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比较健康大学生和下肢运动损伤大学生步行时步态特征的差异,为下肢运动损伤大学生的康复或预康复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期间因运动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大学生30例为研究组,健康大学生30例为对照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2组受试者分别行三维步态检测。结果 研究组步长、步频、步速、双足支撑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步行周期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足跟触地期屈膝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承重反应期最大屈膝角度、支撑相中期最大伸膝角度、摆动相最大屈膝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侧矢状面和冠状面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运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其中踝关节、髋关节转角幅值,膝关节矢状面转角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冠状面转角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用于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康复治疗及疗效评价具有客观、量化的特点,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衡针法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即时步态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进行步态测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步长、步速及膝关节内收力矩(EKA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均明显增加(P0.05),EKAM峰值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EKAM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步态中的膝关节内收力矩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11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19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0d进行3周每周3次的等速肌力训练,伸膝肌和屈膝肌训练程度同等。前后测定60°/s、90°/s、120°/s等速运动的峰力矩、单次最佳做功和力矩加速能,并对患者训练前后的膝关节评分(KSS)进行观察。结果4周时,测定伸膝肌和屈膝肌各参数包括60°/s、90°/s、120°/s、等速运动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力矩、单次最大做功、总功率和膝关节评分,均比训练前有显著增加。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伸膝肌和屈膝肌肌力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假体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穴位埋线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穴位埋线疗法,常规康复训练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穴位埋线每周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应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测试,采集时空参数和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下肢时空参数及运动学参数方面都有改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组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显著升高,步长偏差和患侧支撑相均缩短,患侧摆动相延长。患侧髋膝关节的最大伸展度及最大屈曲度受限改善(P0.001),髋膝关节屈伸运动的平均角速度提高(P0.001),患者步行能力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改善中风后患者的痉挛性偏瘫步态,而且基于步态分析系统纠正偏瘫异常步态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徐欣  吴明霞 《西部医学》2018,49(4):80-81
目的从人体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步态改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针灸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门诊及住院患者32例,利用Kenima Tracer3D系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患侧单支撑相、双支撑相、摆动相、步速、步频、步长、步幅等7个时空参数变化,进行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后步速、步频、步长、步幅以及患侧单支撑相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双支撑相、摆动相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针刀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n=30)、病房康复延伸护理组(B组,n=30)两组,予以相应的方法治疗8周,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支撑相、双支撑相等参数及B组摆动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 A组摆动相和步宽及B组步宽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A组比较,治疗后B组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支撑相、双支撑相等参数改善较为明显(P<0.05),步宽和摆动相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康复延伸护理能改善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仪系统采集社区老人步态时空参数,探讨其中影响老人平衡能力的相关指标。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在广州市区内居住的社区老人94例,有跌倒史39例,无跌倒史55例,进行Berg(Berg balance scale,BBS)量表评分,通过三维步态分析仪系统采集社区老人步态时空参数,采用t检验、Person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步态时空参数中影响平衡能力的相关指标。结果有跌倒史老人与无跌倒史老人Berg评分、步态周期、步速、步幅、步频、左步长、右步长、左支撑相、左摆动相、右支撑相、右摆动相、双支撑相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步态周期、左支撑相、右支撑相、双支撑相与Berg量表评分负相关(P<0.05),步速、步幅、步频、左步长、右步长、左摆动相、右摆动相与Berg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步速、双支撑相是影响老人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步态周期、步幅、步频、左步长、右步长、左支撑相、左摆动相、右支撑相、右摆动相不是老人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速、双支撑相是影响老人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超声波药物离子导入联合主动和被动训练对于单侧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单侧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实验组予以超声波药物离子导入联合主动和被动训练,对照组采用主动和被动训练,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对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利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比较康复治疗12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伸展度、膝关节内旋和外旋角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在TKA术后和康复12周后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12周后实验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展度、膝关节内旋和外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三维动作捕捉系统的辅助测评,超声波药物离子导入联合主动和被动训练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关节炎患者康复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黄萍  王怡  陈博  郭蕾  刘志宏  齐进  邓廉夫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7):2169-2176
背景 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发生膝关节变形、活动受限、步态异常等改变,预示KOA是与运动学、动力学等生物力学因素关系密切的一种疾病。而目前临床上缺乏对这些运动学、动力学指标的客观定量评定指标。目的 应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解析KOA患者的病情,为临床医生治疗、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新的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10月-2017年6月,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双KOA患者10例作为KOA组,另外招募无膝关节疼痛的健康中老年人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英国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行走测试,并分析受试者的步行情况和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KOA患者存在明显的步态和生物力学特征:步频、跛行指数、步长、步幅、步速均缩短,双足支撑期、单足支撑期、一步时间、步行周期均延长(P<0.05);膝关节屈曲角峰值,冠状面最初角度,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膝关节最大活动范围均减小(P<0.05);膝关节角速度、膝关节角加速度峰值和平均值均减小(P<0.05);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减小(P<0.05);Y轴和Z轴方向地板反作用力峰值减小(P<0.05)。结论 KOA患者关节内及其周围生物力学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下肢运动出现了异常。而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对KOA患者和正常人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指标,为KOA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单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均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其中对照组采用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治疗,观察组采用内轴型(MP)膝关节假体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三维步态(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同组术后1、3、6个月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S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P均>0.05。同组术后1、3、6个月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P均>0.05;且组间比较,P均>0.05。同组术后1、3、6个月步速、步频及跨步长比率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 MP、PS膝关节假体应用于TKA治疗KOA患者均能有效减轻疼痛感,提高膝关节功能,且对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但前者在改善三维...  相似文献   

11.
林陵  袁兰英 《黑龙江医学》2019,43(6):590-591
目的探究悬系康复治疗对小儿步态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步态异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采用悬系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步频、步速、跨步长、站立相时间等时空参数比较中,治疗前常规组和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步速、跨步长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步频、站立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最大/最小角度、踝关节最大/最小角度等运动学参数比较中,治疗前常规组和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系康复治疗应用在小儿步态异常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薛亚峰  郄淑燕  王寒明  杨傲然  谭建 《西部医学》2024,36(6):846-849+854
目的 探讨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平衡能力、下肢运动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Bobath技术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步态参数(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 、下肢肌力恢复情况(屈髋肌力、伸膝肌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BBS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屈髋肌力、伸膝肌力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BBS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屈髋肌力、伸膝肌力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13.
张凌  冯树生   《四川医学》2021,42(7):706-710
目的对比分析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单踝置换术(U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KA组和MOWHTO组,各42例。UKA组行膝关节UKA治疗,MOWHTO组行MOWHTO治疗,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屈膝最大角度、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HSS评分、屈膝最大角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MOWHTO组术后3、6个月,HSS评分、屈膝最大角度均高于UKA组,而VAS评分低于U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行MOWHTO、UKA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两种方式各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肿胀疼痛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经筋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构造之一,膝关节在病损过程中经筋会受到损伤,因此以经筋理论为指导依据治疗膝骨关节炎有一定的探讨和应用价值。基于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从经筋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膝部经筋受损与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关系,进一步论述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在太极站桩练习过程中髌骨位置的变化对膝关节应力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早期KOA患者,采用VICON三维步态采集分析系统配合4块AMTI三维测力台采集KOA患者在髌骨平行于同侧足尖、髌骨平行于同侧足尖后2 cm、髌骨平行于同侧足尖前2 cm这3种不同条件下膝关节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其余两种条件比较,髌骨平同侧足尖前2 cm时膝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内收力矩及屈曲力矩均显著增高(P0.05);而髌骨平同侧足尖后2 cm与髌骨平同侧足尖时膝关节的内收力矩和屈曲力矩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A患者在太极站桩练习过程中当髌骨位置超过同侧足尖时,膝关节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受力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51-54
目的 观察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应用膝关节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2月我院膝关节滑膜炎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实施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有效期为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频、步速、步态周期等步态时间距离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而VAS评分均明显减少,其中实验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而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00%(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步频、步速、步态周期等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治疗中,采取膝关节镜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为安全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痹汤及舒膝散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膝痹汤联合舒膝散)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膝痹汤)。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中医证候评分。(2)两组治疗前后VAS及WOMAC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中医证候评分、VAS及WOMAC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中医证候评分、VAS及WOMAC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膝痹汤及舒膝散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点穴经筋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KOA )的疗效及其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KOA患者30例患膝46侧(双膝16例,单膝14例),采用点穴经筋疗法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患膝关节股骨内外侧关节软骨厚度,采用KOA病情严重指数( ISOA )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膝股骨内外侧关节软骨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ISOA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点穴经筋疗法能有效治疗KOA,可增加退变关节软骨厚度,对软骨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膝骨关节炎(KOA;中医归属为"膝痹")经筋病变的理论基础、KOA的筋痹与骨痹的关联、KOA经筋病变实质的现代研究、KOA经筋病变的治疗等进行了综述。KOA经筋病变主要涉及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和足三阴经经筋。KOA筋痹与骨痹的关系表现为膝痹病情的轻重,筋痹尚未及骨,而骨痹必定伴有筋痹,筋痹至骨痹的发展过程是KOA病变进展的过程。KOA经筋病变实质的现代研究涉及病灶命名及分布、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变化、生物力学改变、影像学改变及患者步态差异等。KOA经筋病变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艾灸、点穴、经筋刺法、经筋手法、经筋贴敷疗法、经筋微创疗法等。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经筋疗法在KOA临床治疗的推广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探讨PNF技术结合低频刺激仪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PNF技术与足下垂刺激仪,并根据患者踝关节跖屈、外翻程度来调整电极贴片的位置及具体刺激量.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三维步态时空参数,FMA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步长、步幅、步频、单腿支撑时间、FMA下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健侧支撑相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指标步长、步幅、步频、单腿支撑时间、步态周期、双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健侧支撑相、FMA下肢运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结合足下垂刺激仪能有效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步速、步频、步行周期等时空参数,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