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11例尺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其中4例萎缩型骨不连辅以自体髂骨植骨术。术后采用Meod标准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前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11.6个月(8~18个月),11例骨折均愈合,前臂功能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尺骨术后骨不连的可选择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锁定钢板+植骨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2月股骨中下段骨折治疗后骨不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前25例列入对照组,后25例列入研究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再手术治疗,研究组行带锁髓内钉+锁定钢板+植骨治疗,对照组仅清除骨折断端粘附的纤维组织,原手术钢板重新固定。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率为100%,膝关节活动良好者24例,占96%;对照组患者17例愈合,8例未愈合,愈合率68%,膝关节活动动良好者15例,占60%。研究组骨折愈合率和膝关节活动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钢板+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疗效显著,膝关节活动性好,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病因,总结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经验.方法 总结2006年8月-2010年8月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8例骨不连患者.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在3~7个月内牢固连接,平均愈合时间5.3个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医源性因素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是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股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力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68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经带锁髓内钉治疗,13例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实施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术,治疗同时行自体髂骨髓腔内外植骨术。结果:81例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68例股骨干骨不连治疗后,有5例出现主钉或锁钉折断,经再次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愈,其余患者不连端全部愈合;13例股骨远端骨不连经DCS内固定术后全部愈合。81例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综合指标评定疗效,本组优54例,良21例,差6例,优良率92.6%。结论:股骨骨折骨不连的主要原因为内收肌群的生物力学因素导致内固定失败造成;股骨干骨折及骨不连手术内固定应以髓内固定为主,股骨髁部骨折及不连接应选用坚强的DCS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加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0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髂骨植骨治疗18例因创伤导致的胫骨骨缺损患者资料,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31~67岁,平均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采用Johner-Wruhs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全部患者未见骨不愈合、感染、畸形及再骨折发生。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采用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15例,良2例,差1例。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操作简单且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锁定钢板加皮质剥离术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本组患者19例,均为股骨干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在我院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9例,在外院手术10例.再次手术均采用双锁定钢板加皮质剥离植骨术,术中不剥离骨折端的骨膜,将骨折端皮质骨连骨膜一同凿下,咬除骨折断端硬化骨,再通髓腔,采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获得随访共19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9~20个月的随访,19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率为100%.所有病例无感染、断钉、断板、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锁定钢板加皮质剥离术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及良好的血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成因与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探讨治疗对策。方法通过分析30例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临床表现、X线特点,采取更换髓内钉为钢板加植骨、单纯髓内钉动力化、髓内钉动力化加植骨和更换髓内钉加植骨4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0例,愈合时间为8~12.5个月,平均10.5个月。功能评定为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结论对营养不良性骨不愈合,采用更换髓内钉为钢板加植骨,对肥厚性骨不愈合采用单纯髓内钉动力化、髓内钉动力化加植骨或更换髓内钉加植骨方法,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萎缩性骨不连的手术适应证和操作技术.方法1999年6月-2009年6月,应用附加钢板合并开放植骨治疗12例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萎缩性骨不连.小切口微创清除骨折端肉芽组织,硬化骨去皮质化,足量髂骨纵形平铺于骨不连间隙和骨皮质骨床上,选择5~6孔钛合金限制接触型动力接骨板,3.0 mm克氏针钻孔,4~6枚皮质骨螺钉双皮质固定.术后保护性负重,1,3,6,12个月临床与影像学评估.结果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时问7 ~26个月,平均17.4个月.取髂骨植骨并附加钢板固定手术时间共50~120 min,平均77.5 min;出血量150~350 ml,平均252 ml.术后供骨区疼痛9例,7例1个月内缓解,2例3个月后缓解.临床骨性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7.1个月;影像学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9.4个月.无感染、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结论附加钢板合并植骨适用于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骺端骨不连、AO分型B型骨折骨不连、骨缺损>1 cm以及扩髓更换髓内钉失败的萎缩性骨不连.  相似文献   

9.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锁髓内钉开放复位静力型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胫干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 11例 ,所有骨折愈合 ,关节功能恢复可 ,无断钉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GSH钉术后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1例股骨髁上骨折行GSH钉术后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病例共10例的原因,予以动力性固定,脉冲电磁场,更换内固定和植骨等综合治疗。结果骨延迟愈合8例,经动力性固定和脉冲电磁场治疗,8例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0周。骨不连2例,经更换内固定后扩髓植骨、动力性固定、脉冲电磁场和注射自体红骨髓治疗,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8周。结论导致GSH钉术后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主要为术中对骨膜的损伤过大,内固定选择不当,术后功能锻炼失控和植骨不完善所致,根据主要的原因,需要采用动力性固定,脉冲电磁场和扩髓植骨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SuperPath全髋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新沂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40~75岁,平均58.6岁。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常规切口组),SuperPath全髋置换30例(SuperPath组)。观察统计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3、7d VAS评分、临床疗效、早期恢复时间及Harri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SuperPath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切口组[(350.12±41.12)mL vs.(470.15±60.24)mL],术后3、7d分别SuperPath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切口组[(5.35±1.01)分vs.(5.25±1.02)分、(3.25±2.12)分vs.(1.02±0.11)分];SuperPath组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脱拐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切口组;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术后不同时间组间比较SuperPath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切口组(P<0.05)。结论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比较,对患者行SuperPath全髋置换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瞻性探讨治疗前、中和治疗后采用PET/CT确定的同步放化疗中晚期食道癌原发肿瘤代谢体积(PTMV)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12年9月~2017年6月38例中晚期食道癌行放化疗患者,在治疗前、放疗后第3~4周、治疗后第6周行PET/CT检查。利用ROC寻找治疗前、中和治疗后PTMV的变化的最佳界值,将其分为高、低值组。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全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19.1个月(95%CI为8.1~30.1),1、2、3年OS率分别为63.2%、47.4%和31.6%。pre-PTMV、mid-PTMV、Post-PTMV、ΔPTMV和ΔPTMV2的阈值分别为80.68(cm^3)、58.75(cm^3)、53.90(cm^3)、-35.02%和-13.65%。但只有治疗后PTMV比治疗中PTMV缩小体积在13.65%者有较高的总生存率,而根据其余各项阈值进行分组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对于行CRT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治疗前、中和后PTMV的绝对值以及治疗后PTMV/治疗前PTMV的变化率与患者的预后无关,治疗后PTMV/治疗期间PTMV的变化率对判断食道癌的预后总生存期相关,这一指标可为食道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加压钢板(LCP)、带锁髓内钉(IMN)与可膨胀髓内钉(EIMN)三种治疗方案对肱骨干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行择期内固定术治疗的10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P组(n=43)、IMN组(n=33)与EIMN组(n=26),比较三组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资料与随访结果。结果术后随访48~8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6.1个月。三组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病程、骨折分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LC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桡神经麻痹发生率分别为(88.6±23.5)min、(139.6±35.5)mL、16.3%,均显著高于IMN组[(75.6±20.1)min、(88.2±25.3)mL、3.0%]与EIMN组[(70.5±15.1)min、(78.8±20.9)mL、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无肩部不适,显著低于IMN组15.2%与EIMN组(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住院时间、骨折部位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高于EI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9±7.1)周vs.(13.5±7.5周),P<0.05)],而三组术后半年内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康复方面,LCP组、EIMN组术后1年患肢的Constant评分即恢复到术前健肢水平(P>0.05),而IMN组术后1年患肢Constant评分仍显著低于术前健肢水平(P<0.05),在术后2年才恢复到正常(P>0.05);EIMN组、IMN组术后1年患肢Mayo评分即恢复到术前健肢水平(P>0.05),而LCP组术后1年患肢的Mayo评分仍显著低于术前健肢水平(P<0.05),在术后2年才恢复到正常(P>0.05)。组间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健肢的Constant、Mayo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LCP组术后1年患肢的Constant评分显著高于IMN组[(91.6±5.8)分vs.(87.8±7.2)分,P<0.05)],Mayo评分显著低于IMN组和EIMN组[(90.6±7.2)分vs.(95.6±3.9)分vs.(95.0±3.5)分,P<0.05)];三组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的患肢Constant、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生活质量在术后1年患肢的EQ-5D评分即达到术前健侧水平,且三组各时间点的EQ-5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为经典手术内固定方式,可应对多种肱骨干骨折。IMN与EIMN手术切口较小,对骨折断端要求较高;EIMN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国放射学会(ACR)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共243个)的ACRTI-RADS分类和SWE图像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SWE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最佳阈值。分析ACRTI-RADS分类、SWE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结果,绘制ROC曲线,将三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243个甲状腺结节中,病理诊断恶性结节183个,良性结节60个。当选择最佳阈值SWE_max=38.6kPa,SWE_mean=27.5kPa时,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6.72%、88.33%,曲线下面积(0.925)明显大于ACRTI-RADS分类(0.793)或SWE(0.843)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RTI-RADS分类联合SWE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始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 PTA)的分型和血供特点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CTA和MRA检查出的PTA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分型、血供特点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92例PTA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9.6±17.5)岁,其中,男性38例(41.3%),女性54例(58.7%),女性高于男性。CTA发现36例(39.1%),MRA发现56例(60.9%)。41例位于右侧(44.6%),51例位于左侧(55.4%),未发现双侧型。按Weon分型,Ⅰ型29例(31.5%),Ⅱ型18例(19.6%),Ⅲ型20例(21.7%),Ⅳ型13例(14.1%),Ⅴ型5例(5.4%),特殊类型7例(7.6%)。按Salas分型,外侧型69例(75%),中间型23例(25%)。合并基底动脉发育不良54例(58.7%)(含双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47例),Ⅰ型14例(48.3%),Ⅱ型15例(83.3%),Ⅲ型12例(60.0%),Ⅳ型8例(61.5%),Ⅴ型3例(60.0%),特殊类型2例(28.6%),以Ⅱ型合并基底动脉发育不良的比例最大。伴有脑梗死35例(38.0%),Ⅰ型8例(27.6%),Ⅱ型11例(61.1%),Ⅲ型7例(35.0%),Ⅳ型6例(46.2%),Ⅴ型2例(40.0%),特殊类型1例(14.3%),以Ⅱ型伴发脑梗死的比例最高。结论 CTA和MRA可较好的显示PTA的解剖特点及其分型,辅以椎-基底动脉发育不良的情况,能更为全面的诠释各型PTA的血液循环特点,评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假体位置及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绵阳市骨科医院髋关节科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直接前入路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术后24、48、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及术前、术后6~24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1~2年的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与后外侧入路对比,采用直接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不影响髋臼假体位置的前提下,能避免肌肉损伤,获得快速髋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入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4月上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按固定方法分为钢板内固定组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骨钙素水平,血磷,血钙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患者均随访6个月。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6±4.1)、(20.4±4.6)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9.5±4.9)、(31.3±5.3)mL;患者住院时间为(5.1±0.6)、(7.6±0.9)d;骨折愈合时间为(6.2±0.6)、(8.9±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骨密度分别为(0.9±0.5)、(0.8±0.3)g/cm^2,血清骨钙素水平为(5.7±0.6)、(3.3±0.6)μg/L,血磷为(2.0±0.6)、(1.6±0.4)mmol/L;血钙为(2.9±0.9)、(2.4±0.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钢板内固定组为22.0%;髓内钉固定组有效率为98%,钢板内固定组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细菌生物膜被证实与慢性伤口的持续性感染有关,本文就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的概念及分布、临床特点及识别要点、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室识别方法作一综述。旨在帮助伤口专业人员早期识别及诊断生物膜感染伤口,为尽早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猪10头,体质量(35.9±2.4)kg,随机数字法表分为假手术组、心肺复苏组各5头。假手术组仅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组在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后经历心脏骤停与复苏,于复苏前和复苏后1、3、6、12h应用肺超声评分(LUS)评估肺损伤情况,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脉搏指示连续派血量法测定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采用重复方差分析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LUS与PaO2/FiO2、EVLWI、PVP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动物的基本参数具有可比性。假手术组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肺复苏组的PaO2/Fi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复苏后1、3和6h均低于相应时点的假手术组。EVLWI和PVPI在复苏后持续升高(F=17.96、27.70,P<0.001),EVLWI从基线的(9.7±1.3)mL/kg升高到12h的(21.0±5.5)mL/kg,PVPI从(2.3±0.7)mL/kg升到(6.1±0.5)mL/kg,且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点的相应值。复苏组的LUS也持续升高(F=34.2,P<0.001),基线和复苏后1、3、6、12h分别为(2.6±0.5)、(13.4±0.9)、(15.0±1.9)、(15.8±0.8)和(17.6±4.0)分,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点的值。相关性分析显示,LUS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625,P<0.001),与EVLWI、PVPI正相关(r=0.790、0.882,P<0.001)。结论在猪心肺复苏模型中,肺超声评分与传统肺损伤指标的相关性较好,可以实时、连续无创地评估复苏后肺损伤的程度,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在腹部创伤性肝脏破裂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疑似肝破裂患者6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16~64岁,平均45. 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19h,平均5h。均行增强CT和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探查确诊肝破裂患者57例;超声诊断肝破裂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 98%和92. 19%,明显高于CT检查(分别为78. 95%和76. 56%,P <0. 05);超声和CT诊断肝破裂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T肝破裂分型与手术分型Kappa值为0. 437(P=0. 000);超声肝破裂分型与手术分型Kappa值为0. 765(P=0. 000);超声肝破裂分型正确率82. 81%,明显高于CT分型(57. 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结论超声检测在腹部创伤性肝脏破裂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检查快捷、简单、准确率高,同时其损伤程度分级诊断较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