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8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单侧5~15min,平均10min;双侧12—28min,平均18min。术后住院1—3d,平均住院2.4d。随访6—2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扎术具有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简易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扎术87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微创概念的普及,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完全可用腹腔镜治疗。文献报道大多采用腹腔镜内环口直接缝合结扎或采用特制带线穿刺针和取线钩针作内环口缝合体外打结的方法,前者操作复杂,后者需用特制器械。我科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临床常用的深静脉穿刺针或硬膜外麻醉穿刺针行简易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扎术8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简易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8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简易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全部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单侧10~20min,双侧20~30min。术后住院2—3d。随访6~24个月,1例巨大开口型疝复发,无阴囊血肿、积气、睾丸炎、睾丸萎缩、戳孔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简易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扎术具有手术简便,操作器械简单,手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但应把握适应证,掌握手术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比较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股沟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及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1~3分患者比例更高,7~10分患者比例更低;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较好,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免操作钳辅助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操作技巧,探讨该术式的适应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免操作钳辅助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173例患儿临床资料,与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操作钳辅助下双孔法微型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188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孔法组男性患儿有35例中转双孔法手术,女性患儿无中转双孔法手术,中转手术患儿与单孔法组总体的年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1)。二手术组男性单、双侧及女性单、双侧各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操作钳辅助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更微创的手术方式,掌握好操作技巧和适应证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例。经脐置入5inm30。腹腔镜,明确患侧内环口及腹横筋膜悬韧带后脚(posterior crus,PC),在耻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置入3mm分离钳。于患侧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用普通针持夹持3-0 prolene带线圆针刺入腹腔,穿过PC,分离钳夹住圆针反向经腹横肌弓状缘从内环口顶部穿出腹腔。剪掉圆针,Endoclose针夹带prolene线由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穿入腹壁至腹膜外层,先内后外,围绕内环口在腹膜外完成荷包缝合,线拉出体外后打结。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0min,平均32.9min。术后住院1—2d,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1—4d,平均1.4d。术后无出血、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并发症。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具有解剖学基础的新术式,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缝合内环口治疗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利用补片的腹腔镜疝修补术已成为成熟的手术方式。但这种方法操作复杂,费用昂贵。我们于1995年5月至1997年4月试行腹腔镜下缝合内环口治疗腹股沟斜疝,方法简单,费用较低,随访2年无复发。现将操作技术及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均为男性,9~31岁。疝位于右侧3例,左侧4例。2例疝进入阴囊。 1.2 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取头低足高位,以使肠管随重力下移,有利于显露术野。监视器置于疝的同侧,术者站在疝的对侧,于脐下缘穿刺建立气腹,置入0度腹腔镜。右侧疝时,于右锁骨中线平脐置入10mm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至2010年4月为158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5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0m in,平均14min,术中出血少于1ml,治愈率100%,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100%。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复发5例,经再次手术治愈,切口大网膜疝出4例,阴囊水肿、血肿23例。无一例发生腹腔内脏器损伤、切口感染、肠粘连、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患者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美观、有效、并发症少、康复快、出血少、能治愈等优点,适于任何类型和任何年龄的小儿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雪橇针,二孔法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荷包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常规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更简单,创伤更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我们采用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0例,男66例,女14例,7~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56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方法及优缺点。方法:腹腔镜下为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行高位结扎术,患儿平均4.5岁。右侧腹股沟斜疝32例(57.14%),左侧24例(42.86%),术中发现为双侧者2例(3.56%)。结果: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26min。1例因术中补液速度过快而出现急性肺水肿,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2.5d。术后随访8~2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11.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腔镜内环口关闭术60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2002年4月起开展了经腹腔镜内环口关闭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男56例,女4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11个月,平均年龄6.36岁。其中单侧疝48例,双侧疝12例;合并隐性疝9例。手术方法:采用氯氨酮麻醉,二氧化碳作气腹,手术时臀部垫高。在脐皱褶处、脐旁平脐3cm处和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分别作0.4cm、0.3cm和0.15cm的戳口,脐皱褶处的戳口置腹腔镜,脐旁戳口进操作钳,在腹腔镜下找到内环口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小儿腹股沟斜疝60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200例)和B组(400例),A组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治疗。结果 B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时间、FLACC疼痛量表评分、发热人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B组的手术时间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可减少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可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2002年以来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60余例,对24例年龄在1~3岁者行改良的经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4例均为男性,年龄1~3岁,平均2.2岁,左侧9例,右侧15例。2治疗方法手术器械:经皮胆囊取石镜、自制缝针。手术方法:氯胺酮麻醉,头低足高患侧高位,脐  相似文献   

14.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多发病 ,好发于 3岁以下婴幼儿 ,且 6个月以上自愈机会较少。小儿腹壁肌肉不发达 ,处于发育阶段 ,多只需行疝囊高位结扎而无须修补。根据以上解剖及生理特点 ,作者自 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经内环径路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12 0例 ,获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2 0例中 ,男性 111例 ,女性 9例 ;平均年龄 1.2岁 ( 8个月~ 6岁 )。右侧有 88例 ,左侧 2 5例 ,双侧 7例。1 2 手术方法  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 ,即内环的体表投影处作一长 1~ 1.5cm横切口 ,切开皮肤、皮…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疝囊高位结扎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在多数基层医院开展,我院2003年至2007年共施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15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6例患儿,男136例,女20例,单侧斜疝141例(术中发现隐性疝14例),双侧斜疝15例,年龄1.5~12岁,平均3岁。1.2手术方法:本组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方法分两种,其中5 mm观察孔均建立在脐上缘,腹压维持在8~10 mm Hg。①二孔法:于脐下3 cm左腹直肌外缘处切5 mm切口置入Trocar,置入操作钳并于内环上缘上翘,作为内环口体表投影标志,于该处无血管区用尖刀刺破皮肤1.5 mm,刺入带7号线穿刺针,于疝环12点钟位置,在操作钳配合下完成内环半周腹膜外潜行穿刺,于6点钟刺出腹膜进入腹腔,两端线尾留于体外,线中部于腹腔内形成线环,操作钳穿入线环固定丝线于腹腔内,带线针退出体外,于皮肤切口处再刺入钩线针,完成另半周腹膜外穿刺,钩线针钩持7号线退出体外,于线环中部剪断,形成两条丝线环绕疝环口,分别结...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岗  杨自勇  沈林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8):613+616-613,616
<正>小儿腹股沟疝仅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无需修补缺损。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切口小,创伤小,康复快,深受欢迎[1]。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施行经脐两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结扎术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腹股沟斜疝患儿49例,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结扎术。比较患儿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30 min(T2)及放气后10 min(T3)循环及血气指标的改变。 结果与T0比较,T1~T3时患儿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每搏输出量循环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T1~T2时心率明显加快(P<0.05);T3时又恢复至T0水平(P>0.05)。与T0比较,T1、T2时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H值均明显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升高(P均<0.05),T3时PaO2、PaCO2及pH值均恢复至T0时水平(P>0.05),T0~T3时间内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结扎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血气,但对循环系统并无明显影响,仅心率有轻微增快。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国内外公认行之有效的、可靠的手术方法。自2000年7月以来,我院采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2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两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多为3个小创口,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雪撬针,采用两个小创口施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下称两孔法),荷包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3个小创口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相比,微型手术更简单,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48例患儿资料。结果 本组48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3~2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本手术方法比传统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