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移植的391例HCC患者。根据肝移植术后HCC是否复发分为HCC复发组(n=78)和无复发组(n=313)。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HCC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肝移植术后肿瘤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391例HCC肝移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2年,其中78例(19.95%)患者出现HCC复发。肝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FP水平 200 ng/ml[风险比(HR)=2.52,95%可信区间(95%CI):1.58~4.03,P 0.001; HR=2.99,95%CI:1.59~5.62,P 0.001]、肿瘤直径总和(HR=1.20,95%CI:1.12~1.28,P 0.001; HR=1.10,95%CI:1.02~1.17,P=0.002)、血管侵犯(HR=1.15,95%CI:1.04~1.26,P=0.016; HR=1.10,95%CI:1.03~1.18,P=0.004)。HCC肝移植患者术后1、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84.2%和83.5%; 1、5和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75.1%和75.1%。AFP、大血管侵犯、BMI与肿瘤直径总和联合因素对于HCC复发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19~0.858)。结论肝移植术前肿瘤生物学特征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31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经介入术后复发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经TACE治疗后复发的肝细胞癌患者58例,其中29例接受TACE联合美妥昔单抗治疗,29例只接受TACE治疗。通过导管将131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5 ml (0.75 mCi/kg)注射入靶血管,再进行常规TACE治疗。随访12 m,比较两者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美妥昔单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17%和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w复查,与治疗前比,美妥昔单抗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美妥昔单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P>0.05);美妥昔单抗组1 a生存率为55.17%,对照组为48.27%(Log-rank检验统计量为5.782,P=0.016);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为(4.83±4.10) m和(2.54±2.07)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131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经介入术后复发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总结处理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海安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40例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和观察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原因,探讨临床处理措施。结果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4.17%,主要为热源反应、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上腹部疼痛等,除1例肝癌肿块破裂死亡以外,均经处理治愈或缓解。结论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注重术前评估,合理选择化疗药物,提高操作水平,加强围术期监护,可降低并发症率,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小肝细胞癌(s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4至2006年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切除肿瘤的sHCC患者75例。选取20项临床和病理学参数,以2年为早期复发的时限,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75例sHCC患者经手术切除肿瘤后,1~5 a累积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7%、46.7%、76.0%、86.7%和92.0%;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现术前AFP>400 μg/L(HR=2.477,95% CI=1.100~5.576,P=0.029)和肿瘤分布超过半肝(HR=5.801,95% CI=1.831~18.379,P=0.003)是s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术前AFP>400 μg/L和肿瘤分布超过半肝的sHCC患者,应加强术后随访,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31) Ⅰ美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经介入术后复发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经TACE治疗后复发的肝细胞癌患者58例,其中29例接受TACE联合美妥昔单抗治疗,29例只接受TACE治疗。通过导管将~(131) Ⅰ美妥昔单克隆抗体5 ml(0.75 m Ci/kg)注射入靶血管,再进行常规TACE治疗。随访12 m,比较两者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美妥昔单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17%和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w复查,与治疗前比,美妥昔单抗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妥昔单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P0.05);美妥昔单抗组1 a生存率为55.17%,对照组为48.27%(Log-rank检验统计量为5.782,P=0.016);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为(4.83±4.10)m和(2.54±2.0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131) Ⅰ美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经介入术后复发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剂量递增方案对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1例因HCV相关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术后复发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小剂量递增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 of 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以及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为术后2~59个月,21例中5例(23.8%)为标准治疗,4例(19.1%)为足疗程,12例(57.1%)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方法 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76例,均接受TACE治疗。治疗前后进行MR检查,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DC)、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和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ep)。结果 在TACE治疗前,76例HCC患者病灶ADC为(1.1±0.1)×10-3mm2/s, Ktrans为(1.4±0.3)min-1,Kep为(1.9±1.1)min-1,与治疗后(分别为(1.4±0.2)×10-3mm2/s, Ktrans为(0.7±0.2)min-1,Kep为(1.3±1.0)min-1)比,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并无显著变化【(7.7±3.2)cm对(6.5±2.8) cm】;在76例经TACE治疗的HCC患者中,应答59例(77.6%); 59例应答患者治疗后病灶ADC为(1.4±0.4)×10-3mm2/s,显著大于17例未应答患者【(1.1±0.3)×10-3mm2/s,P<0.05】,Ktrans为(0.8±0.2)min-1,显著低于未应答患者【(1.2±0.4)min-1,P<0.05】,而两组病灶大小【(6.6±3.1)cm对(7.4±3.8)cm】、治疗前ADC【(1.1±0.2)×10-3mm2/s对(1.0±0.2)×10-3mm2/s】和Kep值【(1.4±0.3)min-1对(1.4±0.4)min-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CE治疗的HCC患者肿瘤病灶功能磁共振成像参数可能会发生一些特征性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对判断疗效可能具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人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和预后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或多因素显著性检验及Wilcoxoncox回归检验,对156例治疗性切除人肝细胞癌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学(包括性别、瘤数、瘤大小、肝包膜浸润及门静脉累及等)分析.结果肝细胞癌156例中,首发癌73例,复发癌83例,术后复发率532%,其中亚临床可再切除复发肝癌65例,再切除率为783%(65/83).全组病例1、2、3、4、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684%,573%,467%,315%和286%.肝癌术后复发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主要是:男性,多个,瘤体大(直径>5cm),包膜浸润和门静脉累及等,术后复发率高,无瘤活存时间短(P<005).结论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男性,多个(>2个),体积大(直径>5cm),包膜癌浸润和肝门血管癌栓形成等.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主要为单中心性,肝右前叶为术后复发多发肝段.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与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术后复发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肿瘤病灶经射频消融(RFA)与无水酒精(PEI)注射治疗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HCC肿瘤复发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HCC术后单一病灶复发患者175例,分为PEI治疗101例与RFA治疗74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常规彩超和超声造影/增强CT检查,观察比较治疗次数、病灶完全灭活率及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HCC术后复发病灶,平均每例的PEI治疗次数多于RFA(P〈0.05),PEI和RFA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0 cm的HCC术后复发病灶组中,PEI和RFA治疗病灶完全灭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0~5.0 cm HCC术后复发病灶组,PEI治疗病灶完全灭活率低于RF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术后复发病灶直径〈2.0 cm组中,PEI和RFA治疗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1%和90.2%、69.1%和70.7%、49.1%和53.7%,两种治疗方式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0~5.0cm组中,PEI和RFA治疗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0%和84.8%、43.5%和66.7%、21.7%和45.5%,两种治疗方式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小于2.0 cm HCC术后复发病灶的RFA和PEI局部消融治疗,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而肿瘤直径2.0~5.0 cm时,RFA治疗后生存期优于PEI。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为止,手术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但根治性切除手术后的复发率较高。瘤周的肝组织是肝癌微转移发生的绝大部位,因此扩大手术切缘可能减少术后肝癌的复发。为研究肝癌手术切缘对患者手术后再复发和生存期的影响,我们对我院于2001年3月-2007年6月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单发非门静脉侵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
目的探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栓塞后综合征(PES)对患者临床生存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至我院就诊的且行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总计112例,分析PES的发生概率,评价患者的生存率(OS),通过多变量的Cox回归分析探究PES与O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1例(36. 6%)患者出现PES,平均随访时间为(12. 5±0. 2)个月;存在PES患者3年平均总生存率为17. 4%,显著低于非PES组患者42. 6%(P=0. 016);多变量分析显示PES患者的临床死亡风险显著升高[风险比2. 2(95%CI 1. 1-3. 5,P=0. 009)]。结论 PES作为TACE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升高将近2倍,PES可作为预测患者远期临床生存率的早期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Dickopff相关蛋白1(Dickopff-1)水平对TACE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HCC患者9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Dickopff-1和AFP水平,对HCC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绘制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血清Dickopff-1和AFP诊断HCC的效能,应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HCC组血清Dickopff-1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或CHB组【分别对(0.8±0.1)ng/ml和(12.3±3.0)ng/ml,P<0.05】或健康人【分别对(0.7±0.1)ng/ml和(11.5±2.5)ng/ml,P<0.05】; TACE治疗后HCC患者血清Dickopff-1水平降至(1.6±0.6)ng/ml(P<0.05);有癌栓的HCC患者血清Dickopff-1水平显著高于无癌栓患者;死亡患者血清Dickopff-1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患者;血清Dickopff-1和AFP单独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860和0.618,对HCC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Z=6.297,P<0.05);血清Dickopff-1和AFP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效能(AUC=0.892),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最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血清Dickopff-1水平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x2=8.418,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Dickopff-1水平升高,其水平越高,在TACE治疗后预后越差,是否可以作为HCC患者在TACE治疗后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高频介导热治疗(HITT)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HITT和TACE术,术前、术后3d、2wk、4wk分别行肝功能检查,比较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224-、0.678-、1.268-1、.045,p均>0.05)。HITT术后3d患者血清TBIL和ALT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PTA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355-、2.017、2.893,P均<0.05);HITT术后2wk除PTA有显著下降(t=2.581、P<0.05)外,TBIL、ALB、AL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t值分别为-1.730-、0.155、1.219,P均>0.05);HITT术后30d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571-、0.698、0.113、0.557,P均>0.05)。TACE术后3d、2wk患者TBIL、ALT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ALB明显下降(3d t值分别为-2.397-2、.895、2.366,P均<0.05;2wk t值分别为-1.923、3.827-、3.166,P均<0.05),而PTA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TACE术后30d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值为-1.388、1.679-、1.100、0.666,P均>0.05)。结论PHC患者选择HITT或TACE术治疗均可引起短暂的一过性肝功能损害,但HITT术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相对较轻,持续时间短,但两种治疗方案均较安全,都不会导致持久和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索拉菲尼对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TACE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恩替卡韦及索拉菲尼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46.0%),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T、TBIL水平均显著升高,HBV-DNA、AFP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ALT、TBIL显著高于对照组,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12个月、18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66.0%和30.0%)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0%和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显著提高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HBV-DNA、AFP水平,提高12个月、18个月的存活率,可作为一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患者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术后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纳入96例接受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HCC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4~5周及术后6~12个月检测血清DCP、AFP-L3、AFP等水平.根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