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旭妮  周军  林琪  洪捷敏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04-110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共检出病变29例,阳性检出率为85.3%;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10例,小肠克罗恩病6例,小肠肿瘤4例,小肠溃疡3例,小肠钩虫病3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息肉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 方法2004年2月~2007年3月期间就诊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年龄在14~85岁之间,所有患者中有69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的出血灶,另17例患者由于身体状况未做过任何检查。 结果8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经胶囊内镜检查,71例在胃、小肠或结肠发现病变,病变的总诊断率为82.56%(71/86),胃内黏膜病变检出率为44.19%(38/86),主要有胃内小动脉出血6例,胃内黏膜糜烂、浅溃疡19例,胃内隆起或息肉13例;小肠黏膜病变的检出率为72.09%(62/86),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12例,小肠多发息肉8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11例;小肠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13例,其中7例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小肠黏膜糜烂27例;小肠憩室4例,15例患者的胃肠道黏膜未发现病变。有26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2处以上的病变。 结论M2A胶囊式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是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产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共检出病变20例,包括小肠肿瘤5例(间质瘤2例,小肠癌2例,淋巴瘤1例),血管畸形3例,新鲜出血3例,小肠多发及孤立溃疡3例,小肠钩虫病2例,小肠糜烂2例,Meckel憩室1例,结肠息肉1例。结论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率可达83.3%,且安全易为患者接受,可作为该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就诊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4 6例,年龄在1 9~78岁之间,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子胃镜、纤维结肠镜和小肠系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的出血灶.结果 46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发现小肠异常38例,未见异常8例,总阳性检出率为82.6%.其中,小肠血管畸形9例.小肠粘膜弥漫性炎症9例(其中Crohn病3例),小肠占位7例,回肠末端糜烂、出血伴溃疡4例,小肠活动性出血3例,小肠憩室2例,小肠息肉2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2例.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无创伤,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是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行OMOM型胶囊内镜检查的3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6例(96.4%)患者的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部;125例(34.8%)患者因1 h未能通过幽门用胃镜圈套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胶囊内镜阳性病变233例(64.9%)。5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检出阳性病变42例(77.8%),其中血管病变24例,溃疡病变12例,寄生虫1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憩室3例;189例腹痛患者中,阳性病变135例(71.4%),其中糜烂性病变71例,溃疡性病变37例,炎症反应性病变14例,血管性病变9例,寄生虫3例,小肠息肉1例;105例腹泻患者中,发现阳性病变55例(52.4%),其中糜烂性病变19例,溃疡性病变16例,血管性病变11例,黄斑瘤5例,小肠息肉4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小肠炎症性疾病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对24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21例),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受检者中,小肠息肉7例,小肠新生物2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炎症2例,小肠钩虫病2例,阴性9例,病变检出率为62.5%,其中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整个操作过程患者耐受性佳,无任何并发症,检查成功率100%。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的患者。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肠出血或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81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和腹痛患者行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9例胶囊内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1例胶囊内镜未进入小肠,其余71例共发现小肠病变132处,小肠病变检出率88.75%。这些小肠病变包括炎症36例,血管病变24例,隆起性病变16例,息肉15例,小肠内血液覆盖12例,溃疡11例,小肠蛔虫6例,憩室5例,克罗恩病5例,钩虫病1例,小肠发育不良畸形并内瘘1例。胶囊内镜诊断的5例间质细胞瘤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而克罗恩病、淋巴瘤、血管瘤等隆起性病变在胶囊内镜均未能正确诊断。胶囊内镜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安全性好,但定性诊断能力有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秋琳 《微创医学》2014,(6):714-71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2例疑诊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患者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成功率为96.2%。2例胶囊滞留,经外科手术取出。共发现小肠病变31例,阳性率59.6%。其中,可疑肿物2例、血管性出血2例、溃疡或多发黏膜糜烂14例、寄生虫6例、小肠淋巴滤泡增生3例、小肠憩室1例,新鲜出血影响视野观察3例。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高,安全性好,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双气囊小肠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疾病的诊断,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156例疑诊为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随后对87例阴性患者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结果156例患者中69例胶囊内镜检查阳性,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2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17例,总体阳性诊断率44.2%(69/156),检出的主要病变有:小肠炎症(粘膜糜烂、溃疡)32例,小肠肿瘤24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9例,小肠憩室1例,白塞病2例,小肠结核钙化灶1例。87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额外检出小肠病变12例,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率为13.8%(12/87),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9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3例,检出病变有: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肿瘤2例。 结论胶囊内镜对于表现为隆起性、浸润性、溃疡和多发性病灶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的诊断能力,但对小肠憩室和病变局限病灶较小的小肠血管发育异常者诊断能力有限,与双气囊小肠镜有效结合运用能大为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王云  易小敏  王毅  莫乐君 《实用全科医学》2011,9(5):688-689,F0003
目的分析评价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曾进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14次胶囊内镜检查,除1例患者外,其他12例患者成功检查13次,成功率为92.86%(13/14),无穿孔、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11例检出病变,检出率为91.67%(11/12),其中小肠多发性溃疡4例,小肠多发性糜烂伴蛔虫及钩虫感染1例,小肠紫癜1例,小肠多发性憩室伴蛔虫感染1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黏膜呈节段性炎症性、增生性改变2例;1例未发现异常。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安全、患者无痛苦、检查阳性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王云  易小敏  王毅  莫乐君 《中华全科医学》2011,9(5):688-689,831
目的分析评价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曾进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14次胶囊内镜检查,除1例患者外,其他12例患者成功检查13次,成功率为92.86%(13/14),无穿孔、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11例检出病变,检出率为91.67%(11/12),其中小肠多发性溃疡4例,小肠多发性糜烂伴蛔虫及钩虫感染1例,小肠紫癜1例,小肠多发性憩室伴蛔虫感染1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黏膜呈节段性炎症性、增生性改变2例;1例未发现异常。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安全、患者无痛苦、检查阳性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血管畸形8例,小肠肿瘤4例(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为空肠间质瘤,1例为血管瘤),小肠憩室2例(手术证实1例为Mechel憩室),小肠克罗恩病3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多发溃疡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3例,另发现小肠非特异性炎症7例,小肠寄生虫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检出率较高,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OMOM型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评价胶囊内镜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5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25例出血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斑片状糜烂3例,小肠血管畸形3例,小肠肿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小肠溃疡或溃疡型病灶3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炎症性改变5例,未发现任何异常者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检查成功率高,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E检查2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顺利吞服胶囊,1例未完成检查。通过幽门时间平均为52.45 min;27例未能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进入结肠时间平均为5.44 h.173例患者检出病变359处,上消化道病变43.45%(156/209),小肠病变196处(54.59%,196/359),结肠病变7处(1.96%,7/359)。98例(56.6%)检出小肠良性病变,小肠溃疡性病变检出21例,肿瘤占位性病变2例,小肠出血4例,小肠异物(寄生虫)2例,其他小肠病变(小肠黏膜隆起、息肉、静脉瘤及憩室等)15例。结论CE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小肠疾病的诊断,尤其对于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2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结果21例行胶囊内镜检查,肠道血管畸形9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息肉2例,空肠炎症1例,阴性7例,病变检出率为66.7%(14/21例)。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安全,无创伤性,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夏雨 《中外医疗》2012,31(21):177-17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48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检查成功率100%,胶囊均顺利排出体外,共发现小肠病变36例(75.00%,),其中小肠血管扩张7例,血管瘤2例,小肠溃疡6例,克罗恩病3例,小肠息肉4例,间质瘤5例,小肠黏膜炎症及糜烂8例,钩虫病1例。结论OMOM胶囊内镜操作简单、无创伤、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对小肠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系统的性能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总结41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疑有消化道疾病的41例检查中,共检出病变49例次,包括小肠炎8例(均为非特异性局限性炎),胃炎31例,胃及小肠息肉3例,小肠静脉瘤1例,小肠出血1例,钩虫症2例,鞭虫症2例,蛔虫症1例。未见异常4例。总阳性检出率为90.24%,小肠阳性检出率为43.90%。胶囊未能通过回盲瓣2例。胶囊检查时间平均为314min(108~550min),排出时间平均为1539.25min(186~2596min)。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于胃及小肠疾病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腹痛患者可考虑做此检查。随着国产OMOM胶囊内镜的普及,对小肠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胶囊内镜检查103例疑有小肠疾病患者。结果 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出小肠病变68例,检出率为66.02%,其中检出小肠寄生虫9例,小肠溃疡5例,新鲜出血3例,小肠间质瘤2例,息肉3例,小肠多发异常隆起1例,小肠憩室2例,血管畸形30例,非特异性炎症1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安全性好,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1.7%;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是无创性、可视性检查、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梁权  易小敏  黄一鲜 《广西医学》2010,32(1):120-121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贫血48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干预。结果48例患者检出阳性病例45例(93.75%)。其中慢性胃炎伴黏膜糜烂9例,小肠克罗恩病2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肿物性质待查4例,空肠活动性出血3例,小肠炎症16例,小肠多发性溃疡5例,小肠寄生虫感染4例,未发现异常3例。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检查方法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胶囊内镜的检查成功率及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