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3月和6月组。 55 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取大鼠视网膜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并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病程1月只见视杆细胞膜盘模糊不清,膜盘间隙略有扩大;病程3月时,膜盘间隙扩大明显,并发生局部断裂溶解。视杆细胞核固缩、异染色质浓集。视杆内节线粒体肿胀、甚至空泡变性。病程6月时,以上改变更加严重。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大鼠出现光感受器的形态变化,随病程进展,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及视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简称糖网病)早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及视细胞(视感受器)的病变发展规律。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1个月(DM1)组、3个月(DM3)组和6个月(DM6)组。按55mg/kg体重一次性向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取大鼠视网膜制备成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病程1个月时,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核异染色质聚集靠边,视杆细胞膜盘模糊不清,膜盘间隙略有扩大。病程3个月时,周细胞和内皮细胞异染色质聚集严重,毛细血管扩张,基底膜增厚,膜盘间隙明显扩大,并发生局灶性断裂、溶解。视杆细胞膜固缩、异染色质浓集。视杆内节线粒体肿胀、甚至发生空泡变性。病程6个月时,以上改变更加严重,但毛细血管由扩张转为狭窄、变形、甚至闭塞。结论:糖网病早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病变的同时,亦出现视感受器超微结构的改变。该两种变化随病程的进展而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鼠眼铁质沉着症早期光感受器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验证光感受器的细胞凋亡是否为实验性大鼠眼铁质沉着症视网膜损伤的机制之一。方法 5mg的消毒纯铁(99.98%)颗粒经显微手术植入32只实验组大鼠眼的玻璃体腔,体积相近的普通光学玻璃颗粒植入10只对照组大鼠眼的玻璃体腔作对照。术后1到15d的不同时间摘除眼球。用凋亡原位染色法(TdT-mediated,dUTP-biotin nick-end labeling,TUNEL)观察受损视网膜神经元细胞核的改变;电泳观察视网膜细胞核DNA核小体间降解所产生的阶梯状条带。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2d起在视网膜外颗粒层观察到TUNEL阳性细胞核,其数目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增加,术后15d,外颗粒层仅有散在的正常细胞核残留;视网膜DNA琼脂凝胶电泳观察到典型的阶梯条带。对照组大鼠则未见上述改变。结论 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是实验性大鼠眼铁质沉着症早期视网膜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rhEPO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和EPO-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于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的影响.方法 采用10 g·L^-1 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2周后通过腹腔注射EPO进行干预,每周3次,共2周.各组大鼠视网膜经固定、脱水、浸透和包埋后,对组织切片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拍片.将各组大鼠眼球石蜡包埋后连续组织切片,EnVision^+TM二步法进行EPO-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EPO-R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 4周末,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视网膜出现大量空泡变性,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的神经节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消失;EPO腹腔注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未出现明显的空泡变性,神经节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正常大鼠视网膜中可见EPO-R弱阳性表达.4周末,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可见EPO-R呈大量强阳性表达;EPO腹腔注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仅见EPO-R弱阳性表达.其中EPO-R在视网膜的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内层,包括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细胞层.结论 在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内源性EPO-R的上调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形态有影响.使用外源性的EPO能改善早期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EPO-R的上调以及延缓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5.
滋肾健脾化瘀片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病程为3个月的糖尿病大鼠神经及血管网膜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以及滋肾健脾化瘀片对其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导升明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药1次,3个月后取后极部视网膜行消化酶铺片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糖尿病大鼠在3个月时视网膜血管出现管径粗细不均、排列紊乱、扭结和血管襻、未见微血管瘤,血-视网膜外屏障改变。神经网膜视细胞外节膜盘结构模糊,排列紊乱,肿胀变性,甚至溶解破坏。内节含有大量空泡样变的线粒体。内核层细胞内线粒体空泡样变增多。节细胞层核膜不连续、断裂,细胞核皱缩。中药组相对导升明组基底膜增厚减轻,血-视网膜外屏障紧密连接小带连接紧密,色素上皮的顶部微绒毛排列整齐;视细胞外节膜盘、内节线粒体、内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层都显示变性线粒体比例下降。结论病程3个月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及神经网膜已出现病理改变,滋肾健脾化瘀片对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及神经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减轻血-视网膜外屏障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早期血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VEGF,PDGF,Angiogenin和ET-1在GK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早期静脉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GK大鼠作为DR模型动物,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依据视网膜铺片和HE染色切片以明确眼底病变阶段,将两组大鼠分别分为2,4,6月龄3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静脉血中VEGF,PDGF-BB,Angiogenin和ET-1的浓度。结果:GK大鼠静脉血中的VEGF,Angiogenin和ET-1含量均高于正常Wistar大鼠(P<0.05);GK大鼠静脉血中ET-1浓度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静脉血中PDGF-BB浓度的变异度较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中VEGF,ET-1和Angiogenin含量的变化可作为早期DR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玻璃体中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含量的变化。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20只,糖尿病模型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60mg.kg-1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诱导,模型成功后饲养4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随机选取10只(20眼)处死摘除眼球,取玻璃体ELISA法检测IRBP的含量,选取5只(10眼)做石蜡切片观察视网膜大体结构,另5只(10眼)做电镜标本观察超微结构。结果正常对照组玻璃体中IRBP含量为(122.16±7.88)pg.L-1,糖尿病组为(90.53±7.60)pg.L-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P<0.05)。光镜下2组视网膜结构无明显变化,电镜下观察发现糖尿病组部分视细胞外节膜盘模糊不清,结构紊乱,间隙略有扩大。结论糖尿病大鼠玻璃体中IRBP含量降低,可能影响其在视觉周期中发挥作用,从而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开展,人们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同时脉络膜也有相应的改变,认为糖尿病的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可能同时存在[1],Saracco等[2]提出了糖尿病脉络膜病变(DC)的概念.我们通过建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在不同病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进一步观察糖尿病大鼠发生脉络膜病变的超微结构改变,分析它与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臻  李捷  王蓉  李林  卢艳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2):236-238
目的:观察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取3月龄及12月龄大鼠视网膜,制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12月龄大鼠视网膜中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凋亡和RPE-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

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是视网膜衰老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个月病程大鼠视网膜组织蛋白质变化情况;建立并优化视网膜蛋白质组分析所需要的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 提取视网膜蛋白质进行2-DE,对影响2-DE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整、优化.用PDQUest 7.3.2软件分析凝胶图谱以获得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结果 成功获得了视网膜组织的2-DE图谱.比较后得到36个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蛋白质点,包括上调5个,下调23个,消失8个.结论 2个月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已经有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已建立的视网膜蛋白质2-DE技术将为进一步开展视网膜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4只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褪黑素组各18只,各组再按4周、8周、12周3个时间点随机分为3小组,每组各6只大鼠。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糖尿病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1,以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褪黑素组在成功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给予褪黑素(10mg·kg-1·d-1)灌胃进行干预。每只大鼠取左眼眼球,制作石蜡组织病理学切片,应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4周、8周、12周均未见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糖尿病组4周可见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糖尿病组8周和12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指数较同期正常对照组大鼠均明显升高,糖尿病组4周、8周、12周凋亡指数分别为(0.48±0.53)%、(5.66±2.10)%和(11.83±1.58)%,8周及12周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褪黑素4周组与同期糖尿病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无明显差异,褪黑素组8周及12周较同期糖尿病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指数有所下降,褪黑素组4周、8周、12周凋亡指数分别为(0.30±0.74)%、(1.67±0.54)%和(7.73±0.95)%,褪黑素组8周及12周时与同期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结论褪黑素能够通过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达到神经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使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血管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概况。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在血糖升高后的第6周分别处死正常组大鼠和糖尿病组大鼠各10只,提取20只眼的视网膜血管,一步法提取总RNA。使用(α-32P)脱氧腺苷酸(dATP)标记样品制作探针,与含有1176个基因的尼龙膜芯片进行杂交。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所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选择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糖尿病大鼠第6周,136个基因具有差异表达,占检测基因总数的11.5%。其中,表现为上调的基因90个,占7.6%;表现为下调的基因46个,占3.9%。差异表达涉及多种功能的多个基因。与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相关的72个基因中,有15个出现了表达的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中Fas相关的死亡域(FADD)、TNF受体家族成员12 (TNFRSF12)、TNF受体家族成员9 (TNFRSF9)和TRAIL;Bcl-2家族的bcl-2,bcl-w,bax和 bak1以及Akt等;表达下调的基因有Fas相关因子(FAF1)。结论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血管基因表达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特别是多个凋亡相关通路的基因在糖尿病早期就发生改变,而且多数处在通路上游。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涉及多条凋亡信号传导通路,分子生物化学水平上的变化还仅仅局限在凋亡的诱导期。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44-248)  相似文献   

15.
李晓艳  张卯年  皮裕琍 《眼科》2010,19(2):125-129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时间、形态学特征及其随病程延长的发展变化。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Sprague—Dawley(SD)大鼠。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36只,18只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8只为正常对照。于4、8、12周取视网膜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结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主要指标视网膜光镜组织病理学、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糖尿病组4周及8周时与同期对照相比光镜下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不明显,12周时大鼠视网膜较同期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内核层相对变薄。糖尿病4、8、12周时大鼠视网膜透射电镜下可见视网膜神经细胞出现不同阶段的凋亡征象:胞浆浓缩、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边聚、细胞核固缩、断裂等,主要发生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细胞,外核层细胞仅于糖尿病组12周时出现染色质浓集、分布不均。TUNEL检测发现糖尿病组4周时即出现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8周及12周时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结论糖尿病大鼠4周时即出现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其凋亡程度与病程有关。(眼科,2010,19:125-129)  相似文献   

16.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及其特征。方法: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4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1月组(DM1)、3月组(DM3)、6月组(DM6)。应用PAS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UNEL)法标记和染射电镜观察进行研究。结果:于糖尿病3月和6月组,见周细胞和内皮细胞鬼影。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核异染色质聚集靠边,并随病程进展而加重。被TUNEL法标记的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表现为环形核、新月形核等。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的性质为细胞凋亡,内皮细胞亦存在调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