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本文腹诊的概念、腹诊的源流、腹诊内容、腹诊的应用以及腹诊的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使腹诊得到更广泛地应用,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腹诊是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并以切(按)诊为主的腹部诊察法,对五脏六腑疾病,特别是对胃肠肝胆疾病的诊察具有重要意义。国医大师徐景藩在诊疗过程中重视腹诊,常通过腹诊来定病位、审病机、辨病证、分病性、立方药、判预后,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然而自宋代以来,中医腹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少之又少,几近于失传的状态。文章从中医腹诊的概念、原理、内容和方法及其在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期使中医腹诊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并进一步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腹诊即运用明确的腹部切按方法以获得五脏六腑疾病反映于腹部的客观征象,本文试从合参腹诊角度分析1例肺癌患者主症,并结合中医常规四诊辨识疾病本质,揭示精准运用经方的辨析要点及思路,进一步明确腹诊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腹诊”是用手按切病人的胸腹,是中医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古代文献早有记载.至于腹诊的名称、方法、作用及运用范围等,都做见在各书中,而无专书论述。现在在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号召下,对于腹诊的研究和学习是必要的,所以根据古代文献,将有关腹诊材料,作简单的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以切(按)诊为主的腹部诊察方法。《内经》中有丰富的中医腹诊理论,它确立了中医腹诊辨病及辨证的原则,腹诊后的治则治法及禁忌,《内经》[1-2]腹诊理论对五脏六腑疾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及肿瘤疾病的中医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在《内经》腹诊基础上发展建立了仲景腹诊学术体系,将腹诊区域详细地划分为胸胁、胁下、心下、大腹、少腹、脐等部位,并将望、闻、问、切四诊综合运用于腹部的诊断,强调了腹诊的临床意义,将腹诊、腹证与病证、方药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了根据腹诊腹证的结果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阐述疾病的病因病机、明确疾病的治法治则及禁忌以及判断疾...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腹诊,是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对人体腹部进行诊察,用来识别、判断局部或全身病变为防治疾病提供临床依据的诊断方法。腹诊方法源远流长,它是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诊断学方法。中医自唐代传入日本以后,腹诊广泛地运用于针灸、推拿两科,日本·吉益东洞曰:“腹为生之本,百病根于此,故诊病必诊腹。”腹诊法内容丰富,不仅是按胸、腹,实际上包括着望、闻、问、切全都内容,不  相似文献   

9.
前言为了运用汉方治疗,有必要正确地掌握证。证是把从患者那里获得的征象(体征、症候)进行综合判断而作出的决定。为了正确地掌握证,有必要使证进一步科学地客观化。中医是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获取证,而腹诊也是其中之一,它是从汉方古典医籍中所得到启发,在日本进一步得以发展的诊疗方法。我们对认为经采用汉方医学的诊断基准之一的腹诊认定为具有显著腹证的患者,从体型分类、  相似文献   

10.
中医腹诊,包括在四诊(望闻问切)的切诊范畴内。具体讲就是运用医生的手,直接接触病人的腹部,或切、或触、或按、或扣,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及病势等,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腹诊还可补脉诊和舌诊的不足,是中医四诊的有机组成部分,故应予以重视。中医腹诊在《内经》中有多处记载,如《素问·调经论篇》云:“虚实之要,愿闻其故……实  相似文献   

11.
腹诊,是中医诊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难经》中已有关于腹诊的论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发展了腹诊这一诊断方法,并将其应用临床。为后世开辟了腹诊辨证施治之先河,影响了日本汉方腹诊的发展。日本汉方医学界,从十六世纪开始提倡腹诊,以《伤寒杂病论》为理论基础所形成的"伤寒派"腹诊,主要以三指探按法、覆手按压法及抚循法手法,在腹部综合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对五脏病证开展诊察。腹诊作为"伤寒派"的一种主要诊察方法,对于辨别体质、人体正气强弱,诊断和鉴别疾病,确定病位,分析病因病机,指导治疗,推断预后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诊腹法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诊查腹部,以了解内脏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简称“诊腹法”。诊腹源自《内经》。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把诊腹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诊腹法雏型。晋唐以降,由于封建礼教的影  相似文献   

13.
腹诊是中医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运应并以切诊为主的腹部诊察法.中医学对于腹诊的研究其涉及面较为广,通过对古文献的查阅中,本文欲通过对腹诊的渊源、研究内容及其应用等方面来阐述,以便把握其地位及应用,兹予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诊"就是"望、问、闻、切"四诊之一的切诊,和脉诊同样重要,以医生的指、掌按腹的方法诊查腹部诸证,故称"腹诊"。腹诊在日本发展较早,在辨证诊疗中极为重视。他们在教学、授徒时有一门"腹诊学"。并有不少关于"腹诊"的著作。医者的临证治验报告中,也常常提到"腹证",  相似文献   

15.
谢建军 《国医论坛》1991,6(5):24-26
腹诊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诊法,在许多方面具有特殊的诊断意义.中日腹诊虽然同出一源,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下面拟从腹诊的地位、腹诊的学术流派、腹诊的原理、腹诊的临床运用和腹诊的现代研究等方面对中日腹诊研究特点及现状作一比较,不妥之处,恳请斧正.一、腹诊的地位腹诊在汉方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医四诊之外的又一诊病奇法,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  相似文献   

16.
<正> 切诊包括脉诊和腹诊两大部分,其中研讨脉诊者人多势众,成果亦多,而和它堪称孪生姊妹的腹诊却显得相形见细了。本文力图通过对腹诊起源、理论形成、范围、方法等诸方面的讨论,以求对腹诊在祖国医学中的运用和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愿为正在崛起的这方面研究工作增添只砖片瓦。  相似文献   

17.
腹诊是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关于腹诊的记载尤为突出,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现将其运用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试论脐诊法     
脐诊属于中医腹诊范畴,临床当与腹诊同步进行,是用于“体质辨证”的重要手段。脐诊主要诊切脐部动气,以辨析冲气上逆之微甚,寻求“肾虚”本质。要在掌握“冲逆阳浮”的共性,再结合脏腑辨证,同中求异,为“下虚上逆”所  相似文献   

19.
中医腹诊在胃肠病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腹诊在《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中多有论述。腹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组成部分,在胃肠病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用中医腹诊,结合平脉辨证及现代诊疗手段(如电子胃镜、电子肠镜、数字胃肠造影、超声波等),指导临床常见胃肠病的诊断、治疗及转归,颇有心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腹诊属于中医四诊之一,以切诊胸腹部为主,通过诊察病情得出腹证,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中医腹诊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近现代关于腹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日渐丰富,临床可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等各科疾病,且腹诊具有操作简便、客观直接、实用性强的特点。牛学恩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经方,并基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将腹诊与经方相结合,临床效果显著。文章通过对牛学恩教授临床常见腹证医案进行研究分析,以体现腹诊的重要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及实用性,从而为提高临床诊疗疾病的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