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肺功能参数与高分辨率胸部CT图像征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我院收治的86例R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率胸部C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并检测其肺功能,分析患儿肺功能参数与CT图像征象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值比较,磨玻璃样改变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轻度下降,呼气峰流速(PEF)中度下降,最大终端呼气流速(MMEF25~75)重度下降;肺实变组FVC、FEV1呈轻度下降,PEF、MMEF25~75呈现中度下降;斑片样改变组PEF出现轻度下降,余参数均为正常范围。三组比较,FVC从高至低依次为斑片样改变组、磨玻璃样改变组、肺实变组(P0.05),斑片样改变组FEV1及MMEF25~75高于磨玻璃样改变组、肺实变组(P0.05),磨玻璃样改变组FEV1/FVC低于肺实变组、斑片样改变组(P0.05)。结论 RMPP患儿肺功能参数与高分辨率胸部CT图像征象存在一定相关性,采取高分辨率胸部CT检查可有效评估患者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X线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2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X线及CT表现.结果 (1)24例中4例患者入院时胸部X线检察无异常发现;(2)X线及CT发现肺部磨玻璃影分别占53%、67%,磨玻璃影伴实变分别占37%、62%,磨玻璃影主要位于肺周边胸膜下,磨玻璃影伴实变主要位于下肺、中部;(3)24例中X线及CT发现胸膜腔积液分别为3例、5例,发现胸膜肥厚分别为2例、9例;(4)X线及CT均未发现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甲型H1N1病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及磨玻璃影伴实变,无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可受累,胸部CT与X线平片表现基本一致,但CT可早于胸片发现肺部病灶,对病变的形态、分布情况显示更加清楚,并可提高H1N1肺部病变的检出率,胸部X线及CT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发现病变,及时给予治疗,观察病情发展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夏继国 《中外医疗》2014,(10):46-47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调查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肺部CT病灶的分布及形态。结果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其中单侧肺叶病变的46例,双侧病变的34例,左上叶21例,左下叶26例,右上叶23例,右中叶15例,右下叶27例。病灶呈大斑片状影66例,肺纹理增多27例,斑点状影31例,条索状影16例,磨玻璃样影12例。病变肺叶可见支气管管壁增厚的62例,肺实变13例,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8例,胸腔积液9例,肺部CT可见空洞2例。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以单侧肺叶发病较常见,其肺部CT以病变肺叶的斑片状或大片实变影、支气管管壁增厚为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122-125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点,为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2例,所有患儿均采用高分辨率CT影像诊断,总结病变分布特点、肺实质以及纵膈胸膜情况,分析支原体肺炎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3岁组支原体肺炎肺部于右肺、下侧分别为50.0%、45.8%,3岁组右肺、下侧分别为53.6%、57.1%,在所有部位分布占比最高。影像学特点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及支气管充气,且≤3岁患儿磨玻璃样改变及散在斑片影分别为25.0%、66.7%,高于3组患儿的10.7%、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树芽征及肺实变分别为35.7%、53.6%,高于≤3岁组的25.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影像学改变与病程的关系,发现患儿病程早期主要表现为树芽征与磨玻璃改变,发病后5~6 d会出现支气管壁增厚,胸腔积液症状及肺实变多发生在发病后10 d左右。结论 高分辨率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能够帮助明确病变位置,影像学特点表现为树芽征及支气管壁增厚充气,且与患儿病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早期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福建省三明市11例确诊NCP患者早期胸部CT扫描图像,回顾性分析胸部CT图像,观察确诊患者胸部CT有无异常表现,并重点对异常CT图像上病灶的位置、密度、形态、数目,特别是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血管增粗、实变、支气管"充气征"、间质增厚及胸腔积液等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11例患者胸部CT扫描,10例均有不同程度肺部异常阴影,其中1例患者首次检查未发现阳性表现,但3d后复查出现肺部阴影。11例确诊CT图像中,单发病灶1例,2个病灶1例,两肺多发9例,病灶大部分位胸膜下或肺裂旁。所有确诊患者均出现磨玻璃样改变,且磨玻璃影内均出现血管影增粗,其中5例为混杂磨玻璃影、7例病灶实变、8例出现支气管"充气征"、7例小叶间隔增厚,1例见小"空泡征",均未发现双侧胸腔积液及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结论胸部CT薄层扫描能早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肺部异常,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前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总结分析甲型H1N1流感(甲流)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甲流疑似住院患者的胸部X线片和CT资料。结果甲型H1N1病毒核酸分离检测(+)病例29例中,胸部X线片或CT呈阴性8例;合并肺炎21例,11例伴胸水。轻度7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或中心性小结节,或伴胸膜下轻度间质性炎症;中度6例表现为沿肺纹理或胸膜下多发小叶性补丁状斑片影,可伴空气支气管征的肺段性实变;重度8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影融合,伴两下肺实变。甲型H1N1病毒核酸分离检测(-)病例7例中3例出现酷似甲流的胸膜下斑片影,4例节段性实变。结论甲型H1N1流感性肺炎具有较特征CT征象,但胸膜下斑片影并非特异表现,单纯节段性实变常不考虑甲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胸部CT影像学类型支原体感染性肺炎(MP)患儿肺通气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MP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磨玻璃组、实变组和斑片组三组,观察比较不同年龄段肺功能指标,并分析不同胸部CT影像学类型MP患儿肺部CT表现及肺功能情况。结果磨玻璃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第一秒的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最大中段呼气流速(MMEF25-75)值明显低于实变组和斑片组(P0.05);实变组FVC、FEV_1、PEF、MEF25~75值明显低于斑片组(P0.05);磨玻璃组累及1个肺叶患儿FVC、FEV_1及MMEF25~75值明显大于累及肺叶数≥2个的患儿(P0.05);斑片组累及1个肺叶患儿FVC值明显大于累及肺叶数≥2个的患儿(P0.05);急性期磨玻璃组FVC、FEV_1值明显小于实变组和斑片组,斑片组PEF值明显小于磨玻璃组和实变组,实变组MMEF25~75值明显小于磨玻璃组和斑片组,实变组PEF值明显大于磨玻璃组(P0.05);磨玻璃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吸呼比(Ti/Te)、达峰容积比(VPEF/VE)、每公斤潮气量(VT)值明显低于实变组和斑片组(P0.05);实变组TPTEF/TE、VPEF/VE、VT、Ti/Te值明显低于斑片组(P0.05)。结论不同胸部CT影像学类型MP患儿肺通气功能功能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表现为大气道功能受损,肺实变患儿以小气道功能受损为主,毛玻璃样改变患儿以阻塞性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斑片样改变的患儿仅存在轻度大气道阻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林勇 《当代医学》2011,17(12):51-51,164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PAP患者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 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影、磨玻璃影15例,呈如地图样改变9例,5例因两肺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2例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与地图样、铺路石样改变、空气支气管征等征象具有特征,胸部CT检查可为PAP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28例胸部CT,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8例中胸部CT显示合并肺炎27例,其中21例(77.8%)病变位于胸膜下区,6例(22.2%)病变位于中外肺野。6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斑片状磨玻璃影,病变多以胸膜下或沿血管支气管束分布为主,其内可见增粗血管影,部分病变表现为细网格状,呈“铺路石征”,21例为磨玻璃阴影、结节、实变及纤维索条影等表现共存,肺部实变影内常见细支气管管壁增厚、空气支气管征。结论:新冠肺炎具有典型的CT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防控和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起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诊断特点。方法对3起聚集性COVID-19共17例患者(14例确诊,3例疑似)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14例,可疑阳性2例,阴性1例。早期胸部CT表现为结节影、斑片影、矩形影、斑片伴结节影或磨玻璃密度影+实变,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进展期表现为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实变明显,可沿胸膜下带状分布,其长轴平行于胸膜,呈胸膜平行征;消散期病变范围缩小,密度减低。结论对于有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史的聚集人员,即使无明显症状,甚至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也建议行胸部CT筛查和SARS-CoV-2免疫球蛋白G抗体检测,避免因未能及时确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5日十堰市太和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20例NCP患儿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0岁,中位年龄2岁9月,5岁以下患儿14例。分析20例NCP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儿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图像均有渗出性病灶,表现如下:11例为肺野中外带分布的斑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影或实变影,其中9例为胸膜下分布;2例为节段性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2例为肺内局限性沿着小血管分布的磨玻璃影;5例为类小叶性肺炎特点,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样、小斑片样影。结论:儿童NCP临床症状不典型,其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可对疾病做出早期预判。  相似文献   

12.
赵果城  侯可可  陈勇 《四川医学》2011,32(2):266-268
目的探讨甲流相关肺炎胸部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1例甲流相关肺炎胸部CT特征。结果甲流肺炎的胸部CT病变形态包括磨玻璃状阴影(n=37,90%),实变(n=12,29%),单侧肺受累(n=6,15%),双肺受累(n=35,85%),主要分布于中下肺(n=37,90%),肺野中外1/3及胸膜下(n=39,95%)。没有发现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胸部CT以磨玻璃阴影及实变为主,单或双侧中下肺多见,主要累及肺野中外1/3及胸膜下。  相似文献   

13.
15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胸部CT及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胸部CT及X线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胸部CT和X线资料,研究病变影像学特点、部位、数目及演变。结果肺实变13例,磨玻璃9例,支气管气像6例,胸腔积液4例,胸膜增厚3例,纵隔内见多发淋巴结5例,轻症组与重症及危重症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实变及磨玻璃病变部位:双肺多叶10例,单肺单叶5例,轻症组与重症及危重症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实变及磨玻璃经治疗后吸收、减轻11例、未见变化2例、加重2例,轻症组和重症及危重症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胸部CT和X线表现以肺实变和磨玻璃改变为主,伴胸膜及淋巴结异常等多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5例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及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X线胸片表现:小叶性肺炎14例,均伴有两肺门影增大、增浓,两肺纹理的增多和模糊;两肺多发的斑片状或大片状模糊影15例;单个肺叶的实变4例;大白肺2例;其中伴磨玻璃影9例。(2)8例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两肺多发片状实变影5例,右上肺大片实变影2例,两肺磨玻璃影3例。(3)合并症:心影增大5例,气胸2例,纵隔皮下气肿4例,胸腔积液6例。结论:结合临床分析婴幼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提高诊断水平和指导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胸部平片、CT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4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的胸部影像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29~61岁;4例患者均行螺旋CT、高分辨率CT(HRCT)检查,1例行胸部平片;其中3例肺泡灌洗,1例肺穿刺证实.结果 ①原发型3例,胸部平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两侧肋膈角锐利,心影未见增大.1例胸部CT示病变弥漫呈片状分布,边缘锐利,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晰,并在其衬托下呈“地图样”分布,同时可显示磨玻璃影中的网格状影(铺路石征).2例胸部CT示两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影,肺尖及肺基底部均累及,部分胸膜下区未累及,边界不清,部分肺组织实变,见空气支气管征.②继发型l例,CT显现左下肺散在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右下肺大片状高密度影,内见支气管走形,周围见晕征.③1例原发型PAP纵隔内见肿大淋巴结影,短径未超过1.5 cm.4例均未见胸腔积液和心影增大.结论 弥漫、区域性磨玻璃样阴影,地图或铺路石样改变,胸膜下区未累及,临床与影像表现不符等征象是PAP具有特征性的表现;若有基础疾病合并上述影像表现,应考虑合并PAP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胸部HRCT的影像动态变化表现。结果 3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首次CT影像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100%)、间质间隔增厚(48.4%)、条索影(48.4%)、局部实变影(45.2%);病变进展时肺内索条影(77.4%)、局部实变影(73.3%)较首次CT明显增多;病灶吸收时实变影(32.3%)明显减少,相应条索影(80.6%)增加。结论普通型COVID-19患者CT显示磨玻璃影逐渐出现实变改变,实变和条索影增加,可提示COVID-19普通型患者病变进展,临床上需警惕患者症状突然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小儿麻疹肺炎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麻疹肺炎的患儿47例,所有患儿均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图像特点。结果 CT表现为肺过度充气19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47例,并间质网织结节影31例,结节影大小、密度及分布不甚均匀,以中内带肺野明显,并气胸3例,皮下、纵膈气肿1例。结论低剂量螺旋CT可应用于小儿麻疹肺炎的诊断,以肺过度充气和间质纹理增多、小结节影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在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行放疗治疗的6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检查,观察所有患者放疗后肺部CT及高分辨率CT的诊断结果。结果放疗结束后1个月,33例患者胸部呈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占54.10%,明显高于常规CT的检出率(26.23%)(P<0.05)。临床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改变、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壁增厚、斑片状影、肺实变、胸膜下网格状影、胸膜增厚、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肺含气不全。14例患者同时出现小叶间隔增厚、毛玻璃样改变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其中有8例患者发展为放射性肺炎,占57.14%。结论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乳腺癌放疗后患者能早期判断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为防治放射性肺炎提供可靠依据,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军营内腺病毒肺炎的常见CT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2016年10-11月陕西省某新兵训练营被确诊腺病毒感染而入住我院,且胸部CT检查发现明显肺部病变的14例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 14例病例中,12例为肺部单发病变,2例为肺内两处病变,共计16处病灶。分布:病变多见于双肺中下叶,其中右肺上叶3处,中叶4处,下叶5处;左肺上叶1处,下叶3处。形态:11处病变呈类圆形,其余5处病变呈楔形;密度:11处(68.8%)病变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3处(18.7%)病变表现为大片类圆形实变并周围磨玻璃影,边界不清,病变内部可见空气支气管征;2处(12.5%)病变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小片状磨玻璃影。实变性病变的吸收时间显著长于斑片状病变及磨玻璃病变。结论胸部CT检查对腺病毒肺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病变多见于双肺中下叶,早期CT表现以斑片状渗出性病变为主,类圆形实变性病变伴周围磨玻璃影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对本院肾移植术后CMV肺炎12例CT扫描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为除1例仅表现为纹理增强;余下11例以两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影为主;伴发弥漫微小结节影2例;斑片影7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常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小结节影、实变影等表现,肾移植术后CT出现上述征象,应首先考虑巨细胞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