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 HBV 感染慢性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66例 HBV 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外周血IL-18水平,其中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10例,急性乙型肝炎(AHB)1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肝硬化16例,肝癌10例,并同期检测患者HBV,DNA.结果:HBV-DNA(-)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显著高于HBV-DNA( )组(296.28±112.53pg/ml比204.02±103.58pg/ml,P<0.01);AHB较ASC减低(232.46±65.51pg/ml比247.17±89.66pg/ml,P>0.05),但CHB则显著低于ASC(145.26±56.03pg/ml,P<0.01),肝硬化和肝癌分别较 ASC 明显减低(125.55±64.32pg/ml,96.20±42.15pg/ml,P<0.01).结论:IL-18 可能在 HBV 感染慢性化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65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进行了1~2年随访观察,并对不同HBV-DNA动态变化类型ASC的e抗原、DNA多聚酶(DNAP)、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多聚白蛋白受体(HBsAg-PHSA-R)等乙肝病毒(HBV)复制标志及肝功能作了检查和比较,对部分ASC的家庭成员HBV感染情况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在ASC中存在着传染性强的HBV-DNA持续阳性者27例(41.54%)、传染性弱的HBV-DNA持续阴性者21例(32.31%)、HBV-DNA阳转阴10例(15.38%)和阴转阳7例(10.77%)。其在流行病学上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HBV感染中最大数量存在的是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而ASC主要来自婴幼儿感染。我们通过4年收集394例慢性乙肝携带者血清,  相似文献   

4.
ASC(慢性HBsAg携带者)入托问题: 由于我国HBsAg阳性率高峰在5~10岁。且婴幼儿感染HBV后易形成ASC,又加之规定HBV(HBeAg)阳性者不宜做幼托保育员,故不少托幼机构规定不收HBsAg⊕小儿,致使约10%的小儿不能入托。给家庭造成重大精神负担;且从小儿步出家门的第一步,就受到社会的“不欢迎”,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是一大社会问题。所以造成此况,与研究婴幼儿感染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及报告结论的不一致有关。如1984年在南宁召开的全国肝炎会上的两篇有关报告结论相反。江西瞿祖一对两个托儿所19个全托  相似文献   

5.
杨月华 《职业与健康》2009,25(8):862-862
我国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HBV携带者有1.2亿。2004年我校对人校新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无症状HBV携带学生(以下简称ASC)占查体总人数的8.29%。为了减少乙型肝炎(乙肝)的发病率,使ASC能顺利完成4年学业,并有一个良好的转归,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并对ASC医学观察4a,每年定期复查1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单股动物小RNA病毒,其复制过程的完成需要嗜肝DNA病毒的帮助,常与HBV联合感染或在HBV携带的基础上重叠感染.临床常表现出慢性化和肝病加重趋势.本文通过对54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抗—HD和HBV多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分析,提供了HDV感染程度和分布特征的基本资料.探讨了HDV和HBV感染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CHP)、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重症乙型肝炎(F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选自济南市传染病院住院病人,原发性肝癌(HCC)选自山东省立医院和山东医科大学附院确诊病例,无症状携带者(ASC)由济南市传染病院健康查体发现.1.2 研究方法 采取询问和填表方式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抗—HD试剂购自北京市肝病研究所,用ELISA竞争抑制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出测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为临床免疫调节治疗HBV感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医院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0例,按照慢性乙型肝炎类型分为3组,分别是肝炎肝硬化(LC)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的方法(ELISA法)测定T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LC组、ASC组、CHB组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LC组和CHB组的INF-r细胞因子表达水平(1.21±0.16)、(1.57±0.21)明显高于ACS组(1.13±0.12),在INF-r、TGF-β-1、IL-17、IL-10 4个细胞因子代表的T细胞亚组CHB平均水平最高,分别为(1.57±0.21)、(3.55±0.25)、(1.36±0.12)、(32.66±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HBV感染者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 Ag持续低水平表达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体检者21 217例样本,其中1 204例HBs Ag阳性样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对其进行其他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实时荧光定量)做进一步检测,按HBs Ag水平将样本分为高水平组(≥10 IU/ml)和低水平组(10 IU/ml),对低水平组样本按年龄、性别、血清学模式、临床分型等指标分组统计分析HBs Ag和HBV DNA的阳性分布及浓度;并与同期收集的高水平组样本比较。结果低水平HBs Ag感染者占总HBs Ag阳性人群的15.03%,其主要血清学模式和临床分型为HBs Ag/anti-HBe/anti-HBc阳性(93.37%)、无症状携带者(ASC,98.34%),HBV DNA呈低水平复制,HBV DNA阳性率为40.33%,低水平HBs Ag人群呈高龄偏态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低水平HBs Ag与低复制的HBV DNA存在正相关(r=0.452,P0.05)。结论对低水平HBs Ag人群的系统研究,可为进一步分析低水平HBs Ag形成的机制、打破免疫耐受清除慢性HBV感染、预防HBV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HBV—DNA阳性标志着HBV在体内的复制,并能直接证实HBV是否存在,因此它是判定乙肝表面抗原无症状携带者(ASC)是否具有传染性的一项直接指标。本文应用HBV—DNA斑点杂交试验对127份HBsAg阳性血清、31份HBsAg阴性血清进行了HBV-DNA的检测,用ELISA法对其进行HBcAg、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法扩增HBV PreS基因并测序,共分析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CAH)和肝癌(HCC)患者血清86份。用C lustalx1.8软件比对,用MEGA3.1作树分型,同时测定样品HBeAg和HBV-DNA。结果南通地区存在HBV B型、C型和B/C混合感染型,其中C型比例最高,占67.44%,而B型和B/C混合感染型均占16.28%。C型患者的血清HBeAg阳性率和HBV-DN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南通地区存在HBV B型、C型以及B+C混合型,C型为优势型;C型患者的病毒复制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囚犯中HBV感染的流行情况,并试图评价这种专门机构(拘留所)在HBV传播中的作用,作者在意大利东北部威尼托的拘留所中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包括6个拘留所。调查了囚犯和拘留所工作人员的HBV感染情况。对收集到的每份受检者血标本做HBV血清标记(HBsAg、抗-HBs、抗-HBc)和转氨酶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拉米夫定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抑制HBV复制作用。为了进一步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和无症状携带者 (ASC)的疗效 ,将肝病防治研究中心 1999~2 0 0 1年 2月收治的HBV感染者进行了治疗效果观察。1.对象与方法 :观察病例均为肝炎门诊HBsAg、HBeAg、HBVDNA阳性的CHB及ASC患者 ,共计 3 0 5例 ,诊断依据19 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 3组 ,治疗 1组 180例 (CHB组 ) ,治疗 2组70例 (ASC组 ) ,对照组 55例CHB患者 ,CHB均为反复多次检测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 ,伴有或不伴有…  相似文献   

13.
肝炎病毒感染中病毒干扰是众所共知的现象,在人类,乙肝病毒(HBV)感染可以由于甲肝病毒或б肝炎病毒(HDV)重叠感染继之在血清清除乙肝表面抗原(HBsAg)而被抑制。也有资料表明非甲非乙型肝炎重叠感染可抑制黑猩猩HBV携带者复制HBV。本文报告慢性HBV感染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HBsAg清除的作用。作者对慢性HBV感染追踪研究长达14年,凡血样连续三次经放射免疫测定(RIA)  相似文献   

14.
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德市近13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及其预后,为揭示HIV、HBV、HCV混合感染规律,为HIV的预防、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常德市120例HIV感染者进行CD4 、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HBV五项、抗HCV检测,对检测结果做系统的比较和分析。结果120例HIV感染者中,以青壮年为主要人群,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方式;混合HCV、HBV感染者有71例,占所有HIV感染者的59.17%。混合感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血液传播和静脉吸毒为主要的感染方式,且HIV/HCV,HIV/HBV/HCV混合感染的ALT、AST异常比例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P<0.05),HIV/HBV、HIV/HCV、HIV/HBV/HCV三种感染模式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单一感染(P<0.05)。结论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现状日趋严重,特别在经血液传播、静脉吸毒传播的男性HIV感染人群中更加明显。HIV与多种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可能加速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HIV感染的进程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抗-HBx蛋白和细胞因子TNF-α、IL-4、IL-12表达水平。方法选择HBV携带者60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CHB组),肝硬化患者60例(LC组),肝癌患者60例(HCC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Bx、TNF-α、IL-4、IL-12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TNF-α、IL-4和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HCC组相比,ASC组和CHB组外周血抗-HBx水平和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外周血抗-HBx、TNF-α和IL-4水平与HBV DNA载量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8、-0.348、-0.373,P<0.05)。结论抗-HBx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独特作用机制,与HCC组相比,ASC组和CHB组外周血抗-HBx水平和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说明慢性HBV感染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HIV感染者做相关的血液学检测,分析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现状及其预后,为揭示HIV、HBV、HCV混合感染的规律,为预防、治疗及判断HIV混合感染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检验标准,对我市120例HIV感染者进行CD4 、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HBV五项、抗HCV检测,检测结果做相关性和差异性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感染者71例,占所有HIV感染者的59.17%,其中合并HBV感染者50例,占HIV感染者的41.67%,合并HCV感染者39例,占HIV感染者32.5%.HIV/HBV、HIV/HCV、HIV/HBV/HCV 3种合并感染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单一感染者(P均<0.05),HIV/HCV、HIV/HBV/HCV混合感染者的ALT、AST异常比例明显高于HIV单一感染(P均<0.05).结论:HIV感染者合并HBV、HCV感染现状严重.HIV合并感染肝炎病毒后,可以加速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HIV感染者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加快HIV感染者疾病的进程,降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应引起更多的重视,尽早采取措施,提高HIV感染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大学生中的现状,探讨TTV感染对HBV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抗-TTV IgM及抗-TTV、IgG,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检测血清TTV DNA,用速率法或终点法检测TTV、HBV感染者血清肝功能指标,用SPSS 13.0软件对各组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TV DNA阳性率为17.0%(29/171),HBV感染率为10.4%(121/1163),TTV/HBV重叠感染占HBV感染17.4%(21/121).TTV/HBV重叠感染者肝功能损害最重,HBV感染者次之,TTV感染者不明显.结论 大学生中存在一般水平的TTV感染和TTV/HBV重叠感染,TTV感染与HBV感染没有相关性,TTV协同HBV致病,促使TTV/HBV重叠感染者肝损加重.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分为两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显性HBV感染)和阴性(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对显性感染的认识相对清楚,但对OBI的认识仍然有限。本文重点介绍OBI的危害及其流行情况,并分别阐述了母婴不同乙肝传播类型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HBV以母婴传播为主,两类HBV感染在母婴传播上表现为四种类型:(Ⅰ)母亲HBV显性-子代HBV显性;(Ⅱ)母亲HBV显性-子代OBI;(Ⅲ)母亲OBI-子代OBI;(Ⅳ)母亲OBI-子代HBV显性。HBV疫苗免疫后时代可能以Ⅱ型传播为主。应加强对OBI的研究,重新评估现有HBV免疫策略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ASC)的T细胞亚群状态.方法 设对照组(n=32)及ASC组(n=104),ASC组中又分别根据HBV-DNA及HBeAg的定性分为HBV-DNA阳性组(n=62)及阴性组(n=42)和HBeAg阳性组(n=56)及阴性组(n=48).血清HBV标志物和HBV-DNA分别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基因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细胞亚群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APAA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结果 ASC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HBV-DNA阳性组CD4、CD4/CD8明显低于HBV-DNA阴性组(P<0.05或<0.01),CD8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HBeAg阳性组的CD4、CD4/CD8较HBeAg阴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CD8明显升高(P<0.01).结论 儿童ASC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尤其以HBV-DNA 阳性及HBeAg阳性者为著.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95-79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检验指标。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HBV与HCV重叠感染组)、 150例HBV感染患者(HBV感染组)、 150例HCV感染患者(HCV感染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的ALT、 AST、 IL-6、 IFN-γ水平以及肝储备功能评分。结果 HBV与HCV重叠感染组的ALT、 AST水平显著高于HBV感染组、 HC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与HCV重叠感染组的IL-6水平显著高于HBV感染组、 HC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的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BV与HCV重叠感染组的肝储备功能评分显著高于HBV感染组、 HC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BV与HCV重叠感染会影响患者的肝功能、 IL-6水平及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