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桂林市城区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标准的<急性中毒患者登记表>,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病例中男性346例(58.3%),女性247例(41.7%);高发年龄21~30岁(199例,占33.6%);职业分布以工人,学生,农民,以及无业人员排前4位(占全部人群的72%);中毒类型中乙醇中毒排第一位(213例,35.9%),一氧化碳(CO)中毒排第二位(199例,33.6%);1、2、3、11、12月CO中毒高发,乙醇中毒时间分布无特殊规律;中毒原因以意外中毒最常见(321例,54.1%);死亡病例7例,6例CO中毒导致.结论:急性中毒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且不同种类急性中毒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急性中毒的规律做好宣教和防范预案,能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急性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玮  陈兴  侯天文  陈晶  白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03-3505
目的:研究我国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搜集,采用Meta(荟萃)分析,对我国1994年至2006年间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发表的有关研究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42篇,有62篇进入Meta分析,总计报告9335例;男女比例为1.46:1,城乡比例为1:1.95。急性中毒患儿1岁~3岁占36.03%,4岁~6岁占34.51%。中毒物种以农药、药物和灭鼠药三类为主,共占73.03%。中毒原因以误服误食为主(76.13%);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88.19%)。死亡率达4.38%,死亡中毒毒种以灭鼠药为主(70.27%);中毒致残率为6.07%。结论:本报告提供了近期我国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模式,为今后制定儿童急性中毒临床快速诊治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近年来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原因,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4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儿童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8例急性中毒儿童中1~岁79例(53.4%);药物中毒(过量)89例(60.1%);经消化道中毒112例(75.6%);恶心、呕吐77例(52.0%),烦躁谵语48例(32.4%).治愈132例,死亡3例,急性中毒死亡率2.0%.结论 儿童急性中毒以学龄前儿童中毒发生率较高;误服药物是中毒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药物的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以减少城乡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喀什地区近2年来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点。方法:对近2年来喀什地区90例急性中毒儿童的中毒途径、中毒原因、病史特征及转归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95.4%),毒物种类以药物为主(97.2%);中毒原因以儿童误服为主(94.3%),病史不详者占11.30%,首次就诊误诊率1.2%,洗胃98.74%,痊愈99.2%,无伤残、死亡。结论:喀什地区儿童急性中毒涉及各年龄段,以误服为主,误服率较高,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能够减少误诊的发生,尽早、反复、彻底洗胃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依托型急救中心急诊内科收治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与急救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急救中心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500例,收集患者全部详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特点以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50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52.2%,男性患者占47.8%;患者平均年龄为(33.6±10.5)岁;酒精中毒占58.6%,药物中毒占21%;酒精中毒以男性为主,药物中毒以女性为主,年龄均集中在29岁及以下;口服中毒患者占93.6%,吸入中毒患者占6.4%;轻度中毒患者占32.6%,中度占48.8%,重度占19.4%。结论急性中毒整体上没有性别差异,但部分具体中毒类型上存在性别差异,急救中心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医院急诊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急性中毒病人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对符台研究对象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8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中毒病人中,男476例(44.1%),女604例(55.9%),男:女=1:1.27;平均年龄32.7岁,18~40岁年龄段为987例(占91.4%),死亡47例(占4.4%):农药中毒758例(占70.2%),药物中毒125例(占11.6%),毒品中毒79例(占7.3%),食物中毒84例(占7.8%):口服中毒965例(占89.4%),皮肤接触9例(占0.8%),静脉注射中毒72例(占6.7%),中毒发生于18时~0时人数为813例(占75.3%),中毒发生在3月379例(占35.1%)、9月396例(占36.7%).就诊平均时间为76min.结论:县(市)级基层医院急性中毒以口服农药中毒为主,青年女性居多,农忙季节夜间发生,就诊时闻滞后,毒品中毒有上升趋势,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基层医院急诊科应按其规律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我院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急性中毒流行规律等,为今后有效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标准化的急性中毒登记表,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急性中毒的急诊病人进行登记,利用Ex-cel2003进行统计.结果 急性中毒患者1421例中,男738例(51.94%),女683例(48.06%),男女之比为1.08:1.中毒发生高峰年龄段为20~50岁(69.81%).最常见是以酒精中毒593例(41.7%);农药中毒208例(14.7%),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153例(10.8%);蛇虫中毒201例(14.1%);有毒气体中毒160例(11.3%).结论 强化安全生产,广泛普及防治中毒的卫生常识,提高对急性中毒患者的诊治水平,争取成立中毒控制中心或中毒咨询中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为本地区制定儿童急性中毒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急性中毒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儿童各年龄发育阶段作为分组依据,统计软件归纳整理急性中毒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中毒种类、中毒地点、中毒原因及途径、居住环境、发病季节,中毒发生后至入院的时间、院前急救、治疗转归等信息,一般资料分布采用构成比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特点。  结果  在427例急性中毒患儿中,男童234例(54.8%),女童193例(45.2%);婴儿期急性中毒6例(1.4%),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共369例(86.4%),学龄期以上共52例(12.2%);农村地区患儿共286例(67.0%),中毒种类前3位依次为农药112例(39.2%)、药物80例(28.0%)、杀鼠剂中毒63例(22.0%);城市患儿共141例(33.0%),中毒种类前3位为药物76例(53.9%)、生活化学品20例(14.2%)、农药16例(11.3%);中毒地点于家中411例(96.3%);发病季节上,春夏季节发病249例(58.3%);急性中毒患儿中98.1%经过积极治疗后恢复良好。  结论  本地区儿童急性中毒以幼儿期、学龄前期儿童最为多见,经消化道误服药物、农药、杀鼠剂在本地区患儿中最为突出,应在春夏季节加强农村基层毒物管理及监护人安全宣教,以减少儿童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性别、年龄、脏器损伤情况等12项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调查患者男女比例1.9∶1,高发年龄段为20~49岁,主要为无业人员(34.8%),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164例),毒物类型前三位依次是有机磷农药(32.6%)、抗精神药物(12.2%)和镇静安眠药(11.5%),中、重度中毒患者比例1.7∶1,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35.6%,最常受累器官为肺(38.6%)和脑(36.0%),中毒死亡率5.3%。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该院急性中、重度中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的基本资料,为本地区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西急性中毒防控救援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广西63家市、县、乡医疗单位2005-2009年期间收治的6011例中毒病例为调查对象,从中毒发病、发病速度、城乡发病、农村救治条件、中毒现场处置、市县乡中毒救治方法、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结果广西急性中毒平均每年发病数达12185.12例,以12.14%的速度在递增;其中农村发病数(占63.08%)是城镇(36.92%)的1.71倍;农村中毒死亡率(3.37%)是城镇(1.21%)的2.79倍;估计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仅医疗费一项已超2亿元。各地应对急性中毒防控救援不力,并缺乏有效管理;各地乡镇开展中毒救治仅占调查总数的25.49%(13/51);对中毒病例的现场处置率仅占总病例数的17.39%(1041/5986);市、县、乡救治中毒方法主要以“清除体内毒物(55.93%)、解毒药治疗(56.10%)、对症处理(51.66%)”为主,对新方法“血液净化处理(仅占6.12%)”的应用很少。结论针对广西现状,应通过建立机构管理、信息管理和措施管理,促进改变广西急性中毒防控救援现状。  相似文献   

11.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钟  英秀梅 《吉林医学》2006,27(12):1488-1489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方法,以提高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1年7月~2005年5月共收治18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中毒途径、中毒程度、服药量、中毒至就诊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愈168例,治愈率为92.7%,死亡12例,死亡率7.3%。呼吸循环衰竭、中毒反跳、肺部感染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早期彻底洗胃,阿托品化后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及措施,是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黄淳  罗宝英 《中外医疗》2012,31(4):15-1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erious acute pancreatitis,SAP)采用非手术治疗防治胃肠功能衰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应用非手术营养支持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丹参、生大黄等,观察组18例单纯应用禁食、补液、抗感染、抑制胰腺外分泌等常规基础治疗。比较2组治愈率、并发症、死亡等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00%、并发胰腺囊肿5.88%、改为手术治疗1例、未发生胃肠功能衰竭者、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治愈率72.22%、并发胰腺囊肿8.82%、并发胃肠功能衰竭8.82%、改为手术治疗1例,死亡1例。2组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手术综合治疗合并胃肠功能衰竭的SAP有效,中药对防止SAP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效果,尤其对防止胃肠功能衰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胃肠功能的恢复对阻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血液净化治疗药物或毒物中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在救治急性药物、毒物中毒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方法 51例急性药物、毒物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28例,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53.6%,对照组为21.7%(P〈0.05)。结论 血液净化联合药物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Wu JS  Yi JH  Sheng L  Shi XY  Yang JX  Huang ZJ  Gan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53-758
目的分析影响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并发ALI/ARDS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Au组76例,ARDS组95例),对影响其生存率的20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Au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吸烟(B=-5.235,OR=0.005,P=0.001)、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2.753,OR=0.064,P=0.031)、胃肠出血(B=-2.876,OR=0.056,P=0.033);影响ARDS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诱因持续到发病时间(B=3.524,OR=33.933,P=0.008)、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5.183,OR=0.006,P=0.004)、肾功能不全(B=-4.745,OR=0.009,P=0.009)、胃肠出血(B=-6.335,OR=0.002,P=0.007)。结论不同于传统ALI/ARDS研究,本研究发现吸烟可能成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严重多发伤条件下,并发ALI/ARDS的发病时间愈早,预计的生存率可能愈低;在肺受到损害条件下,如果并发肾功能不全,极易诱发MODS;脓毒症和胃肠出血仍然是创伤后影响生存率的感染性或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导致感染的原发病必须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脊柱外伤及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及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00年1月~2006年3月资料完整的1094例脊柱外伤及手术病例,发生有症状的DVT 26例。其中2003年2月以前病例均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A组);2003年2月~2004年3月对于高危病例,采用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预防措施(B组);2004年4月~2006年3采用维生素E、1,6-二磷酸果糖(FDP)及低分子肝素联合预防DVT(C组)。比较3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A组病例570例,发生DVT22例;B组病例242例,发生DVT 3例。C组病例282例,发生DVT 1例。DVT发生率A组>B组>C组。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伤后或围手术期进行维生素E、FDP及低分子肝素联合预防措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重型颅脑损伤78例死亡病例,对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早期主要死于脑伤过重或严重合并伤;中期多死于严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晚期则死于衰竭。作者认为,要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和致残率应注意三点:(1)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2)严密观察。(3)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治疗严重肝损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5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严重肝损伤应用带蒂大网膜填塞治疗的 2 5例患者。结果 采用此法治愈 17例 (治愈率 6 8% ) ,死亡 8例(死亡率 32 % )。术后再发肝出血 8例 (占 32 % ) ,膈下脓肿 9例 (占 36 % ) ,肝脓肿 2例 (占 8% )。结论 在严重肝损伤创面彻底清创止血后 ,填塞带蒂大网膜并施之一定的压力 ,是治疗肝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4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28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了2546次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表明:急性肾功能衰竭血透组共血透161次,治愈率(100%)远较同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对照组(36.42%)高(p<0.01)。血透最常见包性并发症为发热(6.32%);慢性肾衰血透组共血透2385次,最常见急性并发症为低血压(4.33%),其1、2、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40.37%、18.52%、4.81%和1.48%,较同期慢性肾衰对照组之生存率明显高(p均<0.01)。提示急性肾衰患者早期血透愈后较佳,慢性肾衰患者血透可提高生存率。并对血透并发症之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眼外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眼外伤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伤后视力,降低眼外伤致残率。方法: 对2004年132例(135眼)眼外伤住院患者相关因素及护理实施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外伤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6.79%(132/786),损伤年龄段以学龄前儿童、学生、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学生、农民、无业人员为主。就诊时间24 h内56例(42.42%),24 h以上76例(57.58%)。致盲29眼,致盲率21.48%。结论: 针对眼外伤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急救、健康教育一体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眼外伤发生率和视力残疾。  相似文献   

20.
自拟柔肝消脂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自拟柔肝消脂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ASH患者172例,按患者意愿分为西药组50例、中药组56例和中西药联合组66例。西药组口服护肝降酶和降血脂西药,中药组口服自拟柔肝消脂煎,中西药联合组联合服用西药组和中药组药物。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肝功能及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中西药联合组66例,治愈5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治愈率75.8%,总有效率93.9%;中药组56例,治愈3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愈率67.9%,总有效率94.6%;西药组50例,治愈2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治愈率52.0%,总有效率86.0%。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愈率高于中药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ALT、AST、GGT水平低于西药组( P<0.05或 P<0.01);治疗后中西药联合组与中药组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TG、TC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TG、TC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或P<0.01),中西药联合组和中药组TC、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检查变化比较,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过程中,西药组部分患者因服用降脂药短期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柔肝消脂煎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自拟柔肝消脂煎与西药联合运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能提高临床治愈率,且能降低降脂西药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