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随机将心内科收治的9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卡维地洛组,联合用药组,各3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美托洛尔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卡维地洛组给予卡维地洛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16周,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结果美托洛尔组总有效率68.75%,卡维地洛组81.25%,联用组93.75%,三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可明显改善扩心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但联用组优有单药使用,卡维地洛组优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组治疗扩心病效果优于单药使用,卡维地洛组治疗效果优于美托洛尔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与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8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IV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54)和美托洛尔组(n=54);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多普勒超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同时检测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 6个月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减小(P均〈0.01);SV及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均〈0.01),6MWD明显延长(P均〈0.01);卡维地洛组LVEDd减少及LVEF增加更显著,6MWD延长更明显(P〈0.05,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美托洛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9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强心、利尿的同时一组加美托洛尔,另一组给予卡维地罗及曲美他嗪治疗,检验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心脏超声(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BNP\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减慢,LVEDd,LVESd,LVEF改善的程度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可显着逆转心室重塑,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卡维地洛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数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美托洛尔,采取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不仅临床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塑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症CHF患者43例,均接受常规CHF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CHF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减慢,LVEDd,LVESd,LVEF改善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维地洛可显着逆转心室重塑,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脏功能,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张联标  黄履芳 《河北医学》2007,13(2):164-167
目的:观察两种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长期疗效.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2例,美托洛尔组33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卡维地洛组及美托洛尔用药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EDs)、右心室内径(RVD)、左心房内径(LAD)显著缩小(均为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卡维地洛组P<0.01,美托洛尔组P<0.05),且卡维地洛对LVEDs、RVD、LVEF的改善作用更优于美托洛尔(LVEDs、RVD均为P<0.01,LVEF为P<0.05).结论:卡维地洛及美托洛尔均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卡维地洛疗效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伴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6例糖尿病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在同对照组一样控制血糖,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卡维地洛组在治疗组的标准用药基础上从小剂量开始用卡维地洛,逐步增加至目标剂量进行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左心室功能及肾功能和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均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输出量(CO),短轴缩短率(FS)均有提高(P<0.05或P<0.01),但舒张功能均无改善(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糖尿病伴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同时能改善糖代谢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徐长金 《当代医学》2021,27(11):117-118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均开展心脏超声检查,比较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Ea峰)、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LVFS、LVESd、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Ea、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心功能Ⅰ、Ⅱ、Ⅲ级患者的LVEDd呈明显升高趋势,心功能Ⅰ、Ⅱ、Ⅲ级患者的LVEF、LAD水平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准确鉴别该病,而且能用于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喻超英 《中外医疗》2010,29(13):119-1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辛伐他汀联合卡维地洛组(治疗组)50例和单用辛伐他汀组(对照组)50例,观察用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6例(92.0%)高于对照组36例(72.0%)(χ2=4.112,P〈0.05);2组治疗后HR、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t=2.123,t=2.278,t=2.241,P〈0.05);治疗组治疗后HR、SBP、DBP均较对照组下降(t=2.145,t=2.318,t=2.285,P〈0.05);2组治疗后LVEDd、LVESd较治疗前下降(t=2.313,t=2.358,P〈0.05);LVEF较治疗前上升(t=2.391,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Sd、LVEF较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5,t=2.288,t=2.315,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种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的长期疗效.方法:将扩张型心肌病86例随机分成卡维地洛组43例,美托洛尔组43例,随访6个月~4年,平均2.2年,比较两组间心功能、心脏结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EDs)、右心室内径(RVD)显著缩小(均P<0.01),左心房内径(LAD)显著缩小(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均P<0.01);治疗后卡维地洛组较美托洛尔组进一步改善(LVEDs、LVEF均P<0.01,LVEDd、RVD均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能显著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且卡维地洛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123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RV中的SDNN(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I(24 h内每5 min一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RMSSD(连续正常R-R间期的差值的均方根)、PNN50(连续24h 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及三角指数,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三角指数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I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NYHA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呈负相关,随心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DNN和PNN50进入回归方程,Y=3.422-0.011SDNN-0.057pNN50.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随心功能降低而逐渐降低,心率变异性中SDNN、PNN50指标对心功能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caused mainly b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still remains a big clinical challeng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Owing mainly to their strong prognostic efficiency and easy detecti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and heart rate turbulence (HRT) are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as the predictors for the risk of SCD.  相似文献   

13.
54例心脏病患者根据NYHA标准分为两组;心功能Ⅰ-Ⅱ级组27例;心功能Ⅲ-Ⅳ级组27例。健康对照组29例。三组的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别。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包括SDNN、SDANN.SDNNIDX、rMSSD、pHH50和HRVI是由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计算获得。在记录动态心电图的当日还采用短程(10分钟)频域分析方法,测定LF和HF段功率,以及LF/HF比值。结果表明:心脏病患者HRV减低,心功能Ⅲ-Ⅳ级组最低。HRV降低反映迷走神经功能损害,特别是较重的心衰时,损害程度尤为显著。心衰时虽然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但LF段功率却反而降低,这可能跟心衰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的反向影响以及心脏对交感神经刺激心率加快的反应低下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心脏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方法:47例心脏病患者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于心脏跳动下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将上、下腔静脉回心血流引入氧合器,使心脏处于空搏状态,维持窦性心律,灌注流量为60~120 m l·kg- 1 ·m in- 1。平均鼻咽温度维持在34℃。结果:全组病例全部康复,未出现低心排、肾衰、心律失常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华斌 《右江医学》2000,28(2):77-79
通过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法 ,研究 30例正常人、36例不同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特性。结果表明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时域指标 ,明显低于正常人。频域分析显示正常人心率变异功率谱密度 (PSD) ,日间以低频成分占优势 ,夜间睡眠时则高频成分占主导 ,低频成分昼夜变化不明显。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率变异性PSD与正常人相比 ,显示低频和高频成分均明显降低 ,且高频成分的下降尤其显著 ,这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支配心脏的迷走与交感神经均受损 ,且以迷走神经受损更为严重。这可能意味着患者日后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席海林 《四川医学》2011,32(5):715-716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的5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所获的资料用Hotter分析系统进行处理。结果心功能不全程度越重,平均心率逐渐增加,而HRV的各项指标则逐渐降低,但只有心功能Ⅲ级及Ⅳ缴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HRV分析,有助于判断其自主神经受损的程度,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衰患者58名(心衰组)和非心衰患者65名(对照组),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获得HRT、HR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和对照组的HRT、HRV、LVEF、LVEDD、QT间期离散度(QTcd)、平均心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24 h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没有统计学意义。HRT与LVEF、LVEDD、SDNN等指标呈相关关系。结论心衰组患者HRT减弱,HRT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coronaryartery,CA)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heartratevariability,HRV)和有否侧支循环对HRV的影响,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和侧支循环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3例CA病变患者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100例CA各支直径减少<50%的对照组比较。结果:CA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变异的各项指标全部正常R鄄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其均值(SDNNI)、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其值>50ms(PNN50)的百分比无差别(P>0.05)。根据有否侧支循环把CA病变组分为A(无侧支循环)组和B(有侧支循环)组。两组相比,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和SDNNI明显降低(P<0.01),代表迷走神经功能的rMSSD和PNN50也有下降(P<0.05)。结论:无侧支循环的CA病变患者的HRV比有侧支循环的CA病变患者低,侧支循环对CA病变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开搏通对先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96例坚持药物治疗的先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据年龄、先心病类型、心功能分级及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常规组和开搏通组 ,常规组中用常规抗心衰治疗 (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 ,开搏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搏通 ,疗程 2~ 4周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6 .19% ,开搏通组总有效率为 94 .4 4 % ,两组数字经统计学处理X2 =6 .72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开搏通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9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意义和手术适应征。方法心脏不停跳法:阻断上下腔、不阻断冠脉循环,不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缓慢降至(33±1)℃,在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中完成手术操作。主动脉瓣置换等要切开主动脉根部的手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法:降温至32~28℃±1℃,阻断主动脉后从其根部灌注4℃晶体或15℃血K^+心停跳液,每间隔30min复灌1次。室缺补片修补等心内操作完毕开放主动脉阻断,心脏复跳后完成其余手术操作。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8例(0.74%),血红蛋白尿46例(4.19%),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0.6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0.09%),精神症状7例(0.64%),消化道出血1例(0.09%),死亡28例(死亡率2.55%)。结论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新方法,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可适用于绝大部分常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