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防治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采用药物浓度自动分析仪(TDX)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分析其与抗癫痫的疗效关系.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 mg/L时的抗癫痫作用好,不良反应少;<50 mg/L时抗癫痫作用差,而>100 mg/L时的不良反应多.结论: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疗效有较好的相关性,应加强对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冰片对丙戊酸钠透过血脑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冰片对丙戊酸钠在家兔体内透过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12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冰片组,每组6只。两组动物均静脉滴注丙戊酸钠达稳态,之后冰片组予冰片灌胃给药。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家兔血浆和脑脊液丙戊酸钠的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冰片组家兔脑脊液平均药物浓度升高,曲线下面积增加(P〈0.05),稳态脑脊液药物浓度出现峰值时间为6h,脑血浓度比亦升高(P〈0.05),但血药浓度并未升高。结论冰片可提高血脑屏障对丙戊酸钠的通透性,但对血药浓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使用期间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2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和文献复习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美罗培南和丙戊酸钠联合应用时会使丙戊酸钠浓度明显降低至治疗水平之下。结论:丙戊酸钠浓度降低可能会导致癫痫发作,临床上应避免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丙戊酸钠合用。两药合用时应密切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必要时换用其他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防治丙戊酸钠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3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均口服丙戊酸钠,治疗组(n=44)应用维生素E+辅酶Q10,对照组(n=45)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维生素C,空白组(n=41)仅口服丙戊酸钠。结果:治疗组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E+辅酶Q10防治丙戊酸钠肝损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838例次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38例次丙戊酸钠测定值在治疗浓度50~100μg/ml范围内421例次(占50.2%),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μg/ml)385例次(占45.9%),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μg/ml)32例次(占3.8%).结论 丙戊酸钠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影响其血药浓度及其疗效的因素众多,因此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和药物相互作用复杂的特点,及时测定血药浓度并根据测定数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调整给药方案,以实现较合理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6.
丙戊酸(Vaproic acid,VAP)是治疗癫痫失神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及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的首选药物疗效较好。由于癫痫患需长期服用药物,患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上难以控制用药剂量和对治疗效果作出正确的判断,为此,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服用丙戊酸的癫痫患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及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口服药物的常规给药时间多安排在白天,每日两次为8-4(或8-6),每日三次为8-12-4(或8-12-6)。此种给药时间对要求血药浓度恒定的药物,常可影响疗效。因此,为了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需按一定间隔时间给药。我科对一例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者,根据血药浓度对服药时间进行调整,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11岁。因外伤后发作性四肢抽搐三年,诊断外伤性癫痫入院。给予苯妥因钠0.1每日三次,疗效不佳。后改用丙戊酸钠治疗,服药后同时监测血药浓度。开始给予丙戊酸钠0.2口服,每日二次,患者间隔2~3日仍有四肢小抽搐,测血药浓度为20μg/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6年8月~2009年5月3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患者分成颞叶性癫痫发作手术组和颞叶性癫痫发作非手术组,每组分别随机给予苯巴比妥和丙戊酸钠,监测各组血药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下观察治疗有效率,将增加给药剂量仍效差或无效的患者,给予苯巴比妥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观察有效血药浓度下的治疗有效率。苯巴比妥和丙戊酸钠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对外伤性颞叶性癫痫的治疗有效率比低于有效血药浓度时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而在高于效血药浓度时其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增高(P0.05)。若单种药物在增大血药浓度时还治疗无效的患者,其在两种药物联合运用后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之内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苯巴比妥和丙戊酸钠联用时可使后者血药浓度下降,使前者血药浓度升高,因此临床需要监测血药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仍控制不好的外伤性颞叶性癫痫,即使增加其血药浓度也不能增强抗癫痫作用,通过血药浓度的监测能及时更换或加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治疗临床各种类型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各种类型癫痫患者300例,给予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儿童剂量20~30 mg/(kg·d),成人剂量600~1200 mg/d,从开始接受治疗起,连续观察12个月.比较服药前后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并记录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治疗各型癫痫的有效率达88.3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研究组口服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6周.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Bec-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25,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起效快,控制兴奋躁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优于单用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静脉注射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丙戊酸钠静脉注射治疗18例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均在给药30min内惊厥控制,有2例复发,调整静脉滴速后改善,无呼吸抑制现象发生。24h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平均为48mg/L。结论丙戊酸钠静脉注射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有效方法、有效护理及观察是其疗效的保证,并可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正>丙戊酸(valproic acid)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癫痫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抗癫痫治疗失败,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丙戊酸血浆药物浓度(血药浓度)的影响已引起临床关注。1997年,Nagia等[1]首次报道帕尼培南显著降低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继后发现美罗培南与丙戊酸合用导致后者血药浓度降低[2],从而人们逐渐认识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丙戊酸之间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截止2013年,已有158起关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丙戊酸相互作用的报道。本文通过对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激越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于2003-12/2005-12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患者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患者87例。以接诊先后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单号为丙戊酸镁组(n=43),双号为利培酮组(n=44)。丙戊酸镁组予以0.2g/d。1次/d,口服。视病情情况在1周内将丙戊酸镁加至0.6~0.8g/a,2次/d,口服。利培酮组予0.5mg/d,1次/d,口服。亦视病情情况在1周内将利培酮加至1~2mg/d,2次/d,口服。疗效评定采用Cohan Mansfield激越行为量表,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安全性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2,4,6,8周末各评定1次。以治疗前后Cohan Mansfield激越行为量表总分减分率为疗效指标标准,8周末减分率〉50%为显效。以治疗末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等级变化分析治疗前后两组间的差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组合。心电图于实验开始前和治疗2,4,6,8周末各检查1次。 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量表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丙戊酸镁组总有效率65%,利培酮组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治疗后两组激越行为量表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至第8周末激越行为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后两组激越行为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丙戊酸镁组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由治疗前(5.27&;#177;0.93)分下降至(2.13&;#177;1.18)分,利培酮组由治疗前(5.26&;#177;0.89)分下降至(1.98&;#177;1.10)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③丙戊酸镁组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嗜睡、头晕等。多在服药前2周出现,以后逐渐减轻。利培酮组不良反应表现为锥体外系副反应、食欲减退、口干、嗜睡、便秘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5.58%,27.27%,P〉0.05)。 结论:丙戊酸镁和利墙酮均能很好控制痴呆患者的激越行为,随着治疗的进展,丙戊酸镁不良反应越来越轻,较之利培酮有较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丙戊酸钠在临床上引起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选取某院神经内科(门诊+住院)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服用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引发的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10岁以下儿童相对较多,性别无明显差异,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性,于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间为1 d~2年。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6例(40.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9例(22.5%),皮肤及皮下组织不良反应8例(20.0%),血液系统不良反应5例(12.5%),其他不良反应2例(5.0%)。结论丙戊酸钠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可同时累及多个系统。临床医务人员要重视丙戊酸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选定丙戊酸钠治疗相关疾病时应定期检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血药浓度,积极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准确测定患者体内药物浓度是做好治疗药物监测(TDM)工作,实施精准化药物治疗的必要前提,也是临床实验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TDM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精神药物(如丙戊酸、卡马西平)和其他需要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药物中都对临床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TDM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类别多,目前只有部分免疫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5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MIT方法测定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或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和服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的血药浓度,对798例患者889侧次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种药物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占44.99%;低于治疗窗浓度的占35.77%;高于治疗窗浓度的占19.24%;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比例,卡马西平最高(56.15%),苯妥英最低(4.82%);低于和高于治疗窗的,苯妥英所占比例是最高的,分别是69.88%和25.30%。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之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用药方案,实验室数据和疗效,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活动性癫痫患者丙戊酸钠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口服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且均随访满1年的195例活动性癫痫患者,观察随访1年癫痫发作与否,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丙戊酸钠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组与癫痫未发作患者在病程(10与≥10年)、入组前1年癫痫发作频率(≥1次/日、≥1次/月且1次/日与1次/月)、患者依从性(好与差)、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丙戊酸钠治疗效果独立因子包括病程、入组前癫痫发作频率、依从性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论: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需注意提高癫痫患者依从性,加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同时重点关注病程长、入组前癫痫发作较频繁患者。  相似文献   

18.
丙戊酸镁缓释片单药治疗86例多型癫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单药治疗新诊断的多型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6例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癫痫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各型癫痫均有一定的疗效(总有效率87.06%)、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丙戊酸镁抗痫谱广、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高,是较理想的抗癫痫药物,可作为抗癫痫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癫痫的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采用丙戊酸钠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癫痫的300例患者,分析研究病例资料,归纳总结患者的用药情况、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总有效率、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总有效率、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总有效率、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总有效率(P 0. 05)。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 72%,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00%,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 75%,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 43%,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 64%,丙戊酸钠联合用药与丙戊酸钠单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治疗癫痫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增加,年龄小于10岁的儿童是丙戊酸钠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人群,神经系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系统,丙戊酸钠不同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但丙戊酸钠所致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B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丙戊酸钠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