恒 《西南军医》2009,11(3):383-384
目的探讨大规模伤亡事件救治中超声的应用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震伤员救治中的超声应用策略。结果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3307人,震后15分钟即开始超声检查,共计1386人次,超声介入诊治占8.30%(115/1386),应用便携式超声仪检查占75.4%(1045/1386),震后初期检查全部采用便携式超声,检查地点以室外为主,方法主要采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超声筛查出浆膜腔积血(液)、外伤性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肢体软组织深部血肿等创伤性病变,床旁超声监测了多名重症患者(如挤压综合症患者浆膜腔积液变化及肾脏体积和血流灌注改变)。创伤相关病变的超声阳性检出率为6.96%,没有发现假阳性,假阴性率为0.45%。结论科学的超声应用策略可在伤员的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次大规模伤亡事件救治中超声应用策略可归纳为快速反应,广泛应用,检查地点灵活,以便携式超声为主要设备以及恰当的超声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俞静  张生光 《人民军医》2007,50(8):469-470
在现代战伤中,由于闭合性胸腹部脏器钝挫伤等体表无伤口,伤情隐匿、复杂多变,较难在早期得到及时救治。能否在伤后第一时间判断有无内脏破裂出血,并对出血部位进行准确定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在战创伤中的应用,能为伤病员的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70年代超声应用于腹部创伤诊断开始,超声检查在创伤急救领域得到不断应用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伤超声重点评估(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的概念。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关于FAST在胸腹部创伤评估方面的应用现状,以促进FAST在我国的应用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CEUS)已被广泛应用于超声心动图、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斑块的评估、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术后内漏的评估、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活动性出血的检测、外周动脉疾病的血流灌注评估等领域。其中,CEUS在血管创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CEUS在血管创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CEUS技术的原理、在血管创伤中的应用、相关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诊治过程中,其迅猛发展将腹部创伤的诊治带入了崭新的时代。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创伤中的成功应用,外科医生逐步认识到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优势。本文从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创伤诊治中的优势、适应证、禁忌证、相关并发症及应用前景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腹腔镜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模拟人脑思维的一种新科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为推动行业发展及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医学教育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AI在超声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概述了AI建立的超声医师临床思维综合训练系统在青年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优势与价值:可缩短地区差异,提高整体超声医师队伍的素质,并推动超声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技术是战创伤救治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我军现在仍配备普通的静脉输液装置,无法满足战场救治需要。输液泵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医疗器械,为患者给药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目前较多专利针对急救、战创伤快速补液研发设计新型输液泵。作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及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库进行关于便携式输液泵的专利检索,分析总结归纳该类输液泵在国内外专利布局、专利申请量及关键研发技术要点,以期为产品的选用和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促进便携式输液泵在战创伤救治中应用,提高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更好地挽救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超声成像是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价值日益突出.超声检查具有快捷、准确、无创、无辐射、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以在床旁反复进行,对危重症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应用于创伤的最早报告见于1971年,Kristensen等成功地诊断1例腹腔积血.1976年Asher 等应用超声诊断脾脏外伤,并对损伤的程度进行分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用研究,最初主要是针对腹部钝性伤,也就是针对腹部伤的超声检查(focused abdominal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检查[1].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提示,超声在创伤中的应用有了很多的更新,需引起国内创伤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二维超声是区分乳腺病灶良、恶性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其诊断的准确性受影像医师经验及诊断水平的影响。为了弥补影像医师经验不足所带来的误诊、漏诊并降低时间成本,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超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旨在介绍二维超声、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以及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在乳腺超声检查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 dlipocalin,NGAL)在创伤合并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6月就诊的81例创伤病人.入院当时以及12、24、48小时采血,ELISA法检测血浆NGAL浓度.测定入院时血液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12例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免疫组化检查证实ER、PR和HER2/neu均为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144例(20.2%)。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生存预后等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病例中有20.2%(144/712)为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无明显关系。截至2009年10月31日,14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2~147个月),有57例患者出现复发及转移,38例已死亡。三阴性乳腺癌组局部复发率及骨、脑转移发生率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on-TNBC)组患者相比并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肺、肝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2、5、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1.1%%、58.2%和53.7%,总生存率分别为80.8%、66.5%和55.2%。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原发性乳腺癌中1/5。这些患者以伴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容易发生内脏转移及总生存率低为主要特点,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无明显关系。伴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容易出现肺转移和肝转移可能与该器官表达某些特异性受体有关,也可能是导致三阴性乳腺癌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分析中国粤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医院急诊科颅脑CT检查应用的现状,探讨颅脑CT检查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和可能原因.方法 统计2010~2014年中国粤东地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患者40736例的CT检查资料,分析应用CT检查的患者性别、年龄、检查时间以及颅脑CT检查阳性结果的趋势.结果 2010~2014年,急诊科CT检查总例次呈逐步增长趋势;其中颅脑CT占比例最多,其数量5年增长27.75%,每年平均增长5.56%.其中,男性较女性多,青壮年(18~45岁)最多.但颅脑CT结果阳性率却持续在低水平,5年平均阳性率为13.58%,呈相对下降趋势,其阳性率具有差异性(P<0.001,α=0.05).阳性结果中,颅内血肿最多,其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颅骨骨折以及脑梗死.结论 急诊颅脑CT阳性率下降,给患者和医保系统增加了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辐射暴露的危害,该现象可能与医患关系、医保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腋臭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将汕头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2例(31处)腋臭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湿润烧伤膏组(16处)和碘伏组(15处),湿润烧伤膏组患者采用外科清创联合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每日1次;碘伏组患者采用外科清创联合碘伏纱布包扎换药治疗,每日1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换药时的疼痛情况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湿润烧伤膏组患者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7.375 d±1.586 d,碘伏组患者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267 d±1.624 d,两组对比,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湿润烧伤膏组患者换药时有9例无疼痛、7例轻微疼痛,碘伏组患者换药时有2例无疼痛、12例轻微疼痛、1例中度疼痛,两组对比,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润烧伤膏对腋臭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显著,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碘伏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磁共振频谱(MRS)结合LCModel分析软件定量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双额叶脑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及与脑白质脱髓鞘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为MCI者,记为A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60.5±5.2)岁],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的相关性及二者联合应用于MM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经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MM并于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38~91(61.1±9.6)岁。根据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有HRCA组和无HRCA组;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发布的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2组;根据Mayo骨髓瘤分层级风险调整治疗(mSMART)3.0危险度分层标准将患者分为标危组和高危组。分析所有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局灶病变(FLs)个数≤3或>3、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4.2或>4.2和有无髓外病变(EMD)分别将患者各分为2组。随访结束后统计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采用χ2检验比较MM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HRCA和分期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M患者HRCA、R-ISS分期和mSMART 3.0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rier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PFS期和OS期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M患者PFS期和OS期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结果 FLs个数≤3或>3在不同R-ISS分期、不同mSMART 3.0分期和有无HRCA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19、8.472、8.167,均P<0.05);有无EMD在不同mSMART 3.0分期和有无HRCA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6.808,均P<0.05)。FLs个数>3是HRCA、R-ISS分期和mSMART 3.0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52、5.000、10.714,95%CI:1.195~100.393、1.127~22.181、2.269~50.598,均P<0.05)。有无EMD和有无HRCA组间PFS期和OS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S期:χ2=8.572、9.023,均P<0.01;OS期:χ2=6.030、4.877,均P<0.05)。EMD是PFS期和OS期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OR=4.466、6.520,95%CI:1.084~18.396、1.174~36.211,均P<0.05);HRCA是PFS期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OR=8.458,95%CI:1.671~42.812,P<0.05)。截至随访结束,无EMD且无HRCA或仅存在两者之一的患者,均未达到中位PFS期和中位OS期;同时存在EMD和HRCA的患者中位PFS期为11个月(χ2=20.903,P<0.001),中位OS期为17个月(χ2=10.656,P<0.01)。 结论 初诊MM的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HRCA存在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对MM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误漏诊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延迟性脾破裂中的诊断和误漏诊的经验与教训.结果本组延迟性脾破裂的误漏诊5例(41.66%).对多发伤与脾破裂并存可能认识不足,外伤史轻微或伤员隐瞒外伤史,缺乏腹痛-缓解-突然再腹痛的典型病史,缺乏“对冲性脾破裂”力学分析和整体化诊断思路等为其误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详细的外伤史和全面系统检查,重视腹以外多发伤掩盖腹内脏器伤及延迟性脾破裂可能.确立外伤-腹内脏器伤-脾破裂整体化诊断思路.不间断地辅以B超检查脾形态学变化和腹内有无积液,腹腔穿刺确定有无血腹、X线胸腹部检查观察左侧胸肋角和膈肌运动情况、必要时CT检查以尽早发现脾包膜下血肿,降低延迟性脾破裂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婴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外涂湿疹膏治疗,连续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未见复发,对照组有2例患儿复发。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邱洪  王利平  方旋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293-1294
目的确定消妇炎胶囊的辅料及用量。方法以浸膏粉的吸湿率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对加入淀粉、糊精及微晶纤维素3种不同辅料后制得的颗粒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辅料后,再对最佳辅料的不同用量进行考察。结果加入辅料后,颗粒的抗吸湿能力和流动性都明显改善,其中加入淀粉后,分别在6、12、24、48、60 h测得的吸湿率为2.01%、4.03%、5.98%、6.66%、7.31%,休止角为34.61°,均小于糊精与微晶纤维素,表明加入淀粉颗粒质量最好;每80 g浸膏粉中分别加入30、45、60 g淀粉,综合判定45 g较好。结论每80 g浸膏粉加入淀粉45 g为辅料用量参数,制得颗粒的抗吸湿能力和流动性均好,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靶控吸入模式与新鲜气体控制吸入模式两种七氟烷吸入模式下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辅助药物应用、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情况与术中知晓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80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吸入组(T组)和新鲜气体控制吸入组(F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吸入8%的七氟烷,然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3 min后气管插管。术中麻醉,T组靶控呼出七氟烷浓度为2.3%,F组持续吸入2.3%七氟烷(氧流量1.5 L/min),两组舒芬太尼按0.15 ng/ml目标血浆浓度靶控输注(TCI),按需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物剂量、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组在术中和结束时的BIS值高于F组(P〈0.05),T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高于F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和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氟烷靶控吸入麻醉模式麻醉深度确实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烷消耗量低,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