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乳凝集法与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乳凝集法与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优越性。方法分别采用胶乳凝集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5例病人血清和2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RP。结果速率散比浊法的灵敏度、临床符合率显著高于胶乳凝集法(P<0.01)。结论速率散射比浊法是一种较好的CRP定量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解洁  张铁翼 《吉林医学》2008,29(17):1448-144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例和健康者40例的血清类风湿因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检测RF定量为(96.57±48.58)U/ml,健康者RF定量为(6.47±5.36)U/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组RF阳性率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高于乳胶凝聚法,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RA患者的特异性分别为91.4%和84.5%,明显高于胶乳法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RA患者RF的敏感性较高,但胶乳凝集法简便易行,但特异性相对较低,诊断效率略低于散射比浊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对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组)、5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照组1)和55例健康者(对照组2)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1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56.36%(31例)和23.64%(13例),对照组2无阳性结果,诊断效率为74.48%;胶乳凝集法检测三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74.55%(41例)、45.46%(25例)和21.82%(12例),诊断效率为66.12%。。结论:两组方法仅能对Ig-RF进行检测,免疫散射比浊法对类风湿因子的敏感度比胶乳凝集法低,特异性比胶乳凝集法高,但诊断率略高于胶乳凝集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3TP)检测80例梅毒血清样本,测出阳性结果的标本再使用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结果: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87%和100%,灵敏度分别为98.81%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8.56%与99.1%。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化学发光法。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均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可以代替现行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化学发光法,且由于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可对血清内梅毒抗体进行定量检测,便于疗效和预后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3TP)检测80例梅毒血清样本,测出阳性结果的标本再使用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结果: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87%和100%,灵敏度分别为98.81%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8.56%与99.1%。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化学发光法。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均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可以代替现行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化学发光法,且由于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可对血清内梅毒抗体进行定量检测,便于疗效和预后检查。  相似文献   

6.
两种测定类风湿因子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乳胶凝集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比较两种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得出本实验室使用比浊法对RA诊断的最佳临界值.方法 597例患者定为实验组,其中RA患者124例,非RA患者473例,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同时采用乳胶法和比浊法测定其血清RF,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制比浊法的ROC曲线.结果 乳胶凝集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55%、87.76%,速率散射比浊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16%、98.31%,其测定RF的最佳临界值是40 IU/mL,比传统以20 IU/mL作为正常参考值相比,特异度明显升高.结论 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呈较好的一致性,后者测定RF对RA的诊断价值更高,建议用40 IU/mL作为RA诊断的界限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透射免疫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同时检测了80例各种患者血清中CRP浓度。结果:两种方法在8—20mg/L、20~40mg/L、40~80mg/L、80~160mg/L、160~300mg/L范围内测定C反应蛋白的相关系数是0.990、0.996、0.995、0.992、0.997.说明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是良好的,而在低值1~8mg/L的测定中两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28.结论: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在低值和高值测定中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CRP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RF和AS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对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类风湿因子(RF)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58例患者血清RF含量和96例患者血清ASO含量以及25例健康正常人血清RF和ASO含量,并同时与乳胶凝集法结果对比.结果:批内、批间变异系数RF分别为1.83%和3.82%,ASO分别为2.76%和5.28%.定量检测具有满意的线性响应(RFr=0.987,ASOr=0.995).免疫比浊法ASO阳性率为16.6%,乳胶法为8.3%,RF比浊法阳性率为24.1%,乳胶法为18.4%,比浊法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胶法.测定25例健康正常人,RF均小于20IU/ml,ASO均值为70.7±55.6IU/ml.结论:本方法的重复性、准确性、稳定性、特异性均较好,脂血、溶血、黄疸无明显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胶凝集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RF单位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检测类风湿因子(RF)单位值两种方法,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利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81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41例和正常人40例,并同时做乳胶凝集测定。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RF值明显高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P<0.01)。随病情加重,RF单位值两种方法呈平行上升,且速率散射比浊法的阳性率高。应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明显优于乳胶法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AS组(HLA-B27阳性48例,HLA-B27阴性12例)和对照组(30例健康者)血清中VEGF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中C-RP水平。结果:HLA-B27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LA-B27阳性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HLA-B27阴性组(P<0.05);AS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EGF与C-R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371,P=0.001)。结论:VEGF是与AS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与C-RP联合测定可以有效的应用于AS辅助诊断和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