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4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Harris髋关节评分:优3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PFNA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Gamma加长型与短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Müller AO/OTA31-A1/A2)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65~88岁,平均(72.18±5.23)岁。其中使用Gamma短型髓内钉33例[男性2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3.21±6.24)岁],Gamma加长型髓内钉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8.88±7.61)岁]。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术日输血率、住院时间、术后1年Harris评分。结果加长型组出血量(149.11±87.31)m L,手术时间(73.80±17.40)min,术后1d血红蛋白(101.13±1.21)g/L,输血15例(65.2%),住院时间(14.12±0.23)d,术后1年Harris评分(90.20±1.70)分。短型组出血量(93.25±61.26)m L,手术时间(53.30±15.70)min,术后1d血红蛋白(102.47±1.32)g/L,输血12例(36.4%),住院时间(13.38±0.97)d,术后1年Harris评分(88.90±2.31)分。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日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长型与短型髓内钉治疗AO/OTA31-A1型和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术后功能恢复上无差异,术后随访短型髓内钉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3月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70例,PFN-A组40例,DHS组30例,对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0个月,平均17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均较DHS组少,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 PFN-A组具有明显的优势,操作简捷、微创,固定可靠,克服了DHS抗旋转能力差及股骨距区易产生应力集中,术后并发症多等不足,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erew,DHS)内固定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10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给予DHS和PFNA内固定术,并对患者的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和总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随访平均28个月(24~36个月)。DHS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PF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PFNA内固定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术后并发症,但仍需依据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情况及内固定生物力学特点选择术式,重视患者术后功能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DHS内固定31例为对照组,PFNA内固定治疗41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方面高于对照组,在髋部疼痛、肌力减退、关节活动受限、内固定物失效(切割、松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较传统手术发生率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比较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板(AP)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39例;年龄70~85岁,平均75.7岁。采用PFNA治疗27例,Gamma钉24例,解剖板治疗17例,对三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Gamma钉组、解剖板组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FNA组与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3.00±14.00)min、(70.00±16.00)min,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解剖板(91.00±11.00)min;PFN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9.11±24.58)m L,明显少于Gamma钉组(188.38±16.53)m L和解剖板组(233.74±11.06)m L。结论 PFNA、Gamma钉和解剖板三者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PFNA和Gamma钉较解剖板手术时间短,PFNA手术方式较另外两种术中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与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不同的骨折分型,对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LCP(LCP组,n=34)及PFNA(PFNA组,n=38)进行内固定。对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7~24个月。两组骨折手术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大小、出血量、卧床时间、平均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基本相当,但与LCP比较,PFNA适用于几乎所有的骨折类型且创伤小、出血量少、平均愈合及卧床时间更短,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骨折LCP固定也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90例。PFNA组行防旋股骨髓内钉内固定,DHS组行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Harris功能评分、行走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开始负重站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29±11.28)min、(166.56±25.24)mL、(11.45±3.57)d、(84.23±9.98)d均少于DHS组(97.12±14.56)min、(225.67±31.78)mL、(15.98±4.65)d、(93.35±10.4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78%低于DHS组1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PFNA组Harris评分、行走能力评分分别为(78.94±6.11)分、(8.01±1.53)分均高于DHS组(72.03±5.82)分、(7.23±1.82)分,P<0.05。PFNA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1.27±6.59)分、(79.89±7.03)分、(81.23±7.24)分、(84.31±7.44)分,均高于DHS组(78.54±6.44)分、(74.81±7.12)分、(77.11±7.19)分、(78.45±7.32)分(P<0.05)。结论与DHS术相比,PFNA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更好,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动力髋螺钉(DHS)等均是其常用的手术方式~([1])。有报道指出,DHS多用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欠佳~([2])。但对于PFLP与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优势,目前尚有争议~([3])。本研究选取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8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别用PFNA与PFLP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2011年3月~2013年8月使用半髋置换术及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70~93岁,平均(75.9±4.7)岁。患者经过长达1年以上的随访,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内的髋关节功能、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内的髋关节功能方面均优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均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髋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均适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两者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临床中应该按照个体化的原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方法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46例、DHS治疗62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活动度、行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 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操作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反应、疗效,便于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选择创伤小、疗效好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并进行PCCP或DHS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67例,对比分析PCCP和DHS两种术式治疗的相关情况。结果 67例中,PCCP手术30例,DHS手术37例,术后随访6~30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致伤原因、诊断分型、手术时间、术后输血量、血红蛋白与白蛋白下降程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CCP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DHS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明显较DHS组少;PCCP组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时间早晚、治疗结果也明显优于DHS组。结论 PCCP较DHS的手术创伤减少,是更好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臂X线机辅助微创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此方法减少了手术创伤出血以及局部循环的破坏,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围术期失血量、骨折愈合速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FNA+TXA组和PFNA组,每组28例。PFNA组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60~85岁,平均72.73岁。PFNA+TXA组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60~85岁,平均71.25岁。PFNA组患者应用PFNA治疗,PFNA+TXA组患者在PFNA基础上加用TXA辅助治疗,术前15min静脉注射TXA25mg/kg,术后将TXA15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0mL,24h内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失血量、骨折愈合速度、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FNA+TXA组患者术后第3天Hb高于PFNA组[(97.18±13.27)g/dLvs.(90.42±12.65)g/dL],围术期总失血量(1370.87±853.21)mL、总输血量(2.15±1.96)U明显低于PFNA组(1904.57±986.84)mL、(3.38±2.18)U,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TXA组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11.29±5.26)周和骨折愈合时间(17.87±8.23)周比PFNA组短(13.43±7.62)周、(20.54±9.82)周,Harris评分(87.14±10.95)分高于PFNA组(80.38±1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TXA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57%明显低于PFNA组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A辅助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总输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防旋动力髋螺钉(DHS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68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DHS组37例,DHSA组31例。比较两组的术前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患肢侧别、骨折类型、术前并发症),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内固定有否切出股骨头,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随访9~32个月,平均(21.5±8.5)个月。两组术前基本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内未发现感染,DHSA组无骨折不愈合,无刀片切出股骨头,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快。Harris评分DHSA组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A与DHS均可实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固定,DHSA固定技术固定可靠,抗旋转,填压松质骨,手术创伤小,更适合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4月-2010年1月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3例.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型:Ⅲ型24例,Ⅳ型18例,Ⅴ型11例.Singh 指数Ⅰ级13例,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10例.多数患者伤后3d内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75±10)min,出血量(350 +68)ml.3例出院后失访,1例于术后5个月死于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功能衰竭.术后共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93个月,平均38个月.未发现关节脱位,人工假体松动、下沉或断裂.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末次随访时优29例,良13例,中7例,优良率为86%.结论 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创伤较大,作为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补充,需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微创动力髋螺钉(MTDHS)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7月采用MTDHS和DHS分组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问骨折42例.根据Evans分型:MTDHS组Ⅲ型16例,Ⅳ型6例;DHS组Ⅲ型15例,Ⅳ型5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9~17个月,平均13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DHS组20例,平均76.4分,MTDHS组22例,平均89.8分.MTDH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优良率方面均显著优于DHS组.结论 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旋导片系统(DHS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科治疗的68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访12~35(23.5±2.3)个月。68例中DHS组37例,DHSA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及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内固定有否切出股骨头、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随访时间内未发现感染。DHSA组无骨折不愈合、无刀片切出股骨头,DHSA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 DHSA与DHS均可实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固定,而DHSA固定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物可填压松质骨,切出率低,抗旋转,固定可靠,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