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50例老年(年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5年),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老年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并行射频消融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分为非复发组(n=100)和复发组(n=50).分析影响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吸烟、饮酒...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1-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后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率减速力(DC)对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在心内科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CPVI)治疗阵发性房颤(PAF)的患者8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定期随访,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56例)及复发组(24例)。记录各时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AC)和心率变异(HRV),并比较分析。结果 (1)术后即刻患者与术前比较HRV、DC值、AC值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1);(2)与术前相比,无论复发组还是未复发组术后各时段DC值均下降(P0.05),而在复发组,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3个月DC值升高(P0.05)。未复发组,术后各时段DC值保持在较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C4.5 ms患者的复发率53.5%(15/28)高于DC≤4.5 ms的17.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VI术后即刻未复发组与复发组DC值均降低,提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术后3~6个月复发组迷走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未复发组迷走神经保持在较低水平;术后3~6个月DC值4.5 ms患者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对房颤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术后第2天房性早搏负荷。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将房颤晚期复发者纳入复发组(19例),余纳入未复发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房性早搏负荷与术后晚期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术后第2天房性早搏负荷分别为1 327(169,5 508)、221(38,1 287)个/d,复发组患者房性早搏负荷大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房性早搏负荷≥816个/d是预测房颤晚期复发的切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697(95%CI:0.562~0.831,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性早搏负荷与房颤的晚期复发有关,房性早搏负荷≥816个/d时,房颤复发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 AF 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行环肺静脉 RFAC 术,并在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阵发性 AF 患者50例(激素治疗组),并选取同期行 RFCA 术,术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阵发性 AF 患者37例作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由固定医生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询问患者有无心悸症状或脉搏不齐,收集患者院外心电图报告,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 AF 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周,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0.0%和5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组复发率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激素组和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0.0%和6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激素组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的 AF 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绘制 Kaplan-Meier 生存率曲线,行 Log-rank 检验,两组 AF 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11)。结论术后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能够降低 RFCA 术后超早期(7 d 内)的房颤复发,但对术后极早期(术后1个月)和中期(术后12个月)房颤复发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8例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术后随访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射频消融治疗的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探讨影响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根据排除标准共纳入房颤患者212例,随访时间为消融手术之日起1年,至此有54例(25.5%)患者房颤复发,余158例(74.5%)患者未复发。复发组患者相对于未复发组持续性房颤比例更大,房颤病程更长,左房前后径更大,白细胞、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球蛋白(Globulin)、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数值更大,而未复发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房颤类型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患者82例,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分别在术前3d、术后3d、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定期随访,并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her)监测,根据术后3d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早期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48例);并根据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晚期复发组(22例)和无复发组(60例)。分别记录早期、晚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平均心率(MeanHR)及心率变异(heartratevarability,HRV),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时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m的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10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IHF)。结果82例患者均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比较,早期MeanHR降低,HRV指标均显著降低,LF/HF升高;晚期仅有反应迷走神经的指标显著降低,LF/HF升高。结论迷走神经的持续降低可有效地减少房颤的晚期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并探讨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药物治疗无效而首次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532例,随访12个月,评估导管消融术的疗效,探讨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5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均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即刻消融成功率100%。随访12个月,416例(78.2%)维持窦性心律(未复发组),116例(21.8%)复发(复发组)。空白期内早期复发有94例,随访12个月,其中64例(68.1%)远期复发,30例(31.9%)维持窦性心律。20例(3.8%)发生导管消融术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手术穿刺部位血肿13例(2.4%),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0.8%),股动静脉瘘3例(0.6%),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左心房内径扩大、早期复发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左心房内径扩大、早期复发是导管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分析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术中冷冻消融参数、手术并发症和随访结果。手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12个月进行规律的门诊及电话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复发定义为术后3个月以后常规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持续时间≥30 s的房颤、房扑、房速。结果:总共204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年龄为(61.27±10.25)岁,中位病程为15(3,60)个月,其中110(53.9%)例为男性患者,共10(4.9%)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术中累计消融833根肺静脉,每根肺静脉平均消融(1.89±0.31)次,平均消融时间为(277.34±38.94) s,平均最低温度为(-48.19±3.95)℃。总计135(66.2%)例患者在冷冻过程中监测到肺静脉隔离时间(TTI),平均TTI时间为(35.41±13.00) s。在中位随访...  相似文献   

11.
刘炫  佘凯  赵银花  熊伟  白上林  吴旭  蒲建峰   《四川医学》2022,43(5):448-452
目的 探讨影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需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术后1年为随访终点,以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窦性心律组(SR)及房颤复发组(RAF)。分析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开口面积(MVOA)、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资料,以及术后1年左心房参数及左心房逆重构率(LARR)。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4.76%。两组患者术前LAD、RAD、LVEF、MVOA、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AV、L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术前减小(P<0.05);RAF组术后1年LAD较术前减小(P<0.05),但LAV、LAVI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RAF组小,且LARR大于R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者LAV(OR=1.040,P=0.03,95%CI 1.014~1.066)和LAVI(OR=1.060,P=0.03,95%CI 1.019~1.102)是预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LAV的界值为76.5 ml, LAV界值为34.75 ml/m2。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有良好的效果,LAV>76.5 ml及LAVI>34.75 ml/m2是此类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良好的左心房逆重构是窦性心律维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方法,重点论述了术后护理、护理观察要点、并发症护理、后期护理等四个方面的护理技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指标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选78例初次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加单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要求达到完全的肺静脉电学隔离,在部分患者中添加左心房和(或)右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在多通道电生理记录仪上脱机测量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即刻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各导联的P波时限,得到最大P波时限和最小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同时测量术前V1导联S波及V5或V6导联R波振幅及QRS波时限,计算Sokolow-Lyon电压(即V1导联S波 V5或V6导联R波振幅)与QRS波时限的乘积,得到Sokolow-Lyon乘积。结果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17.9个月,有效组64例(82%),复发组14例(18%)。与有效组相比,复发组其术前的P波离散度较大[(37.4±14.2)比(46.2±11.8)ms,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高[(0.67±0.07)比(0.72±0.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40 ms为界值,术前P波离散度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59%,阳性预测值32%,阴度预测值95%。其他的临床及体表心电图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大小,术前最大P波时限、Sokolow-Lyon电压、Sokolow-Lyon乘积等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最小P波时限增大[(84.7±14.3)比(90.4±14.0) ms,P<0.05],P波离散度明显下降[(39.0±14.1)比(32.0±12.7) m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前最大P时限与术后即刻最大P波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比较术前接受胺碘酮治疗和非胺碘酮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前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较为肯定,复发组患者术前的P波离散度明显大于非复发组,术前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即刻的最大P波时限无明显变化,表明环肺静脉消融对于心房间的电传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世蓉  陈勇  赵超美  王浩宇 《西部医学》2009,21(7):1153-1154,1156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原因,探讨消融技巧。方法分析394例阵发性室上速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心动过速复发与室上速分型的关系及近年操作技术的改进对消融复发率影响。结果旁道复发率为8%,其中右侧旁道复发率11.3%,左侧旁道复发率4.5%;双径路复发率5.2%。2005年前和2005年后相比,右侧旁道复发率分别为18.4%和4.8%;左侧旁道复发率分别为5.1%和4.2%;双径路分别为复发率7.3%和3.6%。结论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以右侧旁道多见(P〈0.05);2005年后随着经验积累和操作技术改进,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严格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连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满意程度(82.35%)低于观察组(9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进行连续护理干预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苏欢  贺利平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6):726-727,729
心房颤动是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和致死率也在升高.射频消融术是目前被认为治疗房颤安全系数最高的手段,而术后的远期复发一直是影响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了解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相关预测指标,对提高射频消融手术的成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此做一综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行环肺静脉消融术患者68例,测定消融术前患者体质量指数(BMI)、P波离散度及左房容积指数(LAVI),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成功组56例,复发组12例,分析2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复发组BMI、P波离散度及LAVI高于成功组,环肺静脉消融后,成功组P波离散度及LAVI较消融前明显减小,且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而复发组2指标差异无明显变化,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波离散度及LAVI是阵发性心房颤动行环肺静脉消融术复发的危险因素(分别为OR=1.263,95%CI 1.0181.676;OR=6.372,95%CI 3.2681.676;OR=6.372,95%CI 3.26818.348,P均<0.05)。结论 P波离散度及LAVI是阵发性心房颤动行环肺静脉消融术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南京  黄景玲  杨水祥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633-163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3 d内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01-01至2014-07-31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治并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7例,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心电监护3 d,观察房颤是否复发,并分为房颤复发组(Af组)和非房颤复发组(NAf组)。同时根据复发时间长短将Af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A亚组(30 s≤复发时间<3 min),B亚组(3 min≤复发时间<30 min),C亚组(30 min≤复发时间<3 h),D亚组(复发时间≥3 h)。分析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房颤复发患者共23例(1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病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单纯环肺静脉隔离消融(PVI)术式采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LVEF、LAEDD、单纯PVI术式是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4个亚组高血压患病率、病程、hs-CRP、LAEDD、单纯PVI术式采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亚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病程较长、LVEF下降、LAEDD增加、单纯应用PVI术式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住院期间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已历经10余年,从点状消融、节段性消融到肺静脉电位隔离术,消融术式日趋统一,成功率不断提高,安全性也在不断改善,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欧美国家报道的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为91%~96%,但目前国内各中心消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存在首次消融术后有一定比例复发的问题。该文就影响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连续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按照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8周后的用药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INR达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可有效改善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