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将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后备筛选毒株适应于Vero细胞,并对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新分离的4株汉坦病毒接种敏感动物,在乳沙鼠脑内连续传代。比较脑内病毒抗原的含量以及乳鼠的发病情况;在Vero细胞中传代,比较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以及细胞的病变情况;利用筛选出的毒株研制Veto细胞灭活疫苗。研究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4株病毒经乳沙鼠脑内传代,鼠脑悬液的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分别达7.00~7.75LgCCID50/ml和1:3201:1280;4株毒株经Vero细胞连续传5代,培养液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分别达6.50~7.50LgCID50/ml和1:160~1:768;疫苗免疫家兔2针后,其中出血热病毒株Z34与ZJ5株疫苗免疫血清对同型毒株的中和效价达到1:10。结论ZJ4与ZJ5两毒株已适应于Vero细胞,且具有病毒滴度高和免疫原性良好的特性,适合用作Vero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理想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后备毒株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阳性鼠肺中分离汉坦病毒(HV),并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型别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HFRS疫苗后备毒种库的建立打下基础。方法疫区阳性鼠肺研磨液接种长爪沙鼠分离病毒,并将分离到的HV经乳沙鼠脑内连续传代,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毒株的型别,研究传代后毒株的繁殖特性、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结果从疫区32份阳性鼠肺中分离到9株HV,经单克隆直接荧光血清检查6株为汉滩病毒株,3株为汉城病毒株,经乳沙鼠脑内连续传代,其中4株毒株的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较高,汉滩和汉城毒株的病毒和抗原滴度最高分别达106.50、106.00和1∶5120、1∶5120。结论4株毒株的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均较高,可作为HFRS疫苗后备毒种的筛选毒株。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Vero传代细胞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Vero传代细胞疫苗。方法将HFRS双价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的生产疫苗株Z10(Ⅰ型)、Z37(Ⅱ型)适应到Vero细胞上进行连续传代,并用不同代次的Vero细胞适应株制备Vero传代细胞疫苗。结果Z10、Z37,株感染Vero细胞后第1代即可达到较高病毒滴度,并且在Vero细胞中持续传代适应,病毒滴度分别维持在6.25~6.75和6.50~7.00logTCID50/ml之间,较为稳定。用不同代次的Vero细胞适应株制备而成的HFRS Vero细胞灭活疫苗抗原效价和疫苗的病毒滴度有较大提高,反向间接血凝效价从Z10 Cp1 Vero细胞疫苗的阴性上升到Z10 Cp10 Vero细胞疫苗的1:64,从Z37 Cp1 Vero细胞疫苗的1:2上升到Z37 Cp10 Vero细胞疫苗的1:64;疫苗病毒滴度(logTCID50/ml)从Z10 Cp1 Vero细胞疫苗的4.25上升到Z10 Cp10 Vero细胞疫苗的6.50,从Z37 Cp1 Vero细胞疫苗的6.25上升到Z37 Cp10 Vero细胞疫苗的7.50。疫苗在抗原量和病毒滴度上基本符合中国生物制品的要求。结论HFRS Vero传代细胞疫苗的生产,疫苗株在Vero细胞中的连续传代适应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浙江省丽水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阳性鼠肺标本中分离汉坦病毒(HV),并对丽水分离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M和S片段基因序列以确定毒株的型别和基因差异程度.方法 收集宿主动物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鼠肺标本HV抗原.将HV抗原阳性的鼠肺标本接种Vero-E6细胞,分离HV.提取病毒总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M和S基因全片段,克隆入质粒载体,纯化后测定序列,并同HV其他病毒株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分离到2株HV,扩增出2株病毒的M和S全片段并测定了序列,经对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2株病毒与现有的HTNV有最高的同源性,均为HTNV,但与国内外其他的HTNV核苷酸差异高达13.4%~20.7%和10.3%~16.1%.用M和S片段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2毒株分在HTNV发生群,与HTNV的Z10、A9、Z5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但独自构成一进化支.结论 浙江丽水分离株可以定型为HTN型病毒,与国内外其他的HTN型病毒基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点及汉坦病毒(HV)型别,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肺HV抗原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病毒分离采用阳性鼠肺研磨液接种幼龄长爪沙鼠,再经vero-E6细胞传代,用单克隆抗体DFA定毒株及分型。结果从捕自浙江省龙泉地区的8份阳性鼠肺中分离到3株HV,经DFA鉴定均为汉滩型(Ⅰ型)病毒,3株病毒在Vero-E6细胞中的感染滴度为10^4.75~10^5.25CCID50/ml。结论从鼠类肺组织中分离到3株汉滩型HV,毒株均能在Vero-E6细胞中较好增殖,有可能成为HFRS疫苗后备毒株。  相似文献   

6.
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 ,所用毒种的病毒滴度和免疫原性与疫苗的效力关系极大。目前 ,我国地鼠肾细胞狂犬疫苗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毒株主要是aG株。为选择高病毒滴度、高免疫原性的Vero细胞适应株 ,我们对几种狂犬病毒毒株在Vero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1 材料与方法1.1 生产用毒株 狂犬病毒CTN -V6株、狂犬病毒CTN-V10 M3 株、狂犬病毒CTN -BHK3 株、狂犬病固定毒aG株 ,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毒力在 7.5~ 8.0LogLD50 /ml之间。1.2 细胞株 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 ,来源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汉坦病毒 (HV)在Vero细胞上的适应能力和毒株在该细胞中的增殖规律。方法 将HV感染Vero细胞 ,每隔 3d收取细胞培养液 ,直到细胞衰老 ,并观察细胞的病变情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T)和反向被动血凝试验 (RPHA) ,观察细胞培养液的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HV不致Vero细胞产生病变 ,病毒感染细胞第 8~ 11天时细胞培养液的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最高 ,以后逐渐降低 ,但直到细胞感染病毒 3 2d时其培养液的病毒滴度和抗原滴度仍稳定在 5 .0 0LgTCID50 /ml和 1∶2 0以上。结论 两株病毒已适应于Vero细胞 ,且具有病毒滴度高、毒力强和抗原性良好的特性 ,是Vero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良好的后备筛选毒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狂犬病固定毒Vero细胞适应株3aG-V生产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观察毒株形态、培养条件、致病性、免疫原性、毒力试验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形成尼氏小体。结果狂犬病aG固定毒3aG-V株具有抗原性好,培养产毒量高,保持有aG固定株弱毒性、传代稳定、无变异的特性。结论狂犬病aG固定毒3aG-V株可作为替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aG毒株,用于Vero细胞培养病毒生产出毒液毒力高、灭活后效力高、安全性好的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生产用疫苗株。  相似文献   

9.
HFRS病毒Z37株在绿猴肾传代细胞的病变作用和传代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39疫苗株在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vero-E6)上的病变和传代适应增殖情况,为应用vero细胞研制出血热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株Z37适应在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vero-E6)上,对细胞进行细胞病变(CPE)的动态观察,并于不同的时间取样,测定病毒滴度,比较静置培养、转瓶培养滴度的差异情况。[结果]Z37株不使vero-E6细胞产生病变,用HEPES诱导,3d可见明显病变现象。Z37株不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用HEPES诱导病变现象未获成功,Z37株在vero细胞中可高滴度繁殖,滴度达到10^7/ml,转瓶培养病毒滴度略高于静置培养。[结论]应用vero细胞研制HFRS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流行较为严重,病死数居所有传染病之首。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惟一方法是注射狂犬病疫苗,因此,生产优质高效的狂犬病疫苗显得尤为重要。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所选用的毒株直接影响到疫苗的病毒滴度和免疫原性,为了给生产厂家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数据,我们对不同的狂犬病毒毒株在Vero细胞上进行了传代比较。1 材料和方法 狂犬病毒液体毒株CTN 1V10 株、CTN BHK株,狂犬病毒脑毒株CTN 1V10 M3 株、aG株,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病毒滴度均在7.0~8.0LogLD50 /ml之间。Vero细胞来源于美国ATCC ,由中国药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血清学免疫效果。方法筛选抗 -HAVIgG阴性 ,6 -18岁的甲肝易感人群104名 ,随机分为国产减毒活疫苗组和进口灭活疫苗组 ,免疫程序为0、6月两针法 ,于每针免疫后1个月采集静脉血 ,分离血清检测抗 -HAVIgG。结果首针免疫后抗 -HAVIgG阳转率减毒活疫苗组为80.0 %(40/50) ,灭活疫苗组为96.3 %(52/54) ,两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6.75,P<0.01) ;第2针免疫后抗 -HAVIgG阳转率两组均为100.0 %。结论不论应用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或进口灭活疫苗 ,都应进行两次疫苗接种 ,才能获得较佳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甲肝疫苗 )与死疫苗如乙型肝炎(乙肝 )疫苗、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研究已有报道[1] ,但与麻疹减毒活疫苗 (麻疹疫苗 )的联合免疫尚未见报道 ,为此 ,对甲肝疫苗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进行了观察 ,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接种对象及分组 :从石家庄市郊区筛选HAV抗体 (抗 HAV)阴性的 5~ 10岁健康儿童 16 0人 ,分别接种杭州及昆明产甲肝疫苗 ,接种杭州苗 80人 ,其中 2 0人同时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昆明苗 80人 ,其中 30人同时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 1年对所有接种者又加强了 1针甲肝疫苗 ,初免后 1年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针对性预防方案和普遍性预防方案在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预防CMV感染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对性预防组(56例)和普遍性预防组(72例)。针对性预防组:针对高危病例术后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普遍性预防组:所有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对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病死率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对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7.14%(4例)、耐药发生率为1.79%(1例),改用膦甲酸钠治愈;普遍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9.72%(7例)、耐药发生率为4.17%(3例),改用膦甲酸钠3例治愈,病死率为1.39%(1例)。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性预防组用于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人均费用明显高于针对性预防组(P〈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针对性预防方案临床疗效优于普遍性预防方案,而且针对性预防方案更为经济,适合于我国的肾移植受者。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三种单价灭活疫苗免疫后第5年预防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沙鼠肾细胞I型灭活疫苗(沙鼠苗)免疫后第5年、乳鼠脑纯化I型灭活疫苗(鼠脑苗)免疫后第4年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地鼠苗)免疫后第5年在EFH疫区试验人群中的安全性、血清学效果和预防效果。方法 现场试验人群采用整群随机分组,分为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实验室血清标本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微量细胞病变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预防方案和普遍性预防方案在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预防CMV感染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对性预防组(56例)和普遍性预防组(72例)。针对性预防组:针对高危病例术后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普遍性预防组:所有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对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病死率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对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7.14%(4例)、耐药发生率为1.79%(1例),改用膦甲酸钠治愈;普遍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9.72%(7例)、耐药发生率为4.17%(3例),改用膦甲酸钠3例治愈,病死率为1.39%(1例)。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性预防组用于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人均费用明显高于针对性预防组(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针对性预防方案临床疗效优于普遍性预防方案,而且针对性预防方案更为经济,适合于我国的肾移植受者。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Mathematical models can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within a host. Most of work has studied the interactions of host responses and virus in the presence of active cytotoxic immune cells, which decay to zero when there is no virus.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highlights that cytotoxic immune cells can be inactive but never be depleted.

Methods

We propose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ynamics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active and inactive cytotoxic immune cells within a host. We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immune responses on the dynamic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under different disease stages.

Results

Standard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analyses are presented for this new model. Specifically, the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is computed and local and global stability analyses are discussed.

Conclusion

Our results can give helpful insights when designing more effective drug schedules in the presence of active and inactive immune respons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农村社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中HBV再激活的发生强度和特征。方法 分别于2018、2020年对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人群体检中发现的IHC进行随访调查,比较2次随访结果,分析基于社区人群的IHC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和分布特征。结果 424名IHC完成了2次随访,发现HBV再激活者47例,累积再激活发生率为11.08%,发病密度为5.46/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肝病家族史和慢性病史与HBV再激活不相关(P>0.05),基线HBV DNA载量与再激活相关(P<0.05),当HBV DNA基线水平≥ 1 000 IU/ml时,累积再激活发生率可达18.92%。发生再激活后,ALT平均水平较基线升高且异常率增加,再激活者肝功能趋于异常。4例(8.51%)再激活者发生肝炎,其中1例(2.13%)为黄疸型肝炎。结论 济南市农村社区IHC中HBV再激活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再激活者处于无症状或轻度再激活状态;应加强对IHC的随访并密切监测其ALT和HBV DNA水平变化,并适时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重点人群HFRS疫苗接种的管理模式。方法:1998—2001年在临沂市河东区进行了以“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扩大宣传、普及HFRS防治知识、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强化接种技术队伍建设,规范免疫程序和工作程序,建立检查、考核、评比制度”为主要内容的HFRS疫苗接种的管理模式。结果:实施后的第1年即1998年,重点人群HFRS疫苗接种率由实施前的3.49%提高到14.70%,1999、2000和2001年又分别提高到15.15%、15.21%和15.28%,4年累计接种率已达60.34%,重点人群HFRS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4.34%,且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结论:本管理模式易于操作,收效显著,是适合我国HFRS疫区重点人群HFRS疫苗接种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等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发生乙型肝炎(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规范慢性HB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0年建立的江苏省慢性HBV感染者队列,通过2012-2020年的6次随访,分析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超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乙肝再活动的影响。结果 2 527例IHC随访至2020年,共随访17 730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7.0人年,共发生乙肝再活动98例,累积发生率3.9%,发病密度为5.53/1 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HBV DNA是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与≥60岁年龄组相比,40~49岁组(aHR=2.16,95%CI:1.20~3.90)及20~29岁组(aHR=5.48,95%CI:2.07~14.48)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与基线时HBV DNA<100 IU/ml者相比,存在低病毒水平者(HBV DNA=100~1 999 IU/ml)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aHR=1.67,95%CI:1.11~2.52);按照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50岁年龄组中,暴露于≥2个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高于无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aHR=2.73,95%CI:1.08~6.96)。结论 江苏省社区人群中IHC仍有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尤其是青壮年和低病毒活动水平的IHC;对于≥50岁且合并≥2个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对这部分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管理,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应及时启动治疗,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Vaccine》2015,33(38):4945-4953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is a highly contagious viral disease of cloven-hoofed animals. This pathology is caused by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Over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vaccine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is illness became essential. Vaccines currently used contain the inactivated form of the virus. However, vaccination generates an immune response different to that induced by the infection.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se differences are related to intracellular mechanisms on dendritic cells (DCs). As a result,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ernalization of infective virus trigger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 which was involved in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9, the intrinsic pathway of apoptosis and the delivery of viral peptides on MHC class I molecules. While, inactivated virus (iFMDV) did not affect this pathway or any function mediated by its activation. As described, infectious virus in DCs was also associated to autophagy LC3 protein and was associated to lysosomal protein Lamp-2; contrary to observe for the iFMDV. Strikingly, the processing of viral antigens to accommodate in class I molecules does not appear to involve the proteasome. Finally, this increased presentation promotes a specific cytotoxic response against infectious vi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