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经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24份(TACE组)和未经其他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30份(单纯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TACE组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1.67%,低于单纯手术组(73.33%,P0.05);Bax,Caspase-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17%、58.33%,高于单纯手术组(26.67%、30.00%,P均0.05)。TACE组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Bax,Caspase-3的表达分别呈负相关(r=-0.580、-0.829,P均0.05);Bax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9,P0.05)。结论 TACE可通过抑制Sur-vivin表达,促进Bax,Caspase-3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TACE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Caveolin-1在肝细胞癌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aveolin-1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 caveolin-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HCC组织中caveo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分析caveolin-1,VEGF的表达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非成对动脉(UA)计数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伴肝内转移的HCC组织中,caveolin-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均P<0.05),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aveolin-1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且caveolin-1的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和UA计数呈正相关(r=0.293,P=0.011;r=0.361,P=0.001;r=0.388,P=0.001)。结论:caveolin-1表达升高促进HCC的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HCC表达VEGF,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兔VX2肝癌肝动脉碘化油栓塞术后残癌组织内新生血管生成的变化。方法将36只荷VX2肝癌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假手术组(n=6)及对照组(n=6)。于接种后第2周行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检查,实验组以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假手术组经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2 ml,对照组于造影后处死。实验组、假手术组动物于第3周再接受造影检查并被处死。结果36只实验兔中35只为富血供肿瘤,主要由肝左动脉供血。在肿瘤周边癌组织内3组实验兔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04±19.91)%、(43.38±19.65)%、(43.18±14.01)%,MVD计数分别为39.26±6.80、28.69±5.43、28.71±5.68,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与MVD计数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6,P=0.01)。结论TACE术后残癌组织的缺氧状态致VEGF表达及MVD计数较栓塞前明显增高,故加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TACE)后残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24例单纯手术切除组(对照组)的肿瘤组织和22例TACE术后Ⅱ期手术切除组(TACE组)残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同时用第Ⅷ因子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检测MVD。结果TACE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90.9%,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66.7%,二者间统计学检验显著性差异。TACE组微血管密度(MVD)大于30为90.9%,对照组MVD值大于30为50.0%,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颈癌TACE后残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升高,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TACE可能促进了残癌组织中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变化,探讨mTOR、HIF-1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及4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TOR和HIF-1α蛋白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70例胃癌组织中mTOR呈阳性表达36例,占51.4%,HIF-1α阳性表达47例,占67.1%,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0.7%和17.8%(χ2分别为19.408和26.751,P均〈0.01);mTOR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157,P〈0.05);mTOR、HIF-1α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胃癌组织的MVD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高(t=4.358,P〈0.05)。mTOR、HIF-1α均阳性者MVD显著高于mTOR、HIF-1α均阴性者(F=23.090,P〈0.01)。结论:mTOR及HIF-1α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缺氧诱导因1α(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AKT/HIF-1α途径与胃癌的发生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胃癌及2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AKT蛋白和HIF-1α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64例胃癌组织中pAKT呈阳性表达48例(75%),HIF-1α阳性表达42例(65.6%),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X^2分别为26.936、15.950,P〈0.05);pAKT、HIF-1α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胃癌及癌旁组织MVD分别为43.5±12.7、26.2±12.3,P〈0.05(t=5.614):pAKT、HIF-1α均阳性患者MVD显著多于pAKT、HIF-1α均阴性者(t=3.947,P〈.05),pAKT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Pearson r=0.583,P〈0.05)。结论:pAKT蛋白过表达于胃癌组织,AKT蛋白的磷酸化可增强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促进胃癌的转移,又可以通过调节HIF-1α的表达促进胃癌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pAKT、HIF-1α和MVD的表达状态,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AGGF1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3例HCC与癌旁组织中AGGF1蛋白的表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比较AGGF1蛋白表达与VEGF和MVD的相关性,探讨AGGF1蛋白表达与HC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的相关性。结果:183例HCC癌组织中AGGF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8.3%比14.2%,P0.001)。与AGGF1阴性组(58例)相比,AGGF1阳性组(125例)中多发肿瘤患者更多(13.6%vs 0.0%,P=0.003)、TNMⅢ~Ⅳ期患者更多(46.4%比25.9%,P=0.008)和BCLC分级为B级患者更多(57.6%比31.0%,P=0.001)。AGGF1阳性组的VEGF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AGGF1阴性组(71.2%比22.4%,P0.001),MVD也显著高于AGGF1阴性组患者(32.6±8.4比16.5±5.5,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证实AGGF1阳性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短于AGGF1阴性患者(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TNMⅢ~Ⅳ期、AGGF1阳性是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GGF1蛋白水平是影响H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AGGF1蛋白可作为HCC患者的预后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_1ikedomain7,EGFL7)、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化学SP法检测EGFL7、VEGF的表达,并计数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标记的血管密度(MVD);同时选取46例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PCR检测EGFL7mRNA的表达。结果:EGFL7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在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P〈O.05),且EGFL7、VEGF与MVD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与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EG—FL7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O.05),并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P〈O.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EGFL7、VEGF的表达与肾癌血管生成有关,两者可能协同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08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15例正常肝组织中Glutl,HIF-1α的表达。结果Glutl和HIF-1α在10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和78.7%,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χ^2=15.27,χ^2=8.727)和正常肝组织(χ^2=31.78,χ^2=27.19)中的表达率(P〈0.05)。Glutl的表达强度与HCC的分化程度(χ^2=27.80),Edmondson分级(χ^2=6.260),有无转移(χ^2=11.54)等显著相关(P〈0.05)。HIF-1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强度与HCC分化程度(χ^2=13.05)和肿瘤大小(χ^2=11.74)相关(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Glutl和HIF-1α在H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χ^2=18.81)。结论Glutl和HIF-1α的异常高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转移。Glutl和HIF-1α的表达强度对肝癌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P、HIF-1α、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和3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TP的表达情况,同时以CD34为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P、HIF-1α、VEGF均存在高表达,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P、HIF-1α、VEGF表达阳性组的MVD值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组(P<0.01).HIF-1α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rs=0.357,P<0.05),且HIF-1α阳性组TP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t﹦9.778,P<0.01),随HIF-1α与VEGF表达的增加,TP逐渐增高.TP、HIF-1α、VEGF表达与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均呈正相关.结论:TP、HIF-1α、VEGF在乳腺癌组织存在高表达,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survivin和cyclinD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关性。笔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HCC组)及20例正常肝组织(正常组)中survivi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 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示,HCC组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6.0%(33/50),显著高于正常组(均为阴性表达)(P<0.001);其阳性表达与肝癌的肝内转移和癌灶的多发性有关(P=0.019,P=0.030)。 cyclinD1蛋白在HCC组的阳性率为44.0%(22/50),显著高于正常组(均为阴性表达)(P<0.001);其阳性表达与肝癌的肝内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P=0.035,P=0.036)。两种蛋白的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66,P<0.001)。两者的过表达均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期有关(P=0.018,P=0.013)。提示survivin与cyclinD1在HC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两者的联合检测对判定原发性HCC的预后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53蛋白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HIF-1α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生存曲线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HIF-1α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0%(26/65)和52.3%(34/65);HIF-1α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蛋白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较阴性组短(P=0.004);P53蛋白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均无关(P〉0.05);HIF-1α蛋白P53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r=0.402,P=0.001)。结论 HIF-1α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其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检测HIF-1α表达水平有助于肾细胞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肝细胞癌(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探讨NF-κBp65、VEGF的蛋白表达与HCC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及相关性,阐述二者在HCC血管生成中的机制.方法 选用45例HCC组织和32例癌旁肝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其NF-κBp65、VEGF的表达和计数MVD值,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C中NF-κBp65、VEGF的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HCC组织中NF-κBp65、VEGF阳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NF-κBp65、VEGF的表达在有血管侵犯组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NF-κBp65与VEGF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2,P<0.05).结论 HCC中NF-κBp65、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有关;HCC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与VEGF存在相关性,它们之间在肝癌血管生成中可能存在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中HIF-1α、VEGF、PCNA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IF一1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并与VEGF、MVD、PCNA和肿瘤复发呈正相关(依次为:P〈0.01,P〈0.05,P〈0.01,P〈0.05),但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年龄无关;且VEGF与MVD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其病理分级相关(P〈0.05)。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HIF—1α和PCNA均呈现为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和复发预测的生物学标记,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Ang2、HIF-1α及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52例HCC中Ang2、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Ang-2、HIF-1α、VEGF的表达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如肿瘤大小、包膜完整性、远处转移、门静脉癌栓等相关(P<0.05),而与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是否合并肝硬化以及病人的肝功能分级无关(P>0.05).结论 Ang2、HIF-1α及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和肝内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elta样配体(DLL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肝细胞癌(HCC)中DLL4和VEGF的表达,用CD34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DLL4和VEGF表达在HCC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肝组(P<0.01),与HCC的临床病理学分级相关(P<0.01),HCC组中的CD34表达与DLL4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r=-0.778);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r=0.747),32例共表达DLL4和VECF蛋白者,其平均微血管数(19.70±5.82)个/HP,明显高于非共表达组(7.60±2.12)个/HP(P<0.01).结论 DLL4、VEGF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脯氨酸羟化酶2(PHD2)蛋白在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PHD2表达,结合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和MVD资料加以分析。(2)以不同浓度二氯化钴(CoCl2)诱导体外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缺氧。Western-blot方法检测PHD2、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基质胶内皮细胞二维成管实验检测HMEC-1细胞的成管能力。结果 PHD2在72例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2.2%(16/72),低于在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8.1%(49/72)。HCC组织中PHD2高表达组MVD计数(52.1±4.3)显著性低于PHD2低表达组(69.2±5.5)。CoCl2处理后HMEC-1细胞PHD2蛋白表达下调,HIF-1α蛋白降解减少,VEGF表达上调,HMEC-1细胞成管能力下降,与对照组(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微环境下,PHD2表达水平下调,内皮细胞增殖,但细胞成管能力下降,是导致HCC瘤体血管成熟度下降,促进HCC侵袭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MSCT征象、病理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HCC的MSCT征象(包括肿瘤直径、包膜、瘤内坏死液化、侵袭转移)、病理分级与MVD、VEGF阳性表达率的关系。结果VEGF阳性表达者的MVD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P〈0.01)。HCCⅠ级的MVD、VEGF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级,Ⅱ级低于Ⅳ级(P均〈O.05)。包膜不完整、瘤内有坏死液化及有侵袭转移的HCC的MVD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包膜完整、瘤内无坏死液化及无侵袭转移者(P均〈0.05)。结论HCC包膜是否完整、瘤内有无坏死液化、有无侵袭转移等MSCT征象与MVD、VEGF表达密切相关,新生血管在HCC的生长、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平均微血管密度(MVD)在接受术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在二期切除肝癌复发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1例术前TACE和50例未行TACE肝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VEGF、CD34的表达情况和MVD值。分析两组VEGF的表达情况和MVD值的差异,以及62例术前TACE后根治性切除的肝癌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VEGF表达于肝细胞质中,CD34选择性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术前TACE组和未行TACE组VEGF的表达(6.9±4.7vs5.1±4.4)和MVD值(62.0±35.4vs45.6±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ACE后根治性二期切除患者,复发组(45例)与未复发组(17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82.2%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9%、%、22.5%,VEGF阴性组分别为88.5%、68.2%、28.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存在播散结节及VEGF的表达水平是影响TACE后二期切除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后残癌组织血管生成增多,术前TACE后二期根治性切除肝癌VEGF的表达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CD146与VEGF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该研究旨在观察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CD146与VEGF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HCC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D146、VEGF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33.3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的MVD为54.92±8.55/200倍视野,癌旁组织的MVD为21.36±6.63/200倍视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CD146、VEGF表达及MVD明显增加.CD146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明显有关,而与术后复发、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肝外转移、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相关,而与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在癌组织中MVD与CD146、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D146与VEGF亦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组织中CD146及VEGF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密切相关,分析它们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HCC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