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偏头痛是指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它是一种原发性颅内血管和神经功能调节失常所引起的复发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间隙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中医将本病归属于"头风""脑风""头痛""厥头痛"等范畴。偏头痛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内分泌、代谢、饮食及精神因素等有关。临床资料显示,大约50%~8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偏头痛的发作常有诱因,天气变化、压力、抑郁、焦虑、痛苦、饥饿、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血管性头痛和偏头性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偏头性神经痛由神经功能失调产生,临床上亦常见互因互果统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1]。此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2001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根据中医"久病入络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理临床自拟通络活血熄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2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紧箍感,多为两侧头痛、两颞侧、后枕部头顶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压迫感胀痛,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症状常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与痛苦,临床上用中医针刺的方法辩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以非特异性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是我国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对心脑血管危害最严重的疾病.然而在中医理论中却无高血压病名,高血压属"眩晕"、"头痛"范畴,传统认为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现代诸多医家据此多从肝论治高血压病,但临床之中有很多患者疗效甚微,笔者转变思路,从心出发,另辟蹊径,旨在寻求一种新的思路,从而提高或丰富高血压病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2]。中医认为颈椎病多由脏腑不足、风寒外袭、劳倦损伤、气血凝滞、筋骨不利所致[3]。一指禅推法是我从医多年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结合辩证论治的思想,做到有的放失,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琴  刘兰  雷雯霓 《药物与人》2014,(10):52-53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多沿袭历代医家的辩证论治,遭方用药,治疗效果不十分满意。笔者从痤疮发病部位出发,依据中医整体观、痤疮发病部位与五脏的相关性,采用以分部论治为主要治则,并注重引经药物应用治疗本病,希望为硅疮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可感觉头痛、头晕、头胀、颈部僵硬不适,中医对于老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质为本虚标实、气血失和、病变在肝,根源在肾。高血压的临床证型最常见的为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肝风上扰证。临床当以辨证论治为依据,从心、肝、脾、肾四脏着眼,治标重在肝,治本重在肾,调理脾胃应贯穿于始终,兼以调和气血、养心安神。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经被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案例证明是有确切疗效的,成为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肝为五脏之一,藏血而主疏泄,开窍于目,生理上与眼关系最为密切。历代医家治疗眼病,从肝论治是中医眼科治疗眼病的重要诊治思想,笔者通过学习总结近代中医眼科医家诊疗经验,编纂此文。盖学习从肝论治眼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TCD水平的变化,并应用VAS评分、中医证候量表等指标,评价比较"头八针"穴组、西药组对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3)、西药组(n=30),分别予"头八针",西药妙纳进行治疗,并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频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中医头痛证候积分.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头痛频率、头痛发作次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试验组在VAS评分、头痛频率、中医证候积分上均优于西药组,头痛发作次数、椎基底动脉血路速度改善方面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八针"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较西药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头痛在西医临床中是一个临床症状,而在中医临床中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进行中医诊断。它可以单独出现,如:神经血管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等;也可以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当中,如:感冒所致头痛、高血压头痛、脑血管病所致头痛以及脑肿瘤所致头痛等等。中医认为头痛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大致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和风湿头痛;内伤头痛又可分为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等等。现将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介绍如下。1风寒头痛头痛阵阵发作,疼痛有固定部位,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周身…  相似文献   

11.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增加、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本综述总结近年来的中医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现状。结果表明,中医治疗包括针灸、针刀、推拿、中药等方式。在临床上治疗本病均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回顾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对近年来颈源性头痛的中医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疾病,表现为发作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中医学属“头风”、“头痛”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手段丰富,毒副作用较少,复发率低,且临床效果显著,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莫凌凌  吴刚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970-2971
鼻渊相当于西医的鼻窦炎,临床上以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是鼻科的多发病、常见病。本病又名"脑漏"、"脑泻"或"控脑砂"等,祖国医学对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鼻渊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鼻渊的发生,实证多因风、火、热外邪侵袭,致肺经风热,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临床上,有的疾病长期难愈,然而从肝论治,往往收到奇效。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属于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典型心身病。胃痛发生的原因很多,然而七情过激是其重要原因,因此胃痛从肝论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关情志过激引起的胃痛祖国医学有详细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血症论》说:“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小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从肝论治亚急性咳嗽的思路是否具有临床价值,为中医临床治疗亚急性咳嗽提供新的更广阔的思路。方法:对调肝法及宣肺止咳法治疗亚急性咳嗽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以调肝法为治疗大法在显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以止嗽散加减的治疗(P〈0.05)。治疗组以调肝法为治疗大法在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平均积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以止嗽散加减的治疗(P〈0.05)。结论:从肝论治亚急性咳嗽的疗效明显好于常用的宣肺止咳法,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头痛,古人叫"头风""脑风""偏头风"。临床中经常遇到头痛的病人,病程持续时间都比较长,有的甚至长达数年。现代医学认为,头痛是人体对各种致痛因素所产生的主观感觉,属于疼痛的范畴。致病因素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等。这些因素刺激了位于颅内外组织结构中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相应的传导通路传到大脑而感知。由于致病因素的持续性存在,本病常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相似文献   

17.
专家答疑     
偏头痛的防治 辽宁鞍山越读者来信说:19岁的男生,从13岁时发作偏头痛,疲劳、紧张、生气时均好发。发作时双侧太阳穴血管跳痛、头闷胀,无法学习。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血管痉挛”。由于即将参加高考,心中焦虑万分。请专家指点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考试中不发作。 答越某读者: 信中所说患有发作性头痛,每次数小时,像血管跳动那样呈搏动性头痛,若每次仅为一侧性,为典型偏头痛;若有时为两侧头痛,则为普通型偏头痛,头痛严重时还可伴恶心呕吐。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10~30岁),女性更多见。本病难以  相似文献   

18.
吴旻 《工企医刊》2013,26(2):163-16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在对其辨证论治方面,重视脏腑辨证的方法,通过分析其病因病机,突出从肝论治的必要性。并就其临床常见的类型进行辨证论治,以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导致头痛的原因有很多,许多疾病和压力、熬夜失眠、月经前后、气候温差变化,或者直吹电风扇、冷气,洗头没有吹干,等,都可能诱发头痛。甚至有时没有任何诱发原因,也会发作头痛。中医认为,头痛主要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类。外感头痛是指由风、湿、暑、寒等外在因素引起,内伤则是因脏腑气血虚损或情志等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各种治疗白发、脱发的广告以及一些打着中医的幌子治疗发白却完全脱离中医之辨证论治原则的人;还有一些人只知肾其华在发,凡是头发的疾病都从肾论治,非但不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且还把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禁锢。笔者认为五脏六腑皆令发白,非独肾也。试从"心"的角度探讨发白,希望能打破临床固有的思路,为中医临床开拓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