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盆底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20例,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盆底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及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86例产妇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产后常规护理,盆底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依从性和产后盆底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盆底康复组产妇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盆底康复组产妇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合理的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护理依从性,促使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流程化措施对顺产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及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流程化措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盆底肌电指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均值和疲劳值)、盆底肌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54/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电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疲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2/55),低于对照组的12.72%(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指导及Kegel训练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流程化措施可提高顺产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和肌电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护理的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笔者医院进行生产,并且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组进行基础护理加盆底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两组比较产妇产后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依从性为96.7%,对照组治疗总依从性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产妇极有可能发生盆地功能障碍,尽早的进行盆底的功能康复锻炼,有助有盆底功能恢复,盆底康复护理是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盆底康复护理,有助有产妇病情的快速恢复,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患者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对尿潴留及盆底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自然分娩的103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张力及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张力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的应用可显著降低产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改善盆底功能,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分娩且产后42d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286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经指导行家庭自行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产后6个月、1年检测两组盆底功能;并采用采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产后3个月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尿道后角(PUVA);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距离(UVJ-M)、膀胱颈下降值(BND)。结果:治疗组产后3个月BND、PUVA-R、PUVA-S、UVJ-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SD-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治疗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POP-Q分度AP指示点(cm)及阴道动态压力(cmH2O)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逐渐增强,Ⅴ级患者比例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可有效提高盆底功能,防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行产后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随访3年,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状况及产妇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为3级及以上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产后盆底异常检出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产妇在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Ⅰ类、Ⅱ类肌纤维异常的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予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缓解产妇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安全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于珍 《吉林医学》2015,(10):2052-2053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产后给予Kegel训练,观察组于产后给予早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Ⅳ级、Ⅴ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从不尿失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不漏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产妇盆底康复,方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对盆底近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产后42 d复查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92例产妇,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为阴道分娩产妇,观察组38例为剖宫产妇,均采取早期盆底康复锻炼,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纤维收缩力、盆底肌力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持续收缩压、快速收缩压分别为(17.26±2.21)cmH2O、(26.54±2.56)cmH2O,低于对照组的(19.23±2.1)cmH2O、(30.02±3.18)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持续收缩压、快速收缩压分别为(27.56±3.27)cmH2O、(46.34±4.43)cmH2O,对照组分别为(28.14±3.12)cmH2O、(45.87±4.41)cmH2O,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与对照组的9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5.92%,与对照组的23.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阴道分娩产妇还是剖宫产妇,通过早期盆底康复锻炼都可以较好改善盆底近期功能及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登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筛查,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力及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89-91+95
目的 分析产妇产后尿失禁及盆底肌是否会受到盆底康复时间选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经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产妇在产后48 h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产妇在产后42 d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轻度、中度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最大值与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产后越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越有利于修复盆底肌,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缓解盆底功能受损情况,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加快疾病恢复,有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区产后6~8周随访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及常规检查。将盆底肌力差确诊为存在PFD的960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的康复干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指导。结果:两组分别进行1个疗程观测,进行综合早期康复干预治疗的观察组较对照组在盆底肌力改善上有显著效果,有效率96.2%,在尿失禁、轻中度子宫脱垂的治疗上有明显效果,提高了性生活质量,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妇产后6~8周早期进行盆底康复干预治疗能改善盆底肌力,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该院经阴道分娩的25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在出院前经指导在家自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定期来院行盆底低频电刺激康复治疗。借助多普勒超声仪和盆底康复治疗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颈下降值(BND)、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距离(UVJ-M)、膀胱尿道后角(PUVA)、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及阴道动态压力,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SD、BND、UVJ-M、PUVA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I类II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和阴道动态压力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的2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改善盆底肌力和电生理特征,从而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提升产妇产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詹胜红 《当代医学》2016,(26):72-73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45 d 复查肌力≤3级,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2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顺产组121例和剖宫产组100例,分析2组产妇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对其产后盆底功能及盆底康复的不同影响。结果与治疗前(57.8%、44.0%)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脱落、阴道壁膨隆、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8.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产妇的肌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顺产组产妇肌力Ⅳ级(38.8%)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剖宫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均有影响,临床应用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改善产妇肌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针灸会阴穴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盆地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针灸会阴穴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针灸会阴穴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盈  潘红芳 《海南医学》2023,(10):1491-1494
目的 观察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理论(IMB)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接受基于IMB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门诊诊疗后期随访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功能指标(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及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静息压为(4.40±0.43)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0.38) mmHg,盆底收缩压为(47.94±2.39) 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6±3.3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的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乔国华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49-1250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陇西县巩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100例产妇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50例,甲组为剖宫产分娩,乙组为阴道自然分娩,观察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均采取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比康复前后盆底肌肌力,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尿失禁、大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阴道前后壁脱垂发生率高于甲组(P<0.05),康复前甲组盆底肌肌力优于乙组(P<0.05),康复后两组盆底肌肌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相对阴道分娩较小,但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产后早期行康复治疗,均可使盆底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9.
张晓红  周明  吴珊  万琴 《安徽医学》2017,38(7):925-926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连续选择2015年6~12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分娩的153例初产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入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75例接受产科常规监护治疗,观察组产妇78例接受产科常规监护治疗及早期盆底功能锻炼+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及产妇首次排尿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231.70±60.14)min vs (298.20±66.10)min, P<0.05)];对照组8例出现尿潴留,发生率为10.67%,观察组2例出现尿潴留,发生率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可有效缩短产妇产后排尿时间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63例,对照组63例,实验组应用活血祛瘀类中药口服1个疗程配合盆底康复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则应用盆底康复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1年后随访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评价Ⅲ级以上58例,对照组41例,压力性尿失禁实验组发生5例,发生率7.9%,对照组14例,发生率22.2%,直肠肛门功能障碍实验组发生3例,发生率4.8%,对照组11例,发生率17.5%,盆腔脏器脱垂实验组发生4例,发生率6.3%,对照组13例,发生率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笑散合四物汤配合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优于单纯盆底康复治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