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隆氏病是消化道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病,回肠末端多见,累及直肠的少见。我们遇到6例,术前均诊为直肠癌,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直肠克隆氏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克隆氏病引起肠梗阻50例临床疗效观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太原030012)张青珍克隆氏病是消化道一处或多处非持异性炎症。亚急性、慢性阶段则以小肠低位不全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我院1981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因克隆氏病引起的肠梗...  相似文献   

3.
回盲部克隆氏病的外科治疗刘树德,周祖珉克隆氏病是消化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回盲部及末端回肠、升结肠局限于回盲部者约占40%[1]。一组1554例回盲部疾病中,其病因依次为炎症、癌症、鞭虫寄生、结核,而克隆氏病占10.4%,为第五位[1]。冉氏报道...  相似文献   

4.
关于克隆(Crohn)氏病的手术适应证问题,至今仍有分岐。多数学者认为对无并发症的Crohn氏病,要采用内科治疗。内科治疗不佳和出现各种消化道并发症的病例,才是手术的适应证。美国Crohn氏病国家研究组(NCCDS)倡导手术治疗,在研究组的病人中,有56%需手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20年后有78%、30年后有90%仍需手术治疗。我们体会关于手术的适应证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5.
正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从口腔至肛门,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研究发现~([1]),15%~45%的CD患者会发生肛瘘或肛周脓肿等直肠肛周病变。2016版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sation,ECCO)  相似文献   

6.
克隆氏病是一种消化道慢性、累及全层的粘膜炎症性疾病,以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为主要表现,部分可有致命性并发症发生。其多发于北欧、北美,以青年,女性多见,最高发病率可达8.3/10万人。克隆氏病及其外科治疗常导致短肠综合征,病人需长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故认识营养对此病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许多因素与克隆氏病发病有关。如:地理因素,种族,与患者的亲源关系,口服避孕药,吸烟、高糖,高脂饮食等。另肠道对食物成份的异常免疫反应也可在某种程度上致病。已发现此病患者伴有体液及细胞免疫的改变,类固醇激素对此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报告1975-1995年我院收治的小儿克隆氏病共5例,均为男性,年龄6~13岁,其中4例手术证实,1例作钡灌肠及肠镜证实诊断,死亡1例。介绍了小儿克隆氏病不同于成人病例之处,即生长发育迟缓、营养障碍明显、误诊率和腹内瘘发生率高。因此对有慢性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消瘦、营养不良患儿要进一步行纤维结肠镜及消化道造影,以便确诊,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及出现并发症如内瘘、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手术,术式依病变情况而定,作肠切除或捷径手术等,术前、后注意营养支持,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以消化道病变为主的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目前发病率有显著增加趋势,近年相关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进展很快。  相似文献   

9.
炎性肠病中肠管游离穿孔不常见,但此并发症往往致命。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游离穿孔比克隆氏病穿孔多见,但在溃疡性结肠炎必在结肠发生,常为中毒性扩张的后果,而在克隆氏病也可能在小肠发生,一般事先无肠管扩张。Morgagni 于1769年首先描述克隆氏病与克隆氏病的游离穿孔。1935年 Arnheim 报告尸检1例区域性肠炎而致的脓肿穿破。2年后 Halligan 描述1例40岁女性回肠穿孔死亡。此后报导游离穿孔至少有84例。多数累及回肠(62例、74%),少数在空肠(10例,12%)或结肠(12例、14%)。此并发症的死亡率似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瘘是克隆氏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由病变累及肠壁全层并向邻近空腔脏器穿破或直达腹壁所致.据报告约有30%的病人发生瘘.克隆氏病并发内、外瘘是对外科医师提出的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本文作者评估了克隆氏病并发瘘的发生率并对所采用的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1970年至1988年间,在芝加哥大学有639例病人因克隆氏病的并发症而施行手术治疗.222例病人(34.7%)发现有腹内瘘达290处.154例病人(69.4%)术前结合病史、体格检查X线及内镜检查作出了  相似文献   

11.
刘惠玲 《护理学杂志》1996,11(5):316-317
1例小儿克隆氏病的护理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刘惠玲克隆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性疾病。全胃肠道均可罹病,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贫血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关节炎等表现。本病与感染、免疫、遗传因素有关,是一种少见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克隆氏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院1例患者于肾移植术11年后并发克隆氏病,给予病变肠段切除治疗,但最终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病情况,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chronic fibrous thymiditis,CFT)是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中最少见的一种,其特征为正常甲状腺组织被侵入性纤维化所取代并穿破其被膜进入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炎性疾病。临床上命名众多,如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invasive fibrous thyroiditis,IFT)、慢性木样甲状腺炎(chronic woody thyroiditis)等,1896年由Bernhard Riedel首先报道,故国外多称Riedel病(Riedel’s disease)、Riedel甲状腺炎(Riedel’s thyroiditis)、Riedel甲状腺肿(Riedel’s struma)等。临床甚少见。多为个案报道。  相似文献   

14.
克隆氏病(CD)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HNE)同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NIBD),在病因与病理学方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点,今分别阐述。病因一、克隆氏病:确切的病因不明,有多种学说用来说明其可能的病因,其中以感染学说及免疫异常学说成为当前最为注目的病因学说。其他则有精神因素,食物过敏因素及家族遗传因素等病因学说,可能仅起诱发或加重本病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Paget病是一种好发于女性乳头、乳晕、乳腺部位的湿疹样癌。乳腺外Paget病(extra 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最早于1889年由Croker[1]首次报告而得名,是一种好发于腹股沟、阴囊、会阴部、肛周等大汗腺较多部位的低恶性癌,而肛周Paget病(perianal Paget’s disease,PPD)则非常罕见,由Darier和Coculillard在1893年首次报道[2],国内迄今报告甚少,真正的发病率很难评估,它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和邻近附属器官的肿瘤或  相似文献   

16.
克隆氏病10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隆氏病是肠道的一种顽固性炎性疾病,因缺乏特征性表现,故在腹部外科诊治中常导致一定困难。因此在急性期常误诊为急腹症而手术。我院1985年1月至1995年10月急症手术中,10例克隆氏病误诊为其它疾病而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56年 CinzburgL.首次提出小肠腺癌与克隆氏病有关。尽管目前并不普遍认为这种关系的存在。至今文献报道因克隆氏病而发生小肠癌的有86例,克隆氏病病人小肠腺癌相对危险性为6~320。1960~1989年间因克隧氏病住院的19例患者发生小肠腺癌,其中14例为新病例,作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在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隆氏病 (Crohn' 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为一类病类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 ,随着对其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兹简要综述如下。1 传统治疗   IBD的传统治疗包括应用抗菌药物及激素治疗。前者包括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 ,后者包括糖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磺胺类药物早在 40年代就开始用于 IBD的治疗 ,效果较好的是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SASP) ,用量一般为 2~ 6 g/d,症状…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小儿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99mTcO及99mTc-RBC动态显像诊断消化道出血20例,结果阳性18例(美克尔憩室11例,肠重复畸形5例,克隆氏病1例,溃疡性回肠炎1例均被手术证实),阴性2例(肠息肉2例,内窥镜证实)。认为此种检查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灵敏度高,可提示出血部位及原因,对诊断及治疗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或不伴IKimmell’ s病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VP治疗Klimmell’ s病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原因。方法回 顾性分析66例T11 ~ L2节段单个椎体OVCF行单侧PVP治疗的患者,其中幻例合并IKimmell’ s病 作为A组,34例不合并Klimmell’ s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VP术后邻近椎体 骨折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骨密度、术中骨水泥注人量、术后椎体 骨折总体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间椎间盘内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邻 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iimmell’ s病并不增加PVP术后 椎体骨折的总体风险,但Kiimmell’ s病时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风险增高,是导致术后邻近椎体发生 骨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