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洪 《吉林医学》2012,33(9):1959
目的: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妇科盆腔手术19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预防组各96例,较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预防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3.1%)显著低于常规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97-99
目的:观察并研究将预防性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护理;另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来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止血药物使用率分别为2.22%、6.66%,均低于较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6.29、6.43、5.17,P<0.05);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P<0.05)。结论:将预防性护理方法应用到妇科盆腔手术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能够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3.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坤  侯春霞 《中外医疗》2011,30(10):148+150-148,150
目的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方法做好妇科盆腔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加强术后观察,协助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做好术后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证率。结论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防治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妇科盆腔手术患者40例,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20位接受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采用专业的超声波检测对治疗结果进行检验后,发现患者的血栓溶解率约为91.15%,其中仅有4例患者出现肺栓塞病状,发病率为10.00%,而整个LEDVT在医院所有患者的发病率约为0.25%~6.54%。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会大大提高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妇科盆腔手术患者40例,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20位接受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采用专业的超声波检测对治疗结果进行检验后,发现患者的血栓溶解率约为91.15%,其中仅有4例患者出现肺栓塞病状,发病率为10.00%,而整个LEDVT在医院所有患者的发病率约为0.25%~6.54%。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会大大提高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常宁 《中外医疗》2013,32(6):27-27,29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搜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盆腔手术的270患者的病例资料,发现其中36例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6例妇科盆腔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妇科恶性肿瘤、阴式手术、患者年龄及手术时间是发生盆腔手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3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在盆腔手术后其血液凝集力增强、血流速度减慢、手术对血管壁造成的破坏,是引起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的主要因素,故对盆腔手术后的患者应加强预防护理,综合运用抗凝、溶栓等有效治疗手段,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诊治手段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共计32例,31例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死于急性肺栓塞。结论中老年人、肥胖的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高凝状态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肝素和尿激酶等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赵涤 《中国病案》2013,(6):80-80,F0003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78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健康教育、早期活动、弹力袜及SCD压力抗栓泵等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78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中发生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4%,低于文献报道。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压力泵(IPC)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6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于手术后即介入IPC进行双下肢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照组则于手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下肢股四头肌舒缩、踝泵运动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 研究组仅发生1例下肢DVT,对照组发生7例下肢DVT,2组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 vs 23.3%,P<0.05).结论 应用IPC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进行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可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董秀芳 《甘肃医药》2014,(5):367-368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妇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妇科腹部手术病人3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2例和干预组192例。给予对照组192例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192例除给予妇科腹部手术常规护理外,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有效的早期预防性护理措施,并于手术后一周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DVT的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10.9%。结论:早期预防性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了妇科腹部手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40例LEDV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LEDVT的发生率占妇科盆腔阴式手术的1.14%(40/3512)。40例全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经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或加用阿司匹林、活血化瘀中药治疗,39例治愈出院。结论:重视妇科盆腔阴式手术后LEDVT并发症临床表现,结合彩超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妇科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临床诊断DVT的首选方法为血管多普勒超声。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纠正贫血、术中操作精细、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深静脉形成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对DVT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55岁.因恶性神经鞘流行左侧阔韧带、膀胱恶性神经鞘瘤切除及左附件切除术,术中出血800 ml,输血600 ml,术后予抗感染、止血治疗.术后第1天患者即感左侧髂棘水平以下肿胀,术后第2天测量左大腿周径46 cm,右侧大腿周径38 cm,左下肢张力较右侧高,足背动脉搏动好.深静脉通畅试验示:左下肢深静脉回流受阻.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16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5天;尿激酶4万u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另予肠溶阿司匹林50 mg口服,患侧下肢抬高.术后1周余左下肢肿胀减退,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下肢DVT20例病例给予抗凝、溶栓、祛聚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及进行护理干预的全过程,总结并修订专科护理常规.结果18例治愈,进行2-5年随访无复发,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干预是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DVT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银萍  谢军燕  葛晓琳 《安徽医学》2015,36(8):1020-102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法将418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210例)和对照组(208例),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DVT 发生率。结果 DVT 总发生率为5.02%,观察组 DVT 发生率为1.43%(3/210);对照组发生率为8.65%(18/208),观察组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整体化护理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 DVT 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该组患者出现DVT的原因,并将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DVT的发生率、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分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DVT的发生率,确保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分别为(3.25±0.93)cm、(2.08±0.61)cm,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67%,96.67%,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轻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