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即刻加力和延期加力对微型支抗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例正畸患者上颌后牙区左右两侧各20枚微型支抗种植体分别采用种植后即刻加力和延期加力(4周后),观察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结果即刻加力组有3例种植体松动,成功率为85%,延期加力组有1例种植体松动,成功率为95%。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即刻加力和延期加力对支抗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上前牙脱位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外伤性上前牙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受伤类型,治疗方法,评估l晦床治疗效果。结果经彻底根面处理和根管治疗,可显著提高离体牙再植术成功率。结论湿性保存、尽量保护根面牙周膜、良好固定、预防感染、减轻咬合创伤和必要时行根管治疗是影响牙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种植体数目与分布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实验模型,实施种植覆盖义齿修复,观察修复效果,探讨种植体数目与分布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牙槽骨改建的影响。结果:从三枚种植体模型中,可以看到,三枚种植体附近的应力明显要超过两枚种植体和四枚种植体模型。下颌两侧种植体附近的骨应力明显大于中线种植体附近的骨应力。在四枚种植体模型中,下颌骨的应力大小和两枚种植体模型非常相似,远中两枚种植体主要是皮质骨应力集中,并且近中区域的应力要小于远中区域的应力。结论:对咬合力长期加载的条件下改建下颌骨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不同数目种植体支持下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种植体附近的骨改建,可为临床选择最合适的种植体数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20例按临床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金属托槽牙齿矫正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牙龈指数、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咀嚼效率、咬合力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牙龈指数、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咀嚼效率、咬合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固定性、稳定性良好,该种治疗方法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龈情况,提高患者的咀嚼能力。  相似文献   

5.
腹部创伤早期再手术分析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腹部创伤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例腹部创伤早期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腹部创伤早期再手术比例占同期103例创伤剖腹术患者的3.1%,再手术原因主要为首次手术漏诊、处置失误及并发症。结论:对腹部创伤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进行分析,提高了腹部手术成功率,避免早期再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脱位牙再植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方法:对临床上资料完整的65个外伤脱位牙进行再植,并进行跟踪随诊,做疗效评价与分析。结果:就诊时约在伤后0.3—0.5h,牙再植术的成功率为93.8%,其中完全成功率41.5%,基本成功52.3%,失败6.15%。影响因素包括就诊时间,脱位牙保存状态,患者年龄及复位固定的合创伤等。结论:就诊时间越短,患者年龄越年轻,患牙湿保存,完全无合创伤,临床再植可能性越大,合创伤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田地区颌面部骨折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以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与骨畸形愈合的防治问题。方法:对2003-2010接诊的212例口腔颌面部骨折进行回顾分析,包括致伤原因创伤类型,治疗措施等相关因素。结果:和田地区口腔颌面部骨折存在着性别、病因、创伤类型等差异,下颌骨最易受伤,其次为上颌骨、颧骨等。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部骨折及早恢复咬合关系减少骨性畸形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系统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及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牙种植术的患者54例,共植入38枚BLB(HA涂层)种植体,45枚ITI(SLA表面)种植体。观察两种系统种植体的应用情况,分别于种植术后3、6、9、12个月检查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于基台连接后1、3、6、9个月时采集种植体周围龈沟液(GCF),检测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选取种植部位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36颗作为对照。结果:BLB、ITI种植体12个月内种植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9、12个月时,BLB种植体骨吸收量均明显高于ITI种植体(P0.05);基台连接后6、9个月时,BLB种植体PICF中AST水平均明显高于ITI种植体和天然牙(P0.05),而ITI种植体和天然牙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B、ITI种植体短期内的成功率均较高,其中ITI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稳定性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的诊断治疗,深入了解咬合创伤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临床调查,并对治疗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确诊为咬合创伤性牙髓炎39例,所有患者均可检查到明显的咬合创伤,治疗包括单纯调后缓解14例,行根管治疗等牙髓治疗28例题.结论:通过对39例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调查提出,咬合创伤在临床可引起牙髓炎或急性牙髓反应.应重视对咬合的调整,以期预防咬合创伤性牙髓炎的发生.咬合调整应成为口腔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方法:将平顶山市口腔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接受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手术后6、12、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判定后上颌窦内骨增量与牙槽嵴顶骨缺失情况,结合临床各项检查评价患者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种植术后6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7.9%、术后12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7.9%、术后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6.9%。上颌窦内可见骨增量患者35例,骨丧失患者1例;牙槽嵴顶骨缺失可见增量患者14例,骨丧失6例。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并未造成严重并发症,只有2枚由于适应征选择不当种植体负载失败,另外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通,患者患侧鼻腔发生少量出血。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可靠,具有操作简便、疗程短与创伤小等显著优势,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种植修复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牙列缺损患者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牙列缺损患者83例(共行口腔骨内种植体102枚)随机分为3组,每组34枚种植体。对照组1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对照组2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并于种植后行高压氧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月口腔菌斑指数、种植体松动指数、骨接触率及X线改变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牙列缺损均得以纠正,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1、2治疗后各时间点牙齿松动度指数降低,骨接触率较高,口腔骨内种植体更稳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促进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疗效优于单纯种植修复及配合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植入动物的种类和不同部位对植入剂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可解降性的影响。方法 将纳曲酮植入剂植入到小鼠、大鼠、白兔和狗等不同动物以及白兔的不同部位,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实验动物的组织相容性,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植入剂中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比较聚乳酸的重量来考察其生物可降解性。结果 纳曲酮植入剂在4种动物体内组织相容性良好,组织反应的程度略有差异。控释基质聚乳酸在体内外条件下均能降解,但体内降解比体外快,大动物的体内降解比小动物略快。结论 纳曲酮植入剂在不同动物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体内可降解性,植入动物的种类和植入部位对植入剂上述特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纳曲酮植入剂不同动物体内的药物释放和吸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纳曲酮植入剂体内外药物释放的相关性,并比较植入动物种类和部位对植入剂体内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聚乳酸为控释基质制备纳曲酮植入剂,γ-射线照射灭菌后,手术植入小鼠、大鼠、白兔和狗等不同动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内外药物释放,用HPLC测定血浆和组织药物浓度。结果 不同动物及部位植入后,纳曲酮植入剂的体内药物释放均与体外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动物品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比相同动物不同植入部位的影响略大;单次植入给药后,小鼠、大鼠、白兔的体内血药浓度以及小鼠和大鼠肝、肾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和药物总量在28 d内保持平稳。结论 纳曲酮植入剂的体内外药物释放相关性良好,单次植入给药可以维持疗效4周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植入尤为穿透性胎盘的诊断要点及分析.方法:本组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胎盘植入患者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仅有3例是穿透性胎盘超声诊断或疑为胎盘植入,诊断率仅为16%.穿透性胎盘植入超声特点为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面积增大增厚,胎盘内多发血池,胎盘后间隙消失,肌壁变薄显示不清,CDFI未见正常宫壁静脉丛,而代之以迂曲增宽的血管,胎盘似置于"火海样"血管之上.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产后检查胎盘有无植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阿仑膦酸钠促进骨质疏松(OP)患者种植体骨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例诊断为OP合并牙体缺失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种植术后常规治疗,并服用阿仑膦酸钠片,试验组加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种植体植入即刻、植入后1个月和植入后3个月的骨密度值与种植体稳定性(ISQ值),观察患者有无发生口腔种植并发症及3个月内的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对象总共植入65枚士卓曼种植体,种植体存活率100%。2组植入1个月和植入3个月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前一个时间点(P<0.05),提示2组骨密度均有上升趋势。植入1个月和植入3个月,试验组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入1个月和植入3个月的ISQ值相较前一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1个月,对照组的种植体稳定性下降,而试验组的种植体稳定性上升,2组IS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入即刻和植入3个月,2组IS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影响抗脑胶质瘤药物盐酸多柔比星缓释植入剂体外释药的因素,为动物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与盐酸多柔比星混合制成缓释植入剂,采用UV测定其体外释放度。考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组成、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Mw)、载药量等因素对缓释植入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 载药量10%的植入剂释药速度明显快于5%的植入剂;随着共聚物组成中羟基乙酸比例的增加,释药速度明显加快,LA-GA为50∶50的植入剂35 d时累积释放度达90%,而75∶25的植入剂仅为60%;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与释药速度成反比,Mw=20 748的植入剂释药速度明显快于Mw=30 834的植入剂。结论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组成、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载药量是影响缓释植入剂体外释药的因素,其中共聚物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调节共聚物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很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周密细致的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探讨了实施有效的介入期护理,从介入治疗、心理、精神等因素分析影响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CT、MR导引下经皮介入性检查诊断,肿块大小5~12cm,介入治疗。在X线监视下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血液供应情况决定治疗药量,CT、MR影像学检查,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临床症状基本缓解,好转率达85%。讨论:情绪的好坏对疾病治疗预后影响极大。不良情绪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加速癌细胞的转移,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李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43-44
目的:观察六种措施在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低平牙槽嵴患者,其中实验组40例全口义齿修复病例,取功能性无压力印模,应用综合参考法确定垂直距离,人工牙排在中立区,采取树脂人工牙,适当降低牙尖高度,基托的三点适度伸展,钛基托全口义齿进行修复;对照组40例患者用传统方法修复全口义齿。对患者的满意度分六个指标——故位与稳定、咀嚼功能、舒适性、语言、美观和价格的满意程度进行测量,轻过两年随访。结果:通过X~2检验表明:这六种措施比传统方法总体上有显著差异。结论:这六种措施除在美观满意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外,在其他5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煎煮条件下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黄连解毒汤为例说明不同煎煮条件对中药汤剂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黄连解毒汤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煎煮条件下(时间、煎煮次数)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水溶性苷类成分(黄芩苷、栀子苷)煎煮20min溶出基本达到平衡,溶出率分别达到82%和60%左右;水溶性生物碱类(小檗碱、巴马汀碱)煎煮30min溶出基本达到平衡,溶出率为45%左右;脂溶性汉黄芩素的溶出较慢,煎煮60min其溶出率仅为31%;西红花苷-Ⅰ煎煮20min含量达到最大,继续煎煮则含量降低。煎煮次数对水溶性成分溶出影响不大,而对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影响较大。结论煎煮条件对黄连解毒汤中各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及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川芎嗪(TMPZ)眼部缓释植入剂,考察其体外释放、兔眼玻璃体内药动学行为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使用微量锥形双螺杆混合机,采用热熔融挤出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基质材料制备川芎嗪眼部植入剂,HPLC测定川芎嗪植入剂植入兔眼后玻璃体的浓度,考察其体内缓释行为,并对体内外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载药量为10%~ 30%时,可制备得到川芎嗪植入剂,含量均匀度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体外释放符合零级释放模型.以PL-GA 5050,2.5A为载体,载药量为30%的川芎嗪植入剂在玻璃体内可缓慢释放药物达到3周以上,体内外释放相关性良好.结论:热熔融挤出法制备川芎嗪眼部植入剂工艺可行,川芎嗪眼部植入剂在兔眼玻璃体内释药平稳,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