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伤登记是收集并记录创伤患者救治过程及时间节点的重要工具,创伤数据库的运行对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有重要意义。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建立创伤登记系统并成熟运行。国内创伤登记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数据缺失、数据不连贯、并发症不填写、忽视出院后治疗数据、人力财力限制等问题。在人员...  相似文献   

2.
网络版创伤数据库系统V3.0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适用于医院创伤救治信息积累和分析的创伤数据库及其网络软件系统.方法 针对创伤救治过程与创伤救治基本信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平台,采用vb.net和asp.net软件编程语言,以B/S访问模式进行开发.结果 建立了适应于医院管理和创伤救治流程的创伤数据库结构与内容,形成了规范的数据库字段313个;编制出网络版创伤数据库系统V3.0软件.建立了创伤救治信息流,实现了创伤ICD诊断与简明损伤定级(AIS)的关联选择、创伤评分与救治质量的评估、对数据库任意字段内容进行查询并形成包括三重交叉表在内的高级报表等功能.该系统在多家医院和"5·12"地震伤员资料调查中得到很好应用.结论 研制出适用于医院创伤救治信息登记的创伤数据库内容和网络版软件系统,使医师能规范地录入收集创伤发生、救治、结局与质量评估等的信息,并能很方便地进行资料的查询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创伤患者的预后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基于创伤数据库的创伤救治质量提高计划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然而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本文对如何利用创伤数据库实施创伤救治质量提高和控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肖仁举  王忠安 《创伤外科杂志》2020,(5):399-400,F0003
为明确实体化创伤中心建设对提升严重创伤救治能力的作用,笔者以兴义市创伤中心实体化建设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从院内多学科团队建设及核心能力维护、创伤救治流程优化、创伤时间节点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介绍,为实体化创伤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是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创伤救治工作中存在专科救治能力欠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院前救治能力不足。为此,笔者以郑州中心医院创伤中心为核心救治单位,从空间上构建“1小时创伤急救圈”,并结合所取得的初步成就,以此为模式开展创伤救治工作。笔者从建立郑州市“1小时创伤...  相似文献   

6.
创伤中心作为创伤救治的重要环节和基石,对提高创伤救治效率至关重要。我国现存的创伤救治体系中,创伤中心的建设还很匮乏,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一些医院,急诊创伤外科的建立,承担了类似"创伤中心"的地位,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政府部门和创伤医疗人员已认识到创伤中心的重要性,在建设规范,专科设立和人员培训等各方面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创伤中心的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构建以分级救治为主体的创伤中心,并制定了相应的能力建设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创伤中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创伤救治的核心理念、多学科创伤团队建设、灾难医学救援队(DMAT)建设及创伤学术与科研组织.我国创伤中心及创伤救治体系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笔者对美国创伤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进行介绍,为我国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主任版(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Leader,CTCT~?-L)"课程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课前、课后测试,对学员所在医院创伤救治现状与条件进行分析。方法 2019年4月18-19日参加CTCT~?-L首期培训学员4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来自不同地区学员的一般信息(性别、职称、职务、科室),所在医院的创伤救治情况(创伤中心建设及影响因素、创伤救治模式、严重创伤患者收治学科、创伤复苏室的条件及CT室/DSA室空间布局、创伤小组的启动与协调、院前院内联络方式、创伤数据库的设置与质控)。采用电子问卷测试的方式、相同的内容对学员进行课前、课后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围绕严重创伤救治的流程设置),通过学员反馈以评价课程的培训效果。结果 (1)14人(35.0%)院前、院内联系的方式主要为120平台发布信息;(2)31人(77.5%)所在医院目前的创伤模式主要为"急诊+会诊+分诊";34人(85.0%)院内有创伤小组;(3)27人(67.5%)推荐严重创伤组织协调学科主要为急诊科;(4)33人(82.5%)具备创伤复苏单元;37人(92.5%)具备24h增强CT条件;34人(85.0%)具备24h DSA检查与止血条件;(5)18人(45.0%)在复苏单元内可开展床旁手术;(6)18人(45.0%)有创伤数据库;(7)34人(85.0%)目前已经启动创伤中心建设;(8)二级甲等医院的课前、课后成绩均较高;床位数为1 000~2 000张的医院课前测试成绩最高,床位数为2 000~3 000张的医院课后测试成绩最高;急诊/急诊外科课前测试成绩最高,急诊/急诊外科和创伤外科的课后测试成绩最高;教学医院学员的课前、课后成绩均较高。结论本次调查范围所涉及医院的创伤救治主要采取"急诊+会诊+分诊"的模式;学员所在医院的教学医院属性、医院等级以及床位数影响创伤救治的基础水平;医院对于创伤救治流程管理影响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CTCT~?-L作为创伤救治培训的高级课程,致力于统一创伤救治的理念,并有助于因地制宜地推动不同模式的创伤中心建设,最终不断提高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规范创伤救治模式对严重创伤救治质量的促进作用. 方法 以2006年1月1日本院建立创伤中心为界,将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16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创伤中心建立后2006 - 2008年)和对照组(创伤中心建立前2001-2005年),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66例,对照组26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NISS值分别为(20.59±4.63)分和(20.57±5.38)分(P>0.05);研究组急诊处理时间为(0.33±0.03)h,对照组为(0.57±0.35)h (P <0.01);研究组住院时间为(27.64±29.01)d,对照组为(30.84±32.87) d(P >0.05);研究组ICU治疗时间为(2.98±5.77)d,较对照组为(2.65±7.00) d(P >0.05);研究组治愈率为87.9%,对照组为76.5%(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9.1%,对照组为20.8% (P <0.05). 结论 规范的创伤救治显著地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创伤引起的多发伤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救治难度大但目前创伤救治的医疗模式仍然存在不足,创伤患者的救治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AI)是基于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基础算法的智能技术,现已应用于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其高效精准的计算机视觉、规划决策以及大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方向既提高了创伤患者救治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临床医师的工作负荷,弥补了传统创伤救治模式的不足。笔者对AI在创伤急诊分诊、诊断、治疗及战创伤预防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I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创伤培训的目的在于向急诊和创伤医师传播规范化的创伤救治流程和创伤救治理念,提高创伤救治效果。ATLS、PTC、CTCT等培训项目使我国的创伤救治能力获得了巨大进步。CTCT-b项目是对CTCT项目的创新,是针对我国基层医院对创伤培训需求设置,在培训方式、内容设计、课时安排方面也根据基层需求进行优化,强化与创伤密切相关的技能操作,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持续改进。本文就CTCT-b项目课程特点及在笔者医院进行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8月采用PKP治疗的21例Kümmell's病(Ⅰ期、Ⅱ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59~78岁,平均67. 4岁。有可回忆的轻微创伤史者15例(平地摔伤8例,弯腰搬重物3例,腰扭伤1例,道路交通伤3例),自诉无创伤史者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2d、术后1年的患椎高度比、椎体Cobb角,评价椎体复位情况及稳定性;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症状缓解程度及日常生活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5~70min,平均37min;骨水泥注入量2. 5~7mL,平均4. 2mL。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骨水泥渗漏(9. 5%)。术后各评价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 <0. 05);术后1年VAS评分、ODI较术后2d进一步改善(P <0. 05),术后1年时患椎高度比以及椎体Cobb角较术后2d无明显丢失(P>0. 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期、Ⅱ期Kümmell's病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4月上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按固定方法分为钢板内固定组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骨钙素水平,血磷,血钙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患者均随访6个月。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6±4.1)、(20.4±4.6)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9.5±4.9)、(31.3±5.3)mL;患者住院时间为(5.1±0.6)、(7.6±0.9)d;骨折愈合时间为(6.2±0.6)、(8.9±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骨密度分别为(0.9±0.5)、(0.8±0.3)g/cm^2,血清骨钙素水平为(5.7±0.6)、(3.3±0.6)μg/L,血磷为(2.0±0.6)、(1.6±0.4)mmol/L;血钙为(2.9±0.9)、(2.4±0.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钢板内固定组为22.0%;髓内钉固定组有效率为98%,钢板内固定组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创伤脓毒症是创伤后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当伴有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异常时称为感染性休克。随着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液体复苏及生命支持系统的改进,创伤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水平已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但其病死率仍持高不下。对于创伤脓毒症尽早、迅速、准确地做出预警和评判是降低其高病死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生物标志物(基因多态性、血浆蛋白分子和免疫细胞功能分子)与创伤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程进展和死亡密切关联,且一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单独或联合检测为早期诊断创伤脓毒症带来新的机遇,且有望拓宽创伤脓毒症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创伤脓毒症早期预警诊断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在腹部创伤性肝脏破裂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疑似肝破裂患者6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16~64岁,平均45. 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19h,平均5h。均行增强CT和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探查确诊肝破裂患者57例;超声诊断肝破裂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 98%和92. 19%,明显高于CT检查(分别为78. 95%和76. 56%,P <0. 05);超声和CT诊断肝破裂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T肝破裂分型与手术分型Kappa值为0. 437(P=0. 000);超声肝破裂分型与手术分型Kappa值为0. 765(P=0. 000);超声肝破裂分型正确率82. 81%,明显高于CT分型(57. 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结论超声检测在腹部创伤性肝脏破裂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检查快捷、简单、准确率高,同时其损伤程度分级诊断较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前便携式超声已经广泛运用到急诊、重症监护、麻醉等相关领域并取得成就。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便携式甚至口袋型超声机出现并得到应用,便携式超声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也逐步得到发掘及认可。本文旨在阐述目前国内外便携式超声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紧急气道管理及其他创伤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胸部创伤手术患者139例,其中肋骨骨折23例,血气胸41例,血胸31例,膈肌破裂8例,合并伤36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腔镜组(n=77)和开胸组(n=62)。比较两组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安置时间,肺部并发症率,术前、术后3d IL-6、TNF-α、CRP等血清炎性因子,术后3、7d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分别为腔镜组(63. 32±6. 83) min vs.开胸组(61. 75±6. 71) min;腔镜组的总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安置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开胸组,分别为(5. 12±0. 81) d vs.(7. 69±0. 97) d、(59. 91±7. 43) mL vs.(72. 64±9. 81) mL、(1. 05±0. 32) d vs.(2. 11±0. 47) d、10. 39%vs. 19. 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腔镜组术后3、7d疼痛评分明显减小,分别为(4. 28±0. 51)分vs.(6. 97±0. 75)分、(2. 21±0. 26)分vs.(4. 33±0. 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腔镜组术后3d IL-6、TNF-α、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开胸手术,分别为(118. 44±7. 61) ng/L vs.(131. 54±11. 78) ng/L、(149. 06±11. 27) ng/L vs.(175. 53±12. 02) ng/L、(7. 01±0. 79) mg/L vs.(9. 75±0. 9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手术应用于胸部创伤患者,其具有视野广、切口小、对胸膜刺激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超声在创伤救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快速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内容更加丰富,除了经典的创伤超声检查(FAST),还扩展到肺、心脏、颅脑、眼、肌肉骨骼、胃肠、血管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等,可对创伤患者进行从头到脚的评估和引导治疗。超声在创伤救治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均有重要价值,本文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创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卫生问题。优化创伤患者早期评估的流程,缩短受伤至确定性治疗的时间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作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在创伤患者早期评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确定性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创伤影像学检查常用手段的优缺点和价值,包括X线片、CT、介入放射学、MRI、超声,并探讨了放射安全问题,为临床进一步优化创伤影像学评估的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