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MSCTPI)与超声造影(CEUS)在肝癌介入疗效及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经肝动脉灌注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12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PI和CEUS检查,评估TACE治疗效果.以数字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后活性灶血流灌注变化。方法:对17例HCC患者于TACE治疗后7~10d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组织活性灶与正常肝组织灌注参数。结果: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与正常肝组织的HBF、MTT、HAP具有显著差异(P<0.05)。HBV、PS、HAF、PV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肝细胞癌TACE术后肿瘤活性灶血供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320排容积CT灌注在原发性肝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1~3月行上腹部灌注扫描,并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对照。以 CT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全肝灌注参数,将DSA结果作为标准,评估其对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的发现情况。对320排容积CT灌注扫描行辐射剂量分析。结果:36例TACE术后患者扫描36次,评估病灶43个,CT灌注发现活性病灶34个,诊断正确率约为95.35%,灵敏度100.00%,特异度约81.80%,阳性预测值约94.12%,阴性预测值100.00%,阳性似然比5.5,阴性似然比约为0,约登指数约81.80%。TACE术后活性灶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及肝动脉灌注指数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对比发现低参数(100 kV、100 mA)灌注扫描较常规上腹部增强扫描辐射剂量低,稍高参数灌注扫描方案(100 kV、200 mA)辐射剂量仅轻度增高。结论:320排容积CT灌注扫描可很好显示TACE术后活性病灶,在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癌血供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开腹瘤组织块直接包埋法将VX2肝癌移植瘤植入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并于种植后第21天行多排螺旋CT增强及灌注扫描,观察其CT征象,并对比肿瘤边缘区、瘤旁肝组织以及对照肝组织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肝动脉分数以及肝...  相似文献   

5.
韩旭 《当代医学》2021,27(34):88-90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98个病灶组织)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癌介入术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应用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术后病灶数量,比较CT、MRI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结果 80例患者共98个病灶中,有73个残留或复发病灶.MRI诊断结果显示,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敏感度为91.78%(67/73)、准确度为93.88%(92/98),均高于CT诊断[71.23%(52/73)、78.57%(7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结果显示,介入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特异度为100.00%(25/25),与CT诊断结果100.00%(25/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CT扫描相比,MRI对病灶残留或复发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可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治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小肝癌灌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28例小肝癌患者行灌注成像,测量小肝癌病灶以及肝实质的CT灌注值,并对所测得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测得的各项指标中,在血流量、肝动脉分数值以及血容量指标方面,小肝癌均显著高于肝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早期诊断小肝癌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共84个病灶,患者均在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2-6个月来院复查,采用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检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果 CT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6%、72.58%和100.00%,MRI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5%、91.94%和100.00%,MRI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CT(P0.05);CT肿瘤包膜检出率为3.57%,显著低于MRI肿瘤包膜检出率10.71%(P0.05)。结论MRI对于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诊断准确度高,明显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疗法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放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复发转移组及无复发转移组的CT灌注参数变化[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31例肝癌行TACE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行CT灌注扫描。分别记录每次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肿瘤最大径,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前HAP、HPI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前与术后1周PVP、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HAP、HPI与术后1周比较存在差异(P<0.01);术后1个月术后1周PVP、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应用可有效的反应患者肝脏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助于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CT血管成像(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进行TCD、CDFI和CTA检查。结果65例VBI患者中,椎基底动脉TCD异常46例(70.8%),CDFI异常35例(53.8%),CTA异常39例(60.0%)。以CTA为标准,TCD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改变的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42.3%,符合率64.6%,与CTA检出率的一致性差(K=0.228,P>0.05);TCD结合CDFI检查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改变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3.1%,符合率83.1%,与CTA检出率的一致性较好(K=0.641,P<0.01)。结论TCD结合CDFI检查能对大部分患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依据,必要时行CTA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及MRI在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采用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120例,在介入术后2个月复查,均进行DSA、CT及MRI检测,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及MRI对术后患者病灶残留及病灶肿瘤包膜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动脉期感兴趣区评分情况,及对术后患者病灶供血来源及诊断门静脉内癌栓的准确性。结果 MRI对病灶残留及肿瘤包膜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动脉期强化区评分及最长、短径上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判断门静脉内癌栓准确率及病灶供血来源上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残留病灶及肿瘤包膜检出率高于CT,在显示病灶血供、门脉癌栓方面与CT相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肝硬化血流状态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37例行上腹部CT灌注扫描的肝硬化住院患者,Child-pugh A级15例、Child-pugh B级14例、Child-pugh C级8例;12例因其他疾病(无肝病史)行上腹部灌注增强检查结果为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GE AW 4.3工作站分别测量HBF、HBV、MTT、HAF、HAP、PVP值,分析比较肝脏灌注参数在正常肝脏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差别,以及各级之间的差别。结果肝右叶灌注参数比较,对照组HBF、HBV及PVP值均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MTT值对照组低于Child B、C级(P<0.05);HAF值在Child C级与对照组、Child A、B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内叶灌注参数比较,对照组HBF、HBV值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BV值Child A级高于Child C级(P<0.05);HAF值在Child C级高于Child A、B级及对照组(P<0.05)。HAP值对照组高于Child B、C级,且Child A级高于Child C级(P<0.05);PVP值在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左外叶灌注参数比较,BF值对照组高于Child B、C(P<0.05)。BV值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HAP值及PVP值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可有效评价肝硬化血流状态,是肝硬化严重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CTPI)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特点。方法对26例HCC患者行CTPI检查,检测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肝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肝组织比较,肝癌组织BF、HAP、HPI、P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VP、MT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I可在显示肝脏及肝癌结构的同时,直观定量地反映肝癌病灶血流情况,对进一步明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与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未确诊的早期肝癌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对照组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对照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40例患者确诊21例,确诊率为52.50%。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40例患者确诊16例,确诊率为40.0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查出34例患者肝内病灶数73个和21例患者肝外病灶数128个。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查出29例患者肝内病灶数55个和18例患者肝外病灶数47个。试验组肝内病灶阳性比为84.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2%,试验组肝外病灶的阳性比为5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病灶小于2cm的确诊率为85%,对照组为75%,试验组2~4cm的确诊率为93.62%,对照组为87.18%,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用于早期肝癌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MR准确扫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CT血管造影(CTA)及CT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进行检查,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CCCI患者39例,正常对照35例,均在相同技术参数下完成CTA及CTPI检查,对二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慢性CCCI患者中颅内段前循环狭窄最常见。应用CTPI可对部分严重血管狭窄CCCI患者进行诊断,发现梗死前病灶,筛选高危患者。结论部分CCCI患者在无卒中发作时,也存在明显的局部脑低灌注区,且与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运用CTPI可早期发现异常低灌注。TTP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为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CTPI)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后血供评价中的价值.方法32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TACE后1个月行CT灌注成像,计算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肝动脉分数.检测TACE术前1天、术后1个月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与肝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数据用统计软件包SPSS12.0处理.结果⑴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与非瘤区肝实质的BF、BV、MTT、HAI差异显著(P<0.05).PS差异不明显(P>0.50).⑵与肝动脉造影血管减影比较,CTPI的诊断正确率为96.4%.⑶DSA检查无活性患者外周血VEGF较TACE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SA检查病灶有活性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⑴TACE术后肝细胞癌病灶呈高灌注表明病灶具有活性,需要再次TACE.⑵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应用价值与DSA相当.⑶VEGF检测结合CT灌注成像可以客观判断肝癌TACE后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进行住院治疗的46例肝癌患者行肝脏的CT灌注扫描。测量肝癌患者的CT灌注值主要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以及肝动脉分数(HAF),平均通过的时间(MTT)、血管表面烦人通透性(PS)以及使用的对比剂的到达时间。结果:对于肝癌不同大小的患者灌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病灶≤3 cm的有12例,并且患者的血流量以及血容量分数值都明显的高于肝硬化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采用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CTPI)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扫描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经TACE治疗后复发的PHC患者资料,纳入预后不良组;将同期医院复诊的52例经TACE治疗后未复发的PHC患者资料,纳入预后良好组。全部患者均接受CTPI、增强CT扫描检查,患者病历资料、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影像学参数,重点分析CTPI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增强CT相关参数[峰高(PH)、达峰时间(Tp)、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分析CTPI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在PH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HAP、PH值、灌注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VP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M/A值、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增强CT、CTPI灌注参数HAP、PVP、PH值、灌注值评估PH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AUC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m RS评分,术前、术后1 d及6个月脑血容量(CBF)、脑血流量(CBV)、达峰时间(MTT)及平均通过时间(TTP)。结果术前m RS评分(1.97±0.74)分,术后6个月m RS评分(1.1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CBF显著高于术后1 d,术后6个月患者MTT和TTP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各参数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速度快,可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异常灌注区域,准确评估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指导烟雾病手术和评估术后效果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