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目的 对比碘仿海绵与碘仿纱条填塞颌骨囊肿摘除后骨腔对创口愈合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牙源性颌骨囊肿 6 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均采用口内切口 ,将囊肿全部摘除 ,冲洗骨腔 ,吸净。治疗组 37例 ,填塞碘仿海绵后缝合加压包扎 ;对照组 2 9例 ,将碘仿纱条填塞于骨腔 ,放入的碘仿纱条从拔牙窝引入口腔内者 7例 ,从手术切口引入口腔内者 2 2例。两组术后均行抗感染治疗。③结果 治疗组创口一期愈合率为 94.6 % ,对照组为 48.3%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18.2 4,P <0 .0 1)。④结论 碘仿海绵有促使骨腔血块凝结机化 ,减少骨腔感染 ,提高创口一期愈合率的作用。该法操作简便 ,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碘伏纱条与雷佛奴尔纱条用于感染性创口换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0 3例脓肿切排 ,术后切口感染 ,溃疡 ,外伤后创口感染等感染性创口用碘伏纱条与雷佛奴尔纱条换药 ,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2年以来 ,作者随机选择在我院门诊换药的皮肤感染性创口患者10 3例 (年龄 14~ 72岁 ,平均 36 .6岁 )。其中脓肿切排 2 4例 ,外伤后创口感染 2 5例 ,甲沟炎拔甲术后 6例 ,腋臭切除术后切口感染 6例 ,肢体囊肿摘除术后切口感染 4例 ,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 7例 ,肝癌术后切口感染 2例 ,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 8例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 8例 ,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 6例 ,下肢溃疡 7例。2 方法2 .1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包皮环切术中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的利弊.方法选取2013 -01~2013-09间我院收治的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在包皮环切术中分别采用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方法,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创口出血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缝合包扎组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2.5±4.2)min;外部加压包扎组手术时间为23~38 min,平均(30.2±3.8)min.缝合包扎组术后当夜阴茎勃起引发伤口出血6 例,外部加压包扎组为3例.缝合包扎组3例因油纱条拆除时创口再次出血延期愈合,外部加压包扎组均7 d愈合.缝合包扎组创口因拆除油纱条时导致血痂脱落,少数患者创口延期愈合,且美观度欠佳,外部加压包扎组术后创口均平整愈合,创口对合良好、美观.结论 包皮环切术中采用油纱条外部加压包扎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美观、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1993年以来 ,我院采用开窗旷置术治疗马蹄型肛瘘 15 1例 ,环形肛瘘 1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3年前用全程切开术治疗马蹄型肛瘘 2 40例 ,此为对照组。 1993年后用开窗旷置术治疗此类肛瘘 15 2例 ,此为观察组。1.2 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术中常规消毒麻醉后 ,用探针从外口进入窦道并从内口引出 ,拉出肛外 (此类肛瘘外口多在膝胸位 1、11、12点 ,约占此类肛瘘的 75 % ,内口多在与外口相对应部位 ) ,沿探针用手术刀切开后稍扩大创面 ,然后用弯止血钳钳头朝上 ,向肛门两侧之窦道内插入。当止血钳头到达…  相似文献   

5.
术后切口裂开再次愈合较难 ,传统的方法大多是用雷佛奴尔湿纱条或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 ,直至切口愈合。我院应用清创后蝶形胶布粘合加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外敷促进切口愈合 ,疗程短 ,愈合效果满意 ,瘢痕小而平整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清创后用蝶形胶布粘合固定加外敷表皮生长因子 (A组 ) 1 0例 ,均为腹部切口裂开。其中妇科手术后 3例 ,产科 (剖腹产术后 ) 7例。切口长度 3~1 0 cm。传统清创后用雷佛奴尔湿纱条每日换药 1 0例 (B组 ) ,同为腹部切口。2 治疗方法将腹壁切口因血肿、感染、脂肪液化等原因所致的切口部分或全层裂开的创口…  相似文献   

6.
黎超平 《广西医学》2010,32(9):1083-1084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纱条填塞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肛瘘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行挂线术,治疗组术后用无菌纱布浸泡康复新液填塞瘘管切口内,对照组术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瘘管切口内,均每天换药1次,直至切口愈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瘢痕痒痛、伤口红肿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复新液纱条填塞瘘管切口辅助治疗肛瘘疗效优于凡士林纱条填塞,可以明显减轻术后伤口疼痛,促进切口肉芽组织快速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科采用一期根治手术加中药内服治疗肛同肤肿9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用例,女16例,年龄19岁~65岁,均为脓肿急性发作期,且无明显手术禁忌症。2治疗方法及疗效所有患者全部行急诊手术,采用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肛周四点局部麻醉。指诊探明脓腔大小、位置及内口等情况。在脓腔波动感明显处皮肤作一垂直于肛缘切口,在食指引导下用硬质探针或弯头血管钳探得内口后穿出,沿探针切开脓腔,切除脓腔周围坏死腐烂组织,用刮勺搔刮,并使创面呈梭形开放。灭滴灵液冲洗脓腔后凡士林纱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痔术后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260例内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0例采用内痔生肌散油纱条敷于痔切口,对照组130例采用0.5%的甲硝唑纱条敷于痔切口,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6.6±3.1)天,较对照组(24.7±4.5)天显著缩短(P <0.001);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内痔生肌散油纱条对痔术后创口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阑尾炎术后腹壁慢性潜行性溃疡是外科罕见的严重切口感染,系腹壁切口皮下感染广泛浸润后逐渐形成多处窦道,病情顽固,病程较长,国内文献未见报道。女性,46岁,农民,1977年8月3日入院,次年6月16日出院,住院320天。主诉:阑尾炎术后腹壁切口反复感染并形成多处窦道已28个月。现在史:患者于1975年4月1日在某医院施行阑尾切除术。出院20天后,发现阑尾切口感染化脓,再次住院作切开引流术。术中发现创口内遗留凡士林纱布条1根,当即取除。术后不久,又发生感染、形成腹壁窦道,多次扩创换药,日久不愈,疑为窦道与腹腔相通,先后2次作剖腹探查,均证实窦道未通至腹腔。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创口临床多见。我院自1994年7月至1998年8月采用冰硼散治疗感染性创口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23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12~56岁,平均年龄42岁。外科术后切口感染6例。外伤性感染10例。体表软组织感染7例,最大的感染性切口长4cm,深1.5cm,最小的感染性创口面积1.5×1cm。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外科常规清理创面,碘酒、酒精消毒周围皮肤,将利凡诺尔纱条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10天,在感染未控制的情况下,再用棉…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以来共收治腹壁窦道49例。其中窦道搔刮术32例,窦道切除术17例,疗效满意。49例窦道中,男38例,女11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9岁。窦道发病时间为15天、93天、平均54天。疗法 1、窦道搔刮术:窦道周围进行消毒,局麻后刮匙对窦道进行搔刮,将所有的异物,陈旧的肉芽组织或线结搔刮;直至窦道四壁有少量鲜血出时,再以0.1%的雷佛奴尔纱条充填隔日换药。若7—15天窦道病变未见好转时,可再搔刮。一般以3次为宜。2、窦道切除术:术前窦道以40%碘化油或40%的泛影葡胺3—5ml注入并摄片。术前在预定窦道切口用2%龙胆紫棉捧描绘再以25%碘酊复制一遍。麻醉、消毒后、沿窦道四周作一棱形切口窦道注入1%美兰以探针为引导,逐步探入在美兰标志组织外方约0.5—1cm处潜行切入用电灼严密止血,用“(?)”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6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忠  李泽明 《四川医学》2001,22(10):946-946
笔者于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62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8例 ,女性 34例 ,年龄 31~ 72岁 ,平均 5 6.8岁。随机分成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30例。1.2 治疗方法 :渗液较多者 ,将伤口分开 1.0 cm,用消毒棉签擦干后上盐水纱条 ;少量渗液者用消毒棉签挤压伤口两侧 ,盖消毒敷料。均每天换药 1次。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局部处理基础上加 65 4 - 2 10 mg,丹参注射液 2 ml,沿切口分别注射于两侧的皮下组织内 ,每天 1次。若无其他并发症则于术后 3日起改为口服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混合痔剥扎术后,切口创面愈合慢,肉芽组织生长过快而发生水肿。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自制的复方锡类膏制成的药物纱条作局部创口引流,经280例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显著,能促进皮肤粘膜早期愈合,消除肉芽组织水肿等功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0例,其中男160例,女120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19岁。病程2月~20年。手术创口1~4个。1.2换药方法及时间术后第2天开始,便后温盐水坐泪洗净,用1%新洁尔灭棉球清洗创口,灭满灵液冲洗,用复方锡类膏制成的药物纱条作局部创口引流,每日更换1次。凡糖尿病合并混合痔术后禁用。2复方…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95年至2002年我们采用高渗盐白砂糖治疗腹部切口裂开51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收治患者女性,年龄25~71岁,平均48岁,均为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裂开者。发生时间:术后第3d至术后1个月,其中切口感染化脓裂开者15例,皮下脂肪液化36例,其中4例形成窦道,均为非糖尿病患者。1.2 治疗方法 ①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②常规创面皮肤消毒后,高渗盐水冲洗余腔、擦尽,将干净白砂糖堵塞皮下空腔窦道,干棉球吸干创口残余渗液,表皮裂口处置纱布1块,其上蝶形胶布固定关闭死腔。3~5d打开同法换药1次,直至愈  相似文献   

15.
宫腔填塞纱条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采用宫腔填塞纱条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PPH) 1 1 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 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我院共住院分娩 1 875 3例 ,剖宫分娩 7461例 ,正常产 1 1 2 92例 ,宫腔填塞纱条 1 1 6例 ,约占分娩总数的 0 .62 % ,其中 39例为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在 30 0~ 5 0 0 ml之间 ,预防性自子宫切口填塞 ;69例出血量在 5 0 0 ml以上 ,行治疗性宫腔填塞 ;4例为剖宫产术后出血量≥ 5 0 0 ml,自阴道填塞 ;4例为正常产后 2 h内出血量≥ 5 0 0 ml,亦经阴道行宫腔填塞纱条。2 出血原因及出血量  1 1 6例中 ,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两种不同切口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并得到完整随访的68例骶尾部藏毛窦,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和创口敞开组,观察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囊肿大小(最大径×最小径)、窦道长度、囊肿距肛缘距离、外窦口数量、既往手术次数、手术创口大小(横径×纵径)、创口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一期缝合组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创口敞开组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全组平均BMI为25.02 kg/m2。一期缝合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4~29 d;创口敞开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6~67 d。一期缝合组和创口敞开组分别有1例于术后1年内复发。一期缝合组有1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3%;创口敞开组有2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发生率为5.26%。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长短、距肛缘距离、外窦口数量及既往手术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囊肿大小、窦道长度、皮肤创口大小及创口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毛窦窦道切除一期缝合术后恢复快、痛苦小,是理想的手术方式。但对于那些囊肿较大、窦道较长、创口张力较大及组织缺损较多的患者,创口敞开充分引流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17.
橡皮条对口引流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四川医学》2002,23(2):208-208
自 1992~ 2 0 0 0年 ,我们采用橡皮条对口引流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 2 1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2 1例 ,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 2 0~ 4 0岁 ,病程 6~ 15天。1 2 手术方法 :在腰麻或局麻下 ,先查明内口 ,再于肛门后侧脓肿顶端波动感最明显处作一放射状切口 ,排出浓液 ,然后用球头探针自切开处探入 ,于同位齿线部内口探出 ,沿着探针切开脓腔 ,若穿过括约肌则挂橡皮筋 ,适当切除或结扎创口两侧的粘膜部分 ,将食指伸入两侧脓腔钝性分离纤维格 ,清除坏死组织 ,用 1%双氧水、甲硝唑液依次冲洗脓腔后 ,于…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对腹部切口及会阴切口裂开 36例患者采用激光仪照射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发生腹部切口裂开 36例 ,其中剖宫产术后纵切口 2 1例 ,新式剖宫产术后 4例 ,外科手术后 2例 ,会阴切口 9例。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32岁 ,术前无感染现象 ,术后无发热。表现为 :拆线时切口部分或全部自然裂开 ,深达筋膜层或表皮未全裂开 ,但皮下脂肪组织呈现空腔。创口渗液做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纯属脂肪液化所致。单纯采用He -Ne激光照射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紫草油纱条填充治疗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创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脓肿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乳腺脓肿切口引流术后的创口,观察组采用紫草油纱条换药,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对2组伤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2组疗效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草油砂条可以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20.
阿胶治疗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于 1 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对阿胶治疗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进行了观察 ,疗效显著 ,并与雷夫奴儿纱条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0 0例患者均为胆囊术后 ,随机分为阿胶组 61例 ,雷夫奴儿纱条组 39例。临床上典型的症状及体征为术后 5~ 7d伤口开始出现稍红 ,大量的渗出 ,渗出物为金黄色 ,内含脂肪颗粒及“油星” ,但无脓液 ,不混浊 ,皮下形成一个较大的空洞 ,深达深筋膜 ,疼痛不明显。1 .2 治疗方法 阿胶组 :伤口渗出消失后 ,“阿胶”(由甘肃生产 )捣烂 ,取适量 ,用 1‰新洁尔灭浸泡后 ,直接塞入伤口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