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02例疑诊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任何痛苦和并发症。其中172例患者发现阳性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5.1%(172/202),158例患者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为78.2%(158/202)。所检出的疾病包括糜烂、溃疡、血管发育异常、憩室、克罗恩氏病、息肉及肿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安全、有效,无任何并发症,诊断率较高,对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OMOM胶囊内镜(C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经CE检查的32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检查成功率为100%,CE均顺利排出体外,共发现小肠病255变例。结论:OMOM胶囊内镜操作简单,给患者带去的伤害较小,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较高,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要的辅助性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胶囊内镜检查对各类小肠疾病的检查效果及护理。方法:对73例各类小肠疾病患者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除1例外,其余72例均顺利完成检查。诊断小肠血管畸形、静脉瘤13例,小肠炎症10例,克罗恩病、小肠新生物、肠道寄生虫病各6例,小肠溃疡性病变4例,小肠多发息肉、小肠间质瘤、门脉高压性肠病、活动性出血未能发现病因各3例,异位胰腺、可疑肠易激综合征各2例,升结肠肿瘤、放射性肠炎各1例,未见异常10例。结论:胶囊式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效果好,但需改进和完善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06~2012-07间,325例经B超、CT、胃镜和肠镜等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75例,慢性腹痛88例,慢性腹胀37例,慢性腹泻25例)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评价其阳性率、确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325例患者中有245例发现阳性病灶,总体阳性率75.38%;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82.30%(144/175),慢性腹痛的阳性诊断率为67.00%(60/88),慢性腹胀的阳性诊断率为67.60%(25/37),慢性腹泻的阳性诊断率为64.00%(16/25),5例(1.50%)发生胶囊滞留,受检者顺应性、安全性良好。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且无创伤,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病因诊断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胶囊内镜时患者的顺应性和安全性,评估胶囊内镜在途经食管、胃、大肠与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2年2月,对36例受检者进行了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的小肠疾病有26例: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扩张、黏膜脂肪斑各4例,多发性溃疡、出血5例,蛔虫症2例,淋巴滤泡重度增生2例,息肉2例,NSAID相关性胃炎及小肠病变2例,十二指肠炎症1例。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受检查顺应性良好,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对途经的食道、胃、大肠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怀疑小肠疾病以及不宜行创伤性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82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小肠患者中,成功通过回盲瓣到达结肠者79例;胶囊通过率为96.34% (79/82);49例发现病变,阳性检出率为59.76%(49/82).结论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小肠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夏雨 《中外医疗》2012,31(21):177-17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48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检查成功率100%,胶囊均顺利排出体外,共发现小肠病变36例(75.00%,),其中小肠血管扩张7例,血管瘤2例,小肠溃疡6例,克罗恩病3例,小肠息肉4例,间质瘤5例,小肠黏膜炎症及糜烂8例,钩虫病1例。结论OMOM胶囊内镜操作简单、无创伤、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对小肠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胶囊内镜检查103例疑有小肠疾病患者。结果 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出小肠病变68例,检出率为66.02%,其中检出小肠寄生虫9例,小肠溃疡5例,新鲜出血3例,小肠间质瘤2例,息肉3例,小肠多发异常隆起1例,小肠憩室2例,血管畸形30例,非特异性炎症1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安全性好,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检查中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61例病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4—10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66例病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查看和询问病史以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说明检查的原因、目的、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常规的肠道准备方法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如充分术前评估、个性化心理护理、严密监督肠道准备过程、加强胶囊运行速度的实时监控,对胶囊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或胶囊运行速度过快的患者进行体位变换等指导,确保胶囊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全小肠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及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两组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检查成功率及病变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检查中的成功和病变检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医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应用胶囊内镜检查100例,分为症状组和体检组,其中症状组72例(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慢性腹痛28例,慢性腹泻23例和慢性腹胀5例),体检组28例(无消化道症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查过程中受检者无痛苦,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胃运行时间为3~226min,中位时间为28min;小肠运行时间47~403min,中位时间为230min。小肠疾病总体检出率为45.00%,症状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51.39%,体检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28.57%,症状组小肠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检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不能解释原因的消化道症状患者,胶囊内镜有显著的小肠疾病检出率。胶囊内镜对诊断小肠疾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小肠疾病的诊断十分困难。胶囊内镜检查是新的无创性主要用于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 ,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对 18例经X线钡剂造影、胃及结肠镜检查正常 ,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18例中发现小肠病变 10例 ( 5 5 .6% ) ,包括血管发肓不良、肿瘤、Crohn氏病、溃疡等。检查过程中无任何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能清晰地观察小肠 ,安全性好 ,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技术已在我国逐步开展,对怀疑小肠病变的患者,如何选择双气囊内镜和(或)胶囊内镜,由于开展研究较少,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比较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探索二者对怀疑小肠病变患者的最佳应用方式。 方法我院临床怀疑小肠疾病并行双气囊内镜和(或)胶囊内镜检查者,按检查方式分为3组,即单纯双气囊内镜检查组,单纯胶囊内镜检查组,以及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组,分析3组构成人群的临床特征,病变总体检出率,不同性质病变检出率,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不同检查方式的评价,最终加以比较,为合理应用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提供帮助。 结果3组人群临床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3种检查方式也许适合不同临床特征的人群。其中胶囊内镜检查组体检人群及已经证实为IBD的患者需进一步查明小肠是否存在病变的患者显著多于其它2组。单纯胶囊内镜检查组中小肠出血患者25例,13例发现病变,阳性率52.0%,为胶囊内镜各组临床特征人群中阳性检出率最高者。其次依次为IBD患者(6例,46.2%),腹泻、腹胀、消瘦(2例,11.1%),不明原因腹痛(1例,7.1%)以及体检人群(0例,0%)。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2.4%。单纯双气囊内镜检查组中92例怀疑小肠出血者,检查阳性84例,阳性率91.3%;39例腹痛患者,检查阳性24例,阳性率61.5%;腹泻、腹胀、消瘦的23例,检查阳性16例,阳性率69.6%;IBD患者3例,阳性率50.0%,总体阳性率80.6%。另外,本组患者1次检查成功率为63.9%(99人)。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组患者18人,其中17人先行胶囊内镜检查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双气囊内镜病变检出高于胶囊内镜。另外,本组人群凡是经胶囊内镜初步证实或怀疑病变者,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1次成功率为100%。双气囊内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分别出现并发症2例及1例。患者评价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耐受性及经济条件是决定患者选择检查方式的重要因素。 结论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或肛双气囊内镜检查是一项易为可疑小肠疾病患者接受的、安全的检查方法,尽管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的病变检出率可能高于胶囊内镜,但胶囊内镜仍可以作为常规检查阴性而经济条件优越并可疑小肠病变患者的首选筛查性检查,同时可以指导双气囊内镜检查的方向性(即选择经口双气囊内镜或经肛门双气囊内镜检查),提高双气囊内镜的1次诊断成功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可结合二者灵活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了解小肠肿瘤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期间进行的53例胶囊内镜检查检出的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小肠X线检查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53例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肿瘤9例,检出率为16.98%。无症状者3例,无症状人群中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11.11%(3/27);有症状者6例,症状主要包括:便血、腹痛、腹泻,病程平均为3.83年(1~10年)。胶囊内镜检出的小肠肿瘤包括癌1例、淋巴瘤1例、平滑肌瘤2例、息肉2例、脂肪瘤1例、小肠粘膜下肿物2例(性质未明)。6例经胶囊内镜证实有小肠肿瘤的患者小肠气钡造影只检出1例,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高于小肠气钡造影。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能力,为降低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对疑有小肠肿瘤致肠腔狭窄者应行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胶囊内镜对采用传统方法 未能明确的小肠可疑克罗恩病患者的诊断效果,以探讨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4月,笔者对45例可疑患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上述患者均存在腹痛、消瘦、便潜血阳性、缺铁性贫血、腹泻和发热等症状,并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且病程均超过2年.结果 45例患者中25例(55.6%)被诊断患有小肠克罗恩病,20例(44.4%)患者没有阳性发现.病变主要累及小肠远侧端,病变表现为黏膜糜烂(6例),溃疡(10例),结节样黏膜增生(6例)和肠腔狭窄(3例).结论 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医疗设备,对传统的检查方法 均无阳性发现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以成为早期发现小肠克罗恩病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门诊和住院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腹痛腹胀腹泻等患者共56例。所有患者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病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56例检出小肠疾病40例(71.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26例检出小肠疾病23例88.4%(23/26),腹痛腹胀腹泻等组30例检出小肠疾病17例56.6%(17/30)。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安全,且价格低、无创伤。可作为小肠疾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陈荣伟 《中外医疗》2012,31(19):32-32
目的探究胶囊内镜在小肠钩虫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间收治的6例小肠钩虫病患者,对其临床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判定胶囊内镜检测的准确性。结果B超、胃镜、肠镜、小肠钡灌、CT等检查诊断均未检测出结果,胶囊内镜检测准确率为100%。结论胶囊内镜诊断小肠钩虫病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5年10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325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症状组),经胃肠镜检查、腹部CT、钡剂造影等检查均未能明确诊断,采用以色列PillCam胶囊内镜或韩国MiroCam胶囊内镜检查,并以53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作为对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多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和贫血接受检查,中青年则以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325例中有318例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为97.8%;完成全小肠检查288例,成功率为88.6%。其中186例发现小肠病变,病变检出率为57.2%;169例患者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率为52.0%。所检出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血管畸形、糜烂、溃疡、息肉、憩室、肿瘤、吸收不良等。53例无症状体检者全部完成检查,发现小肠病变13例,病变检出率为24.5%,6例明确病因,诊断率为11.3%。结论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成功率高,对疑似小肠疾病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无症状体检者也有较好的筛查价值,尤其对老年人安全、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胶囊内镜或双气囊内镜在疑似小肠病变中的最佳诊断模式.方法 将临床疑似小肠病变233例依诊断方法分组,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考虑患者意愿是否追加双气囊内镜检查.结果 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并发症分别为1和5例,检出率为66.7%和4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检出率为49.1%,联合检出率可达70.2%,与单纯双气囊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1).两种方法检出率与病例临床特征有关.患者耐受性及经济条件是决定患者选择检查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 两种诊断方法均可接受,安全,若患者病情许可,使用双气囊内镜检查,可提高一次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小肠疾病的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A组5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和B组16例慢性腹痛腹泻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并将A组分为二组:A1组显性出血,A2组隐匿性出血。结果:A组检出病变37例,阳性检出率为71.2%(37/52),其中A1组阳性率为83.3%(30/36),A2组阳性率为43.8%(7/16),B组检出病变3例,阳性检出率为18.8%(3/16)。A组和B组、A1组和A2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1)。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平均为457min(373~668min),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为82.4%,1例患者出现胶囊嵌顿,其余胶囊排出体外时间平均为59.1h(18~170h)。结论: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检查阳性率高,特别是有明显出血者,应作为首选检查。而对慢性腹痛腹泻的阳性发现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