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培 《吉林医学》2021,(5):1263-126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L)患者进行基于胸痛中心的优化式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STEMI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以胸痛中心为基础,按照优化式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干预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 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各24个月(2013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直接行PCI术的患者685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院内绿色通道组(胸痛中心成立前24个月,即2013年10月—2015年9月)274例、胸痛中心组(胸痛中心成立后24个月,即2015年10月—2017年9月)411例。比较2组患者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FMC)时间、FMC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知情同意时间、救护车或转诊到院比例、院内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院内心衰率、CCU时间、住院时间和总费用。 结果 胸痛中心组与院内绿色通道组比较,总缺血时间[(322.6±112.8)min vs. (445.2±90.9)min,P<0.001]、发病至FMC时间[(194.9±90.5)min vs. (270.4±112.9)min,P<0.001]、FMC2B时间[(118.7±68.4)min vs. (158.7±77.3)min,P<0.001]、D2B时间[(73.2±25.4)min vs. (110.9±43.9)min,P<0.001]、知情同意时间[(10.9±5.2)min vs. (22.4±15.6)min,P<0.001]均显著缩短;院内病死率(1.2% vs. 3.6%,P=0.033)、PPCI术后院内心力衰竭率(14.4% vs. 28.1%,P<0.001)均显著降低;CCU时间[(2.6±0.8)d vs. (3.8±0.6)d,P<0.001]、住院时间[(7.9±3.7)d vs. (9.5±3.8)d,P<0.001]均显著缩短;总费用[(4.6±2.1)万元 vs. (5.1±2.0)万元,P=0.002]显著降低。 结论 胸痛中心能显著提高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胸痛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北京市台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院前急救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02例患者进行调研。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分组,试验组对患者实施通过胸痛绿色通道的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总结与探究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转诊时间为(18.5±3.3)min,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转诊时间(33.5±6.2)min,试验组转诊用时较对照组缩短15 min(P<0.05)。试验组病死率(1.92%)低于对照组病死率(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痛绿色通道的急救管理措施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救援时间、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胸痛中心模式实施前后各60例STEMI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8.3±2.4)min,D-to-B时间为(95.2±31.7)min,于急诊科停留时间为(65.2±10.3)min,支架植入成功率为86.6%,院内死亡率为5.0%;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3.5±1.8)min,D-to-B时间为(66.4±17.5)min,于急诊科停留时间为(47.8±8.2)min,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3.3%,院内死亡率为1.6%.结果对比,2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TEMI患者采取胸痛中心模式流程进行急诊救治,能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磊  范吉利  尚文涛 《安徽医学》2018,39(7):844-84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后收治的107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创建胸痛中心前收治的102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在胸痛中心创立前入院进行常规救治,研究组患者按照胸痛中心模式救治.观察两组STEMI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疾病种类构成及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入院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较短(P<0.05),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率较高,平均住院天数较短,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胸痛中心的创建进一步提高了STEMI再灌注治疗的水平,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9例急性STEMI患者资料,按时间及管理模式将其分为A组(2017年1-12月,未建立胸痛中心)50例,B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胸痛中心建立初期)156例,C组(2020年1月-2021年12月,胸痛中心建立后期)143例。比较三组救治情况、总住院费用,以及出院后半年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C组总缺血时间、到达医院至导丝通过闭塞冠脉血管(D2W)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B组(P<0.05);C组D2W时间达标率高于A组、B组,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C组住院总费用少于A组、B组(P<0.05);出院后半年内C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A组、B组,B组、C组病死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能提高院内急性STEMI的救治效果,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及D2W时间,提升D2W时间达标率,尽可能降低院内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减少住院费用,且患者...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对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胸痛中心为平台,以急诊绿色通道为基础,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流程,对STEMI患者实施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流程实施后12个月内收治的139例STEMI患者,与2013年9月—2014年9月流程实施前12个月收治的64例STEMI患者相比,有效缩短了STEMI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降低了STEMI患者医院病死率.结论 开展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流程能有效缩短STEMI患者诊断、转运、治疗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病死率,为后期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也是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能否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效率及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分别将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措施前后8个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各136例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发病-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心电图完成(FMC-to-ECG),首次医疗接触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FMC-to-双抗),导管室激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入门至球囊扩张(D-to-B)。结果研究组发病-to-FMC、FMC-to-ECG、FMC-to-双抗、导管室激活、FMC-to-B、D-to-B这些救治时间都较对照组短(P<0.01)。研究组发生心肌缺血症状、新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缩短了STEMI的救治时间,提高了STEMI的救治效率,减少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前与认证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前与认证后的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数据,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救治的119例患者纳入认证前组,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救治的160例患者纳入认证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救治效果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导管室激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证后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Z=-7.247,P<0.001)、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Z=-5.072,P<0.001)、肌钙蛋白报告时间(Z=-3.210,P=0.001)、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Z=-7.025,P<0.001)均短于认证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和死亡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和规范化运行可缩短急性STEMI患者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AMI)院前急救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分析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急诊科住院治疗过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82例进行回顾式比较分析,按其入院的方式分为救护组和自救组。救护组50例,自救组32例。分析对比两组治愈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救护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自救组(P<0.05),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自救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迅速明确诊断,提高( STE—AMI)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50-53+57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STEMI 200例为研究组,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STEMI153例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发病至首次医疗处理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至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或溶栓),住院期间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Killip分级及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房颤、室壁瘤及院内死亡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出院1年后死亡、再入院、心衰及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中首次医疗处理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至再灌注时间、住院期间NT-proBNP及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房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住院天数也缩短(P0.05);在出院后1年随访中STEMI患者死亡、再入院、心衰及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了STEMI再灌注治疗的水平,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降低了STEMI终点时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9月—2021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航天医院收治的52例患者设为常规组,按常规流程进行护理;2021年4月—10月收治的52例患者设为优化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比较2组救治时间、急救效果、护理评分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优化组总急救时间、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降低(P<0.05);院内复发率,也明显降低(P<0.05);急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优化组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STEMI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可显著改善急救效率、急救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进入临床路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要求进行治疗,采用自制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开始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及患者满意度得分。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溶栓开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明显降低住院日,降低住院总费用并缩短溶栓开始时间,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急救处置时间指标(抢救时间、心梗三联完成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水平、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胱抑制素-C(Cys-C)]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心梗三联完成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和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TnI、CK-MB、ICTP、IMA、Cys-C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STEMI患者可缩短急救处置时间,改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水平,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急救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立后9个月(2017年10月~2018年7月)和启动前同期9个月(2016年10月~2017年7月)STEMI病例,比较和分析胸痛流程中的关键指标。 结果 胸痛中心成立后,STEMI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门球时间和导管室激活时间较前均明显缩短(P<0。05);心电图传输比率和转诊比率较前均明显升高(P<0.05);患者预后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前均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日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 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优化了STEMI急救流程,缩短了STEMI患者院前和院内救治时间,提高了急救效率,改善了预后,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区域胸痛中心不同年龄段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现状。方法:纳入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2017年1月-2020年12月救治的275例急性STEMI患者,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来院方式、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S2FMC)时间、治疗方案、双绕行、首次医疗接触-导丝通过(D2B)时间、造影结果、再灌注延迟原因、罪犯血管和血流信息,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及描述区域胸痛中心不同年龄段再灌注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STEMI患者以老年、男性患者最常见;(2)患者来院方式为自行来院、网络医院转入、120呼叫和院内发病,不同组别来院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组别双绕行、治疗方案、罪犯血管和血流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所有入组患者发病后最短就诊时间13 min,最长1 956 min。患者12 h内就诊235例,青年组患者S2FMC时间>12 h的占比较中老年组S2FMC更多;(5)STEMI患者D2B中位数为82.10 min,再灌注延迟原因主要包括:家属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建立及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胸痛中心建立运行及优化救护流程前后6个月150例STEMI患者,其中对照组75例(胸痛中心建立运行优化救护流程前)和观察组75例(胸痛中心建立运行优化救护流程后)。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于胸痛中心建立运行及优化护理流程前后进行救治的时间及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对患者实施救护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立运行及优化护理流程为STEMI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机,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尤其是缩短行球囊扩张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