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更好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方法 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防治高血压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普遍认为比单纯西医观点进行宣教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方法 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防治糖尿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糖尿病的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比单纯西医观点进行宣教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痛风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痛风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开展社区医学干预,降低痛风病的发病.方法 采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即是采用预防和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结果 通过社区医学干预和相应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本病健康知晓率,预防社区发病的重要途径.结论 开展社区医学干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中医学理论的精髓之一."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是"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就是采取各种养生保健和防治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在"未病"、"欲病"、"已病"、"愈后"四个阶段,应用"治未病"理论积极干预,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体现了中医在预防及治疗疾病等方面的特色以及明显优势。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高血压病的防治将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疾病的致死、致残率以及发病率。“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具体体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提前干预以防止高血压病的进展即有病早治;进行合理治疗以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即既病防变;进行综合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即瘥后防复。探究运用耳穴压籽、穴位针刺及贴敷、太极拳及中药内服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将高血压病防治的阵线前移,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优势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属于军队飞行员多发疾病,不加以防治易衍生多种并发症,已严重威胁到飞行员的身体健康,因此要积极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中医"治未病"思想与预防医学具有一致性,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健康教育、合理饮食、积极运动、调畅情志、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方法来积极预防和控制飞行员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和丰富内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指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综合服务功能.两者在理论上和具体实施时有着不谋而合的相通点,开发和拓展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无论是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治未病"理论的渊源,探讨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每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和丰富内容。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是指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种社区卫生综合服务功能。两者在理论上和具体实施时有着不谋而合的相通点,开发和拓展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中的应用,无论是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娟  禄保平 《中医学报》2016,(6):818-821
情志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瑰宝之一,以其指导临床,与"治未病"紧密结合,在"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病愈防复"各个阶段都能体现出其效力,能够指导治未病理论更好地为健康服务。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以人类身心健康为目标,对个体健康状态全面系统管理,它要求人们在健康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预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复发,全方位、全过程维护人的心身健康。概言之,"治未病"就是追求机体趋向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这种健康状态不止是机体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文化的重要思想之~,是一种以人体整体健康为根本的科学健康观。中医“治未病”思想作为构建我国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在我国高校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还亟待推广。文章阐述了“治未病”思想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医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治未病”思想应用于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进一步介绍了运用“治未病”思想构建中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即构建教育体系,达到未病先防的效果;构建干预体系,达到既病防变的效果;构建后期跟踪服务体系,达到瘥后防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由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进一步阐发,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框架.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养生、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干预,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预防为主,中医"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皇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阐述得更为翔实、具体.他十分重视治未病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将其主要体现于<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一书中,所涉及的范围有未病先防、未雨绸缪;有病早治、防微杜渐;已病防传、举一反三;病盛防危、亡羊补牢;新愈防复、饮水思源五个方面.目前临床中所说的未病具有三重含义:其一是无病,身体健康,此时的"治未病"为预防以养生;其二是各种潜在的病情和病机,病而未发,此时"治未病"为有病而早治;其三是指疾病发展还未到危重阶段,此时"治未病"为从轻防重已病防危.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三个环节,从"治未病"入手来阐述HIV/AIDS的三级预防,在"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既病防变"三个方面对HIV/AIDS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服务在基层的实践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措施.本院通过建立治未病服务体系、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等治未病服务工作等,在基层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翠娥  徐莲芝 《中医学报》2011,26(3):257-258
目的:探讨艾滋病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治未病"理论的渊源,探讨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每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保养身体、培育正气,以求未病前培正避邪以防疾病的发生,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病目的.结合"治未病"思想探讨抑郁症的防治,可成为降低抑郁症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方法.即:抑郁症未发病前预防其发病;抑郁症已发则早期诊治,以防止病情传变;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预防病情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和精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对疾病预后康复中的积极思想,不仅是生命医学研究的核心命题,而且具有积极的社会学意义,无论是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还是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一学说形成的主要脉络和所表现出来的核心思想,探讨其科学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道家强调防患于先,调和阴阳,养性节欲,形神共养,并且提出"母""子"概念,认为可由母知子、由子知母.《内经》受此启发,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阴平阳秘、保守精气等理念,形成中医独特的"治未病"理论体系.文章试论述道家思想对《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影响,为中医"治未病"建立道家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病防危”,把糖尿病及并发症杜绝在萌芽状态,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方法研究近十年文献,总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病因病机及危害,阐明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和降低患病率的作用。结果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和降低患病率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