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莫贤伦 《内科》2014,(2):175-177
目的探讨个性化综合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期情绪和血糖的影响。方法将32例住院妊娠糖尿病(GDM)患者随机分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一对一个性化综合干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及综合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强化治疗后出院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治疗护理综合干预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SCL-90各项因子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仅有躯体化、抑郁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降至正常,实验组HbA1c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强化治疗期进行个性化综合干预,能改善负性情绪,保持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老年糖尿病伴抑郁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于近一年期间该院接收的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糖尿病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系统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SDS评分、ADL评分、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伴抑郁患者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抑郁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静脉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2018年1—12月该院老年糖尿病静脉治疗患者开展研究,按随机排列法选出45例列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剩余45例列为研究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HbAlc(糖化血红蛋白)、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服药、饮食、运动依从性评分及认知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静脉治疗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认知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2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140例)和循证组(14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并比较不同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累计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抽取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分组原则为入院时间早晚,较早入院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接受常规护理,余下40例患者则为观察组,给予其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综合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发现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开展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将其作为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首选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并发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及VA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并发神经痛患者120例作为该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划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划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疼痛程度以及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饮食依从性评分、用药依从性评分以及血糖监测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并发神经痛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升,且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及焦虑症状患者40例,分为干预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干预组除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及护理外,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2~3周;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及护理,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D及HAMA评分.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干预组及对照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减低,干预组改善更明显(P<0.01).同时,两组FPG及HbA1c水平均有所下降,干预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并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2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实施运动干预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实施运动干预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也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该社区服务站2012年2月—2013年1月纳入慢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病例进行抽样,将100例糖尿病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糖尿病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社区综合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疗效。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经过常规管理与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50例患者治疗依从性为56.00%,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有着小幅度下降,观察组50例患者治疗依从性为74.00%,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两组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与疗效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社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在社区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诊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该院诊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好者为93.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社区管理模式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空巢老年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及未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各92例,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未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1年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自我管理水平;评估并比较2组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及联合达标率。结果干预后2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1年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结果显示,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数值下降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及联合达标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自我管理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1年后自我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干预满意度(98.91%)明显高于对照组(90.22%)(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提高社区管理模式中糖尿病空巢老人血糖、血脂、血压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内分泌科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奇偶数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血压达标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行政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与血压,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ICU内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糖难控制的因素与护理策略进行探究。方法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前往该院ICU治疗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划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均为3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状况以及观察组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策略。结果造成老年ICU糖尿病患者血糖居高不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代谢紊乱、年龄较高、存在创伤性疾病、APACHEⅡ评分不理想等,但经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护理前相比得到了显著改变(P<0.05),同时还产生了远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针对老年ICU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主因采取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老年重症监护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病例起止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7月,100例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表法,即观察组50例选择药学服务干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用药,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①干预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干预后依从率为94%,对照组干预后依从率为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时通过药学服务干预可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且改善血糖指标,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部队疗养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该疗养院疗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队疗养院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血糖的影响.方法 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康复、认知行为干预、家庭社会支持和放松训练.分别在患者入院第2天和术前1d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其焦虑程度;入院第2天及手术当天测量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结果 术前1d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1.19±2.22)分、对照组为(46.06±3.87)分,两组比较P<0.01.手术当日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99±1.54) mmol/L、对照组为(8.65±1.99) mmol/L,两组比较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并分析其实施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00例,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SCL-90评分、SF-36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实施协同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稳定血糖水平,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治疗策略、血糖控制及达标情况.方法 对中国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研究中,年龄≥50岁新诊断或病程在1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20个月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与早期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771例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未用药、单种口服药组、2种或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结果 (1)771例患者调整治疗前均接受过不同方式的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基线水平7.2%~7.7%;根据HbA1c 基线水平调整治疗方案,未用药组、单种口服药组、联合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 HbA1c 水平分别为6.1%、7.2%、7.7%、9.2%;(2) 4种治疗方案均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在20个月的随访中保持持续达标,随访末时的平均空腹血糖为(6.6±1.5)mmol/L,HbA1c (6.2±1.3)%;以HbA1c <7.0%为标准,除胰岛素治疗组达标率在63.2%外,其余各组达标率均在80.0%以上;(3)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在单药治疗中均能达到一致的血糖控制及达标率.结论 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制定以磺脲类和双胍类等基本口服药为主的早期多种个体化治疗措施,可以达到有效、长期、安全控制血糖的目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itial treatment strategies,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reaching standard status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n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Methods The 771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2DM newly or within one year, aged 50-70 years, selected from Chinese Diabetes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Study (CDCP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correlations of initial treatment strategies with blood glucose control (target value of glycated hemoglobin was less than 7.0%) and reaching standard statu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Based on the sam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the therapy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group A (without medication), group B (single oral hypoglycemic agent), group C (combined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group D (treatment including insulin). Results Although receiving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771 patients had a similar mean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 from 7.2% to 7.7%, among the four kinds of intervention before entering the study. The increased intensity and complexity after therapy adjustmen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d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 was observed at baseline.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dication and HbA1c were as follow: without medication-6.1%, single oral hypoglycemic agent-7.2%, combined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7.7%, treatment including insulin-9.2%. After 20 months of follow-up, the mean fasting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were 6.6 mmol/L and 6.2%,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the target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 of less than 7.0%, all four-kinds of therapies had high achievement rates, which were all above 80% except that was 63.2% in group D. Sulphonylurea and biguanide as initial single oral hypoglycemic agent therapy had the similar effectiveness on glucose control and target glycated hemoglobin achievement.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the levels of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multiple individual therapies should be enac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 The strategy mainly based on sulphanylurea and biguanide is proved to be persistently effective in newly-diagnosed middle-aged and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患者接受截肢手术后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血糖调控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2例接受截肢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开展该次试验研究,纳入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61例和研究组61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不良心理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标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标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接受截肢手术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综合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调控,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升整体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应用。方法抽取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病患共235例,将其依循双育法分为对照组(115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式)与实验组(120例,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研究比对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情况、BMI水平、遵医嘱行为、总胆固醇水平、满意度与SF-36评分等。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后的遵医嘱行为、知识掌握评分与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BMI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总胆固醇水平和BMI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与身体疼痛等SF-36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于降低患者的血糖值,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知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