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体重指数在老年代谢综合征人群中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及相关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683例65岁以上(平均71.2岁)的老年男性,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作为标准,按照BMI进行分层,分析不同BMI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1)当BMI≥123kg/m^2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BMI的增加显著上升,BMI和代谢异常数量之间呈现一种正相关趋势(r=0.557);(2)BMI增加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甘油三酯之间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9、0.198和0.201),与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负相关(r=-0.157);(3)在血压正常人群和在非糖尿病人群,BMI与SBP、DBP、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之间显著正相关;(4)冠心病和肾脏损害患者的BMI显著高于无相关疾病人群(P〈0.05);(5)冠心病、肾脏损害和脑血管病变患者中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没有这些疾病的人群(P〈0.05)。结论随着BMI的增加,代谢指标异常的数量逐渐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BMI的增加与冠心病、肾脏损害和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成年人体重与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东风 HE Jiang 段秀芳 吴锡桂 Kristi Reynolds CHEN Jing 黄广勇 Paul K. Whelton 陈纪春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3(4):294-300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BMI)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本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全国4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共169871人。1991年采用标准化方案进行基线调查获得体重和其它各项数据,1999年至2000年对该人群进行了全部死亡原因的随访,应答率93.4%(n=158666)。结果排除体重或身高缺失的数据后,共分析了154736名成年人的资料。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文化程度、地域以及城乡等因素后,BM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U”型相关(P〈0.01)。若以BMI24.0~24.9kg/m^2者为参照组,BMI〈18.5、18.5~19.9、20.0~20.9、21.0~21.9、22.0~22.9、23.0~23.9、25.0~26.9、27.0~29.9和≥30.0kg/m^2组的全因死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5(95%CI,1.54-1.77)、1.31(95%CI,1.22-1.41)、1.20(95%CI,1.11-1.29)、1.12(95%CI,1.04-1.21)、1.11(95%CI,1.03-1.20)、1.09(95%CI,1.01-1.19)、1.00(95%CI,0.92-1.08)、1.15(95%CI,1.06-1.24)和1.29(95%CI,1.16-1.42)。即使排除了现在或曾经吸烟者、酗酒者、基线检查有慢性疾病者、基线调查后3年内死亡者,这种“U”型关系仍然存在。BMI与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其它死因死亡率之间均有类似关系。结论中国成年人群低体重和肥胖都与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建议在所有种族和民族中采用一个共同标准来定义超重和肥胖。 相似文献
4.
体重及脂肪分布与高血压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及脂肪分布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徐州市大屯社区259位中年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测量体重指数(BM I)、腰臀比(WHR)、腰围(W C)、臀围(HC)等参数数值,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高血压组中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中的腰围、臀围高于对照组(P<0.05);(2)腰臀比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血糖、甘油三酯、体重呈正相关(r=0.17~0.305,P<0.05);体重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尿酸、甘油三酯、腰围、臀围呈正相关(r=0.299~0.670,P<0.05);(3)腹部肥胖型在各病例组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重、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型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吃多少才不胖 肥胖就是吃出来的。如果人体每日入量等于所消耗的热量 ,则不会肥胖。那么首先就要了解你自己 1天究竟需从食物中摄入多少热量 ,才能使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 ,才不会发胖。人体 1天所需的基本热量随体力活动、运动强度、年龄、性别、体重等诸多因素影响 (表 1)。表 1 人体每日所需基本热量表 (千卡 )男性女性1~ 3岁 13 0 0 13 0 04~ 6岁 15 0 0 15 0 07~ 11岁 2 0 0 0 2 0 0 011~ 14岁 2 40 0 2 3 0 015~ 18岁 2 80 0 2 40 019~ 40岁 2 40 0 2 2 0 041~ 65岁 2 2 0 0 2 0 0 066岁以上 180 0 165 0注 : 指一般活动… 相似文献
6.
降低体重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们对2000~2002年的220例超重或肥胖症患者的调查发现,75.9%合并患有脂肪肝。肥胖症患者患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体重指数(BMI)、年龄、服糖后2h血糖水平、服糖后1h真胰岛素水平、腰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而体重指数与患者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相关。 目前对肥胖症患者的脂肪肝的自然病程尚缺乏大规模的长期随访研究。早期文献报告脂肪肝属于良性不进展、或者进展很慢的疾病,一般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大的危害。但近年组织学研究发现,肥胖导致的脂肪肝患者中有25%的患者合并肝纤维 相似文献
7.
动态血压监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对血压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动态血压监测的体检者1198例,根据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316例、超重组524例和肥胖组358例,分析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24 h血压水平、24 h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肥胖组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24 h血压水平、24 h血压负荷、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24 h血压水平、夜间血压负荷、24 h舒张压变化标准差显著相关。结论随着体重指数升高,24 h动态血压水平、血压负荷、血压变化标准差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08,(8):23-23
陕西省延安市 秦XX 我今年74岁了.患2型糖尿病10年,身高153厘米.体重41公斤。目前.我正在服用二甲双胍,每次500毫克.每天2次。我每周会抽3天监测血糖,每天检测3次。如果我能够严格控制饮食的话,血糖可以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但是如果这样做.我的体重会进一步减轻。 相似文献
9.
哮喘和肥胖症都是慢性疾病,它们之间的联系已在儿童和妇女中报道,但在男性中对两者的联系描述很少。本研究目的是调查居住在美国的纽约州的不同种族和社会经济背景的男性和女性体重指数(BMI)和哮喘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8)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正常达标者的Heath-Carter法理想体型。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技术对某全训部队418名男战士测量身高和体重,按公式计算BMI;采用国际通用的Heath-Carter方法测量体型。结果①418名男战士BMI均值为(22.6±1.9)kg/m~2,总体评价为正常体重。BMI正常达标者324人,占总样本77.5%,均值为(21.9±1.2)kg/m~2;在324名正常达标者中有282名体型集中于中胚层体型,占87.0%,其体型均值为2.2(0.6)-4.7(1.1)-2.7(0.7),SAM为1.5。365名中胚层体型中BMI正常达标者282人,占77.3%,其中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中胚层-外胚层均衡体型129人,均为正常达标者,占100%。结论 BMI正常达标者的体型分类高度集中于中胚层体型,中胚层体型为正常BMI的理想体型。 相似文献
11.
杜丽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8)
最近一些研究提示,防治儿童超重和肥胖除了食量不要过多和经常有适当的运动外,他们是否存在健康的进食状态也很重要.
美国一项研究提示,细爵慢咽可以增加用膳乐趣及摄入更少卡路里热量。该项研究是从一组30名的健康人群不同的进食状态得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前国内的全科住培医师教育主要集中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对慢性病管理教学较为缺乏,本文将以成人体重管理为例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技能教学。 方法与结果借鉴国内外有关超重、肥胖诊疗指南、临床实践从三方面制定教学内容:(1)提高学员们对肥胖患者的识别能力;(2)树立正确的诊断意识;(3)应用"ABCDEF"体重管理策略;并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门诊教学,以教师示范-学员实践-师生反馈的方式制定教学实践计划。 结论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成为我国全科医生输出的最大体系,因此体重管理技能教学应是规范化培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该教学方法的临床适应性仍需探索,但它定能促进全科教学技能的发展,为未来的"健康守门人"赋予更强大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3.
体重、体重指数对健康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对健康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91例健康绝经后女性不同部位的BMD,按BMI不同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进行分析。结果各部位的BMD随BMI的增加而增高(P〈0.01)。BMD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肥胖组各部位BMD均比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高(P〈0.05或P〈0.01)。年龄和体重是决定BMD变异的主要因素,年龄与BMD呈负相关,体重与BMD呈正相关,绝经年龄与腰椎正位BMD呈正相关;BMI与BMD无相关性。结论体重是影响绝经后妇女BMD的重要因素。对低体重的绝经后妇女定期监测BMD,有助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计算体重指数(BMI)是发现体重变化的最灵敏和通用的方法并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得到最广泛普及。近年确定,肥胖症是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有人报告,体重不足也能并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并是死亡率增高的一个危险因素。但对老年患者体重指数与生活质量及其相互关系还研究得不够。本文报告作者关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生活质量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肥胖、高血压等是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传统独立危险因素,但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近期研究表明肥胖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好,这一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人认为肥胖患者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更能耐受,也有人推论更高的胆固醇水平与释放相关的炎症因子与之有关。体重减轻与消瘦是慢性心衰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该文旨在阐述体重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肥胖、高血压等是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传统独立危险因素,但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近期研究表明肥胖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好,这一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人认为肥胖患者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更能耐受,也有人推论更高的胆固醇水平与释放相关的炎症因子与之有关。体重减轻与消瘦是慢性心衰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该文旨在阐述体重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饮食、运动和体重指数≥23kg/m^2青少年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 ,通过饮食治疗和合理的体力锻炼 ,适当配合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可使体重接近理想水平。本组资料通过饮食、运动的正确宣教工作 ,以期控制体重指数 (BMI)≥ 2 3kg/m2 青少年的体重。对象与方法1.对象 :筛选出BMI≥ 2 3kg/m2 青少年 71名 ,年龄 13~ 18岁。随机分为两组 ,其一般资料和基本情况有可比性 ,见表 1。2 .方法 :( 1)试验组 :进行正确的饮食和运动宣教 ,每半个月上课 1次 ,每次 0 .5小时 ,每人至少听课 2次 ;每周运动量 :爬楼梯、乒乓球、羽毛球等 ,每周 3次 ,每次 0 .5小时。 ( 2 )对照组 :进行平时一般… 相似文献
18.
减体重对肥胖和超重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肥胖和超重者的减肥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对41名肥胖和超重者采取6周封闭管理的集中减肥,控制饮食,进行运动训练,每2周测定体重、腰臀围等指标,减肥前、后进行空腹血脂、血糖、血胰岛素、血转氨酶及肝脏超声检查。结果:通过6周减肥,受试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围比、皮褶厚度、体脂含量及百分比、静息血压、心率呈非常明显的下降(P〈0.001):减肥后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0.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01),脂肪肝显著改善(P=0.001)。结论:运动锻炼结合饮食控制可减轻肥胖和超重者的体重,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片红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5,(2):101-102
<正>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超重和肥胖症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其它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肥胖症患者因在工作中易受到歧视和对自身体型不满意而产生自卑感,导致自杀率高、结婚率低等社会问题。积极开展体重管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及其有关疾病、改善健康状况、延长积极的生命期限和提高人群生活质量。而如何提高的依从性是体重管理的关键,我们可以在"科学评价、达成共识","合理干预、医患互动"两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李慧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5,(2):73-75
<正>妊娠期糖尿病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国际上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标准和治疗目标都提出了新的建议,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助组于2014年正式推出了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1]。指南将妊娠合并糖尿病分为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和妊娠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