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法在企业员工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来自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员工112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6名。实验组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急救模拟人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结合急救模拟人教学法。培训后对两组企业员工进行心肺复苏理论、技能考核及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培训后实验组企业员工的心肺复苏理论及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企业员工对教学满意度也较高。结论情境教学法结合急救模拟人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心肺复苏理论水平和技能,可以在社会培训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模式在社区居民创伤急救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参考教材,运用PTC模式采用单组自身前后对照的类实验设计的方法,对120名南宁市青秀区桂雅社区居民分6期培训,每期20人,实施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重点讲解创伤急救相关概念、黄金救命时间、第一目击者的含义;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以及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技术等创伤急救基本技能.评价培训前后居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急救态度、自我效能、急救意愿的情况.结果 120名居民中只有47人(39.2%)参加过急救培训;培训后社区居民的创伤急救原则、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技能考核得分和急救态度、自我效能及急救意愿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率低,在社区居民创伤急救能力培训中应用PTC模式能提高培训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社区居民连动模式培训对心肺复苏普及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随机选取本社区120例居民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培训方式不同将所有居民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居民给予常规培训方式宣传心肺复苏,实验组60例居民给予社区居民连动模式培训宣传心肺复苏,比较两组居民心肺复苏普及效果。结果:实验组居民心肺复苏相关基础知识得分以及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得分明显与培训前相比提升明显,实验组居民心肺复苏培训后其心肺复苏相关基础知识得分以及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居民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采用社区居民连动模式培训宣传心肺复苏可有效提高居民对心肺复苏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并提升个体居民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朝阳区社区1 000人次社区居民进行2010版社区百姓心肺复苏术培训,探讨心肺复苏术普及培训效果。方法:课题组与社区居委会或者单位联系,组织1 000人次社区居民参加心肺复苏术培训。利用问卷的方法调查社区居民版心肺复苏术掌握情况。课题组医护人员利用多媒体讲课、现场实际操作演示、情景模拟等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随机抽取25%社区居民参加心肺复苏术考核。结果: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掌握程度总体处于低水平,培训前后心肺复苏术掌握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人员进社区开展心肺复苏术普及培训,能显著提高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与评价心肺复苏视频和问题为基础教学在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吉林大学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84名(七年制42人,八年制42人)学生为研究对象,七年制学生为实验组,八年制学生为对照组.心肺复苏理论课程学习时,实验组在课程开始前发放心肺复苏相关试题,授课过程中播放心肺复苏视频.理论学习结束,实习期间,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相同的心肺复苏试题考试以及高仿真模拟人心肺复苏术技能操作测试.将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评分分数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测试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结合播放视频和问题导向教学,能够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实际,对提高医学生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教学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与评价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改进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6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医生按照2005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对照组;另外30名医生按照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实验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医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包括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考核总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书面理论测试成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善和简化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提示依据2010年版新指南开展相关培训有益于该技能的掌握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技能规范化操作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教学,60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救援方向)应届毕业学生为学生组,28名急诊科低年资医师为医生组,30名临床不同科室护士长为护士长组,实施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训练.培训前后均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3组受训人员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与培训前比较显著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也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总评成绩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受训者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多弹簧组变阻尼结构模拟真实的人体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结合原有的电子反馈系统设计出一款基于仿真胸腔生物力学特性的新型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并测试其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海军军医大学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60名本科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使用传统模拟人进行CPR培训,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新型模拟人进行CPR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单项技能考核。单项技能主要是徒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较两组的CPR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情况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学员单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为(54.33±3.09)分,优于对照组学员(52.33±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学员对于新型模拟人的教学训练效果评价较好。结论 新型心肺复苏模拟人相比传统模拟人,更能够模拟真实人体的心肺复苏急救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医学学员规范化培训CPR教学效果,助力我国心肺急救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普及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主要照顾人员实施情景模拟心肺复苏培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由心血管内科医生和护士组成心肺复苏情景模拟教学组,将120名冠心病患者主要照顾人员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理论知识和现场情景模拟讲解示教,操作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心肺复苏理论与操作培训.2组培训后现场考核.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主要照顾人员实施情景模拟心肺复苏培训切实可行,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水平,为冠心病患者的抢救提供宝贵时间,值得向社会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卓强  王润娟 《西部医学》2012,24(10):2041-2042
目的了解高校医务人员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对成都市大中专院校医务人员174名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紧急止血法(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和心肺复苏术,将对培训前后急救技能水平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医务人员紧急止血法平均分数为(61.51±12.71)分,培训后分数为(88.59±6.56)分;培训前心肺复苏平均为(58.01±14.17)分,培训后为(88.47±8.18)分,医务人员经培训后紧急止血和心肺复苏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校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心肺复苏床旁模拟培训优化及心肺复苏操作质量。方法 择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急诊科急救人员共计40例培训对象,依照培训时间分设两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应用LBL教学模式,设为LBL组;2020年5月-2020年4月应用床旁模拟培训教学模式;设为床旁教学组。对比两组疲劳时间、平均正确定位次数、平均频率、按压幅度≥5cm次数、胸壁完全回弹次数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教学达标率情况。结果 床旁教学组在心肺复苏操作中正确定位次数、按压次数均值,≥100次/分钟按压次数,≥5cm按压幅度次数及胸壁完全回弹次数均高于LBL组,疲劳时间长于LBL组(均P<0.05);床旁教学组在2min内心肺复苏按压定位、幅度及胸壁回弹率情况均优于LBL组(均P<0.05);床旁教学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高于LBL组(均P<0.05)。床旁教学组教学达标率和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LBL组(P<0.05)。结论 心肺复苏术为医护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时应严格按照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引,引进苏醒安妮教学模型开展床旁培训,全真模拟心肺复苏抢救现场,注重理论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新护士岗前系统、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术(CPR)的方法。方法对2016年、2017年分配的172名及179名新护士进行CPR理论授课,观看操作录像,分组培训考核。结果培训后新护士熟悉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对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操作要领掌握程度大大提高。结论系统、规范化的CPR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心肺复苏知识问卷调查表对盐城市3000名社区及农村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为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宣教提供参考。结论社区及农村居民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低,被调查者所在社区、乡镇及农村居委会未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宣传教育。提示社区及农村居民缺乏心肺复苏知识,未能对突发猝死的病人实施及时救护。因此,应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以提高居民的急救意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救护工作,降低因突发意外事件导致猝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了解我院非急诊专业的200名医师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方法: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心肺复苏评价标准,利用模拟场景及模拟人对我院200名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结果:200名医师的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评分总及格率为48%;考核得分情况受到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培训与否的影响,医师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越高,心肺复苏术的考核评分也相对较高,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太明显,(P>0.05),参加过培训与没参加过培训的医师分数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水平达不到满意,有待提高,急需专业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理实一体化"培训思维在社区居民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12月新兴社区及新联社区450名居民纳入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培训,另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1-11月本社区中450名社区居民纳入研究组开展以"理实一体化"为思维理念的急救技能培训活动,对比两组培训前后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结果:培训前学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考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书面理论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较培训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更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急救知识(包括判断抢救时间、处理煤气中毒、处理触电、处理创伤)以及急救技能(包括人工呼吸方式、止血包扎方式、骨折的固定方式、胸外心脏按压)均优于对照组学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实一体化"培训思维在社区居民急救技能培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使受训居民的急救知识与应急技能得到显著提高,为遭遇突发事件的社区居民生命健康得到保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8
目的 探讨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6月丽水市5家县级医院的128例规培医护人员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操作示教、个人联系联合培训,研究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开展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培训。观察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及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结果 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培训前,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实践技能考核评分均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均增加,且研究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高,能使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进一步掌握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高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心肺复苏术(CPR)是拯救心脏骤停患者必不可少的一项救命措施。而我国目前掌握心肺复苏操作及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提高我国居民心肺复苏的公众意识和CPR培训技能应成为改善心脏骤停生存率的核心任务。关于心肺复苏的普及和培训,国外己有多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而我国关于CPR的普及培训的相关政策较少。我国学生群体在普及全民心肺复苏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心肺复苏培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我国也应加紧出台相关急救政策,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救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级医学研究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两组的培训内容为临床常用的急救技能操作,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简易呼吸器。培训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微格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急救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并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格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急救技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