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肾气丸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书中凡五见,用以治疗脚气、虚劳、消渴、痰饮及妇人转胞的疾患。肾气丸方之治脚气,见于书中《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内,系附方,方名“崔氏八味丸”。或有因此而疑本方非仲景首用者。查《外台秘要·卷十八脚气不随门》所载崔氏方五首的第四首,有“又若脚气上入少腹,少腹不仁,即服张仲景八味丸方”者,由此段记载看来,肾气丸必是先见于仲景著作中,而崔氏(崔知悌)则是后来加以引用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肾气丸的作用,一般是把其看作温补肾阳的方剂。在方剂分类中,也把它列为补阳剂的代表方剂。分析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方的本意,笔者认为,肾气丸并不是专为温补肾阳而设,而是阴阳双补,重在补益肾气的常用方剂,理由如下:1.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气化不利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关肾气丸的记载共有五条。主治病证不一,有“少腹不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相似文献   

3.
《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出自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对于某些如小便不利或消渴尿多,妇人崩漏或闭经,小便失禁,遗尿或癃闭等,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甚或完全相反的病证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而笔者认为《金匮》肾气丸有“双向调治”的功效。对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余方 《陕西中医》2009,30(3):381-383
肾气丸一方,源于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之《金匮要略》,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也叫八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或附桂地黄丸,是一首配伍严谨、构思独特的经方。方剂的组成体现了《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而“异病同治”就是这一基本治则的具体体现。在临床应用“肾气丸”的实践中,笔者对于“异病同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以下仅就肾气丸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谈谈我对“异病同治”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于金匮肾气丸和济生肾气丸在临床应用上是有比较严格区别的,因为它们的来源、组成功能和适应症都是不同的: 金匮肾气丸: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原书称为肾气丸,其名称据《简明中医辞典》裁有:崔氏八味丸、八味丸、八味肾气丸、八味地黄丸、金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方论》系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肾气丸一方源于《金匮要略方论》,故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考究《金匮要略方论》原文,肾气丸见于《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等5篇中,分别用于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以及妇人转胞等5种疾病,可谓仲景“异病同治”的典范.经现代临床研究,肾气丸的功效被不断发掘,现将笔者临床应用体会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金匮肾气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其组方理念颇合《素问》《难经》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可以说金匮肾气丸即是以阴阳五行观念为指导而创立。本文试论金匮肾气丸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和五行观念,探讨仲景的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8.
浅谈肾气丸     
肾气丸出自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本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现就几个问题讨论如下:一、桂枝与肉桂的选用肾气丸中的桂,有的用桂枝,有的用肉桂。在《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原方是用桂枝,唐代《千金要方》引用时改用桂心。至宋代《和剂局方》时改用肉桂。桂枝和肉桂都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匮肾气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肾气丸为我国东汉医圣张仲景之名方,见于《金匮要略》,全方由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和附子、桂枝8味中药组成,故又称八味丸。现将笔者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德泉 《光明中医》2004,19(1):42-43
肾气丸 ,亦称金匮肾气丸 ,出自《金匮要略》。历代论述 ,多认为是补肾阳之剂。但从原方所治病症 ,其药物组成 ,以及肾阳与肾气的基本概念分析 ,实为补益肾气之方 ,而非温补肾阳之剂。主要是治疗肾的气化功能失调 ,小便异常之证。现辨析如下 :1 肾气丸原方主治病证分析 :考《金匮要略》原文 ,肾气丸主治病证条文有五。《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 ,少股不仁。”崔氏八味丸实即张仲景的肾气丸。《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相似文献   

11.
金匮肾气丸加减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金匮肾气丸又名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此方原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本方主要由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桂枝,附子8味药物组成。活用肾气丸,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内科  相似文献   

12.
肾气丸是医圣张仲景的经典名方,见于《金匮要略》中的“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妇人杂病脉证并治”5篇,临床应用广泛。仲景本意肾气丸为补肾气而非补肾阳之方。后世医家临床应用中,多将熟地黄替代生地黄;肉桂替代桂枝,增大附桂在方中的比例,部分医家认为其为温补肾阳之剂,而且现代方剂学教材也将其归为温补肾阳剂范畴。文章通过对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的原文进行梳理,将药物组成以及方义进行分析,结合作者对其功效的见解,探讨肾气丸方证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关于肾气丸的研究及其原创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国医论坛》2003,18(2):49-51
1 关于肾气丸临床应用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肾气丸首见于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又名八味肾气丸 ,后世称为金匮肾气丸 ,是一首配伍严谨、构思独特的经方。方药组成为 :干地黄八两 ,山药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 (炮 )一两。在《金匮要略》中仲景运用一首肾气丸对 5个不同的病证进行了论治 ,是异病同治的典范。肾气丸见于《金匮要略》有 5处 :分别治疗脚气、消渴、转胞、虚劳、痰饮 ,虽然脚气、虚劳、消渴、痰饮、转胞为不同的病证 ,但仲景运用肾气丸对它们论治的出发点都是补肾中之精气 ,调肾中之阴…  相似文献   

14.
<正>金匮肾气丸方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该方有扶助肾之阳气的功效,取名肾气丸。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凡肾气不足所致临床各种病证均可对证应用,每能获效,兹举病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金匮肾气丸方,原出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自汉代以来,历代医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方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诸种病证,若使用得当,确有实效。  相似文献   

16.
八味肾气丸出自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以补肾益气、行气化水为主要功效的经典方剂,在原书中主要用于治疗脚气、虚劳腰痛、痰饮、消渴、妇人转胞等病证。八味肾气丸备受后世医家推崇,临床应用广泛。该文梳理了八味肾气丸的源流、在原文中的应用、方义及配伍特点,并分享八味肾气丸治疗风湿病的典型案例及临床体会,以期为同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肾气丸,最早见于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该书于《妇人杂病》篇中以主治转胞:在《中风历节》篇的附方里有“崔氏八味丸”治脚气;在《血痹虚劳》篇中名“八味肾气丸”;《痰饮咳嗽》与《消渴小便不利》篇中俱名“肾气丸”。由于方出《金匮要略》,共由八味药组成,故后世通称“金匮肾气丸”、“八味丸”或“八味地黄丸”。因其疗效卓著,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并在临床实践中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大大发展了该方的效用。探索一下古今医家对该方的推衍运用,不仅可以扩展其治病的范围,而且对如何灵活运用古方以治今病,亦可得到一些启发。一、金匮肾气丸的组方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肾气丸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天植 《陕西中医》1996,17(11):519-520
本文根据肾气丸的药物配伍、用量,以及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论述,对该方进行了分析。认为本方应是温肾通阳,化气利水的方剂,并非补阳的正药,故只可用于肾气不足,水湿内停者,不可通治肾阳虚衰之证。  相似文献   

19.
在翻阅现代相关仲景金匮肾气丸文献时发现.现代医家已将其作为补阳剂应用。六版方剂学教材将其列为补阳剂第一方。在《金匮要略》原文中,肾气丸首味药为干地黄,但现代临床应用则不同,如《金匮验案精选》中应用肾气丸的45个病案中有35例用的是熟地黄,  相似文献   

20.
孔凡族 《国医论坛》2003,18(3):48-49
肾气丸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补肾气祖方。今世人皆知肾气丸补肾阳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 ,却很少知晓肾气丸原为肾阴与肾阳并补之第一方。究其原委 ,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肾气丸孰补肾阳孰补肾阴 ?历来有医家提出质疑 ,让人莫衷一是。有鉴于此 ,特作此文为肾气丸补肾气正其名而广其用。1 肾气丸由补肾气变补肾阳的历史变迁肾气丸方见《金匮要略》引崔氏方 ,崔氏何许人 ?无从稽考。其药物组成为干地黄八两 ,山药、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 ,桂枝、附子 (炮 )各一两。肾气丸又名崔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