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Zhu FF  Lin Z  Lin L  Wang MF  Zhou LR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7):591-594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9例符合FC罗马Ⅲ标准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临床症状积分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综合改善情况.结果 生物反馈训练后,FC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积分量表中排便间隔天数、费力程度、排便不尽和坠胀感、粪便性状、腹胀评分及总积分均有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改善).SF-36量表的8个维度(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的评分均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SAS量表评分(41.0±8.1比46.5±11.9)和SDS量表评分(44.0±8.2比51.2±11.5)亦显著降低(焦虑、抑郁状况改善).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不仅能有效改善FC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与抗心肌缺血治疗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128例,随机被均分为黛力新组(给予抗心肌缺血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和常规治疗组(单纯抗心肌缺血治疗)。疗程4周时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变化;半年后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黛力新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2%和84.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9.7%和68.8%(P均〈0.05),黛力新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1),且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焦虑评分量表(39.65±7.22)分比(53.30±8.50)分,抑郁评分量表(42.23±8.92)分比(57.47±9.50)分,P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均〉0.05);黛力新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类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2例FC患者,其中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3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行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患者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OOC组的肛管静息压与入院时同组和治疗后ST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OOC组肛管最大收缩压(146.73±24.51)mmHg明显高于入院时同组(112.51±22.5)mmHg及治疗后STC组(108.35±21.29)mmHg,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随访后OOC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8.25±2.27)显著低于入院时同组(11.01±3.14)及随访后STC组(11.43±3.71),P〈0.05。随访后OCC组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36.45±7.43)显著低于入院时同组(50.45±12.48)及随访后STC组(44.42±9.67),P〈0.05。但随访后OCC组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入院时同组及随访后ST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OC组患者治愈率(48.57%)明显高于STC组(29.73%),P〈0.05。结论生物反馈能有效治疗FC,对OOC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9例出现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心理干预(48例)与非心理干预(41例)的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伴抑郁症状患者通过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否更好地改善IBS相关症状。方法将临床诊断为IB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0;焦虑白评量表SAS标准分≥53为伴抑郁症状的患者2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取样本106例,随机分成药物抗抑郁治疗组35例(对照组)、心理干预组(药物抗抑郁治疗基础上加心理干预)35例和联合饮食组(心理干预组治疗基础上加饮食指导)36例,疗程6周。治疗期间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理症状白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并追踪其疗效。结果联合饮食组在治疗第4周末和第6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4.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7%和62.86%。与心理干预组相比,联合饮食组的总有效率也较高,从心身健康的改善来看,联合饮食组和心理干预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压力的减轻以及饮食的调整,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束治疗后第12周随访,联合饮食组的复发率仅有5.56%。结论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起着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IBS伴抑郁症状患者治疗效果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心理异常与症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异常状况,探讨它们与症状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NCCP患者和健康对照组90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评分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NCCP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5),平均焦虑、抑郁程度高于对照组(P〈0.001)。2、NCCP患者的症状积分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焦虑和抑郁在NCC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赛乐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抗抑郁组给予赛乐特20mg/d;常规组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应用消化系统药物。两组均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入组者治疗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及FD症状评分。结果 FD病人的SAS和SDS评分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治疗8周后抗抑郁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FD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FD病人普遍存在情绪问题,抗抑郁药物适合治疗有抑郁情绪的FD病人,不仅改善情绪状态而且明显改善FD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6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8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以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干预组SDS[(57.41±9.10)分∶(51.34±9.02)分]、SAS评分[(53.33±8.64)分∶(45.59±8.22)分]显著降低,P均〈0.01,SAQ量表中各项分值均有显著增加,SCL-90量表中各项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客观评估FD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理解消化不良症状产生的机制、指导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客观评估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和罗马Ⅲ心理社会警报问卷(RPAQ)对F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检出一致性。方法:纳入2008年11月~2010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FD患者,同时接受HAMA、HAMD他评以及SAS、SDS和RPAQ自评。结果:共纳入134例FD患者。HAMA对FD患者焦虑检出率为72.4%,明显高于SAS(24.6%)和RPAQ(31.3%)(P〈0.05);HAMD对FD患者抑郁检出率为47.0%,与SDS无明显差异(44.0%,P〉0.05),但明显高于RPAQ(20.9%,P〈0.05)。SDS与HAMD检出结果的总符合率为73.1%。HAMA/HAMD较SAS/SDS、RPAQ更易检出重度FD患者合并的焦虑和抑郁;SAS和RPAQ漏检约半数FD患者合并的中重度焦虑。结论:HAMA/HAMD较SAS/SDS、RPAQ更易发现FD患者合并的焦虑、抑郁状态,其检出率差异可能与量表不同的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心理社会因素在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心理社会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在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NER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在消化专科门诊就诊的有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和反食等症状的病例,行胃镜和24h食管pH监测等检查。对NERD进行分组,并对病理性酸反流组(n=49)、生理性酸反流组(n=50)和对照组(n=99)进行心理学评估。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Beck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等量表。结果:SCL-90评估显示NERD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分和总症状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ERD患者病理性酸反流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和总症状分均显著高于生理性酸反流组(P〈0.05),而强迫、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则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NERD患者的状态焦虑量表(SA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Beck抑郁自评量表、特质焦虑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性酸反流组的状态焦虑量表(SAI)评分高于生理性酸反流组(P〈0.01)。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在NERD的症状产生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病理性酸反流组的心理异常较生理性酸反流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状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7例脑出血后有忧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常规护理组(36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分别于入院时和干预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与干预前和常规护理组同期比较,干预组SDS[(58.15±8.57)分、(60.15±9.38)分比(51.20±7.81)分]、SAS评分[(58.55±6.86)分、(54.75±8.03)分比(45.85±7.14)分]显著降低,MLHFQ量表中所有分值均显著减少[总分:(64.75±6.08)分、(60.18±5.72)分比(42.45±4.71)分],P均<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出血后忧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且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的:分析GERD患者,尤其是老年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食管外症状、精神心理和生活质量状况,为GERD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07年1月~2009年7月连续纳入GERD患者296例(老年组160例,非老年组136例),同期纳入正常对照者60例。以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和食管外症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外症状,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SF-36健康凋查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外症状较正常对照组更常见且更严重,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间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GERD患者的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高,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SF-36评分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D患者常伴有精神心理异常和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更易罹患GERD,老年GERD患者食管外症状较常见,心理健康水平更易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状况。方法:对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对其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血管病患者的SAS[(39.13±8.15)分比(56.91±10.39)分]、SDS[(40.21±9.30)分比(59.36±11.42)分]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71例,占59.17%,其中焦虑状态35例(29.17%),抑郁状态22例(18.33%),焦虑抑郁状态14例(11.67%)。结论: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3.91±7.39)分,(38.67±6.59)分比(44.89±8.59)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5.68±7.92)分,(38.67±6.59)分比(46.81±9.68)分](P〈0.01)。12周末生活质量总指数试验组为(8.88±1.63)分,对照组为(7.94±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黛立新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更年期综合征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即黛立新加心理疗法(40例),心理对照组即仅予以心理疗法(25例);观察Kupperman评分表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血清激素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4.28±4.50):(8.33±4.20)]及临床疗效(90%:68%)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心理对照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下降[(32.50±5.61)mIU/ml:(54.38±5.26)mIU/ml,P0.05],卵泡刺激素(FSH)[(66.73±7.15)mIU/ml:(25.53±5.65)mIU/L]、雌二醇(E2)水平[(30.76±9.23)pmol/L:(19.55±8.14)pmol/L]明显上升(P均0.05)。结论:黛立新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效药物,心理干预也应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干预组、综合干预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既定方案的心理干预;综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既定方案的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黛力新片)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干预4周后进行调查,评价其心理疗效,通过患者症状及心电图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三组一般情况及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4周后,心理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患者的SAD和SDS评分差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综合干预组差值升高更明显(P<0.01);综合干预组和心理干预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x2=26.911,P<0.01x2=7.500,P<0.0167),综合干预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8,P<0.0167).结论 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在心理干预基础上加服抗抑郁药物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心室同步化起搏(Biventricular pacing,CRT)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30例行双心室同步化起搏患者术前及术后一天均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评[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包括焦虑(A)和抑郁(D)部分)和Beck抑郁量表(BDI量表)],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各15例,一周后再次评定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两组统计学差异。结果:所有双心室同步起搏患者术后一天焦虑抑郁情绪对术前[HAD(A):(6.82±3.96)vs(9.95±4.76);HAD(D):(5.53±3.37)vs(9.12±6.04);BDI:(7.41±5.01)vs(12.76±8.04)]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一周非心理干预组焦虑抑郁差值与心理干预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心理干预组术后焦虑抑郁情绪较术前比较亦有明显改善[HAD(A):(4.59±3.54)vs(9.95±4.76);HAD(D):(4.59±2.83)vs(9.12±6.04);BDI:(5.41±3.92)vs(12.76±8.04)],P<0.05,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心室同步化起搏能改善心肌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术后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能更加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为该类患者术后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功能性便秘(CIC)患者症状评分和心绞痛临床疗效变化。方法:48例冠心病合并CIC患者接受了生物反馈方法治疗,治疗前后接受“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调查,冠心病疗效指标评估,并与49例常规治疗同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均〉0.05),生物反馈治疗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0.01)。同时其冠心病总有效率(91.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2%(χ^2=6.572;P〈0.05)。结论:生物反馈方法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和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干预疗法对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6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治疗,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焦虑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8.23±0.218)分vs.(14.02±2.874)分,P<0.05;女:(9.02±1.070)分vs.(16.87±3.412)分,P<0.05].结论 心理支持干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心理,保障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