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祖国医学提出来的防病养生思想,也是我们目前所遵循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断病变的恶化.这样才有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6)
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调养身心,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实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以乱治未乱。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通过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并持之以恒,才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运行的有序协调,实现健康状态,达到延年益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是中医古籍论述防治疾病的重要法则和策略之一,出自《内经》“上工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上工”,古称医术高明的上等医生。周代《周礼》考核医生及评定等级,以医疗质量来衡量,“十全为上”,每治疗十个病人,十个病人全部治愈,即疗效达到“百分之百”定为“上工”,即上等级别的医生。“上工治未病”,是讲上工对待人体健康与疾病,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上工救其萌芽”,对已有疾病发生(包括“亚健康状态”),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疾病萌芽状态”及“既病防变”,预防疾病发展,防止致残。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6)
中医治未病一次最早出现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当中,意为应用不同方式预防疾病的产生及发展。这一理论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同时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针灸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手段,使用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疾病进行内病外治。其作用机制在于利用人体内经络与腧穴的传导发挥通经脉、行血气的作用使机体阴阳归于平衡,脏腑功能恢复协调,从而发挥其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中提到无病而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指出在机体未发生疾病时进行针灸可有效激发经络之气,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防止疾病发生,减轻外邪对机体的伤害并发挥延年益寿的功效。运用针灸治未病选定合适的时机对发挥防病保健具有重要作用,需把握四时之气及五脏应五季的关系适时进行针灸调养或选取相应时机,如一定年龄或特定时期进行针灸以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医学整体水平不断进步,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阐述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的重要性入手,对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医治未病思想也不断的被人们所熟知.中医治未病思想发展研究对于人民健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高血压作为我国的高发病,其防治关系着民生.当然,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的防治展开研究的同时,也遇到很多问题.这也要求中医学界能够加强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的防治研究技术,壮大中医治未病思想队伍.本文通过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的防治发展进行研究,并且分析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发展存在的差异,找出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的防治的一些意义所在.这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今后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养生》2018,(24)
老生常谈看病难、看病贵,是最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医疗行业痼疾,但就现我区基层医院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时候却门可罗雀。笔者认为要满足老百姓当前基本医疗的需求和避免病患都涌向二、三级医院的弊病,除开2014年度新医改方案中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还要发挥基层医务人员和社区百姓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中医特色,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在重视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现在的公共卫生工作。中医"治未病"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在社区中应用中医的体质学说和丰富多彩的"治未病"手段,突出简、便、廉、验的中医药优势,更加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情况。方法在十堰市市区内随机选取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家中心随机抽取100名就诊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状况。结果 71.50%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58.75%和52.37%的居民认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医生或服务类型较少和服务质量一般;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对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有帮助,并愿意在社区接受该服务。结论居民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满意度不高,需求较大,建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县域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为深入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立意和理论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10家县域医共体的52名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结果 经过三级编码,梳理出685条原始概念、57个概念、18个范畴和6个主范畴,县域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理论框架的主范畴主要包括中医治未病服务政策支持、组织管理、服务提供、资源上下贯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等6个方面。结论 县域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要设置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政策支持与组织管理指标,构建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提供与上下联动指标,设计医共体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指标。 相似文献
13.
边宁涛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0)
目的:讨论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0人,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实行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的实验组和实行健康管理干预的对照组,对两组的病人医治后的血压,血脂,血流变等实行比较.结果:医治后,实验组在血压,血脂,血流变等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中,医治后的血压,血脂,血流变等情况优于医治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使用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血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阳意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7):247-247
目的:探讨并观察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疗效。方法:本文选取长沙市中医医院于2012年09月-2014年03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护理组在普通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给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护理,临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半个月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药物剂量使用情况分别是(1.50±1.10)次和(1.13±0.44)mg,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药物剂量使用情况分别是(3.90±2.20)次和(2.04±1.06)mg,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冠心病患者有很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保证患者正确用药,同时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临床路径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以及导致患者利益损失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1].然而,医疗行业的高风险属性以及医疗纠纷逐年增多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医疗风险管理成为医院长期以来的管理难题.针对如何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就诊医疗安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Pasternak[2]通过对高风险手术研究发现,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化等不确定性因素会增加手术风险因素数据的收集难度,并提出应以关键风险因素为重点进行手术风险等级评估;Dimick[3]等指出医院进行质量改进工作可以降低高风险人群术后并发症风险;国内学者在如何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部分学者运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诊断相关组等方法对医疗保险费用、医疗质量安全及风险等级评分等方面也进行了应用探索[4-9].目前国内医疗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疗风险理念提出及基本方法应用层面,缺乏从临床路径风险角度对医疗风险等级进行预测.现在研究国内外医疗风险及其他领域风险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矩阵对临床路径风险等级进行预测[10-13].首先,采用事故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分析临床路径关键风险因素.然后,设计风险矩阵(risk matrix)对关键风险因素进行排序.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关键风险因素的权重,预测临床路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7.
《卫生软科学》2018,(11)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对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社区老年人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从杭州市5个区各随机抽取2个社区为调查点,以社区中年龄≥60岁的常住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发放《社区老年人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结果] 56%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几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将其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情况下,93. 2%的社区老年人有意愿参与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干预服务项目认知的调查中,对中医健康教育活动、中医保健服务、中医健康教育资料、中医养生运动的知晓率分别为47. 2%、38. 1%、34. 0%、11. 3%;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服务主要包括中医保健服务(63. 9%)、中医养生运动(61%)、中医技术指导(54%)、中医情志养生(50. 1%)、中医健康教育(42. 2%)等。[结论]社区老年人对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认知水平较低,但潜在需求较高,建议以中青年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为重点,防控老年慢性病;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干预服务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加大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宣传,提高服务的知晓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创新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供给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持续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医疗设备采购中存在的风险为研究对象,将风险矩阵方法引入到医疗设备采购的风险评估中,提供一种结构性风险评估方法,并以某医疗设备的采购为例进行了应用示范。结果表明,风险矩阵方法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能够对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实现科学评估,为制定合理的医疗设备采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基于风险矩阵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体系,明确其医院感染管理重点。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与复习的方法形成风险数据库,随后在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明确风险评估量表及得分。在风险矩阵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风险序数、风险矩阵及风险带构建风险评估体系。结果 25个重症医学感染风险纳入本次风险评估中。医务人员(R=18.06)、疾病程度(R=15.33)、侵入性操作(R=15.33)、物体表面(R=14.69)是风险等级较高的风险;医务人员(P=4.17)、侵入性操作(P=4.00)、物体表面(P=3.83)等是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经器械传播(C=4.83)、"三管"(C=4.67)、经接触传播(C=4.50)等是风险发生严重性较高的风险。25个风险中,12个风险位于高风险带(LR=20),10个风险位于中风险带(LR=16),3个风险位于低风险带(LR=4)。结论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措施执行不到位,患者的病情程度复杂,侵入性操作及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不合格是重症医学科发生医院感染的较高危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风险存在的客观因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实现风险控制,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方法:基于医疗设备风险存在的多种类型,创建符合医疗安全要求的风险管理计划,正确地识别和分析设备潜在风险,并通过实施风险控制来消除或降低设备风险.结果:综合风险级别的量化评估结果,实施了医疗设备分级管理,实现了既定的风险控制质量目标,并将医疗设备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结论: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到医疗设备管理中,使医护人员树立起了良好的风险责任意识,在医疗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保障了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