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53例T2DM并发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CT、MRI诊断,结果CT显示梗死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多呈低密度表达,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基底动脉高密度征,可见沟回、脑室、脑池异常改变.MRI显示单一梗死灶为斑点状、片状分布,多发梗死灶呈点片状分布.DWI高信号,T,WI低信号或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高分辨率靶扫描MRI(HRT-MRI)影像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及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1例,全部病人于发病24 h内完成常规MR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梗死区HRT-MRI扫描。按照测定的急性脑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及大面积梗死组,分析比较影像学表现。结果大面积梗死组6例,于HRT-MRI的T1WI图像可见梗死区微小动脉迂曲、扩张,管壁增厚且呈稍高信号,其中3例合并出血病人可见血管壁不连续、边缘模糊伴斑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小面积脑梗死组6例,2例病人管壁增厚、模糊,其余4例及腔隙性梗死组9例病人均可见小动脉扩张、管壁增厚、边缘清晰。大面积脑梗死组血管壁连续性低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血管壁模糊及合并出血发生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P0.05)。结论 HRT-MRI可清晰显示急性脑梗死精细影像学变化,有助于早期观察梗死区微血管损伤并评估脑梗死后出血转化风险,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合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颅脑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确诊的IHP合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颅脑CT与MRI表现,观察病灶的位置、分布范围、形态和密度及信号特点.结果 9例患者颅脑CT与MRI均表现为双侧大脑、小脑内对称性钙化灶及细胞水肿、坏死影,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灶及低密度坏死灶;在MRI上,9例颅脑MRI表现为双侧小脑、基底核区及半卵圆中心所有序列均表现为对称性片状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其中8例为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T1WI、T2WI片状高信号;6例双侧齿状核、放射冠-半卵圆中心至顶叶见大片状对称性云雾状DWI、T1-FLAIR、T2-FLAIR高或稍高信号;4例基底核区病灶内见小片状低信号及混杂信号.结论 IHP合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颅脑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双侧基底核区及齿状核对称性T1WI、T2WI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大片云雾状状对称性DWI、T1-FLAIR、T2-FLAIR高信号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脑梗死后再次发病,并行MRI检查,对MRI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灶位置:在颞叶者15例,在颞顶枕叶者8例,在颞顶叶者3例,在额颞顶叶者1例,在颞枕叶者6例,在小脑半球者2例;梗死形态:呈扇形及三角形者16例,呈斑点状者11例,形态不规则者8例;MRI表现:可见大片样或斑片状长T1、T2信号影,信号不均匀,而在T1WI的低信号区内,可见圆形或斑点样信号区,边界不清。DWI上则可见高信号。结论 MRI检查在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进行MRI诊断的膝关节损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特点。结果 37例患者,MRI共显示病灶78个,其中,合并软骨损伤并关节面下骨挫伤、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的病灶分别有21个、32个和25个,其中,合并软骨损伤并关节面下骨挫伤的患者MRI在软骨层内出现短T1信号、长T2信号及关节面下骨质片状边界模糊的长T1稍长T2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合并韧带损伤的患者韧带边缘毛糙模糊,韧带内信号不均MRI T1W1呈现低信号或者高低相混合的信号,而T2W1则呈现条线状或斑片状高信号,断裂者韧带连续性中断,变形挛缩;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MRI呈现为在低信号的三角形区域内出现条线状高信号影,撕裂者达关节面缘,或低信号的三角形半月板截断、移位变形(桶柄样撕裂)。结论不同膝关节损伤患者MRI信号呈现不同的特点,可以依此对具体病症进行诊断,对膝关节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MRI-DW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例。采用1.5T MRI扫描仪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扫描,观察病灶的MRI扫描序列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根据DWI图像选取病灶区域,计算曲线下面积(ADC)。结果 25例患者中,超急性脑梗死4例(16.0%),急性脑梗死21例(84.0%);多发性脑梗死14例(56.0%),半卵圆中心脑梗死1例(4.0%),基底核区域脑梗死7例(28.0%),脑干脑梗死3例(12.0%)。25例患者DWI检查的病灶区域均显示高信号,灵敏度为100.0%。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ADC图显示为低信号,T1W1显示低信号,T2W1显示稍高信号,FLAIR显示高信号;4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ADC图显示为中等信号,T1W1显示高信号,T2W1显示高信号,FLAIR显示高信号。病灶区域的ADC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结论 MRI-DWI可以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确定病灶大小,区分新旧病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6岁。主因“发作性右下肢麻木半年余”入院,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MRI示双侧额顶交界区上矢状窦旁可见类圆形等T2稍长T1信号影,边界清楚,大小约26 mm ×22 mm ×20 mm,其内信号不均匀。病灶旁可见斑片状长T2信号影,边界较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多层螺旋CT(MS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患者的MSCT和MRI表现。结果 MSCT检查30例,平扫24例病灶呈低密度,其中18例中央可见更低不规则密度影(瘢痕),6例病灶呈稍高密度(脂肪肝背景);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密度;门静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18例病灶的中央更低密度延时强化或范围变小。MRI检查40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和DWI稍高信号,其中32例病灶内见星状、线条状、斑点状低信号;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除了瘢痕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延迟期呈近等信号;32例病灶内低信号延迟期强化或范围变小;4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周围见不完整环形强化;28例病灶周围见血管影或病灶内见血管穿行。结论 MSCT和MRI对肝脏FNH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和准确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腔隙性脑梗死CT与MRI表现并探讨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0例临床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头颅CT、MRI的基础上行FLAIR、DWI和MRA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治疗方案。结果①MRI可以确诊疑似病例患者是负腔隙性脑梗死;②FLAIR可以发现早期脑缺血灶;③DWI可显示常规CT和MRI T1W1、T2W1不能显示的病灶(新鲜病灶)。④MRA显示血管闭塞的部位和狭窄程度。结论通过比较影像学早期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显示梗死灶与靶血管的关系,早期临床体征可提供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RI临床资料。结果 3例大面积脑梗死(6.00%),47例腔隙性脑梗死(94.00%)。45例梗死部位位于脑干、小脑、半卵圆中心、丘脑以及双侧基底节区(90.00%);5例位于脑叶、侧脑室周围(10.00%)。40例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病灶(80.00%),10例单发腔隙梗死病灶(20.00%)。轻型组与重型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陆丽婷 《内科》2011,6(4):311-31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CT及MRI特点,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正确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和MIu检查,并对其临床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4.1±3.8)d。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入院首次CT检查发现99例为腔隙性脑梗死,1例入院第7天复查C显示为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单发41例,多发灶58例。痛灶总数为158个,以基底节区为主。病灶平均直径(10.5±2.4)mm。形状呈类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斑片状。MRI检查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小脑发现T1加权项低信号或等信号,,12加权为高信号。多发性病灶68例,其余为单发性病灶。病灶共179个,病变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有四肢无力症状的82例,肢体麻木的41例,意识障碍的26例,面瘫18例,头痛头晕17例,视力模糊4例,记忆力衰退4例。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可呈无症状性发作,应观察腔隙性脑梗死的CT及MRI特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陈坤  亓敏  史浩  冯秀芝 《山东医药》2011,51(23):53-54
目的探讨MRI在脑梗死后软化灶和血管周围间隙(V-R腔)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随访证实的43例(共108个)脑软化灶患者与32例(共51个)V-R腔患者行常规磁共振T1WI、T2WI和FLAIR扫描,观察两种病灶的数量、位置、大小、形态、信号征象。结果脑梗死后软化灶和V-R腔在MRI常规序列上均表现为小点状或小片状病灶,直径约1 cm;病灶均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内部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前者多位于基底节、放射冠和半卵圆中心,而后者多位于前联合、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区和中脑;前者多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滑,而后者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规则;前者在FLAIR序列上可见病灶周围呈环状高信号表现,后者无此特征。结论 MRI可通过观察病灶部位、形态和是否具有FLAIR周边高信号等对脑梗死后软化灶和V-R腔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符合脑梗死诊断的4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经过MRI证实为胼胝体梗死.结果 胼胝体梗死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1.9%.7例CT扫描未显示胼胝体梗死,经非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另1例经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梗死灶可仅累及胼胝体(膝部、体部或压部),也可合并额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类型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IWSI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IWSI患者MRI影像学类型分布、临床特点,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预后转归[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 (1)融合型表现为侧脑室旁雪茄样病灶,共44例(44/98,44.90%);局灶型表现为单个类圆形病灶,共37例(37/98,37.76%);串珠型表现为脑分水岭区的多发串珠样病灶,共17例(17/98,17.35%);(2)IWSI患者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改变,部分出血性脑梗死患者T1WI序列低信号中可见有高信号改变;(3)融合型IWSI合并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WSI)比例高于局灶型和串珠型IWSI(P<0.05),融合型IWSI大脑中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比例小于局灶型和串珠型IWSI(P<0.05),局灶型IWSI斑块发生情况及不稳定性斑块比例均明显低于融合型、串珠型IWSI(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GN)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N患者的CT、MRI影像资料。结果本组中11例行CT扫描,其中7例行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CT平扫9例病灶密度均匀,2例密度欠均匀,3例可见少许小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1例无明显强化,6例轻度强化,2例静脉期可见渐进性强化。MRI平扫T1WI病灶呈较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3例可见漩涡状征象;增强扫描1例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2例明显强化。结论GN的CT影像特点是密度较低的实性肿块,瘤内散在点状及沙粒样钙化,病灶呈渐进性强化;MRI影像学特点是T1WI呈均匀或稍不均匀的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的等高信号,还可发现旋涡状征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特点,为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及同期12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资料(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病灶数、大面积脑梗死比例及梗死面积等差异。结果研究组梗死灶数目为(1.37±0.4),对照组梗死灶数目为(1.16±0.2),研究组梗死灶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梗死面积为(5.16±1.24)cm~2,对照组梗死面积为(2.91±0.52)cm~2,研究组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为18.5%,对照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为7.5%,研究组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多发梗死及大面积梗死较为多见,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往往病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平扫15例T1W1呈稍低信号,1例呈低信号;T2WI16例均呈稍高信号,14例可见中心斑痕;动态增强16例动脉期均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及稍高信号,中心斑痕延迟强化。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和CT检查,将患者按照脑梗死发生的时间、梗死部位、梗死灶大小、是否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等情况进行分组统计,比较不同情况下MRI和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分析MRI和CT用于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 按照梗死发生时间分组,颅脑CT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阳性率明显低于MRI(P <0.05);按照梗死灶大小分组,颅脑CT对于小病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按照梗死部位分组,颅脑CT对于脑干及小脑部位的梗死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按照是否为血管性痴呆分组,颅脑CT对于非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梗死检出率明显低于MRI(P <0.05),而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梗死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而言,颅脑CT和MRI都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但MRI对于早期、小病灶、后颅凹梗死灶、多发脑梗死痴呆的梗死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合并骨病变的患者行3.0TMR全身DWI检查,将全身骨骼系统分为颅骨、脊椎、骨盆、胸部、四肢长骨5个区域,计数各部位病灶数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患者均成功获得全身MRI图像。其中9例常规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压脂T2WI为稍高信号,提示病变为成骨性骨转移。除上述9例外,共发现骨转移灶156处,骨转移灶表现为点状、片状、团块状高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各部位病灶数为颅骨7处、脊椎72处、骨盆46处、胸部20处、四肢长骨11处。骨转移灶的ADC值为(0.86±0.14)×10~(-3)mm~2/s,正常骨组织为(1.82±0.17)×10~(-3)mm~2/s,两者比较,P<0.05。结论 3.0T MR全身DWI对脊椎、骨盆的骨转移病灶显示清晰、敏感,并能同时显示肿瘤在骨外器官的病变,有助于诊断骨转移。  相似文献   

20.
侯昭才  梁有禄 《内科》2007,2(4):543-545
目的探讨磁共振SE序列扫描、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折34例发病6h内的脑梗塞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DWI检查的MRI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常规T2WI未发现病灶;其中11例(32%)FLAIR表现病灶区稍高信号;DWI成像均显示缺血灶呈高信号,并可显示梗塞灶的部位和数目。DWI可同时显示T2WI未显示的新鲜梗塞灶及T2WI为高信号的陈旧性梗塞灶。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病灶显示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FLAIR序列优于常规TWI。DWI为早期脑梗塞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