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食物不耐受的研究始于1905 年, 食物不耐受可引起各系统慢性疾病1,发病机制与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有关2.食物不耐受的检测为许多疾病病因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对7种常见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12例皮肤病患者(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及异位性皮炎)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及阳性比较。结果:3组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慢性荨麻疹组与慢性湿疹组以轻度和中度不耐受为主,而异位性皮炎以重度不耐受为主。各组均以鸡蛋的阳性率最高。结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过敏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现象密切相关;而食物不耐受的程度及种类排序,对本地区皮肤病患者的饮食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对7种常见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12例皮肤病患者(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及异位性皮炎)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及阳性比较。结果:3组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均<0.05)。慢性荨麻疹组与慢性湿疹组以轻度和中度不耐受为主,而异位性皮炎以重度不耐受为主。各组均以鸡蛋的阳性率最高。结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过敏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现象密切相关;而食物不耐受的程度及种类排序,对本地区皮肤病患者的饮食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慢性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微孔板技术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19%、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3.49,P0.01)。两组间,除鸡肉、猪肉、大米、牛肉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他食物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的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蘑菇、大豆、蟹、虾、玉米、西红柿、小麦、鳕鱼。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对两种及以上食物呈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在慢性湿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对慢性湿疹的诊断及后续饮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疾病。目前对食物不耐受关注较多的是欧洲和北美地区,而亚洲地区对该领域研究较少并且大多检测食物过敏原IgE抗体,但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不同。1本研究选择新疆地区455例不同民族的皮肤病患者14种食物特异性 IgG抗体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饮食不当是引起湿疹或使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多数缘于患者对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耐受。因此通过检测食物特异性IgG,判断产生不耐受的食物,从而制定限食计划,控制湿疹发生的源头,阻止疾病的发展。本文对湿疹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慢性湿疹、异位性皮炎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ELISA法检测3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以区分食物不耐受的程度。结果3组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病率和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异位性皮炎患者食物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最高,达62.5%;三组患者对鸡蛋和牛奶的发病率最高,且不耐受的程度最严重,而异位性皮炎患者对鸡蛋和牛奶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又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患者;三组患者食物严重不耐受的发病均主要分布在婴幼儿组和青少年组,但异位性皮炎患者食物不耐受的发病年龄和异位性皮炎自身的发病年龄分布一致。结论食物不耐受和异位性皮炎的关系较为密切,提示食物不耐受在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中可能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食物特异性IgG介导的过敏反应目前称之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新的检测食物过敏原的方法.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可引起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皮肤是最常受累的器官,因此通过检测这种特异性IgG抗体,可判断一些慢性皮肤过敏性疾病是否由于食物不耐受所诱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银屑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银屑病是否存在食物不耐受的可能及特点。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相关性IgG抗体。结果 194例银屑病患者发生食物不耐受现象者共136例(男82例,女54例),食物不耐受发生率70.12%。50例正常对照组发生食物不耐受现象共10例(男2例,女8例),食物不耐受发生率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银屑病患者发生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依次为大豆(64.22%)、蟹(27.13%)、虾(23.35%)、牛奶(22.00%)、牛肉(20.59%)、蘑菇(6.62%)、鳕鱼(5.88%)、鸡蛋(5.88%)、玉米(3.52%)、猪肉(1.47%)、鸡肉(1.47%)、西红柿(1.47%)、大米(0.78%),小麦未见阳性病例。正常对照发生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依次为蟹(70.00%)、鸡蛋(40.00%)、虾(30.00%)、玉米(20.00%)、大豆(20.00%)、大米(20.00%)、蘑菇(10.00%)、牛奶(10.00%)、牛肉(10.00%)、鸡肉(10.00%),鳕鱼、猪肉、西红柿未见阳性病例。两组比较食物不耐受种类有明显不同。结论 银屑病患者可能存在食物不耐受情况,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可能对银屑病患者科学饮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2):684-684
食物不耐受检测已在国内外临床上广泛应用,根据检测结果对饮食进行调整后,对临床很多原因不明的慢性疾患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和加深广大医师对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了解和重视,加大该检测对慢性皮肤病或变态反应疾病治疗的帮助,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和北京海奥基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海奥生物)联合举办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应用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婴幼儿湿疹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02例食物特异性IgE筛查阴性的湿疹婴幼儿和52例正常健康婴幼儿例进行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结果病例组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88.23%,高于对照组69.23%(χ2=8.362,P=0.004)。病例组的牛奶、蛋白/蛋黄、西红柿、小麦、玉米、大豆、鳕鱼、牛肉和大米的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牛奶和鸡蛋;病例组中小于1岁患儿(婴儿组)多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44.44%,低于(1~3)岁患儿(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25,P=0.000)。结论婴幼儿湿疹患儿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较高,提示婴幼儿湿疹的发病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对预防和指导治疗婴幼儿湿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十堰市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4种食物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筛选相关不耐受食物。方法:运用酶联免疫法对36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特异性IgG抗体定量检测。结果: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总阳性率53.89%,未成年组阳性率达78.05%,明显高于成年组(4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阳性率高低不耐受食物依次是鸡蛋(31.11%)、牛奶(11.94%)、鳕鱼(8.89%);患者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的比例达23.89%。结论:本地区常见不耐受食物为鸡蛋、牛奶及鳕鱼,且未成年更易出现不耐受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明聚合性痤疮的发病机制,我们采用随机开放性对照试验,就食物不耐受与聚合性痤疮的发生是否有密切关联,进行了初步的临床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111677聚合性痤疮食物不耐受特异性抗体IgG检测结果分析/陈天丽(青岛经开区一院皮肤科),周春英∥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5).-367~368将20例聚合性痤疮患者作为治疗组,在接受治疗前1天取静脉血2mL,用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人血清中牛奶、鸡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14种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3例银屑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14种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将银屑病组中58例IgG抗体检测阳性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进行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调整6个月,然后再次检测两组IgG抗体水平。结果银屑病组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92.06%,健康对照组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1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数与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标PASI评分呈正相关,rs=0.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禁食/轮替调整6个月后IgG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银屑病之间具有相关性,饮食调整对本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探讨其在湿疹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4例湿疹患者(患者组)和20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结果患者组54例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92.59%,对照组阳性率为5%(P〈0.01);对照组中只有1例牛奶阳性(5%),其他均为阴性;50例随访患者经饮食调整后,总有效率达80%。结论食物不耐受检测对湿疹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荨麻疹     
荨麻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检测及其意义,泉州地区儿童急性荨麻疹血清IgE检测水平分析,幽门螺杆菌刺激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白介素4和γ干扰素的意义,慢性荨麻疹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研究,278例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 31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总阳性率为84.99%,其中以鸡蛋、螃蟹和牛奶的阳性率最高,对照组的总阳性率为14.00%,二者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17,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明显相关性,检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认为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是免疫系统将进人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全身组织的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皮肤方面的表现主要有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等[1-2].  相似文献   

20.
组胺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化学介质,在体内主要由二胺氧化酶和组胺-N-甲基转移酶降解.各种原因导致的组胺代谢酶水平或活性降低及外源性组胺增加,均可引起体内组胺蓄积并产生组胺不耐受.组胺不耐受表现为一系列过敏反应样症状,涉及多个系统,食物和药物可诱发和加重这些症状.根据典型临床表现、摄入无组胺饮食或使用抗组胺药物后症状可改善、组胺双盲对照激发试验阳性、血清组胺浓度升高和二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可确诊组胺不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