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9-2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治疗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诊断为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B组(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两组患者均进行VAS评分、JO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以更好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6月到2016年9月期间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行椎板开窗减压治疗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参照对象(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切口、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疼痛感评分,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76-79
目的分析并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41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略高于对照组(92.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理想,且具有较其他术式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明显优势,故该术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龙  张荣宜  刘畅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1):1827-1830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2种手术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组(A组)和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治疗组(B组),每组患者36例,比较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估。   结果  A组和B组术后1周[A组(3.39±1.29)分, B组(4.00±1.62)分]、术后1个月[A组(2.19±0.86)分, B组(2.56±0.97)分]、术后3个月[A组(1.81±0.98)分, B组(2.25±1.00)分]、术后6个月[A组(1.36±0.64)分, B组(1.94±0.89)分]、术后12个月[A组(1.08±0.77)分, B组(1.69±0.79)分]与术前[A组(6.75±1.20)分, B组(7.00±1.17)分]相比,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 < 0.05)。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二者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远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三科接受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医院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血清肌红蛋白含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神经根过敏及表皮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ODI评分、血清肌红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P=19. 128/0.000,16. 397/0.000,20. 198/0. 000,8. 446/0.000,5.584/0.000),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P=2.223/0.029,2.588/0.01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就诊的89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n=43)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n=46)。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catalogue score, VAS)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3天、2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或下肢痛进行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经皮椎间孔镜组均低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且术后3天、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末次随访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0.70%与8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早期疗效差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评分以及Lehmann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方式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该单位合作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术后3个月O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撷取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手术情况、VAS评分、JO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好(P0.05);与对照组卧床活动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P0.05);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较少(P0.05),与对照组JOA评分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较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明显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的改善,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借助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腰椎功能障碍状况。结果: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明显提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腰椎功能JOA评分,降低术中出血量、ODI评分、VAS评分,缩短手...  相似文献   

13.
王向前  夏红涛  李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15-39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收治的63例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常规组(31例)和椎间孔镜组(3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镜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椎间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椎间孔镜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3.13%(1/32)]与常规组[6.45%(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进一步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3例,其中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35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和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时,相较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椎间孔镜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6-118
目的探讨枳壳甘草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及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枳壳甘草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VAS评分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枳壳甘草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临床中应加大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1周疼痛情况;术后6个月评估临床优良率;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及1周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其中40例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小切口组),46例行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ME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MED组,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M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相对而言,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镜与经Quadrant通道椎板间"小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取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56例接受椎间孔镜治疗(A组),50例接受经Quadrant通道椎板间"小开窗"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VAS评分、JOA评分。结果两组间术前VAS评分、JOA评分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3、7、30天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经Quadrant通道椎板间"小开窗"术相比,经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近期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更加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应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借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标准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78例患者术后1 d、30 d、90 d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且显著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的优良率为70.59%,治疗后30 d的优良率为77.94%,治疗后90d的优良率为85.29%。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效果极佳,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46-1649
目的:探讨单纯髓核摘除与椎间孔镜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髓核摘除组(n=33)及椎间孔镜组(n=31),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探讨对患者腰椎功能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显著短于单纯髓核摘除组,椎间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单纯髓核摘除组(P<0.05);椎间孔镜组治疗优良率96.77%显著高于单纯髓核摘除组78.79%(P<0.05);治疗后两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磷酸肌酸激酶(CPK)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单纯髓核摘除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椎间孔镜组(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ODI)均显著降低,且椎间孔镜组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髓核摘除组(P<0.05)。结论:单纯髓核摘除与椎间孔镜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椎间孔镜术式较单纯髓核摘除术式具有更佳的近远期疗效,对机体创伤更小,更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