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封管对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意义,讨论护理要点。方法:将41例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入肝素尿激酶混合组(21例)和常规肝素组(20例),平均随访(6.8±4.5)个月。肝素尿激酶混合组于每周3次血液透析后采用肝素联合尿激酶(尿激酶(5 000 U·ml-1)+肝素(2 500 ml·ml-1))进行封管;常规肝素组于每周3次血液透析后采用肝素(5 000 ml·ml-1)进行封管。观察两组患者血透导管功能情况,包括透析血流量、静脉压、导管堵塞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化验指标;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消化道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置管周围渗血等。结果:肝素尿激酶混合组透析血流量高于常规肝素组[(266.4±38.5)ml·min-1vs(187.6±33.4)ml·min-1,P〈0.05],静脉压低于常规肝素组[(25.2±9.1)mmHg vs(108.7±11.0)mmHg,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常规肝素组[18.4次·(1 000导管日)-1vs 3.1次·(1 000导管日)-1,P〈0.05],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肝素组[9.6次·(1 000导管日)-1vs 1.4次·(1 000导管日)-1,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等化验指标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封管和规范导管护理,可改善导管的功能不良,且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与常规肝素封管方法相比,有更好的有效性和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普通肝素用于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常规封管的作用。方法从该院血液透析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留置血液透析临时导管以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随机选择20例进行研究,均采用尿激酶联合普通肝素封管和肝素盐水封管两种方法进行交替常规封管。观察记录两种方法的导管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及出血事件发生的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尿激酶联合普通肝素封管法进行封管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6%,普通肝素盐水封管法为2.5%,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联合普通肝素封管法的血流量不足发生率为6.45%,普通肝素盐水封管法为10.17%,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联合普通肝素封管法的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03%,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48%,均显著低于肝素盐水封管法的12.71%和2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普通肝素用于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常规封管,可以减少血液透析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畅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者为参照组,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者为研究组,每组各31例。参照组实施肝素个体化封管干预,研究组实施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对比2组导管堵塞情况、溶栓再通情况及透析时相关治疗指标。结果 研究组导管堵管率为3.23%,低于参照组的25.81%;研究组溶栓再通率为93.55%,高于参照组的70.97%(P<0.05)。末次透析时,研究组患者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参照组,静脉压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肝素个体化封管联合尿激酶强化干预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导管堵塞情况,保持导管畅通性,提升临床治疗透析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再栓塞的影响.方法将165例次导管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混合液组(以肝素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肝素组(以纯肝素封管),观察比较两组血流量、通畅次数、再堵次数等指标.结果混合液组再堵次数明显低于肝素组.结论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可以减少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再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封管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尿激酶加庆大霉素联合封管。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透析血流量和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阻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尿激酶和庆大霉素封管有助于增强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效果,减少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5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对照组采用5mg/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导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均行28个月观察,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实际血流量及导管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 000U/mL尿激酶+25mg/mL肝素溶液24h停留封管可有效预防导管血栓形成,提高置管时间,增加透析治疗血流量,改善导管功能作用明显,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采用纯肝素封管,B组采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比较两组导管运行效果及血液透析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B组透析次数明显多于A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液透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00%(13/25),明显低于A组的96.00%(2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导管堵塞与B组4例导管堵塞后经尿激酶溶栓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纯肝素封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预防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予以对照组肝素盐水封管;予以研究组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1次/周,余下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结果 1个月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肝素封管联合定期尿激酶预防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封管和低分子肝素封管联合吲哚布芬片口服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2例血液透析中心长期静脉置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封管,n=14)、研究组A(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封管,n=14)和研究组B(低分子肝素封管联合吲哚布芬片口服,n=14);将研究组A或研究组B与对照组的导管通透性、凝血指标、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A相较于对照组,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上升,静脉压和纤维蛋白原(FIB)下降。研究组B相较于对照组,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PT、APTT和INR上升,静脉压和FIB下降。对照组与研究组A或对照组与研究组B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或吲哚布芬片,相较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在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中,可保障透析的正常进行,降低凝血发生风险,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评价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血透中心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经右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42例实施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肝素液,观察组规律性给予尿激酶肝素混合液,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1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在预防血液透析用深静脉导管管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对照组单纯采用肝素盐水封管,试验组给予尿激酶与肝素盐水混合封管.结果对照组出现导管管内感染4例,试验组发生导管管内感染1例,尿激酶与肝素混合封管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管内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按管腔容积80%封管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从右颈内静脉置入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例,采取按透析导管标注管腔容积80%的封管液量进行封管.回顾性分析导管相关感染和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导管相关感染为0.36次/1000导管日,未发生堵管事件,拔除导管1例,导管退出使用改为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2例,死亡1例.现阶段应用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者12例,血泵流量为300~250 mL/min之间,静脉压≤180 mmHg.结论 血液透析长期导管采取按管腔容积80%封管的方法,不仅有效减少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而且减少20%封管液量的注入能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延长股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充分透析效果;提高了病人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将32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封管,每组1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结果: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组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应用肝素封管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定期尿激酶封管能使导管通畅率增加,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再次置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鲍江虹 《大家健康》2016,(1):254-255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按照数字法分为甲组(n= 35 ,采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和乙组(n= 35 ,采用纯肝素封管),2组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留置导管时间、血流量、导管堵塞发生率与乙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应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 ,可显著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尿激酶加肝素混合液不同封管方式对长期透析导管溶栓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探析。方法采取我院导管内血栓形成患者48例,按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施尿激酶加肝素混合液不同封管方式封管。结果比较患者导管堵塞情况、血流量不足、导管留置时间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长期透析导管溶栓的患者采用尿激酶封管临床疗效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封管对改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功能的作用。方法将46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月常规第一次血透用尿激酶加浓肝素封管1次,其余的为每次透析后用浓肝素封管;对照组每次透析后均为浓肝素封管,出现导管不通畅时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病人1年内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年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定期用尿激酶封管可明显改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栓塞,提高透析的充分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2009年239例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封管方式下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和栓塞率。结果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栓塞三种封管方式比较:尿激酶和庆大霉素混合液组优于尿激酶和肝素混合液组以及单纯肝素封管组。结论用庆大霉素和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对预防中心静脉感染和栓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预防及治疗长期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置入长期中心静脉
导管且导管功能良好的血透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留置导管第3天开始应用尿激酶封管法及滴注
法;对照组于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后,才开始使用上述方法;共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导管功能、透析平均血流量及静脉压、
凝血功能、副作用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0.65%、2.71%(P<0.05),导管
静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0.92%、2.14%(P<0.05)。实验组导管首次功能不良出现时间为87.9±24.1 d,对照组导管首次
功能不良出现时间为31.3±11.5 d(P<0.05);置管1月后两组的平均血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3月及6月后实验组平均血流量
大于对照组(P<0.05);置管1月和3月后两组平均静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置管6月后实验组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其余凝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无严重药物副作用发生。结论早期
应用尿激酶预防及治疗长期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8,(1):35-3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溶栓方式在带涤纶套的血透长期导管使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带涤纶套的血透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常规肝素生理盐水(5000IU/m1)封管,B组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C组采用尿激酶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通过输液泵分别输入导管的动脉及静脉端,连用5d为1疗程,每月1疗程。观察三组血液透析12周、24周导管血流量、通畅率、透析充分性(Kt/v)、抽吸不畅例次、动静脉反接例次、更换导管率以及并发症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平均血流量、Kt/v值均明显增加,抽吸不畅例次明显减少(P﹤0.05),而C组平均血流量、24周导管通畅率以及Kt/v增加更显著,而抽吸不畅例次、动静脉反接例次以及导管相关感染显著降低(P﹤0.05),三组患者出血、消化道反应、头痛等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尿激酶输液泵输注溶栓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既可溶解血栓,又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不同浓度肝素封管的效果,寻求合适的封管浓度。方法将9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封管液用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配制,其中A组肝素浓度为1250u/mL,B组为3125u/mL,C组为纯肝素原液,即6250u/mL,比较3组封管液封管对患者凝血4项(PT、APTT、TT、FIB)的影响,以及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置管处渗血发生率、导管感染率等情况。结果3组凝血4项无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组导管留置时间较A组长,导管堵塞率、导管感染率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优于B组。结论纯肝素封管法可延长中心静脉双腔管透析使用寿命,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