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直径约30-100 nm、由生物膜包裹的囊泡,是细胞内的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与胞浆膜融合的产物,可由众多不同类型的细胞通过胞吐作用(exocytosis)释放至细胞外隙或生物学体液中,其首要生物学功能是进行细胞间联络。外泌体含有细胞特异性蛋白分子、mRNAs及miRNAs等重要分子,通过将这些分子送达靶细胞而发挥细胞间联络作用,从而带来对机体有益(生理性)或有害的(病理性)潜在结果。肝脏细胞,尤其是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既可释放外泌体,又是肝脏内源性外泌体和其他器官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作用的靶细胞。尽管目前对肝脏外泌体的研究有限,但初步研究显示外泌体在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参与肝细胞癌(HCC)、病毒性肝炎及肝脏炎症等的发病机制,是肝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新型分子生物标志物,也是肝病新的潜在治疗手段。本文特对肝脏外泌体的发现、功能及其对肝病潜在的诊治价值等做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免疫器官,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携带蛋白质、脂质、DNA和RNA等多种分子,研究发现其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阐述了外泌体在非肿瘤性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将它们作为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手段的相关研究进展,认为应该深入研究外泌体的生物发生、释放及其在疾病中的确切机制,为非肿瘤性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汪增秀  赵宏宇  吴卫锋  宋金云 《肝脏》2023,(8):1001-1004+1010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50 nm的双磷脂膜囊泡,包含大量特定的细胞内容物,如miRNA、mRNA、lncRNA、DNA、蛋白质、脂质等,靶向作用于受体细胞,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外泌体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用于监测和评价各种肝脏疾病的诊疗情况,在肝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尿液中的外泌体被认为是非侵入性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外泌体被认为是微创分子生物标志物,有可能代替以往的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技术,用于不明原因肝病的早期检测和预后。此外,外泌体及其携带组分参与了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和迁移等生理过程,因此可能是不明原因肝病的潜在治疗手段和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外泌体的基本特性及不明原因肝病中外泌体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肝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內吞-融合-外排"等过程形成的直径在30~100 nm的胞外囊泡。多种细胞均可以释放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可携带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的生物分子,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及物质交换,调节体内多个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其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肝癌、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对外泌体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改变可能参与了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肝脏疾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改变.菌群移植及益生菌干预等方法在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效果.该文就肠道菌群改变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以及肠道菌群调节用于肝脏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6.
消皮素D(GSDMD)在免疫炎症反应效能放大及细胞焦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被caspase-1切割活化后,GSDMD-N端快速释放,锚定在细胞膜上并形成孔隙,随即引发细胞焦亡,同时伴随强促炎因子IL-1β和IL-18大量释放。急/慢性肝脏炎症反应、细胞死亡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的共有病理特征。本文在概述GSDMD基本结构特点后,详细分析了其在多种肝脏疾病病理进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此外,提出了针对GSDMD为潜在治疗靶点的防治策略,可为肝脏疾病临床防治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非病毒性肝病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等,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GR5)隶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由初级和次级胆汁酸激活,在胆汁酸稳态、基础代谢、能量平衡和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GR5可改善肝脏胆汁酸及糖脂代谢,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减少肝脂肪变性,从而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本文就目前TGR5在非病毒性肝病领域中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冀对TGR5的研究发展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975-1978
沉默调节蛋白6(SIRT6)具有去乙酰化酶、单ADP核糖基转移酶以及去脂肪酰化酶等多种功能,在调控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概述了SIRT6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详细介绍了SIRT6在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作用分子机制。了解SIRT6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可能为肝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与酒精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具有多种重要病理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NO通过调节肝脏微循环、参与肝脏氧化应激等过程而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一氧化氮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多种活细胞分泌的囊泡小体,含有蛋白质和RNA等多种成分,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外泌体作为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就外泌体在胰腺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胆汁淤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外泌体在PBC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目前医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主要从外泌体在PB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在PBC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综述。外泌体在PBC疾病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深入研究外泌体也将为PBC的诊疗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与酒精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具有多种重要病理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NO通过调节肝脏微循环、参与肝脏氧化应激等过程而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对一氧化氮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脏容易受多种病因影响发生肝损伤,严重情况下可引起其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障碍,当前针对肝衰竭、失代偿性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仍缺乏高效的临床治疗手段。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疗效已被证实,基于干细胞外泌体的相关治疗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的优势、机制研究进展、临床前研究现状等。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治疗肝脏疾病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但临床前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是一种起源于多囊泡体且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外泌体携带的信号分子能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并保持稳定,这使得外泌体成为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由于他们可以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被识别,可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同时外泌体在保护心脏、促进心肌梗死后修复、微血管再生及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外泌体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介绍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并探索其更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之路。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晚期肝硬化难以逆转,因此探讨肝纤维的发病机制、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寻找治疗肝纤维化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作为细胞之间传递的小信息球,可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生长等过程。外泌体中miRNA或蛋白质等遗传分子与肝脏病理息息相关,在肝纤维化诊断中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对外泌体的研究,将有利于探索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初始阶段,且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外泌体作为能够携带包括蛋白、脂质、核酸等活性物质的一种细胞外囊泡亚群,参与细胞间的信号通讯,近年来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外泌体中非编码RNA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探讨了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包括MALAT1、H19、GAS5、MEG3、PVT1和P21)、外泌体短链非编码RNA(包括微小RNA、小核仁RNA、PIWI-interacting RNA和小干扰RNA)、外泌体环状RNA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了不同来源(如肝细胞、胆管细胞等)的外泌体携带非编码RNA主要通过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迁移、转化等过程发挥作用。未来通过对外泌体非编码RNA的深入研究,有望为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寻找到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国内外关注。肠道菌群与肝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肠道菌群不但直接影响肠道疾病,其也能通过"肠肝对话"影响肝脏代谢和免疫,在多种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多种肝病的相互作用及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酸性鞘磷脂酶(ASMase)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ASMase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及动物肝脏中表达增加,且可导致氧化应激、脂质沉积、脂毒性、炎性反应、纤维化等改变。此文综述了ASMase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在NAFLD的预测、诊断、靶向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群体,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肠道菌群紊乱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由于肝脏和胃肠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肠道菌群在肝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宏基因组学研究能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肠道菌群特征及其对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细胞癌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机制选择性地清除受损线粒体的过程。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有几种,但PINK1/Parkin途径被认为是线粒体自噬的主要途径,这一自噬机制在帕金森等多种疾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介绍了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机制及其在肝脏相关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中的作用,以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