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婴儿AVM致颅内出血的临床CT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AVM破裂出血的临床及头颅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1岁以内婴儿颅内AVM破裂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以自发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常伴有癫痫发作、颅内高压、肢体瘫痪,CT检查提示血肿多位于脑内或浅部脑实质内,在血肿内或附近常可见异常血管影,伴发不同程度脑梗死是另一重要CT征象。结论:婴儿颅内AVM破裂出血主要特点是自发性颅内出血,症状极不典型,易被误诊为晚期VitK缺乏症。临床表现及CT扫描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积极微创手术治疗及防治出血后脑梗死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了46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46例患者出血原因明确的2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1例,动脉瘤5例,肿瘤卒中1例。手术治疗37例,疗效满意。结论: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常见病因为血管畸形,CT、MRI是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脑血管造影可作出病因诊断,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质彬  刘特炯  朱志辉 《海南医学》2006,17(1):49-49,16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了78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78例患者出血原因明确的4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9例外,动脉10例,肿瘤卒中2例.手术治疗52例,疗效满意.结论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常见病因为血管畸形,CT、MRI是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脑血管造影可作出病因诊断,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治疗技术的发展。方法:回顾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微创治疗的颅内血肿41例,在头颅CT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侧脑室+单针或双针血肿引流的方法,进行血肿液化冲洗的治疗经过。结果:恢复良好18例(43.90%),好转10例(24.39%),无效3例(7.31%),死亡10例(24.39%)。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治疗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适应证宽,手术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中重型颅内血肿患者抢救成功率,是亚急性或慢性硬膜外、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宜在具有CT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T定位微他穿刺抽吸,外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CT定位下,应用YL-1型穿刺针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尿激酶液化外引流治疗颅内血肿76例。结果:自发性颅内血肿48例,13例完全清除,31例大部份清除。4例再出血而改手术开颅血肿清除。随访3个月至1年。GOS优14例,良25例,中3例,差及死亡各3例。创伤性颅内血肿28例,15例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3例改手术开颅血肿清除,随访3个月至1年,GOS优17例,良5例,中2例,差1例,死亡2例。结论:CT定位穿刺抽吸外引流治疗颅内血肿,具有微浸袭、简捷、确切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依据头颅CT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或CT下标记物协助定位,将针钻一体送入血肿中心,固定穿刺针,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术后1、3、5d复查CT。结果22例患儿经应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后19例治愈,死亡1例,发生后遗症2例,治愈率86.36%。结论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及时碎吸治疗出血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承志 《微创医学》2012,7(3):306-307
我院2003年5月至2011年3月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60例,均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在CT定位引导下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男42例,女18例,年龄24~87岁,平均64岁。脑内出血58例,其中基底节出血31例、脑叶出血16例、丘脑出血11例,慢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丘脑出血11例量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颅内出血的救治水平。方法:对30例颅内大量出血患者均进行CT定位,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结果:高血压脑出血20例好转率85%,死亡率15%,外伤性脑出血10例好转率100%。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是救治重症颅内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婴儿颅内出血微创手术治疗2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婴儿期颅内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治愈出院。结论:微创手术清除婴儿颅内出血可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婴儿期颅内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新方法,掌握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应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40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其中内囊7例。基底节区16例,丘脑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4例,小脑出血2例,硬脑膜下出血2例,脑叶4例。出血量35-158ml。根据头颅CT定位,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果:该组40例病人,存活33例(82.5%),死亡7例(17.5%)。结论:颅内血肿微刨清除术只需颅骨钻孔就能抽取清除血肿,比骨瓣开颅及脑皮质切开术损伤小,可在病房ICU床边局麻下施行手术,无直接手术死亡。手术简易、快速,可尽早解除脑组织受压,对抢救生命及促进脑功能早期恢复有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CT检查提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7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脑内血肿21例,脑室出血9例,混合性出血18例)。患者进一步行CTA检查。其中47例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综合考虑后,行急症脑室外引流术11例,脑内血肿清除术8例,动脉瘤栓塞术8例,动脉瘤夹闭术9例,保守治疗35例。结果CTA检查提示动脉瘤28例,动静脉畸形(AVM)16例,烟雾病3例,CTA检查阴性24例。DSA检查提示动脉瘤23例,AVM8例,烟雾病5例,脑膜动静脉瘘2例,DSA阴性9例(其中1例CTA检查为动脉瘤)。本组患者共死亡3例,重残6例。结论CTA对于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对于是否采取急症手术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更有价值。对于动脉瘤的诊断有帮助,但决定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2.
李甲  张倩茹  姚梦楠  周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267-1270, 1275
目的比较自发性脑出血病人因医院感染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与实施感染防控方案后的成本与效益、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出院病人中第一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病人为对照组,实施感染控制方案后的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院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为观察组,比较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前后的脑出血病人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变化。同时将2年中发生医院感染的脑出血病人为感染组,在未发生医院感染的脑出血病人中按1:1匹配对照组(非感染组),比较2组住院时间与各项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2019年和2020年自发性脑出血出院病人分别为215例和189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分别为25例和11例。2020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2019年(P < 0.01)。结合2年的脑出血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共匹配出27对满足要求的病例对照,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6 d和17 d,感染组的脑出血病人住院时间较非感染组延长(P < 0.01);感染组病人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79 889.03元,非感染组为18 662.37元,住院总费用直接经济损失为61 226.66元(P < 0.05);感染组药品费、检查费用、化验费用、诊查费用、床位费、手术费、治疗费和护理费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于自发性脑出血病人发生医院感染造成的住院时间的延长和住院费用的显著增加,实施感染控制方案能取得良好的效益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幕上自发性脑内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措施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本组共计62例,男37例,女25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扫描检查确诊为基底节区出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住院时情况及经验决定外科治疗方案,分别采用传统开颅内血肿清除外减压手术,显微微创手术和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结果以患者出院时情况进行评判,标准采用ADL日常能力分级,Ⅰ级~Ⅱ级为预后良好,Ⅳ级~Ⅴ级为预后不良,住院期间死亡患者排除在本次统计之外。使用SPSS forW in-dows 11.5统计软件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年龄(B=-0.187,p=0.001),意识水平(B=0.322,p=0.004),出血量(B=-0.041,p=0.000),脑室铸型(B=2.185,p=0.037)为影响该组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意识水平、出血量、脑室铸型是影响幕上自发性脑内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诊治和预防。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处理。方法本组2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入院后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病情无好转,意识障碍加深,复查头部CT证实再出血,都予再次行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手术。结果 恢复良好13例,生活基本能自理4例,生活需要他人照料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术中彻底止血、术后血压控制平稳能较有效防止再出血;而术后对病情应严密监测,及时复查CT,尽早发现井手术能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7例儿童自发性脑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7例中血管畸形9例,迟发性维生素K1缺乏症1例,病因不明7例。治愈3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脑血管畸形是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结合CT、MRI以及DSA等检查手段多能明确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病因,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53例大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30 d后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组的病死率(34.78%)明显低于对照组(63.33%,P<0.05);两组中出血量≥80 ml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分的患者,死亡率10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存活者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可减少大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但对于出血量≥80 ml或GCS评分<9分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诊断亚急性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血管结构异常的临床价值,为脑血管结构异常的检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1周内的患者183例,使用DSA和MRA法检测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基本结构血管异常。结果:MRA和DSA检测,顶叶、额叶和豆状核3个部位自发性脑出血的几率最大,分别占全部出血部位的17.5%、16.9%和14.2%;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的发生率小于不存在脑血管结构异常患者(P<0.05),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r=0.43,r=0.46,P<0.05);MRA和DSA检测脑血管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DSA为诊断金标准,MRA检测脑血管畸形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8%和96.9%。 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诊断亚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MRA有无创性的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31例继续出血患者设为继续出血组,余101例无继续出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因素、既往史、行为因素、临床因素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继续出血组男性多于对照组,发病年龄较对照组轻;既往肝病史、服用阿司匹林者及酗酒者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发病时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丘脑出血及血肿形态不规则、发病后出现呕吐躁动、24 h内应用甘露醇者的比例均多于对照组。结论年龄相对较轻的男性、既往肝脏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酗酒的脑出血患者出现继续出血的几率高,在脑出血早期收缩压持续升高、出血在丘脑且血肿形态不规则,发病后出现呕吐躁动及早期应用甘露醇是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老年脑出血并低钠血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轩 《河北医学》2008,14(8):984-986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281例脑出血病例中筛选出的老年人并发低钠血症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6例老年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中,符合脑性耗盐综合症12例,占26%,符合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4例,占8.7%。结论:老年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临床表现多样,需认真分型管理,及时治疗,能有效地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1例小儿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结果:21例小儿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开颅手术8例,非手术治疗13例,治愈16例,重残2例,死亡3例,死亡率14%。结论: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贫血,生命体征变化是小儿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基本临床特征。随时的头颅C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