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健康宣教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菲康口服(840 mg/次,2次/d),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干预过程为3个月。观察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运用超声直方图技术进行干预前后肝脏脂肪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干预后肝功能指标、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肝脏脂肪含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明显下降,肝脏脂肪含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能改善NAFLD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减轻肝脏损伤及脂肪沉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酪酸梭菌用药前后NAFLD患者的生化指标、B超结果及肠道菌群构成等,评价酪酸梭菌对NAFLD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NAFLD患者100例,另选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组的肠道菌群含量。所有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低脂饮食+有氧运动(如存在转氨酶升高,予以双环醇1粒tid po),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酪酸梭菌(2粒tid po),3个月后通过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样本粪便DNA进行测序,观察肠道菌群变化,同时复查腹部B超、血脂(TG、CHOL)、肝功能(ALT、AST)、炎症因子(IL-6、TNF-α)、肠屏障指标(血清内毒素、DAO、D-乳酸活性水平)等。结果 NAFLD患者较健康人群的厚壁菌减少,肠杆菌增多;肠屏障指标血清内毒素、DAO、D-乳酸活性水平升高。用药后观察组肠道有益菌较治疗前增多。两组的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G、TC)、血清内毒素及Fibroscan-CAP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AST、GGT、TG、TC、血清内毒素及Fibroscan-CAP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GGT、TG、TC、血清内毒素及Fibroscan-CAP值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00、4.039、2.655、4.500、4.151、4.886和2.723,P均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通过调节NASH患者肠道菌群,减轻肠源性的内毒素血症,从而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肝脏脂肪沉积及肝功能损伤,可用于NASH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结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患者肠屏障及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80例肝硬化患者,将其平均分为Gln组、益生菌组、Gln与益生菌结合组(结合组)、对照组,观察其相关治疗后的肠屏障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Gln组、益生菌组、结合组患者的AST、ALT水平、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结合组均低于Gln组和益生菌组(P<0.05).Gln组、益生菌组、结合组血清内毒素水平、DAO、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且结合组又较Gln组、益生菌组低.[结论]Gln结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屏障及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内科》2017,(6)
目的探讨益生菌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乙肝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血清内毒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显著增加(P0.05),肠杆菌和梭菌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毒素、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内毒素、ALT、AST、TBIL、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干预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可作为乙肝患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及氧化应激参数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防治NAFL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组的研究。106例非糖尿病NAFLD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吡格列酮组在常规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予吡格列酮30 mg,1次/d,疗程均为24周。检测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肝/脾CT比值、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4-羟壬烯醛(4-HNE)、白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吡格列酮组治疗后肝/脾CT比值明显升高(P<0.05),血清ALT、GGT、FFA、MDA、4-HNE、IL-1β、IL-6、TNF-α、HOMA-IR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明显减轻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降低NAFLD患者的氧化应激参数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牛涛  汪金燕  伍苏娟  刘泓 《肝脏》2015,(2):135-137
目的探讨Gln结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肝硬化病人肠屏障及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Gln组、益生菌组、结合组患者的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而结合组患者的内毒素、D-乳酸水平又明显比Gln组和益生菌组低(P0.05);治疗后治疗后Gln组、益生菌组、结合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AST、ALT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而结合组Child-Pugh评分、AST、ALT水平均明显比Gln组和益生菌组低(P0.05)。结论 Gln结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病人肠屏障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重对采用天晴甘平治疗的转氨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及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天晴甘平治疗的转氨酶升高的NAFL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天晴甘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天晴甘平治疗+合理减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BMI、腹围、腰臀比、肝脏脂肪含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腹围、腰臀比均显著减小,观察组患者的BMI、腹围、腰臀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给予天晴甘平治疗的转氨酶反复升高的NAFLD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及运动锻炼方案并加以实施,使患者合理减重,能明显减少其肝脏脂肪含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利福昔明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试验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利福昔明,疗程14d。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液内毒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ALT、TBIL、ALB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内毒素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血清IL-6、TNF-α、ALT、TBIL、ALB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利福昔明能够纠正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下调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降低ALT及TBIL水平,继而达到缓解肝脏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酪酸梭菌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性及对机体血锌、炎性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吴堡县医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2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9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盐(ORS)、补充维生素、钙质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照组患者给予规范化广谱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锌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锌水平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酪酸梭菌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血锌、炎性因子水平有积极地调节作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内毒素血症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NASH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予以调整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加用乳果糖口服液10ml,2~3次/d,根据大便频率调整用量,使大便保持1~2次/d,连用6周。对照组患者不使用乳果糖口服液,余下治疗同治疗组。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ET、TNF-α和尿L/M比值水平的变化,并比较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ALT、AST和γ-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2组患者血清ET、TNF-α和尿L/M比值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期间分别发生不良反应2例和5例,上述症状较轻微,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0.05)。[结论]乳果糖能降低肝功能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并能有效降低血清ET、TNF-α和尿L/M比值水平,减轻内毒素血症,保护与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辅助治疗NASH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芍软肝汤联合血脂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脂与肝功能及炎性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血脂康药物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芍软肝汤治疗,均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肝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和肝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明显升高,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则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Pearson法分析得知,APN与疗效呈明显正相关(r=0. 682,P 0. 05),而hs-CRP、TNF-α及IL-6则与疗效明显负相关(r=-0. 624,-0. 732和-0. 773,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治疗方法是影响NAFLD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参芍软肝汤与血脂康两者联合可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肝功能,这可能与炎性因子APN、hs-CRP、TNF-α及IL-6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宁片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就诊的NAFLD患者15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瑞舒伐他汀联合胆宁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水平,常规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计算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别为(46.92±10.21)U/L和(65.39±9.86)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74±12.93)U/L和(99.21±10.97)U/L,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和HOMA-I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和HOMA-IR分别为(3.44±1.26)μg/L和(1.87±0.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8±1.29)μg/L)和(2.26±0.74),P0.05】。结论胆宁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NAFLD患者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并能降低血清TNF-α和HOMA-IR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康Ⅱ号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重型肝炎的护肝、退黄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给予重型肝炎的护肝、退黄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康Ⅱ号治疗,每日1剂,分两次服,疗程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Bil、ALB、PTA、血清内毒素(endotoxin,E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ET、ALT、TBil水平显著下降(P均0.01),ALB、PTA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TNF-α、ET、TBil、ALB、PTA水平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和治疗组好转率分别为40%和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康Ⅱ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血清内毒素水平,提高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机理可能与抑制内毒素的产生与释放和促进内毒素排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的NAFLD患者60例,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同时在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将NAFL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456 mg/次,3次/天,疗程30天;B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天)的同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天),疗程30天。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应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320、2.875,P值分别为0.022、0.002),肠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52、3.435,P值分别为0.000、0.001),肠球菌和拟杆菌无显著变化(t值分别为0.834、1.459,P值分别为0.401、0.173)。治疗后A组与B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的数量均有所上升,B组较A组上升更显著(t值分别为2.455、2.526,P值分别为0.027、0.018),两组治疗后肠葡萄球菌及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B组较A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049、2.758,P值分别为0.041、0.009)。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血浆内毒素、TNF-α、IL-6和HOMA-IR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783、3.174、6.173和6.730,P值分别为0.006、0.002、0.000和0.000)。与A组相比,治疗后B组血浆内毒素、TNF-α、IL-6、HOMA-IR、ALT、AST、TBil及TG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452、-3.038、-3.398、-3.276、-2.473、-2.748、-2.474和-2.536,P值分别为0.023、0.005、0.002、0.004、0.018、0.017、0.019和0.017)。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需氧菌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厌氧菌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构成的改变,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NAFLD可显著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含量及血浆脂联素、FGF-21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NAFLD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1)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n=41)给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GF-21、脂联素、肝脂肪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GF-21、脂联素、肝脂肪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GF-21、肝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联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不仅具备控制血糖的效果,还能有效降低肝脏脂肪和FGF-21含量,提高脂联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联合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12月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同的常规保肝、利尿治疗,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Gln组:复方Gln肠溶胶囊400 mg tid,疗程14 d;益生菌组: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1 500 mg tid,疗程14 d;联合组:复方Gln肠溶胶囊400 mg tid+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1 500 mg tid,疗程14 d。试验第1、14 d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评估肝功能;以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以显色基质鲎试剂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以改良的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ST、ALT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的血清DAO、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的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又明显低于Gln组和益生菌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的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联合组的Child-Pugh评分、血清AST、ALT水平均较其余三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Gln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服抗生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代谢性内毒素血症激活肝脏4型Toll样受体(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后者给予高脂饮食喂养,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干预组大鼠自第9周起给予环丙沙星灌胃。造模12周末,比较各组门静脉血内毒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水平;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评分;采用Real time 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TLR4、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肝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模型组动物门静脉内毒素为0.361±0.018EU/ml,而正常组为0.324±0.013EU/m(l P<0.05);肝脏TLR4 mRNA水平为正常组的7.7倍,IRS-1 mRNA水平下降69%,血清及肝脏TNF-α分别为105.7±30.1pg/ml和608.7±78.8pg/ml,IL-6分别为60.9±12.5pg/ml和756.4±90.8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干预组门静脉血内毒素为0.341±0.016EU/m(lP<0.05),NAS积分为4.40±0.26(P<0.05),肝脏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44%和14%,肝脏IRS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加2.3倍和1.6倍,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531.1±64.6pg/ml和575.1±84.5pg/m(lP<0.05)。结论 NASH大鼠肝脏TLR4信号通路被激活,口服抗生素可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减轻肝脏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消旋卡多曲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急性轮状病毒腹泻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及就诊的急性轮状病毒腹泻患儿10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以抗病毒、补液及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消旋卡多曲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后症状改变情况、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内毒素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比78%;χ2=5.892,P=0.014)。观察组腹泻时间、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呕吐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t=13.875、12.438、7.348、9.382;P=0.000、0.007、0.012、0.008),同时需静脉补液治疗及治疗7 d后仍腹泻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5.005、5.982;P=0.025、0.014)。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中TNF-α、IL-6及内毒素显著小于对照组(t=5.619、7.838、4.169;P=0.000、0.000、0.001)。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18.00%比4.00%;χ2=5.005,P=0.025)。 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急性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症状及炎症水平,且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运动处方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59例NAFLD患者,33例被分配到运动干预组,给予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26例为对照组,未进行特别的运动指导和监督。使用全套“健民4型国民体质测试”设备进行运动前后筛查。使用FibroTouch检测肝内脂肪含量和肝脏硬度。结果 在干预组,在干预三个月末,受试者体质量、体质指数、脂肪含量和腰围分别从(81.9±10.4) kg、(28.5±2.4)kg/m2、(25.4±4.9)kg和(92.2±6.5)cm下降至,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由(281.5±15.4)dB/m 下降至,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 初步研究提示运用运动处方干预NAFLD患者,可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