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和模型组(n=15)。两组动物均给以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ig高脂、高糖、高蛋白乳剂,剂量递增。实验持续6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C、TG、HDL-C、LDL-C及肝脏TC、TG,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HDL-C、LDL-C及肝脏TC、TG均显著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伴肝小叶炎症坏死。结论利用改良乳剂灌胃的方法,成功复制出大鼠NASH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Ⅰ)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大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12周末处死,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肝组织匀浆中CHO、TG含量;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CHO、TG、LDL-C和HDL-C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FFA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含量;以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PARαmRNA和CPT-Ⅰ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FFA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CHO、TG、LDL-C水平和肝匀浆CHO、TG的含量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P<0.01),而血清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脂肪变程度积分和炎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而肝组织PPARαmRNA和CPT-Ⅰ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持续12周的高脂饮食可以诱导NAFLD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和CPT-ⅠmRNA的表达降低,在肝细胞成脂性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大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12周末处死,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肝组织匀浆中CHO、TG含量;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CHO、TG、LDL-C和HDL-C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FFA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含量;以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PARαmRNA和CPT-I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FFA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CHO、TG、LDL-C水平和肝匀浆CHO、TG的含量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P<0.01),而血清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大鼠脂肪变程度积分和炎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而肝组织PPARαmRNA和CPT-I 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持续12周的高脂饮食可以诱导NAFLD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和CPT-I mRNA的表达降低,在肝细胞成脂性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核因子κB与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高脂膳食喂养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蜕皮甾酮处理组与吡格列酮处理组,每组12只.模型组应用改良高脂饲料喂养,蜕皮甾酮组与吡格列酮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应用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应用基础饲料喂养.实验16周末,处死所有大鼠,观察检测肝脏指数、血清与肝组织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mRNA 水平变化.结果 蜕皮甾酮组和吡格列酮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蜕皮甾酮和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降低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显著;蜕皮甾酮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明显减轻(P<0.05).蜕皮甾酮和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核因子κB水平明显降低(P<0.01),PPAR-γ mRNA显著增加(P<0.05).结论 蜕皮甾酮具有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酶学,通过增加肝组织SOD的含量和减少MDA的含量来减轻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增加肝组织PPAR-γmRNA和减少核因子κB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肝脏炎症,发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脂康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肝脂康胶囊干预组,每组各8只。干预组大鼠在进行高脂饮食同时每日给予不同剂量肝脂康胶囊灌胃。药物干预12周末结束实验。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组织TG、TC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SREBP-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TG、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脂康干预组大鼠血清AST、ALT、TC、TG和肝组织中TG、TC降低(P〈0.05)。模型组SREB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肝脂康干预组SREBP-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肝脂康胶囊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FLD有治疗作用,并降低肝脏SREBP-1表达。  相似文献   

6.
MEK抑制剂PD98059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MEK抑制剂PD98059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高脂饮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32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组)、PD98059+普通饲料组(P组)、高脂模型组(M组)和PD98059+高脂组(PM组)共4组,每组8只.于分组喂养的第4、6、8周末分别给予P组和PM组大鼠鼠尾静脉注射MEK抑制剂PD98059干预.10周末结束实验.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肝组织TG、T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表达.结果 与N组比较,P组血清转氨酶、血脂、肝组织TG、TC、MDA、SOD以及肝脏病理学和p-ERK1/2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M组所有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范围均超过50%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p-ERK1/2表达增强,ALT、AST、TC、肝组织TG、TC、MDA显著升高,SOD明显降低(P<0.05,P<0.01).与M组比较,PM组p-ERK1/2表达减少(P<0.01),ALT、肝组织TG、TC、MDA降低,SOD升高(P<0.05,P<0.01),同时大鼠的肝脏病理学得到了改善.结论 PD98059通过抑制MEK/ER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组(包括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6周后,将卡托普利高、中、低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分别给予等体积高、中、低剂量卡托普利和罗格列酮;给予正常组和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6周后取血做血生化检测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测定;取肝脏称重,计算肝脏指数;取相同部位的肝组织匀浆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另取肝组织同定做病理检查;其余液氮固定测定 CYP2E1 mRNA.结果 模型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G、TG、MDA、肝指数、CYP2E1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GSH含量下降;卡托普利高剂量组ALT、AST、TC、 TG、MDA、肝指数、CYP2E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 05),GSH含量升高(P<0. 05).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可见肝细胞广泛发生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卡托普利高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性与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卡托普利可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环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通过检测血清肝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转肽酶(GGT),血脂,肝组织匀浆三酰甘油含量和肝脏组织学变化,观察不同剂量双环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肝酶活性(AST、ALP、GGT),血脂和肝组织三酰甘油含量升高;双环醇各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显著减轻,肝酶活性(AST、ALP、GGT)、血脂和肝组织三酰甘油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双环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多糖(SCP)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五味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双蒸水,给予普通饲料)和SCP组(灌胃给予50 mg·kg-1SCP,给予普通饲料),每组8只。其余16只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确定高脂血症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NAFLD组和NAFLD+SCP组(NAFLD+50 mg·kg-1SCP),给药12周后称大鼠体质量并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酶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TB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量酶法检测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组大鼠肝指数明显增加(P < 0.01),血清中TC、TG、LDL-C、ALT和AST水平升高(P < 0.01),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升高(P < 0.01),血清及肝组织中MDA水平升高(P < 0.01)、SOD活性降低(P < 0.01),肝组织中GSH水平降低(P < 0.01)。与NAFLD组比较,NAFLD+SCP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脂数明显降低(P < 0.05),血清中TC、TG及LDL-C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降低(P < 0.01),血清及肝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肝组织中GSH水平升高(P<0.01)。HE染色检测,NAFLD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NAFLD+SCP组大鼠肝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SC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血脂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肝舒汤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东宝肝泰组各8只.除正常组喂食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喂食高脂饲料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服1 ml/100 g 0.9%氯化钠溶液;东宝肝泰组:灌服5 g/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的东宝肝泰混悬液;中药组:灌服肝舒汤药液.于干预8周后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血脂、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4组大鼠炎症活动度计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型组与正常组、中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TG、LDL-C、HDL-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TG、LDL-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肝匀浆MDA、SOD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东宝肝泰组与模型组MDA含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OD活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干预4周、8周后血清TNF-α的含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舒汤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改善肝脏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降低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由于脂质过氧化所带来的肝损害、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