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策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西安市1951—2007年麻疹三个阶段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采用对重点高危人群干预、麻疹监测系统的建立、麻疹剂量与麻疹免疫策略调整等综合措施,控制麻疹发病。结果西安市2005年后麻疹发病率下降至5/10万以下,其中2~14岁组儿童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使麻疹流行强度迅速减弱,改变了麻疹的流行特征。结论根据西安市麻疹流行三个阶段特点和干预效果分析,提出适宜的麻疹疫苗初种年龄和控制院内感染,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和薄弱环节的环状免疫,以及加强麻疹监测等综合措施是加速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因素,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42年的麻疹疫情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麻疹疫苗的使用和计划免疫的实施,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90年代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四季均有发病,以2~5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为5~14岁人群;以局部地区暴发为主要流行形式,暴发疫情影响全县整体发病水平;麻苗常规免疫不扎实,局部地区存在免疫空白等是现阶段麻疹流行的根本原因.结论抓好常规免疫,加强疫情监测,控制暴发是现阶段防治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哈尔滨道外区1956~2006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止麻疹的流行及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将哈尔滨市道外区50年麻疹疫情资料划分为无免疫阶段,免疫突击阶段,免疫推广阶段和免疫巩固加强阶段4个阶段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比分析. [结果]这4个阶段麻疹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年发病率分别为1 543.57/10万,283.80/10万,8.50/10万,0.68/10万麻疹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预防接种的开展以及患者对预防接种的认识是控制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广元市自开展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麻疹发病又回升,并在部分地区出现爆发.为了解麻疹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为制订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1998~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199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规律,探讨麻疹控制策略,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上海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人口学资料,对1998-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从疑似患者的咽拭子样本分离病毒,分析其基因特性及抗原性.结果 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7.69/10万,主要是20岁以上成人和小于8月龄幼儿;发病季节高峰在3-5月,户籍人口麻疹流行无明显周期性,非户籍人口2~3年一个流行高峰.健康人群不同年龄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06,P<0.01),抗体水平在20~30岁最低.从10例疑似患者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到4株麻疹病毒株,与麻疹疫苗株S191分属于不同的基因型,抗原性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麻疹流行特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流行周期不明显,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不典型症状增多.非户籍人口的发病特征更接近于自然感染,对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麻疹病毒株与疫苗株存在差异,因此监测地方性流行株的基因和抗原变化很有必要.现阶段应在对儿童保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的前提下,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采取针对性免疫策略和加强麻疹监测工作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黑龙江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因素,总结麻疹防控经验,对黑龙江省2006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麻疹病例3428例,报告发病率8.93/10万。0岁组儿童815例,占总病例的23.8%;15岁以上成人病例为1558例,占总病例的45.4%,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现象。易感人群的积累、流动人口增加、院内感染等是造成麻疹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绩溪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控制策略实施效果。方法对绩溪县1986~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分2个阶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1986~1996年为12.80/10万,1997~2004年为1.72/10万,下降了86.56%。发病呈阶梯性下降趋势。前期在年龄、季节、地区发病特征上表现为1~14岁儿童发病构成比大,3~8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以爆发为主。后期发病年龄及季节分布特征均不明显,基本消除了爆发流行。结论应该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开展MV的强化免疫,防止麻疹爆发疫情发生,同时做好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黄建华  蒙世庭 《职业与健康》2013,29(1):83-84,87
目的 通过了解平果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有效的控制策略,为持续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1-2011年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05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20.15/10万,发病季节高峰在1-5月,县城周边4镇为高发乡镇,发病年龄以8月~<7岁儿童组最高,麻疹病例主要为无免疫史,与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关,共发生麻疹暴发流行5起,死亡1例;2006-2009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0.72/10万,以散发为主;2010-2011年无病例报告,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结论 常规麻疹免疫覆盖率低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是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平果县已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应继续保持和巩固高水平易感人群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覆盖率,加强输入病例的监测,以达到持续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1951年以来的疫情资料划分疫苗前,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疫苗使用前(1951-1965年),预防接种阶段(1996-1981年)和计划免疫阶段(1982-2001年)的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569.29/十万,218.75/十万和19.47/十万,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表现为:流行强度大大减弱,流行周期消失,流行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后移,不典型病例增多。结论 计划免疫阶段的麻疹流行特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现阶段麻疹控制策略是保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近年来我国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近年来麻疹控制对策进行了综述.我国麻疹的流行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病率总体上得到控制;流行周期被打破;流行强度减弱;发病模式为散发和暴发并存,以暴发为主;流行季节改变,发病高峰后移,以春季为主:发病年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发病趋势;流动人口、免疫空白成为麻疹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麻疹监测,加强冷链管理,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加强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管理,在薄弱地区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达到控制并最终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了解新兴县麻疹流行情况,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方法对该县1999~2009年麻疹疫情及麻疹病例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兴县1999~2009年麻疹共11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6/10万,4~6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69.49%.发病人群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占90.67%,3~13岁儿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 新兴县的麻疹流行处于低发病水平,但距离消除麻疹的目标仍待观察,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建议落实儿童入学的查证制度与查漏补种,重点是流动儿童,实施8月龄~14岁的人群麻疹强化免疫的策略,必要时对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成年人补种疫苗,提高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2005~2011年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了解芜湖市婴儿麻疹流行变化规律,探讨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对芜湖市2005—2011年206例婴儿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婴儿麻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1年芜湖市婴儿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47.1/10万,处于全人群麻疹发病第一位。市区婴儿麻疹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以5~8月龄为主,发病高峰为3~5月份。87.86%的婴儿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在有麻疹疫苗免疫病例中,5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2W内发病,3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4W以上发病。孕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46.58%,有71.43%8月龄以上婴儿麻疹病例未及时接种或未接种麻疹疫苗,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后平均麻疹IgG抗体阴性率为3.57%,麻疹流行强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成人麻疹病例对婴儿麻疹病发病无明显影响。结论婴儿是麻疹高发人群,需进一步加强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北海市辖区连续三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北海市辖区连续3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探讨控制麻疹措施。方法利用该市辖区2007-2009年对8月龄~10岁儿童M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麻疹发病情况及现场调查资料和法定麻疹报告系统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辖区2007-2009年MV强化免疫报告疫苗接种率和现场调查接种率达95%以上,零剂次儿童接种率达96.5%以上,2007-2009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3.00/10万、1.30/10万、0.17/10万。结论该市辖区经连续3年MV强化免疫后,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渝北区麻疹疫情与控制消除策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强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07-509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1951-2010年麻疹疫情史况、近年流行特征和人群免疫水平现况,分析近几年流行原因,为制定本地区麻疹消除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渝北区六十年的麻疹疫情报告资料、三十八年疫苗接种率和近期的人群血清学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38年的麻疹活疫苗使用,疫苗接种率从0上升到85%~98%,60岁以下人群免疫水平(麻疹IgG阳性率)达到92.94%,麻疹发病率由无免疫接种期(1951-1972)的593.23/10万降到了2010年的0.58/10万。近8年≤8月和〉15岁的麻疹发病例数占所有病例的一半。8月~3岁的发病例数占1/3。结论在本地区调整麻疹控制策略,开展15~29岁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提高麻疹病例的确诊率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信阳市1953—2010年麻疹流行演变趋势和特征的分析,为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相关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信阳市麻疹疫情资料和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3—2010年期间,信阳市麻疹年均发病率346.49/10万,年均病死率0.50%;发病率最高为1970年的2 946.95/10万,最低为2001年的0.68/10万。可分为自然流行期、麻疹疫苗普种初期、计划免疫时期、卫Ⅶ项目时期和消除麻疹时期。麻疹疫苗改变了麻疹的流行特点,流行强度不断降低,发病高峰后移,1997—2010年间3—7月发病数占总病例的62.15%;低龄婴幼儿和成人发病逐渐增多,近8年来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0%和10%左右;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流行相结合。结论应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局部强化免疫工作;在育龄妇女中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保护初免前小月龄儿童;建立并完善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落实预防接种补助经费,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情况,评价其效果。[方法]对保山市2008年11月和2010年9月两轮麻疹疫苗强化接种情况、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进行分析与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2010年保山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8.44%、98.35%,平均98.41%。2008年现场调查2600人,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54%;2010年调查2418人,接种率为98.51%。麻疹IgG抗体阳性率,2009年903人为87.04%,2010年1 908人为95.02%(P<0.01)。麻疹发病率,2007年为6.66/10万,2008年为5.32/10万,2009年为1.08/10万,2010年为0.12/10万,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无发病。[结论]2轮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明显,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提高,麻疹发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随着麻疹疫苗的问世和推广使用,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近年来,在麻疹病毒变异、儿童漏种增多以及免疫失败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较好地区,麻疹疫情反复波动;发病季节后移,周期不明显;发病年龄高峰移向1岁以下婴幼儿以及15岁以上的成人;麻疹的临床表现也不典型。今后,加强麻疹基因型监测,为新型麻疹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加强计划免疫工作、适时的开展免疫强化工作和的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可适当调整免疫程序,降低低年龄组和15岁以上人群麻疹的发病率;建立和完善麻疹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减少麻疹非典型例的误疹;加强麻疹疫情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麻疹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原因。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381例)多16.01%。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8月龄-7岁儿童有麻疹免疫史者为40.79%。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为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1~5月份。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8月龄~7岁年龄组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8.16%、21.05%。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适龄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继续落实应急补充免疫的各项技术措施,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与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南山区1990~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为进一步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麻疹流行情况 ,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 ,对 1990~ 2 0 0 1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麻疹发病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 ,占 81.9%;发病季节高峰在 3~ 6月 ,每隔 5~ 6年流行一次 ;1996~ 2 0 0 1年麻疹发病年龄主要是 <5岁儿童 ( 2 8.3 %)和 15~ 30岁成人 ( 42 .6 %)。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未免疫和未复种麻疹疫苗 (MV)人群的积聚。因此 ,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 ,提高接种质量、麻疹监测和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 ,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 ,是控制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全面实行儿童计划免疫的社会效益。方法 应用灰色GM(1.1)模型滚动预测了如果不实行计划免疫南京市1982~1998年间的每种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各年发病率,并与相应年度的实际发病率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相应的接种疫苗实际保护的人数。结果 ①接种疫苗可以消除暴发疫情的出现并可以降低散发时的发病率;②南京市1982~1998年间实行计划免疫接种(服用)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的相应疫苗分别保护了7 169名儿童免患流行性乙型脑炎、9 211名儿童免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46 911名儿童免患麻疹、14 663名儿童免患百日咳、149名儿童免患白喉、211名儿童免患脊髓灰质炎。结论 实行计划免疫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