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探讨和总结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应用带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踝、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病损42例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价此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4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平均6个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 筋膜皮瓣是修复小腿胫前、踝、足跟部皮肤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操作容易、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带蒂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膜皮瓣进行治疗:(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1/3合并膝关节前及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2)小腿前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段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3)带隐神经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前足足底缺损1例;(4)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5)小腿内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7)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8)外踝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9)足内侧远端带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43例皮瓣中有37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层坏死,5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全部良好。结论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2,他引:30  
目的 报道远端蒂及近端蒂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用近端蒂及远端蒂、带腓肠神经或不带腓肠神经的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2 5例小腿胫前近、中、远段和踝周、足背及足跟皮肤缺损 ,皮瓣最小面积为 5cm× 4cm ,最大面积为10cm× 15cm。 结果  2 5例中远端蒂皮瓣 2 2例 ,近端蒂 3例 ,不带腓肠神经的皮瓣 3例 ,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质地优良 ,外观及功能满意。 结论 该皮瓣可行近、远端蒂转移 ,皮瓣可带或不带腓肠神经 ,均有足够的血运。本皮瓣成活率高 ,操作简便 ,不牺牲主干血管 ,是修复小腿胫前、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4.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5年3月,对23例小腿下段胫前、足踝部创伤致软组织缺损、烧伤后的瘢痕及溃疡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病程2个月~12年。皮瓣切取范围4.5cm×3.5cm~13.0cm×9.0cm。结果2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无继发溃疡,耐磨损。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切取简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可有效地修复小腿下1/3、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动脉岛状皮瓣的经验。方法:1998年6月~2001年2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1/3胫前、踝关节、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皮瓣切取面积4~7×6~10cm。结果:术后皮瓣13例全部成活,其中1例为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泡,经换药愈合;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随访6~2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此皮瓣血供丰富且不损伤主要血管神经,切取方便,供区牺性小,为修复小腿远1/3胫前、踝关节、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27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11例,修复足跟处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足背处软组织缺损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6例,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及踝关节皮肤缺损各2例。切取皮瓣面积6 cm×5 cm~18 cm×9 cm。结果术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中9例成活良好,1例皮瓣表层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1/3段、足踝等处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告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胫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近4年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和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0例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愈合),5例皮瓣表皮剥脱,4例略显臃肿;经3—16个月随访所有皮瓣质软耐磨,效果满意。结论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修复小腿胫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操作容易、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10例小腿下段及足跟周围皮肤缺损病例;皮瓣面积最大11.0cm×8.0cm,最小4.0cm×5.0cm.结果 10例皮瓣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的发生.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可靠、充分,操作安全、简便,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周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总结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皮瓣血供特点及扩大皮瓣面积的方法。方法:对26例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胫前皮肤溃疡长期不愈。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足跟皮肤缺损跟腱断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远端边缘少许表皮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感染无复发;骨折愈合;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皮瓣不伤及重要血管,血供可靠,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尤适用于小腿主要血管损伤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足背足跟各2例,踝前1例。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血不足及静脉回流障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运丰富,成活率高,对中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了解分析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解剖特性 ,为临床设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提供依据。 方法 取 4只福尔马林浸泡的下肢标本 ,红色乳胶灌注 ;6只新鲜截肢小腿 ,采用中国墨汁自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灌注后进行解剖学观察。临床应用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 16例 ,皮瓣最大面积为 9cm× 18cm。 结果 腓肠浅动脉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起源于动脉 ,在小腿中下段与来源腓动脉肌间隔皮支和 /或胫后动脉的肌皮支在深筋膜层有广泛吻合 ;营养血管呈节段性供血 ,深筋膜血管网供血范围上至小腿中上 1/3交界处 ,两侧在中线 ,腓动脉肌间隔皮支和 /或胫后动脉的肌皮支最远端位于外踝上 5 0~ 7 5cm。临床应用 16例 ,其中修复足背皮肤缺损 12例 ,修复足跟皮肤缺损 4例 ,皮瓣全部成活。 结论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是一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 ,具有不牺牲主要动脉 ,操作灵活优点的皮瓣 ;切取皮瓣面积较大时供瓣区难以直接缝合 ,需植皮修复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7月~2006年2月,应用逆行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47岁。均为车祸伤致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损伤。其中胫前皮肤缺损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2例,足背部和内踝皮肤缺损各1例。皮肤缺损范围5cm×4cm~14cm×12cm。伤后至手术时间14~30d。皮瓣范围6cm×4cm~15cm×13cm。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期愈合。患者获随访4~24个月,平均7个月。2例皮瓣稍臃肿,余皮瓣质地良好,无明显挛缩。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7~13个月,平均9个月。修复肢体功能恢复。结论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风险小及修复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踝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踝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小腿中下段及踝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23例患者,其中小腿下段胫前8例,足跟部11例,足背部4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5 cm~18 cm×10 cm,均采用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6 cm~23 cm×12 cm,逆行蒂宽4 cm以上.结果 随访4~17个月,皮瓣均成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所有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恢复满意,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适合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临床治疗下肢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小腿胫前中下段、内外踝、足跟及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常见,其修复也比较棘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但腓肠神经的离断使足外侧皮肤感觉缺失,给患者带来了永久性的局部损害.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们采用保留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4例,获得满意效果.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4例,男2例,女2例.年龄47 ~ 72岁,其中右小腿烫伤感染骨外露1例,左小腿骨髓炎骨外露1例,足背部软组织缺损1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例.皮瓣最小面积为4 cm×5 cm,最大为6 cm×9 cm.蒂部最短10 cm,最长14 cm.  相似文献   

15.
带蒂腓肠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外伤性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寻找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方法 对 2 1例小腿行腓动脉插管美蓝灌注、造影、显微解剖 ,了解腓肠浅动脉走行。手术 16例 ,小腿下段 6例、足跟部 7例、足背部 1例、踝部 2例 ,皮瓣完全成活。结果 腓肠浅动脉在小腿中上段穿出深筋膜与腓肠神经伴行并发出许多营养支 ,营养小腿 2 / 3后侧皮肤。结论 该皮瓣解剖恒定、血供良好、手术简单 ,Ⅰ期完成手术。它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下1/3及跟腱区6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2例,足跟及足底2例.[结果]10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3年,平均2年随访,其中7例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好,3例皮瓣经Ⅱ期修整,外形改善,皮瓣供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操作较简便,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越性。方法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5例患者的足背、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同时观察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走行特点。结果15例完全成活,无一例坏死或部分坏死。转移的皮瓣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感觉。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最远可达足前中部,是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8.
带蒂腓肠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外伤性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寻找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方法 对21例小腿行腓动脉插管美蓝灌注、造影、显微解剖,了解腓肠浅动脉走行。手术16例,小腿下段6例、足跟部7例、足背部1例、踝部2例,皮瓣完全成活。结果 腓肠浅动脉在小腿中上段穿出深筋膜与腓肠神经伴行并发出许多营养支,营养小腿2/3后侧皮肤。结论 该皮瓣解剖恒定、血供良好、手术简单,Ⅰ期完成手术。它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  相似文献   

19.
小腿后侧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腿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的软组织移动性差,血运欠佳,外伤后易引起软组织缺损。自1997~2003年应用近或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2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大面积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26例,术中注意:①增加皮瓣的筋膜蒂的宽度,不小于4~5cm;②腓肠神经内、外侧的皮神经都保留在皮瓣内;③小隐静脉干包含在皮瓣内;④保证蒂部的宽松。结果 26例皮瓣中24例生长良好,2例皮瓣末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恢复满意。结论大面积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靠,能满意地修复足跟、足底大部、足背、踝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