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及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者50例,无微血管病变者46例)及42名健康对照者的GH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分析它们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GHb、MPV、P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有微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P〈0.01),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PLT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GHb、MPV、PDW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新世界》2016,(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微血管病变患者50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的检测,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观察组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中,对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及早判断患者微血管病变情况,为其后期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方法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为金标准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对于诊断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对788名无糖尿病史的糖尿病高危患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测HbA1c。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OGTT试验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者423例,检出率为54%;而HbA1c≥6.5%者362例(46%)。ROC曲线最佳切点6.35%,此时灵敏度为0.80,特异度0.89。HbA1c≥6.5%时,灵敏度为0.74,特异度0.93,阳性预测值(+PV)93%、阴性预测值(-PV)77%。Kappa检验显示HbA1c≥6.5%与OGTT标准的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系数为0.68,P<0.01)。若增加HbA1c≥6.5%这一指标,糖尿病的检出率可增加至57%。结论 HbA1c≥6.5%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高2型糖尿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吕祖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2):95-9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患者MPV(血小板体积)及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73例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73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小板检测,统计其血小板计数及MPV、PDW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寻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有差异,其中观察组PLT为(89.42±35.7)×109/L,MPV为(18.33±4.01)fl,PDW为(15.17±1.51),P-LCR为(26.17±1.51)%,对照组对应数据为(151.08±20.7)×109/L、(11.96±1.07)fl、(16.34±0.97)fl和(36.51±6.0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伴血小板参数异常,及早检测血小板,对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该院11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n=54,有微血管病变)、B组(n=60,无微血管病变)。随机选取同期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A组、B组分别在确诊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C组体检时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并分析HbA1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结果A组HbA1c水平、HbA1c阳性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明显HbA1c异常升高现象,且HbA1c阳性率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健康人,HbA1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呈正相关,临床可经检测HbA1c判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新世界》2015,(2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 000例研究,收集血清,并对血清中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糖以及血脂含量等各种元素指标进行检定,分析总结这些元素指标与慢性血管病变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 A组与B组的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要明显的高于健康人,而血脂以及血糖的含量指标也有着明显的异常现象,将A组、B组与C组相比较,3组对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可以有效的为干预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使得慢性血管病变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8.
9.
对12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健康人员(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FPG)和HbA1c,比较两组测定值,并比较糖尿病组不同FPG患者的HbA1c检测值,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FPG、HbA1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PG水平的糖尿病患者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82,P<0.05),糖尿病组患者HbA1c含量随着FPG的升高而升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428,P<0.05)。结论 HbA1c在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方法以自2013年1—10月期间于该院经化验检验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0例患者资料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确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进行血糖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脂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分析显示,实验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却低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比健康者在血脂水平方面更容易发生异常,也与其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临床检测的时候要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脂水平进行联合检查,这样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诊断、检测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新世界》2015,(17)
目的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就诊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正常健康体检者28名为对照组,对其分别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及血清C肽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9.54±1.07)(%)、空腹血糖(FBG)(10.02±2.04)mmol/L、餐后2 h血糖(15.97±1.16)mmol/L、血清C肽(0.87±0.16)μg/L;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5.28±0.84)%、空腹血糖(FBG)(4.35±0.38)mmol/L、餐后2h血糖(5.59±1.25)mmol/L、血清C肽(1.39±0.22)μg/L。从统计的数据上看,观察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及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6、t=14.54、t=37.55、P0.01);而观察血清C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9、P0.01)。结论通过对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进行检测,可以对患者胰岛素分泌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型糖尿病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作用进行探究.方法 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选择该院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50例纳入研究,将其作为甲组.同时选择同一时期的健康人员50名作为乙组.对两组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比较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而分析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结果 甲组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9)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血糖及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T2DM患者37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主要检测的指标包括血小板参数、血糖及血脂数据,其中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糖则选择空腹血糖(FPG)作为监测指标,血脂指标选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血尿酸(UA)等,主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治疗组TG、TC、MPV、PDW、UA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接受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改善,TG、TC、LDL-C及UA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对治疗组治疗前指标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FPG、MPV呈正相关(r=0.24,P0.05),MPV、PDW呈正相关(r=0.31,P0.05),其他各项指标间无相关性;糖尿病微循环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FPG(OR=7.658)、TG(OR=6.932)、TC(OR=6.841)、PDW(OR=4.324)(P0.05)。结论血小板及血脂参数在糖尿病患者存在异常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对T2DM微血管病变的预防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DM)的理想切点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石家庄市9个社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6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1 220例。其中符合入选条件的938例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及HbA1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判断,得到以OGTT诊断DM的HbA1c值,计算最佳切点。并与OGTT试验诊断标准比较,评价两者对于DM诊断率的差异。结果按照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研究人群中糖耐量正常(NGT)44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69例,糖耐量低减(IGT)148例,合并IFG+IGT 73例,新诊断DM(NDDM)208例。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HbA1c与诊断DM相关的临界点为6.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8%和95.8%,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 0.832~0.898)。与OGTT结果的符合率为77.5%。以HbA1c≥6.2%作为DM诊断切点,阳性似然比(-LR)16.62,阴性似然比(-LR)0.32,阳性预测值(+PV)75.4%,阴性预测值(-PV)78.1%。结论 HbA1c≥6.2%作为石家庄市老年人群筛查DM切点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度,可作为临床DM筛查的切点。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DM)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1~3〕。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准确反映DM患者体内糖代谢水平及病情控制程度,是DM理想的监测金标准。笔者自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对正常人群及老年DM患者行血糖及HbA1c检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新世界》2016,(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Hb Alc及空腹血糖水平,并将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值(9.54±3.62)mmol/L及Hb Alc水平(8.76±2.64)%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且操作方式较为简便,各大医院应在体检和临床诊断中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42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体检的4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全部进行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实验组的血清C肽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餐后两小时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清C肽检测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及HbA1c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有微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浆D-二聚体、FIB及HbA1c明显高于无合并症者(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检测D-二聚体、FIB及HbA1c水平有助于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