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对大鼠小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灌胃组和内毒素灌胃+冬虫夏草组。内毒素灌胃组于实验开始第1天给予内毒素5 EU/kg灌胃,内毒素灌胃+冬虫夏草组每天给予冬虫夏草5 g/(kg.d)混悬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等渗盐水灌胃,三组均自由进食和饮水。分别于灌胃第4、7、10天取8只大鼠,取小肠黏膜行流式细胞仪检测黏膜细胞的增殖指数(PI),透射电镜检测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宽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内毒素灌胃+冬虫夏草组大鼠肠黏膜细胞的PI、PCNA比例和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第7天即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内毒素灌胃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冬虫夏草可促进大鼠小肠黏膜细胞的增殖,维持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完整性,保护肠黏膜的机械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小肠黏膜细胞凋亡及c-fos基因表达,探讨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在破坏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及c-fos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创伤后3 h、12 h、24h、72 h和7 d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致重型颅脑损伤.在各时相点取空肠近端,应用TUNEL法观测小肠黏膜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凋亡细胞以肠黏膜上皮细胞为主;②脑损伤后3 h肠黏膜上皮即出现明显凋亡,凋亡细胞的数量以伤后72 h最多,分布于绒毛顶端,后延伸至绒毛中下部;③脑损伤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c-fos基因表达逐渐增强,主要出现在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细胞,伤后24h、72h和7d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可引起大鼠小肠黏膜细胞明显凋亡和c-fos基因的显著表达.  相似文献   

3.
谷氨酰胺在小肠保存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在小肠保存中的作用. 方法:根据保存液的不同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UW液组、WMO液组和添加Gln的WMO-G液组.根据保存时间的不同,每组又分为保存8 h和保存12 h的两个实验亚组.从大鼠腹主动脉置管灌入灌注液,直至小肠组织变白,然后用4℃的5%甲硝唑溶液冲洗肠腔,取材.测定组织ATP的含量,观察细胞凋亡(TUNEL法)的情况.另外,取一部分小肠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活力(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并观察组织学病理变化. 结果:WMO-G组的ATP含量高于UW组和WMO组,尤其是在保存12 h后,与其他两组的差别明显.WMO-G组的细胞凋亡数密度低于其他两组,而UW组和WMO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但是从切片上可以看出,UW组的病理变化轻于WMO组.组织培养后可见小肠隐窝处的细胞增生,WMO-G组的PCNA阳性细胞多于其他两组. 结论:在保存液中加入Gln可为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提供能量.在组织保存过程中,可减轻小肠组织的损伤,并可观察到Gln可促进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通过胃造口术建立动物创伤模型,给予不同成分的肠内营养7 d,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形态,检测小肠黏膜中IgA、CD3+、CD4+、CD8+细胞的数量。结果: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大鼠术后恢复良好。生态营养组大鼠腹泻累计次数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P<0.05)。三个营养组大鼠的小肠上皮细胞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绒毛表面积等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普通营养组大鼠小肠黏膜IgA、CD3+、CD4+、CD8+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特别是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大鼠的小肠免疫屏障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创伤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小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大鼠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三组,为假手术组(进行小肠切除未做腹腔感染)、感染组(建立小肠切除合并腹腔感染大鼠模型)及人参皂苷组(建立小肠切除合并腹腔感染大鼠模型+人参皂苷溶液注射),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内皮细胞凋亡,检测血浆、组织中ET、NO水平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小肠黏膜及绒毛发育良好,无炎性及黏膜病变;感染组大鼠绒毛水肿及紊乱,毛细血管出现充血现象;人参皂苷组小肠黏膜恢复正常,轻微上皮受损;注射7 d后,感染组TNF-α、IL-6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人参皂苷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感染组;注射7 d后,假手术组和人参皂苷组ET水平低于、NO水平高于感染组(P0.05);注射7 d后,假手术组和人参皂苷组大鼠小肠组织中ET水平低于、NO水平高于感染组(P0.001);三组大鼠小肠组织内皮细胞凋亡显示棕黑色,感染组内皮细胞凋亡率高于假手术组(P0.05),人参皂苷组内皮细胞凋亡率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降低小肠切除合并腹腔感染大鼠炎症及ET水平,提高NO活性,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6.
研究添加生长激素 (rh GH)及谷氨酰胺 (Gln)的肠外营养 (PN)对短肠大鼠残留小肠代偿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将 SD大鼠按 2× 2析因设计方案随机分成 STD、rh GH、Gln及 GG四组 ,建立 PN短肠大鼠动物模型。PN6天后行小肠粘膜形态学定量检查 ,以免疫组化及 Northern blot法分别行肠粘膜上皮细胞 PCNA、凋亡小体测定及 IGF- 1m RNA表达测定。结果 :GG组残余小肠粘膜形态学上呈显著代偿表现 ,其PCNA表达明显增高 ,凋亡指数下降 ;而 STD组正好相反 ,P<0 .0 1,其余各组介于其间 ,析因分析表明 rh GH与 Gln间存在协同作用 ;小肠 IGF…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9402号对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的增敏作用。方法制做小鼠小肠组织切片,镜下观察不同剂量点单纯照射组和加药照射组小鼠小肠再生隐窝数。结果各剂量点的单纯照射组小鼠小肠再生隐窝数与加药照射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9402号与60Coγ射线联合作用,对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的增敏比为1.02。结论9402号对正常小肠粘膜隐窝上皮细胞无明显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基底侧存在主动铁吸收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建平  林肇辉 《营养学报》1995,17(4):377-382
用放血法制备大鼠失血性贫血模型;向腹腔内注射铁-氨三乙酸络合物制备铁过剩模型;以元处置大鼠作为对照。向隔离十二指肠段注射 ̄(59)FeCl_3,lh后测定单位重量十二指肠、肝、脾每分钟脉冲数,同时用放射自显影法显示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59)Fe分布。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贫血组大鼠十二指肠吸收铁增加,向肝、脾的铁转运也明显增加。而铁过剩组大鼠进入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铁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肠上皮细胞基底侧有转铁蛋白受体分布。作者认为: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基底侧存在转铁蛋白及其受体介导的主动非血红素铁运转机制。铁缺乏时这一机制被激活,铁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体内增加,上皮细胞内铁减少,促进铁从肠腔进入上皮细胞;铁过剩时,从肠上皮细胞进入体内的铁减少,肠上皮细胞内铁含量增加,减少铁吸收,由此维持体内铁水平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阿拓莫兰在大鼠肝移植中胆管细胞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3组观察在不同条件下胆管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及阿拓莫兰对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的胆管细胞损伤更重,血清ALT、AST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更高,氧自由基生成更多,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发生更多,阿拓莫兰预处理保护组胆管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胆管细胞的损伤更重,阿拓莫兰预处理可减轻该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胆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小鼠小肠RNA对人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小鼠小肠RNA对受照人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照后4d,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人肠上皮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照后给予小肠RNA组的LD50为14.2Gy,照射对照组的LD50为12.6Gy,DMF为1.13;照后24h,小肠RNA组的G2期细胞增多,而G1期细胞减少。结论 小鼠小肠RNA可提高受照人肠上皮细胞存活率,其机理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镁缺乏对小肠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给予镁过量或镁缺乏食物1~3周,小肠病理切片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肠粘膜的损伤程度.镁单独缺乏可诱导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加和血管内皮细胞-1表达的上升,但不引起肠粘膜损伤及促炎介质的表达,镁缺乏伴随着分泌型上皮细胞反应和血管大分子渗漏到小肠和肺组织.实验动物随机施行假手术,或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0 min到30 min,随后进行1 h或4 h的再灌注.少数大鼠表现出大量的多型核白细胞聚集.肠缺血后再灌注4 h导致血管大分子渗漏入小肠和肺组织.实验表明,镁缺乏导致小肠的亚临床炎症反应,不伴有粘膜的损伤,但却伴随着局部和远处器官功能上的改变,同时也提高了对于氧化应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杨小蓉  于燕妮  万雯  潘菊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1412-1416
目的 观察氟对大鼠肾脏calpain-1、caspase-3蛋白及其mRNA表达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和高氟组3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分别饮用<1、5、50 mg/L氟化钠的自来水,连续8个月;定期检查大鼠氟斑牙发生情况,实验期末,收集大鼠24 h尿液测尿氟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组织中calpain-1和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 染氟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氟斑牙表现,且高氟组大鼠氟斑牙程度重于低氟组;与对照组比较,染氟组大鼠尿氟含量明显升高,低、高氟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alpain-1和caspase-3表达[分别为(77.00±7.60)、(83.62±7.78)和(62.33±5.86)、(66.65±3.87)]升高(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肾组织中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染氟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19.76±2.21)% 、(24.58±2.57)%]均增加(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alpain-1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r=0.699,P<0.05)。结论 Calpain-1、caspase-3基因表达升高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慢性氟中毒大鼠肾脏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静脉应用谷氨酰胺双肽对肠外瘘大鼠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的静脉注射制剂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肠外瘘大鼠的黏膜完整性和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肠外瘘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后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和TPN Gln组,7天后采集大鼠静脉血,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Gln含量、改良的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含量、偶氮显色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切取部分小肠作石蜡切片观察黏膜形态,小肠黏膜标本制作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比率。结果TPN组小肠绒毛数量减少,变短变粗,黏膜层及固有层厚度变薄,小肠腺变短变细,成萎缩样变。TPN Gln组与TPN组相比,小肠绒毛形态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未见细胞坏死现象,腺体未见萎缩。TPN Gln组大鼠血浆Gln浓度、小肠黏膜的S期细胞比率和增殖指数均较TPN组显著增高(P<0.05);血浆D-乳酸、内毒素浓度较TPN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Gln的静脉注射制剂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可以促进肠外瘘大鼠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恢复肠黏膜屏障,减少内毒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HTK液与UW液对大鼠小肠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根据保存液的不同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HTK液、UW液组和对照组。从大鼠腹主动脉置管进行原位灌注,至小肠组织变白。每只大鼠各取两段空肠,长约6cm,用0.5%甲硝唑液冲洗肠管,根据分组分别置人HTK液、UW液和生理盐水中。于0、4、8、16h取保存液测定乳酸含量。于8、16h取小肠组织测定能量物质含量。结果HTK液组4h时乳酸含量低于UW液组(P〈0.05),0h和8h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TK液组于16h时乳酸含量高于UW液组(P〈0.05)。8h时HTK液组ATP含量高于UW液组(P〈0.05),16h时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所有生化指标均较NS保存组好。结论HTK液用于小肠的保存是有效的,在8h以内HTK液保存小肠效果优于UW液,但长时间保存UW液组优于HTK液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盲肠结扎穿刺(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小肠上皮自噬水平,探讨自噬与脓毒症肠上皮损害的关系. 方法:建立大鼠盲肠结扎穿刺模型,收集大鼠血清和小肠上皮黏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黏膜细胞因子的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以及转录水平,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血清和黏膜细胞因子TNF-α在4h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在脓毒症8h明显升高,12 h下降,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C3基因也表现出早期升高随之下降的趋势. 结论:大鼠在脓毒症时,小肠黏膜受损,其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早期升高,随后下降.自噬受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酰胺对大鼠放射性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对放射性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照射对照组(B组)和谷氨酰胺保护组(C组)。大鼠全腹照射1 000 cGy。C组自照射前1 d开始灌服谷氨酰胺。4d后处死大鼠,检查肠道细菌移位情况、血中内毒素水平及小肠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A组无细菌移位,B组细菌移位最为明显,C组细菌移位远不及B组明显;A组内毒素含量极低,B组内毒素含量明显升高,C组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B组;A组肠粘膜正常,B组肠粘膜绒毛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部分上皮细胞脱落,C组绒毛轻度水肿,未见明显细胞脱落。结论 全腹照射能明显损伤小肠粘膜,引起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谷氨酰胺能明显减轻射线对小肠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输注异基因特异性供鼠骨髓细胞后再行异位小肠移植的大鼠模型. 方法: 选取近交系Brown-Noway(BN)大鼠30只为供鼠;Lewis(LEW)大鼠15只为受鼠, 2∶ 1随机配对.于术前麻醉处死BN大鼠,在无菌条件下提取股骨、胫骨的骨髓细胞,经LEWIS大鼠尾静脉输入,同时于术前经尾静脉,术后2、4、6 d经受鼠腹腔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CTLA-4Ig及抗CD154单克隆抗体,第8天行BNLEW大鼠异位小肠移植.小肠移植术后第7天经内眦静脉采血0.5 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嵌合率,并观察大鼠超急性排斥反应(GVHD)、生存期、体质量和一般状况. 结果: 小肠移植后15只大鼠均未观察到GVHD.小肠移植后存活>5 d为86.7%,>7 d为80.0%,>14 d为60.0%,最长存活>50 d. 结论: 输注异基因特异性供鼠骨髓细胞后再行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是进一步研究小肠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机制的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8.
1,6-二磷酸果糖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熏6-diphosphate,FDP)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成大鼠小肠I/R模型。从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开始,经肠系膜上动脉分别间断注入FDP和生理盐水,在缺血前、缺血40min、再灌注30min及再灌注60min,分别观察各期的小肠组织线粒体Ca2+浓度、小肠组织Na+-K+ATPase活力及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在缺血40min、再灌注30min和再灌注60min,实验组的小肠组织线粒体Ca2+浓度和小肠组织Na+-K+ATPase活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各期穴P<0.01雪。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熏实验组的小肠组织结构相当完整,而对照组的小肠组织结构损害较重。结论FDP对大鼠小肠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长激素在小肠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大鼠异基因异位全小肠移植(SD→Wistar)及TPN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小肠移植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安全性及其对移植小肠结构修复和受者大鼠蛋白质代谢的促进作用.方法:48只小肠移植受者大鼠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标准TPN组(STPN),Ⅱ组:生长激素组(rhGH STPN),Ⅲ、Ⅳ组分别为Ⅰ、Ⅱ组加用环孢素(CsA).rhGH剂量为1 U/(kg.d),观察rhGH对移植小肠排斥反应和黏膜形态学参数及受者大鼠蛋白质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标准TPN支持相比,加用rhGH能上调机体免疫反应,加重排斥反应,但这种免疫增强作用能够被CsA所抑制.生长激素能显著促进移植小肠黏膜结构的恢复,各项形态学参数在术后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还能明显促进受者大鼠的蛋白质代谢,减少蛋白质分解,促进正氮平衡,纠正低清蛋白血症,减轻体重下降的幅度.结论: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生长激素能够安全地用于小肠移植,促进移植小肠黏膜结构的修复,改善受者大鼠的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广泛小肠切除(mSBR)的酪酪肽(PYY)基因敲除(Pyy-/-)小鼠模型,研究早期在TEN支持下PYY对残留小肠的代偿作用.方法:将30只Pyy-/-小鼠分为三组,每组10只.假手术(Sham)组仅横断小肠但不切除小肠;广泛小肠切除(mSBR)组切除50%小肠,保留近段空肠约1cm,远段回肠9ca;广泛小肠切除加PYY(mSBR-PYY)组切除50%小肠,皮内注射PYY1~36.所有小鼠术后2~7d均接受TEN.观察各组小鼠术后回肠黏膜的DNA和蛋白质含量、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回肠隐窝细胞的增殖指数和绒毛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mSBR组小鼠同肠黏膜的DNA和蛋白质含量、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隐窝细胞的增殖指数和绒毛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Sham组.mSBR-PYY组小鼠回肠黏膜的DNA和蛋白质含量、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高于mSBR组;回肠隐窝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mSBR组;回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mSBR组.结论:在早期TEN支持下,PYY不仅能促进mSBR小鼠肠黏膜细胞的增殖,而且还能抑制其凋亡,在残留小肠的代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