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螺旋CT在十二指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扫描前16例口服稀释阳性对比剂充盈十二指肠,7例口服温开水。17例CT平扫后行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4例仅行平扫,2例仅行增强扫描。5例薄层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结果:十二指肠壶腹外良性肿瘤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恶性肿瘤表现为肠壁局部或弥漫性增厚,肠腔不规则狭窄,肠外可见受累及转移。壶腹部肿瘤多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较小的充盈缺损或软组织结节影伴随胆道系统的一致性全程扩张。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CT检查可直接显示十二指肠肿瘤的范围,是十二指肠造影和内窥镜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李海波  耿丽莉  吴桂春 《吉林医学》2008,29(21):1876-187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19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位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良性肿瘤7例,其中间质瘤6例,腺瘤1例。恶性肿瘤12例:腺癌8例,间质瘤1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结论:多层螺旋CT以口服等渗甘露醇充盈肠腔并作增强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肠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临床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常规肠道准备后,小肠腔注气,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数据进行CTVE重建,其中3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62例患者中阴性17例,CTVE能够显示正常小肠肠腔及黏膜情况;阳性45例,其中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17例、小肠炎性病变10例,显示腔内肿块占位18例。结论小肠充气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CTVE是安全、无创性检查小肠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35例中,肿瘤起源于空肠13例和回肠22例。CT平扫14例间质瘤密度均匀,21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均明显强化,静脉期示肿瘤仍有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对鉴别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廖忠剑 《当代医学》2016,(28):29-30
目的:对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通过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79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治疗前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本组患者中,小肠腺癌37例,平扫表现为肠壁呈不规则、局限性增厚,存在明确的肿块,并伴有肠腔狭窄;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小肠间质瘤23例,平扫表现为肠襻往肠腔外生长,且呈近似圆形状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实质期显著强化,并且为延迟强化。小肠淋巴瘤15例,平扫表现为肠壁为环形增厚;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脂肪瘤4例,平扫表现是空肠内有近似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在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更为准确的掌握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并可依照肿瘤强化情况判定肿瘤性质,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多平面重建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59例孤立性肺结节,平扫后对结节区行动态增强扫描,对所得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肺内结节的形态学改变、血供特点及CT值变化.结果螺旋CT薄层多平面重建清晰地显示孤立肺结节的形态学改变;动态增强扫描良恶性结节强化形式及CT值变化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多平面重建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评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评价孤立性肺结节性质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东海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91-38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肠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技术,观察小肠肿瘤性病变的CT征象。结果 12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腺癌3例,主要CT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或分叶状肿块,可伴近端肠梗阻;间质瘤4例,1例良性,3例恶性,表现为富血供的大肿块,1例空、回肠2个恶性间质瘤,伴肝转移;淋巴瘤3例,表现为肠壁增厚或肠腔内肿块;平滑肌肉瘤2例,表现为腔内、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小肠非肿瘤性疾病11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维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十二指肠憩室5例,C rohn病3例。良性肿瘤8例,其中间质瘤6例,腺瘤1例,错构瘤1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腺癌8例,间质瘤1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结论 16层螺旋CT口服等渗甘露醇充盈肠腔并作增强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CT平扫、增强及病灶区重建图像资料。结果:1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14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单排螺旋CT扫描10例,9例重建出异常供血动脉,16排螺旋CT扫描7例,全部重建出异常供血动脉。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特别是16排螺旋CT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扫描对小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7例临床怀疑泌尿系小结石,而常规检查阴性的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及MIP三维重建.结果:367例患者均在平扫或多平面重建时明确了诊断.结论:螺旋CT扫描对泌尿系小结石的诊断、定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肿瘤影像学常见检查手段有放射性核素、超声波等,但都缺乏足够特异性。近年来多层螺旋CT依靠薄层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甲状腺肿瘤提供了一个新的检查手段。本文收集了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28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资料,包括平扫加增强,采用薄层扫描,多窗宽、窗位观察。重点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在定性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肠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临床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常规肠道准备后,小肠腔注气,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数据进行CTVE重建,15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30例患者中,阴性11例,CTVE能够显示正常小肠肠腔及黏膜情况,阳性19例,其中恶性肿瘤8例、良性肿瘤7例、小肠炎性病变4例,显示腔内肿块占位8例。结论小肠充气扫描,CTVE是安全、无创性检查小肠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睾丸病变的CT诊断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在睾丸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3例睾丸占位性病变,11例经临床肿瘤标记物检查如甲种胎儿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T扫描层厚、层距各2 mm,平扫加60%优维显70 ml静脉团注后增强扫描.螺旋CT多平面重建采用GE LightSpeedl6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结果 13例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精原细胞瘤3例,内胚窦瘤1例,畸胎瘤2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2例,淋巴瘤l例,脓肿2例,结核2例.精原细胞瘤仅1例AFP轻度升高,6例非精原生殖细胞瘤5例AFP升高.CT均存在有诊断价值的征像,尤其是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显示病变的全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CT检查密切结合临床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对于睾丸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应用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内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O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有CT资料的小肠内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行CT平扫,6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小肠内疝主要表现为:8例有疝口,9例有肠管聚集、肠系膜走行异常,5例显示肠壁强化减弱,2例显示胃和胰腺之间囊实性肿块;肠梗阻、腹永。结论螺旋CT扫描和图像重建对诊断小肠内疝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 GIST)定位和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3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的患者的CT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探讨病灶位置、大小及有无坏死等情况。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单发患者21例、多发9例;其中17例肿瘤部位在胃部、8例位于小肠、5例位于直肠。19例向腔内外同时生长、8例向腔外生长、3例向腔内生长。恶性GIST 强化不均匀,可有邻近脏器侵犯。16层螺旋CT定性准确率为83.3%(25/30)、定位准确率90.0%(27/30)。结论:CT 增强扫描有利于GIST的定位诊断及对肿瘤良恶性质的判断,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是目前检查GIST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间质瘤的螺旋CT检查资料。结果螺旋CT扫描初诊检出肿瘤21例,术前定位准确21例(100%),定性准确19例(90.5%),15例准确判断良恶性(75%)。小肠间质瘤在螺旋CT中主要表现为小肠腔内、外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内常伴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有明显强化。结论螺旋CT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评价CT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17例,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螺旋CT扫描. 结果 17例GIST均为单发,发病部位在食道2例,胃12例,小肠2例,结肠1例;良性3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11例;良性GIST表现为胃肠道软组织肿块,体积小,边缘清晰,多强化均匀;恶性者密度不均匀,病灶体积较大,常伴有周边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强化不均匀. 结论 CT能准确显示GIST的部位、形态和大小,定位准确率高,鉴别肿瘤良恶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窦冠状位CT对于鼻腔以及鼻窦内肿瘤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CT检查并且确诊为鼻腔以及鼻窦肿瘤患者50例,患者均行CT轴位平扫、冠状位平扫,部分患者行冠状位增强扫描。以轴位平扫为对照组,轴位平扫、冠状位平扫及增强扫描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对鼻腔鼻窦肿瘤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肿瘤检出率、CT诊断与病理符合率、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88.00%、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轴位及冠状位CT扫描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更好的诊断鼻窦鼻腔的肿瘤,显示不同肿瘤对鼻腔鼻窦的侵入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检查在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32例肾脏外伤患者的双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资料,结果 32例肾脏外伤患者,均有CT平扫、增强及后处理,首次CT平扫诊断均有实质性肾脏挫裂伤,其中肾撕裂(断裂)8例,合并肾包膜下血肿16例,肾周血肿18例,合并腹腔积血14例,8例腹膜后间隙积血.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不仅显示了平扫所见,而且还显示了肾脏集合系统损伤导致尿外渗8例.结论 双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以及后处理检查对肾脏外伤的综合分析、正确诊断,尤其是在集合系统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胆总管恶性梗阻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之后进行MPR、CPR、MIP及MinIP等重建,对病变作出病因诊断,结合病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38例胆总管梗阻患者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4.7%(36/38);CT平扫横轴位图像显示病变能力与横轴位图像加重建图像相比无明显差异;三期增强扫描横轴位加重建图像显示病变能力明显高于增强扫描横轴位图像。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为胆总管恶性梗阻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